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05 13:46:43顏士凱

小津研究(5):一面旗幟,在、不在台灣

(圖:「小津安二郎青春館」,由小津年輕時的住所改建成的紀念館,於去年底開幕。小津九到二十歲一直住在這位在日本的三重縣松阪市的地方;此地無論在生活與文化上,都近似名古屋。

青春館中展出著小津家人以及朋友提供的日記、照片、作品油畫版等大約50件物品。展覽中有小津高中時代和同年級同學等,創刊的有關電影的月刊雜誌之原稿。)


一‧ 爆滿;無聲


小津百年冥誕影展最後一天,第二場的【晚春】排在晶華戲院上映;第一場還沒散完場,門口已經大排長龍。影片一開始連續三個沒有人的空鏡頭放映中,不斷有觀眾進場,他們匆忙的影子時而投映在大銀布幕上;戲院裡的世界變得很立體,也很迷離。


爆滿的人潮,令我想起很久以前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名日本記者來到小津電影開拍現場,親眼目睹所有在場工作人員,肅靜到鴉雀無聲的情境,以及小津出現在片場那股教人無以名之的威慑氣勢。


二‧ 小津;小孩


【晚菊】(成瀨巳喜男,1953)結束(這片放映場地在光點);走出二樓洗手間,看到侯孝賢在辦公室裡等著開晚上六點的(台灣電影與文化協會董監事暨會員大)會。


我們走到樓下,問起侯導台灣許多導演對成瀨的評價比小津高?侯導毫不遲疑表示,他還是認為小津好,尤其是他的默片「很厲害」(在侯導非常喜歡的【我出生了,但..】一片中,這詞頻頻出現)。


談起從沒在報章雜誌看過,而自己給小津其中一部電影冠上「小津版的【我倆沒有明天】」時,侯導像連想都不沒想,立即說那是【非常線之女】(1933)。談起小津對小孩獨樹一幟的拍法,我提問侯導電影中的小孩也「很厲害」,為何近年都不再繼續?侯導反問,小津在他後期的電影也不再拍小孩,過去的厲害點不見得還要再拍。


小津正是從【晚春】開始,電影裡就沒有小孩角色,除了【東京物語】(1953)、【早安】(1959)與【浮草】(1959)這三部,其中後兩部雖是重拍他之前的【我出生了,但..】(1932)與【浮草物語】(1934),但這三部影片中的小孩,已跟以前有天壤之別。


三‧ 最想做;最想看


看過【上樓梯的女人】(成瀨巳喜男,1960)後,在光點大門口旁的池塘邊遇到林強;他剛開完協會的大會。問起他明年工作狀況,他談到為幾位日本、中國與歐洲導演擔任電影配樂,雖然很為自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高興,林強卻像從小津電影中走出來的人,完全沒有當代人那種欣喜不已狀。


林強談到這次他也為侯導的新片【咖啡時光】(2004/06,台、日同步上映)做配樂,不過,侯導最後還是選用了江文也的音樂,「因為一青窈所飾演的現代年輕女孩,是來台灣尋找江文也的音樂。」


談到最近參加「國家地理頻道」的記者會,林強除了提及媒體只想問他與女友的感情外,還說到他最近看到一位約莫只小學四、五年級的女孩,一臉極盡專情地盯著報紙的影劇版,令他印象很深刻。


四‧ 邦交;旗幟


影展最後這一天的最後一場放映【我出生了,但..】前,在電影文化協會的一樓大廳,遇到一位參與這次影展的工作人員。他說這次跟著影展出版的『尋找小津』一書,不得再版;每個場次放映的費用高達一萬五千元台幣;一切在電影外所使用的小津電影照片,每張都得付費;但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小津影展,在這三個點上,完全不需花一分錢。


「因為,我們跟日本沒有邦交。」他說。


小津電影中僅有的一個出現日本國旗的畫面:【獨生子】(1936)中母親工作的工廠場外,在長鏡頭的遠拍中,工廠後面矗立一座不小的山,工廠門口左前方木桿上飄揚一面不大的日本國旗。


這個母親在即將遲暮之年,有天突然上東京去看兒子,她事先不知道兒子已經有了老婆,她不知道自己已經當了祖母,她沒想到兒子的成就僅只是名夜校老師。為了栽培這個獨生子,她賣掉田產、房子,自己住到工廠裡;為了招待突然來臨的母親,兒子四處向同事借錢。


這家工廠專從春繭中造絲。



(註)精準地說,應當是台北地區映場的最後一天。接下來的高雄(1/27-2/8)、桃園(1/28-2/5)、新竹(1/3-1/16)映場,片子少,每片僅上映一場。

(200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