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3-1‧電子極望設計在赤緯軸上面可以嗎?
2020-3-1‧電子極望設計在赤緯軸上面可以嗎?
這裡講的最重要,如果赤道儀同時用了兩支電子望遠鏡(包括電子極望),就會發現北極星的導星偏差樣態與偏移量和任何其他恆星是幾乎無誤差的完全同步(注意兩台以上相機一開始相對於地平線的相位要相同,就這樣一起給它們做日周運動旋轉),雖然筆者沒這樣做過,但筆者的研究結果是這樣。
台灣的天文觀測器材和知識大多都靠進口,從前會看到天文同好在本地圈外人面前會展現專業,但遇到外國同好就會變的非常謙虛,說自己只是玩玩而已,『前倨後恭』這四個字,用在這裡應該很恰當。
如果最新的天體攝影的追蹤精度改良技術源自本地,想必是相當不受歡迎,因為這會被當作一件荒唐的事情,可想而知的圈內小眾當中,不乏有人會希望終有一天證明筆者是抄襲外國研究吧,畢竟筆者不會連本地社會大眾性格特性都一無所悉,所以筆者在經營本格推理的時候,都有注意避免擴大圈內小眾的不適反應,但仍希望大家能夠早日面對現實,才能開始迎接未來。
十二年前筆者在本格推理提出『無精度赤道儀』這個名稱,現在已經是便宜又普遍的東西了,光是亞洲就看到有幾家天文廠在製造。大家的技術都差不多,赤道儀也都一樣好,現在也沒有什麼望遠鏡形變和赤道儀週期誤差、齒輪製造缺陷之類的藉口好講,齒輪間隙改小的荒唐行徑也不復見,還有飄移法的討論也漸漸走入歷史,到現在為止自由追蹤不準的原因就赤裸裸的呈現出來了,那就是極軸沒有對『好』。
要順便一提的,是這十二年來筆者沒有和本地同好交談(包括電話),也沒有走進過本地的天文店,和圈內唯一的訊息往來就只有屈指可數的部落格留言和回覆。
筆者要在此又一次提醒,極軸要對到萬分之一度的精度,只能手指關節敲到定位。不知道有沒有人也做到了,如果有人做到(有努力過但還做不到可以留言來問),就會相信這是沒有辦法靠旋轉方位仰角轉軸達成。
最近在討論的極軸方位仰角調整馬達,雖然沒有辦法讓極軸精度達到萬分之一度,但是要做為偏軸攝影搜尋未知近地彗星、小行星之用,是很恰當的。
當然你去問天文廠,天文廠會說極軸不用準到萬分之一度,實際上有沒有需要做到萬分之一度,問過常用光電極望的人就知道,光電極望是筆者早年的技術構想,這個精度不會比漂移法好,漂移法天生就有兩百分之一度的誤差。
使用無精度赤道儀來操作8cm的極軸校準技術,大約十五分鐘就必然可以接近萬分一度的精準(傳統赤道儀要花一個小時吧),要做到天文學攝影的境界,這就是必要的技術,這個沒有辦法靠時麼牽拖配件可以代勞,因為做不出來。
筆者猜想的真相是那些天文廠大概自己也沒對好極軸過。
筆者用一架老舊的GPD赤道儀證明三十年前的赤道儀已經做到完美機械性能,周期誤差也照原廠性能諸元實現,週期誤差可手工抑制也的得到證明,當年的製造技術就有這樣的完美水準,一直沒跟上的的是大家的操作技術。
目前筆者早年見解過的電子極望,還有內建電子極望的赤道儀都有銷售了,內建極望不但可以讓赤道儀極軸部不再中空,這樣極軸部可以更剛強、更輕巧了,但是天文廠不妨可以想一下,如果電子極望安裝在赤緯軸上面會是怎樣呢?筆者相信以後的天文攝影赤道儀會搭載兩三支類似的電子望遠鏡。
筆者還是希望本地的天文觀測可以面對世界,而不只是『玩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