2013-02-11 20:35:17 鄭老師(修理人)

刮痧

定義: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動,摩擦患者某處皮膚,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原理: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的來歷與道理:“刮痧”這個“痧”字也就是“痧症”。

這種療法起源於舊石器時代,人們患病時,出於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撫摩、捶擊身體表面的某 ​​一部位,有時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緩解。通過長期的實踐與積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這也是“刮痧”療法的雛形。

早在明代醫學家張鳳逵的《傷暑全書》中,對於痧症這個病的病因、病機、症狀都有具體的描述。他認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話,就可以阻塞人體的脈絡,阻塞氣血,使氣血流通不暢;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時候,就阻塞絡脈,使絡脈的氣血不通。

這些毒邪越深,鬱積的越厲害,那麼它就越劇烈,象發急如燎原之勢,對於這種情況,就必須採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須用刮痧放血的辦法來治療。運用刮痧療法,將刮痧器皿在表皮經絡穴位上進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結成像米粒樣的紅點為止,通過發汗使汗孔張開,痧毒(也就是病毒)隨即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治癒的目的。

工具、體位:只要是邊緣比較圓滑的東西,如梳子、溏瓷杯蓋子等,都可以用來刮痧。當然,如果長期使用或作為治療,還是用正規一些的刮痧板比較好。刮痧板選用天然水牛角為材料,對人體肌表無毒性刺激和化學不良反應。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種中藥,具有發散行氣,活血和潤養作用。

背部刮痧取俯臥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後會出現青紫色出血點。刮痧板-由水牛角製成,形狀為長方形,邊緣鈍圓。

1、物品準備
治療盤、刮痧板、滑潤油(香油、花生油、石蠟油均可)。

2、操作方法
(1)擺好體位,一般刮背時取俯臥位或伏坐位,刮胸腹部時取仰臥位,暴露需刮部位。
(2)用刮痧板蘸取滑潤油,在背部沿脊柱兩側先自上而下各刮20~30次,至皮膚出現紅紫斑紋,再自大杼穴開始由里向外刮15次左右,依次從肺俞、心俞、隔俞、肝俞、脾俞穴沿肋間隙由里向外各刮15次左右,使脊椎兩側各出現6~8條弧形斑紋。上腹部可從中脘、梁門穴進行上下刮動。頸部前後均可自上而下刮,肘窩、膕窩處亦可行刮痧治療。

適應症
感冒、發燒、中暑、頭痛、腸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肌肉驚攣、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症。“痧”就是體內氣血淤積、阻塞,一旦“不通”,病症隨之而來。藉由刮痧可以排毒、去除淤積。“痧毒”就是無法消化的食物、營養素,或無法排除的代謝廢物累積而來。

除了 ​​血液循環可能受阻外,體內還有許多液體的循環也可能受阻,如淋巴液、細胞外液、組織間液等。

刮痧就如按摩,可以促進體內液體的循環,避免阻塞,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建成由西方醫學的觀點解釋,一旦液體流動受阻,就容易產生慢性筋膜炎,會感覺局部肌肉僵硬。刮痧不只是退燒、消解體內暑氣,也不限於夏季使用,隨不同的穴位與經絡,影響不同反射區的健康,刮不同的部位就會有不同的效果。

例如,腰部經絡主腎,上背部主心肺功能,下背則主肝膽脾胃。

肩頸一鬆,全身鬆而一般百姓最常刮的肩頸部位則是可以退燒、去暑、袪風寒的這個部位居於頭、頸交界之際,若是緊繃,會造成全身氣脈不通,熱氣沒辦法散。

痧症是個什麼病?
痧症是中醫書上常見的病名,西醫書上是沒有這個病名的。它是根據症狀而起名的。所謂痧,就是在病人身上刮幾下,皮膚很快出些紫紅顏色、類似一些細沙粒的點,人們根據出現的這些症狀把它取名叫痧症。中醫書關於痧症,有好多名稱,比較常見的有:轉筋痧、吊腳痧、絞腸痧、痧氣病、痧脹病,以及多種“翻症”等。“督脈”也就是中樞神經,由後腦杓最突出的枕骨一直到大椎穴。另外兩條經絡則是主風寒的“膽經”、“膀胱經”,由雙耳背面的高骨到肩膀。刮頸 ​​三條不只緩解症狀,常刮這些經絡也可預防感冒。刮痧的力道也會產生不同效果。“輕刺激是'補'、強刺激是'洩'”,一般民眾不知自己體質,拿捏不住該補該洩,就保持力道平均“平補平洩”。

由按摩的觀點看刮痧深層的按摩力氣可達肌肉、肌腱,淺層的按摩則僅止於皮下組織或是皮下組織到肌膜層之間,效果有別。愈痛愈有效、愈黑愈有效?不管力道大小,刮痧並非痛才有效,更不應痛得呼天搶地。

此外,也不是非得刮得傷痕又深又紫、甚至皮 ​​破血流才可罷手。有問題的部位刮痧才會較痛。

而正常的部位紅得快褪色也快;反之,有問題的部位很慢才出現紅瘀,褪色速度也慢。刮痧部位、力道若不對,出現的紅紅紫紫也只不過是微血管破裂的現象,不僅無效,還造成皮肉之傷。

其實,無論是否為穴位經絡部位,只要重複拍打、按壓,本來就會產生疼痛。不健康的部位刮起來會感到不平滑,痛也只是“普通的痛”。

而正常情況下,身體健康的年輕人,2~3個小時痧痕就會褪去,大部份的人最長一天內就消失了。

即使年紀大、病重的人,也是2~3天就消失,但是使勁刮、亂刮,一兩個星期可能都無法消去。有些人也可能因刮不出痧而更使勁地用力,但是,除了方法錯誤外,刮不出痧也可能是最近常刮或者病得太嚴重而不易刮出痧。

另有些接受錯誤刮痧的患者,經歷死去活來的疼痛後感覺很舒服,就誤以為是刮痧奏效。其實是所謂“痛”而後“快”,是身體受到重大刺激後,正常的生理反應。

大痛忘小痛身體一般由較細的神經纖維傳導疼痛訊息,但若因更大的外力刺激更粗的神經纖維,產生的訊息傳遞回大腦後,在一個被稱為“閘門”的地方,會改變訊號,讓身體忽略原來較小的疼痛(學理上稱為門戶控制理論)。

大力的刺激也誘使體內產生腦內啡(endorphin)而達到止痛的作用。這也可能是有些人接受一些大的外力刺激後反而覺得比較舒服的原因。

刮痧的過程也可能使體內產生反應,血管擴張、止痛物質釋出也會讓刮完痧的人感覺舒服。

不過,若是引起過度的發炎反應,可能就會造 ​​成反效果。刮痧的效果受個人健康狀況、體質、年齡、性別影響。

刮痧對體質屬熱證和實證的人效果較佳。刮痧針對的是功能性的問題,對器質性問題效果有限。功能性的問題如局部酸痛無力、頭暈頭痛、煩躁發熱、胸悶呼吸不順等等。

而器質性疾病則是系統性疾病,如心髒病、肝病、腎髒病、神經系統疾病等等。雖然可刮痧的穴位與經絡遍及全身,但一般人多半不是熟諳穴位脈絡的能手,也拿捏不准力道大小,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避免眉心到嘴角的三角部份,因為一旦刮破皮,感染容易禍延至腦部。避免血管、神經豐富的區域,例如頸部腹面,或是缺乏皮下組織,肌肉與骨骼非常接近的部位,如鎖骨、脛前骨等等。因為一旦方法錯誤,用力失當,可能刮傷表淺神經或微血管。

此外,老年人血管中的硬化粥狀斑塊可能因過度用力而破裂,而衍變成中風。孕婦、身體虛弱者,皮膚上有感染、傷口,或患有傳染性疾病、心髒病、糖尿病、血友病、惡性腫瘤、骨傷等,都應避免。

刮完痧後也應注意保持刮過部位的清潔,避免刮破皮又造成感染,得不償失。此外,若是多人使用同一刮痧器材,更應注意消毒,預防傳染。“刮痧如果了解原理、方法正確,絕對不會有問題,而且很多部位都可刮痧”。

操作者必須了解經絡,生理解剖,才能正確工作,得到真正刮痧的療效,不然就只是碰運氣。

如何正確、安全地刮痧

1.使用正確的刮痧器具找邊緣鈍而圓滑的器具,避免擦傷皮膚。例如梳子背脊、瓷湯匙、刮痧板。厚度要適中,太厚刮不到痧,太薄易傷皮膚。寬度約成人手掌寬度,易於抓握,也利於使力。

2.角度、力道、方向正確將刮痧板與皮膚成90度角,垂直下壓,單方向刮。力道由輕漸重,就不會痛,不會受傷。一次大約刮5~10公分即可,刮到顏色不再變,就可停止。

3.塗抹潤滑物品可在刮痧前塗抹潤滑物品,如水、綠油精、萬金油、嬰兒油等等。或是使用含紅花、川芎、當歸等配方的刮痧膏。

刮痧手法詳述刮痧手法有十幾種,其中最常用的手法:

手拿刮板,治療時刮板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板薄的一面對手掌。刮拭方向從頸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從上向下刮拭,胸部從內向外刮拭。刮板與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進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時間一般每個部位刮3-5分鐘,最長不超20分鐘。對於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強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為原則。

刮痧次數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後再進行第二次刮治。

出痧後一至二天,皮膚可能輕度疼痛、發癢,這些反應屬正常現象。

1.病人取舒適體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並用溫水洗淨局部。

2.用邊緣光滑的湯匙(或調羹、銅幣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單向重複地刮。

3.刮痧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體中間刮向兩側,或每次都由內向外,不得來回刮動。每次每處大約需刮20下左右,直到皮膚出現深紅色斑條為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頸部兩側。根據病情需要,有時也可在頸前喉頭兩側,胸部、脊柱兩側、臂彎兩側或膝彎內側等處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選擇適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條或4~8條“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條或弧形。刮痧之後,應用手蘸淡鹽水在所刮部位輕拍幾下。

6.應用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處施術。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處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療效果外,還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本法適用於腹痛、煩亂、胃腸型感冒、暑熱噁心,以及因痧所致的肌肉或全身酸痛。

刮痧的醫學作用

1)促進代謝,排出毒素:人體每天都在不停地進行著新陳代謝的活動,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要及時排泄出去。刮痧能夠及時地將體內代謝的“垃圾”刮試到體表,沉積到皮下的毛孔,使體內的血流暢通,恢復自然的代射活力。

2)舒筋通絡: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受到頸椎病,肩周炎、腰背痛的因擾。這是因為人體的“軟組織”(關節囊、韌帶、筋膜、)受損傷時,肌肉會處於緊張、收縮甚至痙攣狀態,出現疼痛的症狀,若不及時治療,就人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瘢痕化,從而加重病情;刮痧能夠舒筋通絡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緊張,在明顯減輕疼痛症狀的同時,也有利於病灶的恢復。

3)調整陰陽: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中醫十分強調機體陰陽關係的平衡。刮痧對人體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其恢復平衡。刮痧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及處理刮痧療法和針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樣的,都是對人體的穴位進行刺激,只不過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所以刮痧也和針灸一樣,有可能像暈針一樣出現暈刮。

(1)暈刮出現的症狀為頭暈,面色蒼白、心慌、出冷汗、四肢發冷,噁心欲吐或神昏撲倒等。

(2)預防措施:空腹、過度疲勞患者忌刮;低血壓、低血糖、過度虛弱和神經緊張特別怕痛的患者輕刮。

(3)急救措施:迅速讓患者平臥;讓患者飲用1杯溫糖開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會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輕刮)、內關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湧泉穴(重刮)。

刮痧禁忌證

1.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婦女的乳頭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3.心髒病出現心力衰竭者、腎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腫者禁刮。

4.下肢靜脈曲張,刮拭方向應從下向上刮,

用輕手法刮痧的過程中和刮痧後應該注意

1.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夏季刮痧時,應迴避風扇直接吹刮試部位。

2.刮痧出痧後30分鐘以內忌洗涼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試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準。

4.刮痧出痧後最好飲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糖鹽水),並休息15-20分鐘。

5、每次只治療一種病症每次治療時刮拭時間不可過長,嚴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療一種病症的原則。不可連續大面積出痧治療,以保護正氣。

6、不可在皮損處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損處周圍刮拭。

7、糖尿病、下肢靜脈曲張刮拭方法糖尿病患者皮膚抵抗力減低,血管脆性增加,不宜用瀉刮法。下肢靜脈曲張局部及下肢浮腫者,宜用補刮法或平刮法從肢體遠端向近端刮拭,以促進血液循環。“出痧”會損害皮膚嗎?答:“出痧”的皮膚紅紅的,看上去有點兒可怕。其實,不管怎麼紅,都不必擔心,因為這對皮膚是沒有損害的。紅斑顏色的深淺通常是病症輕重的反映。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顏色也深,如果病情較輕,“痧”出得少些,顏色也較淺。一般情況下,皮膚上的“瘀血”會在3-5天內逐漸消退,遲一些也不會超過1週就會恢復正常,不僅不會損害皮膚,而且由於這種方法活血化瘀,加強了局部的血液循環,會使皮膚變得比原來還要健康、美麗。

刮痧治療肩周炎肩周炎又稱漏肩風、五十肩、凍結肩。其主要表現為疼痛——早期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後逐漸發展到持續性疼痛,晝輕夜重,不能向患側側臥,功能活動受限——肩關節各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特別是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例如,梳頭、穿衣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屈肘時手摸不到肩。日久可以發生肌肉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臂上舉不便、後伸不利等症狀,本病好發於50歲左右年齡的人,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

刮痧部位:

頸部——啞門、風池、大椎。
肩背部——肩井、天宗。胸部——中府、雲門、缺盆。
上肢部——肩貞、外關、曲池、合谷。下肢部——足三里、條口。

刮痧治療感冒【刮痧部位】

1、頭頸部:太陽、四神聰、天柱、風池、風府、大椎
2、背部:肺俞
3、上肢部:尺澤、經渠、支溝、合谷

刮痧治療胃痛
〔刮痧部位〕
1、背部:脾俞、胃俞
2、腹部:中脘、天樞
3、上肢部:內關、手三里
4、下肢部:足三里

刮痧中醫藥現代化刻不容緩所謂刮痧,是指一種民間治療某些疾患的一種方法。就是用銅錢等物蘸水或油刮患者的胸背等處,使局部皮膚充血,減輕病情。漢英字典裡叫“a popular treatment for sunstroke by scraping the patient's neck, chest or back”。隨著整體醫學的快速崛起,以及“回歸自然”、“綠色消費”浪潮的興起,國際上出現了“中醫中藥熱”的可喜形勢。但是中醫藥在國際市場的處境卻極為嚴峻。目前,世界草藥產品年銷售額已高達120億美元,其中歐洲的草藥產品銷售額居全球之首,約為60億美元,而我國中藥的年出口額僅為6億多美元,只佔國際植物藥貿易額的3%。日本的“漢方藥”年總產值已超過1000億日元,僅津村“順天堂”一年的銷售就相當於我國中藥產品年出口總額。

http://www.zyy123.com/liao/gsha/2007-09-22/28422.html

來源:中醫園  http://www.zyy123.com/
本文來自網絡,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不代表本網站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網站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上一篇:刮痧療法

下一篇:如何提高刮痧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