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0 12:28:45lee

政治學

政治學模擬試題

第一回
1、政治的定義
2、系統理論
3、精英論
4、研究途徑

第二回
1、政治學研究重點、範圍
2、博奕理論
3、新制度論
4、結構功能理論

第三回
1、政治學研究發展
2、權威
3、權力
4、合法性、正當性

第四回
1、行為主義、後行為主義
2、

4、典範


政治學研究階段

David Easton分四階段:
1. 正式的(法制的)階段-十九世紀末到一九二零年代
2. 傳統階段:一九二零到一九四零年代
3. 行為階段:二次大戰後到一九六寧年代
4. 後行為階段:一九七零年代至今

正式的(法制的)階段探討:
1. 政府的正式組織狀況
2. 公法的研究,稱為法制的

(一)傳統的政治學:國家、政府、政治組織
1制度研究途徑:
優點:強調政府制度對國家社會的影響,並探討何種制
度適用於何種社會
缺點:光從制度面無法瞭解一些國家發展差異的原因
例如:拉丁美洲憲法來自美國,但發展不同
2.歷史研究途徑:
優點:以歷史事實作為資料蒐集的重點,重視歷史事實
的敘述或描述
缺點:a.往往有主觀判斷在資料取得上
   b.個案分析有其特異性,不適用其他情境
3. 哲學研究途徑:
優點:提出一個先驗的前提或觀念,再透過演繹的思考
獲得結論
缺點:前提往往和個人生活背景主觀意識有關,不夠客


(二)行為主義的政治學:
1. 起源及原因:
A. 一九六零年代對原本研究法不滿,而主張以自然科學
法來研究
B. 傳統方法過度依賴歷史的敘述和主觀規範性的分析
C. 提出的解釋缺乏可信度
2. 主要反對
A. 單純的描述:還要解釋、預測
B. 大而無當的巨型理論:建立科學理論、經驗理論
C. 法制研究途徑:揚棄傳統
D. 與倫理道德糾纏:主張價值中立
3. 主要論點:
A. 符合科學邏輯-描述、預測及解釋的能力,發展經驗
性理論來建立通則
B. 以可觀察的政治現象和個人行為做研究焦點
C. 價值中立-事實與價值分開
D. 科際整合
E. 量化研究法-統計方法建立通則


(三)反行為主義:
1. 人的行為無法建立通則,且研究者及被研究者皆具主
觀意識
2. 應對社會長遠發展提供方向
3. 事實價值無法分開不應量化分析


(四)後行為主義:
對反行為主義的回應及對行為主義的修正
A. 政治學研究上應『實質重於技術』以轉化行為主義以
技術為主導研究之取向
B. 研究分析與批判現存的意識形態
C. 既具有之事應負起改造社會之責
D. 在研究的過程中應價值中立,選擇主題當然會受價值
判斷〕
E. 政治學者政治化無法避免,但也應對人類發展提出建
議,但並不表示政治學無法做科學研究
新研究主題:政策分析、政治經濟學、理性抉擇理論



  政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人们对它未必都很了解。美国虽然是政治学的重镇,但许多人关于政治学的知识无非是选举投票、国会辩论,议员相互攻讦取媚于选民,总统走马灯似的四年一换。而在中国,有一段时间,它干脆被视为韩老之术,帝王之学。

  其实,要了解什么是政治学,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政治。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要解决生存资源的稀缺性,一是要生产,二是要分配。生产和分配首先体现的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构成社会。一个社会再简单不能少于三人,三人谓之众,有众就会有分歧,有是非:怎么生产,生产什么,怎么分配,如此等等。于是,“众”这个最简单的结构便引入了一种新的生存关系要素:少数与多数、服从与支配。这种关系就是政治。所以孙中山说,众人之事即为政,管理众人之事即是政治。政治,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必然结果。

  政治学在它面世之初就是一种研究如何达至人类公共生活福祉的学问。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28-325年写下的《雅典政制》和《政治学》被誉为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亚氏认为,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总是为了完成某种“善业”。国家(城邦)是一种最高和范围最广的社会团体,它所追求的目的也应是一种最高而又最广的善业。他考查了希腊150多个城邦,按照城邦统治者的人数特别是城邦的统治目的划分了6类政体,说凡照顾到公共利益和促进善德的政体就是“正宗”政体,反之则是“变态”政体。在理想的政体下,公民外尚武功,内修文治,贤哲之士智勇礼义,或入世从政,以求有为,或隐避静修,自得其乐。毋庸讳言,前人的研究总不免是粗陋的,但让我们惊叹不已的是,亚氏的比较研究在今天仍然是政治学比较分析的典范,后世的人仍然蒙受着先哲在智慧上遗下的巨大恩泽。尤其不能忽视的是,亚氏对公共生活福祉的深切关怀,实为西方政治学规范研究的先河,昭示着政治学学者的良知与责任。

  权力是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政治学当然不能回避对权力的研究。在政治学发展史上,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颇为人诟病。的确,“聪明的”君主大多兼备“狮子与狐狸”两种素质,权力一旦蜕变为权术,这个世界便会演绎出许多烛影斧声、权谋机变的故事。但是,又有谁能否认政治家在风云变幻的政治环境中运用政治智慧的必要呢?纵横捭阖,折冲樽俎,一部政治史,少了这两个东西,读起来就索然无味。阳谋阴谋,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全部问题只在于是否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体现了个人命运与民族国家命运的结合。

  人们虽然对政治学有过许多误解,但政治学的许多原理人们都在不知不觉地奉行,最著名的当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它成为人们构建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当代世界还有多少国家在实行“绝对的权力”呢?不容易说,但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权力制衡的结构和机制,当是不争的事实。

  政治有过最黑暗的时期,政治学也有过最无奈的岁月。政治学蓬蓬勃勃发展起来。政治学还有很多事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政治学的光明的前途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