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6 06:53:18毅
英德之戰
今屆世界盃最大亮點,毫無疑問,就是接著的十六強階段淘汰賽——德國對英格蘭吧!
本人並不保證這兩支傳統勁旅到時會上演怎麼樣的激戰。值得看的,不只是比賽的戰情;兩國歷史留下的恩怨,方才引人入勝。
1966年,英國主辦世界盃賽事,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在卜比查爾頓、哥頓賓士、卜比摩亞的帶領下,英格蘭順利晉身決賽,巧遇由碧根鮑華帶領的西德。碧根鮑華乃綽號「凱薩大帝」的一代德國球王,卜比查爾頓亦是英格蘭球史上最顯赫的名將,在綠茵場上延續了希特拉與邱吉爾之間的角力。那仗決賽被譽為球壇經典,更是「英德之戰」傳統較量的起源,兩軍苦戰至加時百多分鐘,因球証誤判靴斯射中門楣為入球,英格蘭受惠奪標,爭議至今。
終於,英格蘭還是不夠乾脆地載入了足球歷史名冊內,可從此在各大型賽事座上留空,沒添成就。而且冤枉來、瘟疫去,靴斯那個問題入球的得益,彷彿耗光了往後英格蘭的運氣,自此英格蘭就多次在互射十二碼一環裡失利飲恨。
經過1966年決賽一役後,碧根鮑華帶領西德在七十年代稱霸球壇,而他與卜比查爾頓之間的宿怨,在三十年後把戰場轉移到觀賞臺的貴賓席上——1999年歐聯決賽曼聯對拜仁慕尼黑,兩者分別是各自母會的董事主席。
在我有生之緣看過的英德大戰,皆有特別的意義,促使我對英德戰戲碼帶有一份濃厚的情意結。1990年世界盃,英格蘭被譽為自66年冠軍以來最好的球員班底,於互射十二碼敗給碧根鮑華任教的德國,那時我只得七歲,竟跟畫面中的加斯居尼同聲一哭。1996年歐國盃英格蘭又一次四強遭逢德國,兩隊也正值新舊交接時期,德國由名宿福士執教,起用奇連士文為陣中首膽,聯同慕拿、森馬、比亞荷夫等一眾正值冒起的新國腳,取代上一代馬圖斯為首的鐵三角;英格蘭則更加令人振奮,舊有的加斯居尼、柏列、皮雅斯,夥拍如日中天的射手舒利亞、快翼麥馬拿文、輔鋒舒寧咸,另一利物浦天才球星科拿也充其量屈居後備,那才是最後一支綻放光芒的英格蘭足球隊。
歷史再度重演,修夫基十二碼宴客,斷送了英格蘭最好的時光。及後有廣告商找來修夫基、華度、 皮雅斯三位先後射失十二碼的罪人拍攝廣告片,片中三人笠著紙袋掩臉,自嘲一番。那年歐國盃,德國乘英軍飲恨之勢頭,再登高峰;然而每次德國隊創下佳績,彷彿都挾著對方強差人意的十二碼紀錄來墊一墊底。英格蘭的敗辱,難道就一律用來拱照德國隊的光彩?此刻我才發覺,足球比賽總背著一套宿命論的。
此後,英格蘭踏入了碧咸與奧雲的時代,於我眼中盡是明星效應,名過於實,對往後英格蘭足球,實屬禍多於福。2000年歐國盃,英格蘭與德國編入同一初賽分組,本以為是兩雄相遇的死亡之組,怎料卻是兩大世仇國相互沉淪……縱使英軍一雪前恥,小勝德國;但實情卻造就另一支同組黑馬葡萄牙的盛世,英、德兩冤家殊途同歸,雙雙出局。
不久,兩國在世界盃外圍賽再次相遇。有別以往英德的激戰,結果卻實力懸殊:英格蘭藉機對手低迷,轟入五球蹂躪德軍,陣中金童奧雲還個人獨演帽子戲法,成為一時佳話。那時候,足球的國力分佈重新調配,法國取代了德國的地位,英格蘭借助球星名氣,穩步晉升為一線尾勁旅。
事隔近十年,英、德終於碰頭。
事實上早該於上屆世界盃——剛好是1966年英德世紀之戰的四十週年,讓兩軍來一次針鋒相對的對決了!四十年前德國作客溫布箂敗興而回,去屆恰好由當年的客隊作回一趟東道主。可惜事與願違,偏在兩軍星沉破落的時候重燃戰火——碧咸與波歷克先後受傷,無緣上陣;跟前的英格蘭不過是一支少爺兵,恐怕名師教頭卡比路也返魂乏術;德國隊也不再是昔日自感優越的日耳曼民族,反而像聯合國部隊般,充斥著多國族裔……雖然英德大戰的比賽時間不算太晚,但我心裡仍嘆謂一句:「相逢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