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17 09:58:16顏士凱

「吃」奶與「喝」奶的電影

一、微想與微笑

在放假日的早上,難得很快寫好一篇滿意的稿子來;難得看了一部令自己覺得滿意的電影;也難得有朋友聽得下我對電影做出如此「不倫」的分類。

除了稿子這部份完全與他人無關外,接下來這一天之所以過得如此舒暢,也許要拜她跟《獵日風暴》中的莫妮卡貝魯奇,一樣都擦了亮彩的口紅,引動了我在「不假思索」(社會禮儀)之下,脫口而出這麼一種微想(像是一種對電影的微笑)。

曾在之前的文章談過布魯斯威利的笑,個人總認為老布真能對觀眾造成震撼力,他那種無可取代的「刀裡(電影中的驚險事件)微笑」,一如你正在吃頓佳餚時,悠然出現一隻美女的手,在某個微妙的時刻,幫你斟了一杯酒,那麼令人感到曼妙不可方物。

老布這次在片中絕大部份還是嚴肅的,不過這次比較不便怪他(《終極警探》二、三集就得怪他)。片中他帶領一個班的特種小組,到非洲的奈及利亞搶救一位女醫師(莫妮卡貝魯奇)。莫小姐堅持要帶七十名當地病人一起走,由於在這批人中夾藏了一位超重量級人物,以及一名內奸,使得他們被大批叛軍沿途追殺。

看完電影已近中午,我們在戲院附近六條通的一家日本料理店用餐。朋友的個性有點嚴肅,不遜於當天的老布。不巧,她碰到我「寫出滿意的稿子」的帶種狀況,以致在進軍第二盤生魚片時,魚吞下肚、話吐出「這是一部喝奶的電影」。

二、飲食人類學

她習慣嚴肅,所以在她放下筷子問我什麼意思時,我就把一本書攤開來給她看。書我當然沒帶出來,我說給她聽。書是上個月同事給我的一本英文食譜「Flash Floyd」,譯成中文的意思是「(炒菜)快手老佛」。九零年代,我常在國家地理頻道上看這位佛先生的炒菜節目,他與那個年代名聞美國的新加坡王師傅(他以在廚房中對食物、對自己的凸槌,不拘常理地搞笑而出名)不同的是,這位仁兄堪稱是個旅行快腳與炒菜快手。他到不同國家旅行(當時主要是非洲國家)時,不僅往往就地取材,而且隨性地就地(往往在戶外,還有你所不敢想像的火車上等處)炒將起來。這點很有人類學那種「入境隨俗」的大膽精神與奇妙味道。

在人類學五花八門的分支中,其中一個很吸引人的是飲食人類學,除了有令人不敢想像的奇風異吃的田野調查資料(如吃人與吃土)外,還有教人想像不到的解釋之旅。其中有位人類學家在談到「嗜奶者與厭奶者」時(這裡的奶主要是指非人之奶),一腳踢開人類學向來的文化(習俗)解釋,而運用了大量的生態史來解釋為什麼(以前的)東方人不喝奶。

順著這種觀點而下,《獵日風暴》但把壯闊而原始得教人心醉的原始非洲山林生態,當作一種異味的背景與特殊的氛圍來張羅;像馬蓋先式那種人與環境間水乳交融的狀態,從未在這批背著尖端科技的尖兵身上發生過,他們乃至都沒動念過像藍波就地取材來欺敵與抗敵,這種一口口吸吮大地之母能量的特種部隊本色。

三、《龍潭虎穴》,《異度空間》與《阿飛正傳》

整個非洲好像一個超大型的死板道具,在他們背後鋪張開來。李連杰主演的《龍潭虎穴》很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你從沒在一部好萊塢電影中聽過那麼多次「台灣」(他在片中飾演來自台灣的情治人員),可你也從沒在戲院中聽過台灣的觀眾,對片中每一次說到「台灣」就禁忍不住放聲大笑──「台灣」但作為被灌進片中的一種特殊成份而已。

相較於這兩部「(灌著)喝」奶的電影,張國榮的最後遺作《異度空間》,就很接近是一部「吃」奶的電影。在片中一場場幽閉的空間中,導演羅志良都力圖從這個空間中擠出最詭/鬼異的成份,觀眾沒多久就會感覺到,毛細孔正雞皮疙瘩地吸吮著那股幽暗的異味──原來,真正鬼片的獨特配方是「(教人)想吃而不敢吃」。

很奇妙的是,在這份微想中,你將享受到梁朝偉在《阿飛正傳》中最後(也是唯一的)那場看似莫名其妙的戲,一種毛細孔悠然全部舒張開來的曼妙感──像漫步走入森林中,像盛暑在中山北路上喝下一口冰啤酒,腦海中無緊張與煩瑣之念;唯一還會有的懸念,也許是兩片緊而不張的亮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