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4 08:49:44工程師

電影在教學上的應用

電影在教學上的應用

簡 光 明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主任

一、電影教學之意義

電影正如文學形式,必須有各種不同的題材作為內容。因此,若能使學生能了解「電影」的表現方式,培養欣賞能力,進而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電影,豐富精神生活。

二、電影教學之優缺點

目前各級學校為提升教學品質,運用多媒體教學,不斷增加視聽設備,惟對於電影在教學上的運用,缺乏明確的教學方法,有時不免流於純欣賞,既浪費時間,又未能達到教學目標。

簡言之,影視教學具有以下的優點:一是提升學生學習之動機,在教學活動中,電影有情節與視覺及美術效果,能吸引學生興趣,激發學習的動機。二是提供社會文化之情境,生動的社會情境較文字抽象的描述更為具體,使學生更易感知文化情境。三是彈性與多樣性之功能,錄影帶可以提供多樣的教材,重複學習的樂趣。四是可以提供自我學習之工具,學得文學電影的欣賞方法之後,可以用到其他的電影上。

至於影視教學亦有以下的缺點:一是適合優良之影帶不易覓得,二是電影以灰色的悲劇為多,雖然亞里斯多德說:「悲劇也者,在透過恐怖、憐憫以淨化人心。」但看多了悲劇對學生而言未必適宜。三是劇情與教材未能緊密配合,若未能與文學教學內容契合,則在該文學單元發揮者相當有限,四是教學設備差影響教學效果,這恐怕是大部分私立學校在視聽教學上的夢魘。

三、電影賞析的一種方法

(一)篇名的訂定

電影的片名一如文章的篇名,如何訂得讓人感覺適切,是一門學問。以威廉•赫特主演的「再生之旅」(The Doctor)為例,外科醫生傑克是一位著名卻無法真正地關心病人的外科醫師,在他事業的巔峰之際,卻發現自己患了喉癌,使他成為一名病患,被迫去感受病人不舒服的待遇:依賴出錯的醫療制度、徬徨無助。之後,他才真正趣了解病人所需,指導時習醫師時,要求他們裝做病患住進醫院三天,去體會病人的感受。就片名而言,中文譯名顯然比英文片名適切,所謂「再生」顯然要有大破壞,癌症即是對生命大破壞,經歷過生死交關,而後獲得再生,顯然比單純指醫生(The Doctor)的原片名來得適切。

(二)人物性格的刻劃

人物性格刻劃是文學及電影重要的一環,當然人物的刻劃可以從外貌、衣著、神情、旁觀的角度來描寫,但最重要的還是性格的深度呈現。以雨果小說《悲慘世界》改編成電影《孤星淚》中,賈維警長(Inspector Javert)一絲不茍的個性彰顯無遺,對於他心目中的壞人窮追不捨,最後卻發現尚萬強Jean Valjean不是壞人,即便要投河自盡,他仍忠於職守交代處理方式。人物性格刻劃極為突出。

(三)伏筆與呼應的作用

所謂「伏筆」是指小說創作中結構布局、安排情節的描敘手法之一。指對作

品中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後呼應。它能使人物性格或事件發生或發展不致於令人感到突然,有助於情節發展合理,結構周密謹嚴的藝術。以羅賓威廉斯主演的《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為例,結局的安排即與前面許多伏筆作呼應,片尾校長教英文,與之前校長告訴凱汀(Mr. Keating)他教過英文呼應;校長一開始即教序論〈了解詩〉,觀眾馬上想起序論已遭凱汀要求學生撕掉了;當凱汀要離開時,安德森站在椅子上說「O! Captain! My Captain」,觀眾之所以懂得這是學生支持凱汀的方式,也是因為之前有凱汀站到桌上要學換個角度看事情的伏筆。

(四)意象的涵義

意就是情,象就是景。或寓情於景,或觸景生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客觀

印象的事物,透過主觀的美感經驗,予以剪裁、融合,去蕪存精的創造後,成為可感的的具象,就是「意象」。例如〈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蝴蝶」,正如歌詞中所言「彩虹萬里百花開,蝴蝶雙雙對對來,地老天荒心不變,梁山伯與祝英台。」則梁祝化為蝴蝶雙飛,蝴蝶是我國傳統的吉祥物,象徵著和平、自由、愛情和幸福,正突破限實世界的限制而獲得自由。從莊子〈齊物論〉說:「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周化為蝴蝶而能自喻適志,可見蝴蝶也是逍遙的象徵。

(五)典故的運用

以羅賓•威廉斯主演的《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為例,上第一節課,

凱汀即開宗明義暗示自己即「隊長」,故說:「你們可以稱我為凱汀先生,或者稍為大膽一點,稱我為隊長。」有一次,尼爾拿畢業紀念冊在凱汀後面叫「老師」、「凱汀先生」,凱汀皆未回應,但叫「O! Captain! My Captain」 即回應,而片中學生多稱凱汀為 「Captain」。〈O! Captain! My Captain〉一詩是華特.惠特曼紀念林肯而作,稱林肯為Captain。林肯為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主張解放黑奴,帶給他們自由,卻亦因此被槍殺而身亡;凱汀為教師,主張解放學生心靈,帶給他們自由,卻因尼爾的死亡而遭解職,顯然呼應典故的意涵。

(六)故事的結構

在愛情悲劇中,男主角往往有才華而無地位,男配角卻有權勢而才華平庸,女主角出身常是富家女,具有獨立的個性,因反叛傳統而造成悲劇。女主角因生活背景的關係,不喜歡王孫公子或富家子弟,欣賞有才華的平民(或貧民),而男配角屢屢追求被拒,以威勢將怒氣發洩到男主角身上,因而造成悲劇。「莎翁情史」與「梁山伯與祝英台」均屬此例。

(七)結局的安排

在情節的高潮過後,出現的故事所選取段落的最後階段,主要的矛盾衝突已經結束,人物性格的發展已經完成,事件的變化有了結果,主題得到了完整的體現。,結局可分為兩种類型:一是「轉化型」,即作品最初提出的矛盾衝突並沒有完全解決,只是向新的方向轉化,例如《莎翁情史》中,薇歐拉必須與莎士比亞分道揚鑣,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四姨太瘋了以後,老爺又娶新的姨太太,故事還要再來一次循環。二是「解決型」,即作品最初提出的矛盾衝突終於解決,例如《孤星淚》中,賈維警長與與尚萬強都獲得解脫,而心靈點滴》中,派奇•亞當斯突破萬難終於畢業,得以實踐理想。

四、影響電影教學成敗的要素

(一)教師在電影方面的素養

多數人都喜歡看電影,而有所感覺,但要分析電影,雖能夠言知之物,卻多缺乏電影賞析的相關知識,若能參加「電影研習營」、「電影中的人文社會師資培訓研習營」或影展活動,將有助於將所學運運用在教學上。

此外,可以參加附近地區大學校院電影討討會,例如輔英科大學已舉辦三年「電影在通識教學中的運用學術研討會」,高雄餐旅學院亦常舉辦電影電影或記錄片相關的演講及研習會。

(二)電影在教學中的運用

電影劇情與教材應緊密配合,電影不是為教學而拍攝,若電影內容未能與教學內容契合,則在該單元發揮者相當有限,恐怕常會偏離教學單元的主題。電影欣賞有時知識承載度較弱,宜以書籍、文章、論文做為深入閱讀的參考。

可以組成校內的讀書會,針對「生命教育」課程中相關主題蒐集電影資料,經過討問,使講解的觀點更為多元。

(三)教學設備

學校編列預算購買公播版視聽資料,由教師提供曾經觀賞過而認為適合得片單,依生命教育將電影資料分為幾個主要領域,逐步建立電影教學資料庫。

電影教學必須有視聽教室可以使用,視聽設備的放映效果:放映效果不佳,不論顏色或音效,欣賞的情緒受到干擾,效果大打折扣,連帶影響教學效果。

五、結語

電影不是教學的萬靈丹,卻是引起學習動機及增進學習成效的有效途徑,因此,若能以電影提昇生命教育課程教學品質,在當前全球化及鄉土化並進的社會環境中,電影題材推陳出新,拍攝手法日新月益,詮釋生命的觀點更是多元化,學習不只在教室而已,學生日後欣賞電影,在休閒娛樂之餘,能夠對生命有所省思,並對生命有更為深刻的體認,也就達成生命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