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9 13:51:54顏士凱

世界第一部「先知」動畫

去年(2006)是坎城影展六十週年,影展展現一個前所未有的創舉:主辦單位在「導演雙周」單元中,史無前例地選了【公主追殺令】,這部丹麥動畫做為該單元的開幕片。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電影行銷市場中,代表非真人世界的動畫,竟然開始獲得青睞,這裡面潛藏的「意義」恐怕已然超越,「導演雙周」單元所立意的「凸顯電影人的藝術創作」。

導演安德斯.摩根泰勒(1972~)雖然不諱言,該片在向日本動畫致敬,不過全片畫風仍難以與日本動畫的「美貌」相向背;安導雖大膽透露該片以丹麥色情電影工業為背景,不過全片的色情場景也沒能令我們對號稱世界色情聖地的丹麥,有更進一步的遐想;該片呈現出一片沉緩而殘酷的影片基調,更是與迪士尼卡通深植人心的「歡樂與童話」,難以相提並論。於是,六十大壽的世界第一號國際影展,究竟相中這部丹麥動畫的「什麼」,就成為非常令人玩味之處。

秘密中的最高秘密,與正逢六十大壽的坎城影展很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於時間(點)。

【公主追殺令】完成的2005年的九月,丹麥漫畫引爆了一場中東回教國家對歐洲的「聖戰追殺令」。這場風波的起因是,丹麥的《日德蘭郵報》(Jyllands-Posten),在2005年9月30日最早發表了12幅描繪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其中一幅漫畫顯示穆罕默德的頭巾形狀形似一顆炸彈。在伊斯蘭世界,刊登先知圖像已是褻瀆先知,因此丹麥報業此負面描繪穆罕默德的12幅漫畫,導致穆斯林民眾的抗議,也帶來部分極端分子揚言「追殺」的恐怖威脅。

丹麥政府雖然發表了「譴責」的汙損行為,卻也同時指出丹麥民族的幽默特質,並強調捍衛民主與言論自由。隨後,丹麥、德國、瑞典、挪威、比利時、冰島及其他部分歐洲國家及美國的報紙也陸續刊登這些漫畫,「堅毅」地表達了捍衛言論自由的立場。伊斯蘭世界孰可忍孰不可忍的情緒與動作亦逐步升溫,該事件於是火速擴大為國際矚目的新聞及政治事件。

很奇妙的是,【公主追殺令】敘述的雖是一個關於一個人對抗一整個色情產業幫派世界的故事,不過這個人的身份很特殊,卻是一位身負「聖」職的神父奧古斯特。奧古斯特失去他摯愛的姐姐克莉絲汀娜,克莉絲汀娜是知名的色情片女星「公主」,他從家庭錄影帶中得知老姐的死的種種前因後果中,他認為這群人的色情世界要為他姐姐的早逝負責。奧古斯特在陷於痛苦與罪惡感的雙重情緒下,於是展開了他洗刷「公主」死後名聲的「聖戰」。

安導表示【公主追殺令】一片是近期社會逐漸「色情片化」,以及色情片產業消耗個人生命的一個註腳。在過去十年內,色情片工業以爆炸性的成長速度成為世界第三大產業,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女性加入色情媒體產業,並且迅速地從普通人被轉化成色情片明星,通常還伴隨著悲慘的後果。安導的這種說法與遠離丹麥(安徒生式)童話傳統的復仇式情節,令動畫在他手中已然化身為對抗現實(邪惡)世界(片中的真人影像,現實世界中的色情工業)的一場「聖戰」。

六十高齡的坎城影展獨具慧眼,不僅將【公主追殺令】的「觀點」視為有如電影界的穆罕默德般的「先知」,而且對於影片中最具創意的、顛倒【追殺比爾】中以動畫為倒溯,反將真人實拍當做動畫片中的倒溯的「敘事手法」,視為與上述動畫反過來「動盪地影響」全世界的真實事件,完全平行的預言式的形式展現。

坎城影展之所以被【公主追殺令】的先知觀點與手法所折服,在於它也毫不諱言地假【公主】之手,展現這個世界第一大影展的野心的最高機密:在未來的世界中,虛構的電影世界將「動盪地影響」全世界前進的腳步--當然,坎城影展必將身居這種影響力的「領導」地位。


此片將於二月三日在台上映。此片在台官網http://www.tlfun.net/prin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