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4 08:39:01工程師

戲劇活動融入教學

戲劇活動融入教學

黃宣諭:國家文藝基金會第二屆青創會青年藝術家

 

引言:

       

近幾年,戲劇教育在台灣逐漸成為顯學。不論是在幼教的課程中,使用創造性戲劇在教學的活動中,或是在學科教學中,企圖融入戲劇來活潑教學。除了教學上的策略外,應用戲劇的範疇中,更企圖使用教育戲劇的形式,讓學生在當下進行議題的討論與省思。

將戲劇融入到教學課程中,坊間有越來越多的書籍、教案研究的論文可以供作參考,但很多教師依舊不得其門而入。若是將戲劇活動視為一種團康活動來看待,而忽略了戲劇教育中對於戲劇元素的使用,那麼活動僅能達到當下遊戲的目的,而非教育的目的。

在我自己接觸戲劇教育的領域中,所幸遇到許多老師的提點與指教。其中,童顏劇團的張黎明老師,更是給了我許多戲劇教育上珍貴的思維。然而,我想在我一路接觸戲劇教育的過程中,所幸可以跟高中生、國中生、大學生、國小、幼稚園、社區、業餘劇團等單位合作互動。真正刺激我去思索戲劇教學的意義與必要性的,還是因為這一些學員與參與者。

一路走來的劇場學習道路

        我是由劇場的學習開始我的戲劇路,因緣際會下,工作坊、課程、小演出,讓我對劇場開始有概念。然而,從沒想過自己會演戲,更沒想過演戲會變成自己的職業。在劇場的學習路上,遇見了很多老師也跟隨了很多大師,越是看見他們的專注與投入越是看見自己的不足,在劇場這一條路上,不只是學習更要學會超越,因為它不是技藝的傳承,更是一道展望的新旅程。       

        所有的劇場人,對於黑膠地板都會有一種獨特的情感,因為一旦走進劇場,就會在上面流下相當多的淚水與汗水。一再一再地翻滾、跳躍,重複的排練,每一次都要找到自己的瓶頸然後超越,這是每一個劇場人的職志也是責任。

        在劇場中學習,在林奕華的身上,我看見他不斷的創新與思考。在林懷民老師身上我學會『大師無它,工作而已』。在李國修老師身上我學會認真生活,專注創作。在汪其媚老師身上我學會嚴肅、嚴謹的看待自己的專業。在我自己的身上,我看見我盡力的燃燒要去感染更多人對生命的熱情。

戲劇教學的意義

        剛開始,由劇場走入到教學現場,我所接觸的是一群高中生。在台中一中、惠文高中擔任戲劇社的指導老師,我跟著與我年齡差異不大的學生們一起創作。那一條創作的路途上,我所幸的我的學生一同進行了很多的嘗試,也在過程中將自己在過去幾年內在劇場學習的經驗作了一次的整理。這一個時候,我還是一個創作為優先思維的指導可者,並未意識到戲劇教學以給學生帶來什麼確實的感染與轉變。

       

在念大學的期間,在童顏劇團中參與演出製作,雖然中部的劇場活動中,童顏劇團展演並不頻繁,但團長對於劇場的工作態度以及演出品質都有相當程度的要求。因此,在劇場的實做上有相當學習與提升,加上童顏劇團主辦的國際戲劇節活動,讓我有機會大量的與國外劇場工作者進行交流與觀摩。這一些養分,讓我在面對劇場工作時多了一份嚴謹。

後來,在靜宜大學開課的廖淑娟老師邀請我參與課程的活動規劃與教學。一學期的課程,藉由戲劇的介紹、教學、創作、展演,與大學生之間藉由『愛情』主題的探究,進入到『成人及親子文學』的學科領域之中。前期的幾堂課程,

我們進行主題式的討論,像是『父母的愛情故事』、『朋友的情故事』、『星座與愛情』的議題,讓每一個小組去蒐集資料,並且在課堂上分享。同學在課堂上討論愛情,引起了相當大的興趣,也促使同學踴躍的參與發言。雖然主題設定是愛情,但其實這三個主題背後所探討的是『兩代的愛情與永恆』、『傳播與認同』、『社會認同與未知的恐懼』。每一次的課程最後,藉由一個創作者對於議題的思考與分享,讓他們看見不同的面向。在這一堂這上面,我與老師都看見了戲劇教學在引起動機上的成效。

        議題探究分享後,學生開始進入主題劇本的創作與撰寫,這一個階段上,我們開始看見學生分享的文章、學習單還有劇本創作,這在現在被稱為草莓族的大學生身上是難以想像的。學生主動的紀錄下創作過程、排練心得,他們交出來的期末作業堆積的像是三座小山,廖老師要花很多力氣才可以搬到車上。學生忠實的在過程中進行思考與學習。

        學生的學習是需要適度的引導與刺激的,一旦他們找到學習的動機,他們就會開始熱衷於自己的學習中。因此下面我要開始談這些年來在戲劇課程的教學上,我覺得戲劇教育相當重要的幾個概念。

引起學習的動機

        我相信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浮出一句話『我就竟學這個要幹嘛?』,因為找不到學習的動機,因此也就無法投入的去學習一件事物。然而,戲劇提供了一個相當活潑有趣的契機,讓孩子找到學習的動機。這一種動機的引起,並不是叫學生演出就好,當然學生會因為呈現而衍生出創意與興趣,但戲劇作為動機的引導不僅僅是讓孩子演出。有時教師善用『教師入戲』以及給予『學習任務』的策略,也可以引起學生的動機。

        教師將每一堂課程中,當作是一個演出的機會,讓學生在老師身上無法轉移開目光,老師本身是有魅力的,這一件事或許會遠比處罰跟不斷提醒學生注意來得重要且有用。當然,不是每一個老師都善於演戲,有的老師甚至會擔心自己被學生當成小丑。但適當的改變自己本身的態度,讓學生感覺老師是可以開放且親近的接受各種可能性與討論,孩子會願意嘗試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以往我們只要面對老師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老師在等待的是標準答案,只要回答錯了就表示不專心、不用心,但換個角度看,也表示了學生沒有確實吸收學習的內容。若是老師換個態度,將自己變成另一個不是這麼權威性的立場角色,可以看見學生學習上的困境與盲點,也可以幫助他們找到動機。

        學習動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的趣味性,有了學習的趣味性後,學生學習起來也就更有主動性,因此給予學習的『學習任務』是相當有效的一個方法。學習任務可藉由老師虛構出來的故事,也可以藉由一同尋找出問題的解答來賦予任務。當小組各自有任務並且需要互相分享與連結時,他們可以交流彼此的情報,並且看見事情的不同面向。在邏輯的教學上以及文學、自然科目、歷史的探究上,可以讓孩子發現問題的不同面向,也可以展現成就感。但要注意的是,盡量避免在學習上給予物質性的獎勵,這樣反而失去孩子主動學習的起始意義。

學習的態度

        為何是戲劇作為教學的方式與媒介?戲劇教學與團康教學的差別在哪裡?這一點在我去觀看我朋友在教學中使用戲劇手法時,看見了根本上的差異性。我看見他在課堂上要求學生演出課本上的內容,粗造的手法與嘻笑的態度,讓學生在課堂上僅僅是調笑嬉鬧,失去了學習的意義與目的。

        團康活動在教學上,重視團體與活動,因為是團體性質,因此小組紀律往往是維繫課程學習品質的主要方法。戲劇活動在過程中,若是沒有建立起一個規範與正確的態度,也就不容易達成戲劇學習的目的。相反的使用不當也就會讓課堂上顯得吵雜與混亂,很多老師在看了書籍後覺得戲劇可以活化教學,但實際操作過後學生的秩序無法掌控,也就此敬謝不敏。這是因為沒有建立起課程學習的態度。

        劇場是注重專業的一門綜合藝術。因為他要有好的藝術呈現,必須要有好的軟硬體藝術家在過程中共同合作,因此專業的態度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加上劇場空間的危險性與干擾性,因此工作中的專注度是相當重要的。   

在與學生合作展演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提醒孩子注意『專注』、『態度』這兩個重點。在與青少年劇團合作的幾年中,我們發現一個專業劇場人他所存有的態度,往往是影響學生最大的關鍵因素。學生因為你的態度與專注,而感受到你的在意與堅持,他也會被感染。

在課堂上的每一個呈現,也是因為學生注意到這兩個重點,因此會有良好的表現與呈現。然而因為教師本身對於這兩個因素的要求,也會讓學生知道你的原則與規範,他不會去試探你的課程容忍度與教室常規的底限。因此,當一個戲劇活動的帶領者,讓孩子感受到到對於『專業態度』的要求,縱使演出是粗略的,也可以在孩子的專注中看見活動所產生的質感。

課程設計的進階性

        進到專業劇場活動的第一課,往往是從暖身活動開始。因為我們在經過生活的各種繁瑣的事情後需要先藉由轉換,再進到另一個活動的情境之中。相同的,在戲劇課程的編排上,適當的轉換活動是相當重要的。讓學生調整好情緒進入課程,是需要進階性的引導的。

        曾經有同是戲劇教學的老師問我,為什麼要叫孩子在課堂上表演對某些孩子來說是這麼困難?我在瞭解他上課的活動流程後,我發現是因為暖身引導不足。我反問該位老師,難道你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人家一開始就叫你表演,你會覺得自在嗎?他忽然理解我所要表達的,循序漸進的引導。

        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表現型的,因此也會有不擅於表演的孩子,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除了給予鼓勵外,藉由適當戲劇活動的引導可以幫助他由基本的表達到思考,最後嘗試呈現。

         課程的間接引導性要來自於學生對於戲劇活動的理解度,隨著越陌生的團體,暖身活動需要越久。對於身體的感知性越低的團體,也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引導肢體動作的展現。面對學生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需要注意他們是不是會因為呈現而顯得有過大的壓力,若是因為壓力反而導致反效果,就會影響學習的成效。

        很多同是戲劇教學的新進教師,都會容易被戲劇的遊戲所限制。往往忽略了課程遊戲中的細節與重點,但其實為何執行這一個活動,以及這一個活動的細節是什麼反而才是課程執行上的核心。我常常說,不是因為遊戲去主導課程,而是因為課程目的產生合適的遊戲。因此若是瞭解戲劇的元素與運用,不需去死記活動的流程與形式,就算是同一個遊戲都會因為不同的課程焦點,而有不同的著重點與操作方式。

        例如我希望訓練孩子單腳的平衡能力,且感受身體重心的轉移,我可以設計出適合這樣教學目的的遊戲至少十到二十個,在不同的空間、道具的環境下,我可以用不同的遊戲來達到相同的目的,其實這也是考驗一個老師對於素材的掌握與瞭解。

        老師在一個課堂中,他既是導演又是演員,幕前幕後的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與掌控。這是需要經驗的累積與敏感度的建立,絕對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學會的。因此在課程的設計上,老師跟劇場工作者一樣,需要不停的學習、創造以便於產生更多元豐富的教學思維。

戲劇是一種美的追求

        最後,戲劇教育在藝術教育中,它可以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也可以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就因為它是綜合學門的藝術。有多少想將戲劇應用到學科中的老師真的走進過劇場?我們不會沒學過電腦就希望自己可以運用電腦在教學,但我們可以因為沒接觸劇場,卻希望自己可以應用戲劇在教學中。這樣的想法似乎將戲劇的深度看得太過於表面,也造成一般人對於戲劇教育的誤解。的確,他是一個容易親近的藝術,在教學上也顯得有趣,但終究還是必須回到關於美感的認知與專業的追求。

        身為一個劇場工作者,我在教學的現場也必須去熟悉教學的領域當中的專業與理論,因為瞭解所以可以結合與應用。想將戲劇融入自己教學的老師,我相信他對於教學的熱誠是相當的高,因此讓自己進到劇場去不管是欣賞、參與、創作,都可以讓自己培養更多元的思維與敏感度。

        學生在課堂上,陪養對於生命的美感與價值,一方面因此獲的學習的動機與可能性,我想這是一個教師最大的成就感。身為劇場工作者,我相信戲劇可以改變世界,因為他有崇高的精神追求。身為一個戲劇教師,我相信戲劇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因為戲劇教師的生命充滿熱誠與開放度。

        緊接著,會有更多的人投入戲劇教學的活動,我們究竟可以帶給學生什麼?如何有效的讓學生學習?教學中如何自我完成?都是我們要學習探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