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0 11:03:59lee
政治學解釋名詞
第一章、政治學導論
Q:政治學的定義?
Q:政治學的範圍?
Q:政治學的研究途徑?
Q:政治學的發展階段?研究重點?
Q:結構功能論
Q:Davi Easton 政治系統理論
Q:政治體系(political system)
Q:新國家主義
Q:新制度主義 new institutionalism
Q:行為主義
Q:後行為主義
政治的定義為何? 政治學研究的範圍何在? 政治科
學理論建構有何目的和步驟過程?試說明之
(93、身心障礙人員特考三級)
何謂理論 (Theory)?何謂概念架構 (conceptual
framework)?請說明政治分析地概念架構主要用途或貢
獻為何?
(92 簡任升等考試)
精英論 (Elite Theory)認為,即使在一個自由民
主社會中,權力仍是集中在少數政治精英手中,其理由
何在?試說明精英可採取何種方式來控制政治過程?
(87.基層特考三等)
採用政治系統論分析政治,具有那些優點,試扼要
論述之?
(87.情報調查人員特考三級)
試說明當代政治學主要的研究重點和範圍?
(88.第二次軍官轉任檢覈)
政治學從1980年代以來有那些重要的發展或新的研
究方向?請說明之
(88薦任升等考試)
從1980年代起,新制度主義 (new
instutionalism)成為政治學研究新趨勢,請問何謂新
制度主義? 和舊制度主義有何不同? 請舉例說明新制度
主義如何應用在國家的研究?
政治的特性:強制性、獨佔性、中和性、制度性。
1.強制性:政治具有強制性。政府為能夠完成其任務,
發揮其功能,必須具有強制權力,推動政治上若干規定
,排除推動上的任何障礙,如果政治缺少此種強制性,
政治的功效蕩然無存。所以任何性質的國家跟政府,都
必須具有強制性的權力,要求國家內的人民服從遵守,
人民在國家內服從法律與命令,接受指揮與制裁,並無
選擇的自由。
2.獨佔性:政治具獨占性。國家及政府的活動都是獨占的
、最高的,政治事務雖然不是國家事務的全部,但無疑的
是國家事務中最重要的部分,政府也是國家中各種組織裡
面最重要的一個,所以政府在行使權力時,國家中任何組
織團體都不能與其對抗,否則便不是一個統一的主權國家
。因此,國家只能有一個人民總意的表現,政治是統一的
、唯一的,並不容許第二者與其競爭。
3.中和性:政治是謀求國家的生存與發展,增進人民的
自由與福利,它的著眼點不是國家內某一地區或某一階
層人民的要求,而是盡量求國家內最大多數人民希望的
滿足,所以政治是在調和各階級的利益;同樣地,政府
的公務員也必須處於超然中立的地位。
4.制度性:政治的活動是一種有組織的活動,與個人的
行為不同,政治的活動在建立制度,以制度來規範人類
的行為,為推動政治事務,國家內有各級的政府組織,
系統分別,脈絡一貫,上下從屬,國家內其他社會團體
也有組織,但不像政治組織那樣周密、龐大、完備。而
且政治的推行,要依一定的常軌,不能因執行者個人的
差異而有所不同,所以政治推行的制度性較其他特性,
尤為明顯。
政治學定向概念
1、國家概念
2、權力概念
3、政策概念
政治學研究
1、傳統主義時期
2、行為主義時期
3、後行為主義時期
approach 研究途徑
一套分析模式或學術研究策略,提供研究與瞭解政治
現象的思考工具,在政治探討中,研究途徑能提供簡
捷的方法,以收集與排定資料,並從中抽取意義以建
立其中的關係,最後再將資料評估。研究途徑最精密
的形式,可以自己建立理論主體,或以模擬與模式之
形式出現。研究途徑的主要目標,是將政治現象適切
分入一套有限的概念中,使不同的範疇顯得較有秩序
。
在研究基本理論下對某一學科、某一問題的題材抉擇
標準的問題
研究途徑可分:
取向途徑 (orientation in approach)是一個研究
取向大方向,可以獲得有價值成果,例如: 歷史途徑
、心理途徑、社會途徑
概念途徑 (conceptual approach)是對政治現象特質
的認識,從一個基本概念出發去研究政治問題,如
decision-making approach、group approach、
communication approach、systems approach
系統理論模型系伊斯頓 ( D. Easton ) 最早提出,最
常被用來研究政治現象,其主要內涵為:
1.政治系統存在每個社會。政治系統不必然就是國家,
小到市政府,大到國際體系,只要是「社會價值的權
威性分配」互動體系,都是政治系統。
2.政治系統如生物系統,最重要的是維持生存。
a. 政治系統處於環境中,本身會受到環境影響,又會
對這個環境有所回應。
b. 環境會對政治系統產生壓力,輸入項,包括需要與
支持。
c. 為了延續下去,政治系統須緩和這些壓力。政治系統
透過轉換的過程,針對環境輸入的要求與支援,產生輸
出項:權威性決策及活動。
d. 政治系統產生輸出項,社會成員又對輸出項作出反應
,這種反應的訊息回饋為新的要求與支持。最後,政治
系統作出下一步的可能行為。
e. 新一波的輸出、反應、訊息回饋,和系統再轉換而作
出的輸出,形成周流不息的回饋圈。
3. 一旦需求與支援等輸入項,超出政治系統的負擔,政
治系統將有崩潰之虞。
政治系統論的優缺點:
1.政治系統論的優點:最主要是以整體來觀察與分析,
涵蓋範圍廣;經由系統與環境,或系統與次級系統等概
念,將不同領域或議題的現象聯結起來;又超越了傳統
制度研究的限制。
2.政治系統論的缺點:範圍過於龐大,反而沒有解釋力
,政治系統只被動地接受輸入項,與實存政治現象不符
。
system analysis
系統分析
David Easton分析政治的焦點放在: 需求與支持 (
投入),權威當局 (在現代國家中,指政府、立法
機關等)處理投入的轉換過程,產出結果,將產出
調入投入的回饋機轉,系統面臨系統內部的壓力、
從外部環境來時,如何維持該系統。假如壓力昇高
到關鍵性的程度,而且持續到相當一段時間,那麼
權威當局或甚至政權本身也許會發生變化 (如因為
革命的發生),到最後,壓力甚至會連系統本身都
加以摧毀。
structural-functional analysis 結構功能分析
是探討社會中許多次級體系或不同結構對其本體系
所產生的正的或負的作用研究法,可以用以產生假
設,並組織目前有關政治體系的知識,並提出功能
解釋,說明政治現象
零和理論zero-sum Theory,甲之所得必為乙之所失
,是一種全面衝突型態,雙方謀求全勝的策略,其結
果為一方勝、一方敗
博弈理論 (Game Theory),賽局理論
博弈理論是研究衝突和合作可能情勢,理性選擇決
策可能結果。
博弈理論是利用極大極小原理,其基本假定為人類
皆能做合理的選擇,以及如何選擇,面臨問題在目
的交錯情形下,能達到最有大的利益
處理某些過程,個別決策單位對於影響其
環境的戰略因素只有局部性控制。決策單位可能是個人
、公司行號、政府或任何正規或非正規的機構。
博弈理論是決策者在對某件事作決,面對一個或一
個以上競爭對手時,如何作合理決定的理論。
此理論於1928年由J. Van Neumann所倡用,1944 年
,由他和O. Mongenstern合著《博弈理論與經濟行為》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一書,
廣受重視與應用。
博弈理論是種形式性數方學法,用於研究衝突或談
判情境之下的決策,博弈理論假設在理性的狀況之下,
每個博弈者均以追求最大利益為目標。
博弈的形式很多,主要有:
1.兩人博弈(two-person game)與多人博弈(n-person
game)
2.零和博弈(zero-sum game)與非零和博弈(non-
zero-sum game)
3.有限時間博弈與不限時博弈
4.合作解決與非合作解決
(三)對博弈理論的批評
1.博弈理論是形式理論(Formal Theory)
2.不能解釋非理性的行為
3.無法解決酸葡萄現象
4.只是局部性理論
博弈理論 (game theory,或譯賽局理論所探討的
是互動行為 (interactive behavior):我的計算必須
考慮你的計算,而你的計算也考慮了我的計算。當所有
人的計算都考慮到其他人的計算,結果是什麼?互動式
的計算無所不在,所以博弈理論的影響也隨處可見,
博奕理論,當多於一個人 (或單位)裡做決策時,由於
選擇時必須考慮其他人的選擇,所以他們會選擇對他們
來講成本最低的來做
政治學研究理論像結構功能論,系
統理論,團體理論,精英理論,階級理論,溝通理論和
理性抉擇理論,然後簡單敘述這先理論的內容 因為題目
是問有哪些理論模式,就先把所知道理論模式寫上再作
簡要的說明,或是詳述較為熟悉的理論。
政治學研究有許多理論模式,結構功能論,系統理論,
團體理論,精英理論,階級理論,溝通理論和理性抉擇
理論,而其中
莫過於為系統理
論。
它提
示我們思維公共政策的另一種方向。
系統理論將公共政策視為政治系統的輸出;公共政策是
政治系統受到外在環境壓力時,所作的一種反應。
多元論
決策論
溝通論
團體論
精英論
系統論
政治學的演進
傳統主義時期
行為主義
後行為主義
衝突: 指各方敵對勢力之間的競爭,它反映了意見、
偏好、需求或利益的多樣性
合作:指攜手並進,透過集體行動達成目標
權威:正當性的權力
權力是指影響他人行為的能力(ABILITY),
權威是發揮此影響力的權利(RIGHT)
權威是建立在被公認必須遵守的義務上,而不是動輒
採取某種形式的強制力或支配力,權威是根基在正當
性或正確性的權力
權威分為三種類型
1、傳統型權威以歷史為基礎
2、領袖魅力型源自於對某種類型性格的崇拜
3、合法-理性型權威則是在一系列非個人取向的法
規
權力POWER:權力指有能力達成某些預期的結果,有時
指涉去做某事的力量,包括了使其生存下去的能力,
以及政府促進經濟成長的能力。
權力通常被視為一種關係,影響他人以非其所選擇的
方式行事之能力
權力與懲罰或酬賞的能力有關,使它更接近於強制力
和支配力,相對於影響力,權力也指涉理性的說服
權力的面向包括
1、政策的制定(POWER IS DECISION-MAKING)
權力是有意識的行動,透過某些方式來影響決策
的內容
2、議題的設定(POWER IS AGENDA-SETTING)
權力是有能力設定或控制政治議題
3、思想的控制(POWER IS THOUGHT CONTROL)
權力是有能力透過塑造一個人的思想、需求或慾
望,來影響這個人,權力的運作是透過意識型態
的信仰和心理上的控制來達成
行為主義BEHAVIORALISM
相信社會理論應該建立在可觀察的行為上,而且應
該提出可供量化的資料來研究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