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7 03:48:26愛健康
無痛思維:來自英國疼痛醫學權威,應對慢性疼痛的全新方式
打破400年來醫界對疼痛的片面理解
完整傳授連醫學院也沒告訴醫師的疼痛管理新方法
全人角度多管齊下,幫你找回無痛生活
那些殺不死你的,只會令你更抓狂!
吃藥沒有效、成因找不到,為什麼慢性疼痛治不好?
你不知道的是,疼痛,比你想得更複雜……
「決定成敗的,不是目標,而是系統。」
──詹姆斯‧克利爾,《原子習慣》作者
▍實踐出真知,英國疼痛醫學權威的解痛新招!
據統計,全世界逾15億人患有無法診斷的疼痛,終日為慢性疼痛所苦。由世界衛生組織頒行、2022年正式生效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ICD-11),首次將慢性疼痛獨立視為一種症狀,顯見其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全球健康問題。
擁有20年疼痛醫療臨床經驗的拉文德蘭醫師,將他的專業轉化為這本開創性的指南。他在書中指出,每個人的疼痛症狀都是獨特且個人化的,需要以整體、全面的方式看待慢性疼痛,並將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時考慮在內。他提供了7大方法多管齊下的方式,幫助讀者有效克服慢性疼痛問題:
☆藥物Medication
☆介入措施Intervention
☆神經科學與壓力管理Neuroscience and stress management
☆飲食/營養Diet/nutrition
☆睡眠Sleep
☆運動與動作Exercise and movement
☆身心療法Therapies of the mind and body
▍英美高達96%的醫學院,沒有疼痛專門必修課程!
根據紐西蘭公衛學者研究,全球各大洲383所醫學院,在歐洲有近80%、英美高達96%的醫學院,沒有疼痛相關的專門必修課程;許多學校傳授給醫學生的疼痛觀念,仍停留在數十年前的研究結果,延續著400年前笛卡兒時代所流傳下來的疼痛迷思,以為疼痛必然出於某個身體結構的問題,而疼痛的信號會沿著預定的痛覺神經傳到大腦,由腦部某一區域來做處理。於是乎,傳統上對於疼痛的處理方式,就只剩下阻斷神經訊號的藥物,以及無止盡的手術(介入措施)。
最新研究已經指出,疼痛訊號的傳遞並非經由單一路徑,大腦中許多部位也都會參與痛覺的處理;很多時候,疼痛也並非是身體結構的問題。面對難纏的慢性疼痛,我們不能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需要一套新的觀念、新的方法。
▍寫給每一個「痛痛人」的疼痛管理完全指南!
本書挑戰了現代醫學的當前方法與傳統的身心二元思維,帶給讀者手術與鴉片類止痛藥物以外的替代方案,以及可幫助每位慢性疼痛患者發展「無痛思維」的完整策略和工具。書中收錄多項飲食、睡眠、運動和壓力等檢測,帶領讀者:
•發現疼痛發作時,自己的身體和大腦內部是如何運作
•了解如何改變你對疼痛的感知和應對方式
•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最佳疼痛管理計劃
透過經科學驗證的技巧和鼓舞人心的案例研究,本書將引領你徹底透視自身疼痛成因,進而找到有效緩解痛感的方法,而無需依賴可能成癮的藥物,或者是高風險的手術,從此改變你的生活,再也不當「痛痛人」!
【適讀對象】
✓ 長年為慢性疼痛困擾者。
✓ 做過許多檢查與治療,卻始終找不出疼痛成因者。
✓ 關注疼痛醫療領域最新發展者。
【關於疼痛,你所不知道的事!】
○感覺疼痛,不代表身體部位受傷了或有問題。許多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原因並不在於關節、肌肉或筋膜,而在於飲食、睡眠與身心的失衡。
○疼痛的信號,並非只經由單一路徑傳到大腦,也不是由大腦單一部位進行處理,大腦中許多部位都會參與到對於有害信號/傷害覺的解讀。
○疼痛可以分為四大種類:1.傷害性疼痛、2.可塑性疼痛、3.神經病變痛、4.綜合疼痛。止痛藥通常只對傷害性疼痛有明顯效果,其他種類疼痛則須搭配其他治療或生活與身心上的調整。
○比起止痛藥,你對疼痛的正確理解,可能為你帶來更好的緩解效果與更低的副作用。
○手術並不是疼痛問題的終極解方,有時你需要的只是一個安慰性的儀式。研究顯示,下背部、膝蓋、肩膀及網球肘等部位疼痛問題,進行實際手術與安慰手術的兩組患者,同樣都獲得了五成以上的改善。
○動手術前你需要思考的四件事:手術的「好處」、「風險」、「替代選項」,以及「如果不動手術呢?」
○別因為害怕疼痛而不敢運動,缺乏身體活動是現代人健康狀況不佳的四大原因之一。在專業協助下適度活動身體,有助你克服慢性疼痛問題。
○科技日新月異,虛擬實境不只能構築元宇宙,也能運用在急性與慢性疼痛的緩解(焦點轉移),並培養你對疼痛的正確認知。
○新冠疫情下帶來的生活壓力、甚至新冠肺炎本身,都可能使你的身心更脆弱,更容易遭遇疼痛問題。建立良好飲食睡眠習慣、正確心態與疼痛管理計畫,會讓你在對抗慢性疼痛的馬拉松裡,跑得更輕鬆自在!
無痛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史考特醫師/一分鐘健身教室
黃如玉/美加脊骨神經醫師
蔡士傑 Janus Tsai/Pain Care U 疼痛照護瑜珈 亞洲區講師
HUNTER/物理治療師
這是一本慢性疼痛患者與健康照護從業人員都應該好好閱讀的書,它將能夠協助你透過最新的疼痛科學觀點,反轉過去對於疼痛的迷思,以更全面且有效益的方式來改善及管理疼痛。──蔡士傑 Janus Tsai/Pain Care U 疼痛照護瑜珈 亞洲區講師
疼痛看似簡單,但背後機制卻非常的複雜,至今醫學對於疼痛還沒有一個很好的瞭解。一個人經MRI看到韌帶撕裂、椎間盤突出,很高機率完全沒有疼痛感。一個韌帶、椎間盤健康的人,卻可能有椎心刺骨的疼痛。這本書對於疼痛做了非常詳細的解釋,看完之後絕對會讓你對於疼痛有不一樣的想法。──HUNTER/物理治療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迪帕克‧拉文德蘭 醫師(Dr Deepak Ravindran)
協助人們克服疼痛已有二十年經驗,是英國少數擁有肌肉骨骼醫學、疼痛醫學及生活型態醫學三項認證的顧問醫師。任職於英國雷丁皇家柏克夏英國國家保健局基金會信託醫院(Royal Berkshire NHS Foundation Trust),擔任NHS疼痛醫學及麻醉科專任顧問醫師。
二〇一五年協助開設疼痛與脊椎整合服務,為西柏克夏地區提供社區疼痛服務,獲英國風濕協會(British Society for Rheumatology)頒發「新興最佳做法」獎,並入圍《健康服務期刊》(Health Service Journal)獎決選名單。其團隊更於二〇一七年贏得格蘭泰國家疼痛一般患者教育獎(Grunenthal National Pain Award for General Patient Education)。
二〇一六年起於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擔任客座講師,撰寫多本疼痛管理手冊中的諸多章節或為內容提供建議,成為醫療照護專業人士及患者支持團體的重要參考資源。
拉文德蘭醫師是印度傑出高等教育專科學院JIPMER麻醉暨疼痛醫學系的大學金牌獎章得主,後於牛津完成麻醉科訓練,並於倫敦大學學院擔任疼痛科研究醫師。
近來因應新冠疫情,協助開設柏克夏新冠肺炎長期症狀整合服務(Berkshire Long Covid Integrated Service),為當地醫療照護體系提供新冠肺炎後續症狀照護管理。現與太太及兩名子女居於柏克夏。
譯者簡介
林怡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譯有《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哈佛醫師教你喚醒自癒力》、《直覺行銷》等書。
目錄
導論
第一部 你的疼痛歷程
第一章今日的疼痛管理
第二章疼痛自我評估
第二部 無痛思維
第三章藥物
第四章介入措施
第五章神經科學與壓力管理
第六章飲食與微生物組
第七章睡眠
第八章運動與動作
第九章身心治療
第三部 規劃疼痛藍圖
第十章 融會貫通
第十一章 疼痛管理/復健計畫
第十二章 未來展望
結論
致謝
額外資源
附錄一:身體地圖
附錄二:本書資源索引
尾註
序
導論(摘錄)
從莫名的全身疼痛到健康挑戰半馬,露西的故事
露西的父母陪同她來到我的私人診所,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她,她非常難受,淚眼汪汪。
露西說:「請你幫幫我,我看過好多醫生,但都沒有明確的診斷,請你幫我擺脫疼痛!」
看到這位年輕女孩坐在同樣焦急、憂慮的父母身旁,我相當不忍。他們二十三歲的女兒到底怎麼了?
露西繼續說道:「我不敢相信,一直到七個月前,我還每週賣力工作六十小時,做著一份我熱愛的工作,有一天就突然變這樣,然後從那時起,情況就急轉直下。一切都不一樣了,我覺得好累,周身上下都好痛。我看的每一位專科醫師都給我不同的說法,我只想要結束痛苦。
我必須盡快搞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我的工作危在旦夕,我已經請了太多假,老闆開始對我不滿。我必須拿出更好的表現,我已經被上頭盯上了。不應該變成這樣的,拉文德蘭醫生,你一定要幫幫我,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接下來的三十分鐘,我發現露西的疼痛非一日之寒,而且她未能把握機會,及早採取行動減緩疼痛。看過多位專科醫師後,露西對於問題所在、疼痛的部位和解決方法還是毫無頭緒。
露西和爸媽焦慮又茫然,情況相當難熬。露西面臨危機關頭,她發現自己原本所知的工作、人生和生活品質都已經分崩離析,折磨著她全身上下的疼痛正在奪走這一切。
時間快轉到一年後,露西剛以不到兩小時的成績完成她人生第一場半馬(約21公里),表現值得稱許。露西的努力,她的父母、家族和朋友給予的支持,再加上我的團隊所提供的資源,讓我有機會親眼見證這段顛覆性的歷程。
露西學會與疼痛共處,達成這些成就。事實上,關於管理疼痛、照顧自己和關注身體,露西心中已經有一份藍圖。後續約診或透過電話談話,甚至是在社群媒體上和我互動的露西已經和過去截然不同。
過去十年在一間繁忙的地區總醫院擔任英國國家健保局(NHS)顧問醫生期間,我診治過許多和露西有同樣經驗的患者。我發現有幾件事有助於轉化患者對疼痛的態度,賦予他們自信與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和露西一樣,獲得大幅改善:不讓疼痛決定自己的生活,進而重拾原本的生活方式,瞭解疼痛帶來的重要啟發而發掘新的目的與意義。閱讀本書,你將瞭解並學習到疼痛治療的幾項重要進展,尤其是過去十至二十年間的發展。我將會說明,只要你能在生活中採取這些方法,就很可能可以達成無痛的理想境界。
四百年前的觀念,讓我們對無法有效找出疼痛成因
不幸的現實是,多數醫療實踐及醫療體制中許多醫生和醫療照護專業人士仍然深信十八世紀充滿漏洞的思維:他們以為疼痛必有肇因而且只和身體局部有關,因此解決方法不外乎移除、阻斷、切除或麻痺。
所有疼痛必定來自身體某部分結構是錯誤的觀念,堅持沿用這種錯誤模式是人們不瞭解慢性疼痛,進而管理不佳、治療不當的一大主要原因。醫療專業人士所知有誤,也難怪患者飽受折磨。
我們對疼痛的錯誤認知來自一則有四百年歷史的哲學思想,現今的醫療實踐仍受此觀念影響。笛卡兒(René Descartes)是十七世紀的法國科學家暨哲學家,他對於疼痛──特別是幻肢疼痛深感興趣。他率先提出痛覺來自腦部的觀點,這在當時是相當前衛的見解。
他依照自己的想像畫下疼痛的途徑,由於當時沒有辦法驗證假設,圖中的描述並不正確。根據這張著名的圖畫,皮膚上感覺到燙(或是任何痛覺)的區塊會被啟動。而這塊皮膚接著一條線,一路連接到大腦底部我們現在稱為松果腺(pineal gland)的結構。當這條線牽動大腦中的「警鈴」,就會開啟一個閥,釋放出當時稱為「動物精氣」(animal spirits)的物質進入肌肉,引發腿部的反射動作,離開熱源(或其他造成疼痛的來源)。
這個過分簡化的假設,認為疼痛是透過線路傳遞的信號,這是一次典範轉移。笛卡兒的理論(所謂的笛卡兒學派)確保身體和心靈可以分別處理,給予內外科醫師剖開身體再縫合回去的權力及能力,採用切除、阻斷或麻痺那條疼痛傳導線路的治療方式,而這樣的手法持續至今。 在此之前,宗教信仰不允許人們對人體進行任何手術或解剖,因此科學家無法研究某些症狀導致生病或死亡的原因。笛卡兒的學說開啟並驅動至今以來的科學進展。
別誤會,醫學確實取得革命性的進展,要不是笛卡兒簡化的理論,也不會有今天種種藥物、手術或治療方法。不過他的二元理論導致身心分離的觀點至今根深蒂固,即便是現代,許多人潛意識仍認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沒有身體健康那麼高。過去十五至二十年來的進展顯示二元理論並不正確。瞭解情緒的途徑後,我們發現心理與身體之間具有重要連結,任一方都可能嚴重影響另一方。
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為慢性疼痛所苦,我們需要新方法!
慢性疼痛公認是現今醫療照護體系中最廣泛的問題。如果你見識到2020年COVID-19疫情期間治療患者方式所出現的混亂情況,那你也可以理解,醫界對於疼痛的治療方式也存在多個陣營,各自都認為自己的方法是不二法門。
疼痛是一種非傳染疾病,可能導致生產力大幅下降,帶來經濟困頓。事實上,2020年英國國家健康與照護卓越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報告指出:「關節炎和背痛佔了英國身心障礙給付原因的三分之一」,光是背痛所造成的生產力成本高達50-107億英鎊。如果加上其他部位的疼痛,例如肩頸、膝蓋和偏頭痛,無形成本的數字一定更加驚人。
我認為,一味堅持四百年以前的觀念,總試圖以阻斷、切除、移除或切開來消除疼痛,而沒有真正瞭解疼痛的本質,這是英國醫療保健出現財務危機的原因。近來一份研究顯示,慢性疼痛的盛行率相當高,英國可能有兩千八百萬人(約人口43%)有慢性疼痛的症狀。換個角度來說:慢性疼痛患者的人數比心臟病、糖尿病及中風加起來還多!
你可以說,中風和心臟病的治療更急迫、重要,如果沒有立即接受治療,患者可能死亡,不過慢性疼痛雖然悄然無息,卻令人元氣大傷,如果無法充分瞭解,就很難擺脫疼痛,而且可能延續一生。個人和體系根本沒有嘗試瞭解疼痛,只是花費大量金錢,試圖以錯誤的方法加以祛除。不願瞭解疼痛的複雜而想要治癒只是徒勞無功。
幸好,由於世界各地眾多傑出研究者的成果,我們對疼痛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例如英國神經科學家艾琳.崔西(Irene Tracey)、澳洲教授洛立瑪.莫斯里(Lorimer Moseley),他們的貢獻加深我們對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的認識。
然而,大眾對過去十五至二十年取得的驚人進展仍相當陌生,因此,我們仍堅信充滿瑕疵的理論,繼續花費寶貴的金錢一再進行沒什麼用處的檢驗、掃描、注射和手術。數據顯示,疼痛影響多數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將近20%的人口。也就是說,假如全球人口接近八十億,那就有超過十五億人正承受某種慢性疼痛,而且主流療法對此束手無策。
醫療實踐的老方法必須有所改變。只要持續擁護傳統觀念,慢性疼痛患者只會越來越多。我歷經一番挫折才瞭解到這一點。好消息是,有一些臨床醫師,包括全科醫師,已經開始瞭解新的前進方向。也有很多患者已經瞭解這一點,本書個案研究所介紹的患者有許多人成了疼痛的積極倡議者,他們示範如何過著有意義的人生,而且不一定需要倚靠藥物。
Copyright © since 1995 book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一篇:大腦修復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