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4‧Nikon 8cm手工導星之星雲擴大攝影實務
筆者2009年介紹過日本的『Nikon 8cmの世界』幾次(http://mypaper.pchome.com.tw/8cm/post/1313455679),過了這麼多年,人家還在用手工導星(手動ガイド)+消費型雙眼相機+目鏡在拼星雲擴大攝影,這個光是從相機裝置到對焦,就是相當程度的技術,絕對可以拿來做計時賽了。
https://nikon8cm.exblog.jp/
https://nikon8cm.exblog.jp/17553796/
所以筆者搞不懂為什麼大家不肯做星雲擴大攝影,這樣才有機會邁入『天文學攝影』的領域,人家的赤道儀比筆者的老舊二三十年,既沒極軸望遠鏡又沒馬達,但光靠手動導星就做到了。
長焦就是降低光害影響來提高暗星對比的最簡單手段(參考下圖),這個是真正可以做出方程式寫論文的研究題目,所以要丟開口徑倍率論的桎梏,那個主要是用來賣大望遠鏡的話術,其實口徑倍率論並不能無限上綱運用在所有場合,這個就就是一些學會還學不會的事情。
筆者的研究都是考慮到本地的現狀,赤道儀和衛星之類的都是基於本地製造能力在思考(簡稱國產),但是因為本地沒有持續發展的赤道儀製造規模,對於火箭的發展也很遲疑(雖然筆者一直向決策人士分析火箭和飛彈之間的不同),所以都是外地人看見用去了。筆者一直想不透的是明明有日本M4火箭的規格就可以發射的衛星(這樣的火箭在本地是有技術基礎的),為什麼要用那麼大支的火箭來實現這個規劃,筆者這兩天看到重播日劇『下町火箭』時終於想到了答案,原來人家這種機構根本沒有這種小火箭,而是有一堆中大型火箭的庫存品(所以發射衛星真的是家常便飯,平均一天發射幾個衛星吧),所以人家當然樂於隨手拿一支火箭來做一年的國際新聞。
新聞傳開之後一段時日之後,國際間也有類似的思考和嘗試,筆者聽到有人說要發射大量探測器尋找外星生命(這個計畫筆者認為起頭容易貫徹難,因為地面做不出充足的支援準備),還有2017年的S-520火箭想要執行類似的發射計畫(那一次是4號機很遺憾的失敗了,今年5號機再次嘗試才成功,但請注意這是火箭最小而不是衛星最小,所以筆者還是可以繼續默默陪著那三個已經運用完了的M I T的衛星主体保留勝績),以筆者的出身來看,這算是夠幸運了。
筆者一直認為確保本地天文教具市場是重要的事情,提供簡單可以訂購DIIY或換裝零件,又符合學校課本教程的目視望遠鏡,所以筆者在生病前不久構思了以杜布森望遠鏡的類庫德式改良提案(目鏡座裝置在仰角軸),其實要用在叉式赤道儀也可行的。現在學校地球科學課本有寫反射式望遠鏡,所以這樣的設計可以滿足多向教學目的。
因為這樣的望遠鏡目鏡座高度是固定的,所以以往擔心人家會動手抓住望遠鏡的問題也可以解決;這種天體自動追蹤只需要光學感測追蹤就夠了,給望遠鏡自動跟著天體移動就好,不需要像天文攝影那樣需要精密同步追蹤的。
筆者沒用過杜布森望遠鏡(只有在二十幾年前到東京誠報社天文店看到了杜布森望遠鏡好奇推動一下鏡筒,心想這樣能追蹤天體嗎?),至於庫德式望遠鏡則是只在網站看過幾次。不過筆者認為這樣的設計可以實現,沒想到後來筆者行動不便沒法再使用望遠鏡了,就會覺得這個改良很好用。
當年誠報社在二樓還是三樓吧(在誠鋼社的樓下),最近看網站說誠報社歇業的消息,才知道後來搬到別處,早年筆者走過的東京天文店還有幾家,現在大多歇業了,其實現在日本要買望遠鏡就是到大城市的百貨公司專櫃就可以了(如下圖 ),這是大約二十年前開始的事,後來人家還努力在日劇置入(這在日本叫做『美術協力』),擴大了經營規模。
上述這家公司二十年前在型錄上面印的網址,還是免費網址,當年那些天文廠(店)都不覺得需要網路銷售,大家都是靠天文誌廣告郵購的,當年筆者有到店提醒網路很厲害的,這些店家即使在很熱鬧的地方,如今也都歇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