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2 16:39:378cm

2016-7-2‧天文學攝影赤道儀是由下半身決定精度

2016-7-2天文學攝影赤道儀是由下半身決定精度
筆者追隨聖人的腳步,從小就很賤所以會做許多卑鄙的事情(論語:「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Google  Yahoo! 搜尋「
8cm排序第一就是本格推理。


  因為筆者早年見解後一年內製造發射了幾枚衛星,創下了幾項宇宙事業的紀錄(本來這是要用在本地的計畫,但外囯看到趕快中翻英急著破宇宙事業紀錄,因為有刻意照著筆者見解選用本地製品作為衛星核心,筆者就開心收下這個致敬),現在都以此為基礎討論宇宙探索計畫,說要大量發射宇宙探測器,筆者看著後續發展也是有趣的。

  大家現在看也知道,業餘天文與天文攝影的環境變化已經很大,品牌型號已經不是討論的目的,甚至已經不是討論的重要元素,現在精度高低是看人技術而定的,也許幾年後還在依賴光電導星之類輔具進行短焦攝影的會被看作外行人。有沒有在運用8cm技術,看赤道儀的下半身就知道,一旦極軸精度攻進萬分之一度(當然世間只有8cm單星雙軸法可以做到),用家會很自然的體認到腳架的穩固比赤道儀款式還要重要,所以大家可以注意到有些人腳架不一樣了。畢竟新式PEC技術已經普遍,赤道儀用哪一款已經是沒差的,腳架堅穩才是最重要的,連溫度變化熱漲冷縮都要計較的。

  總之天文攝影的環境已經進入新的階段,已經回不去了,這些都是在筆者料想之內,大家顯然卸下了負擔,看星星變得快樂多了,同一款赤道儀可以賣作學校教具,也可以賣作天文學攝影,最高階和最普及的需求都可以達成,不論是想做天文學研究,還是忽然想改做觀星推廣,全看用家的一時興起,關鍵不在機材而是在於操作技術,技術在手就不必在乎機材品牌型號以及個人組織定位。

  坊間有很多滿口名人名牌的『貼牌沾光』人士在江湖走跳,但筆者在各領域都是只依賴技術而不必組織名銜的一個人,雖說沒身分的人就是在做白工,但做白工未必等於沒效應的,而且這個白工是世間沒有第二個人做得來(這個不是推論,而是多年來的已成事實),這個長年看8cm的過來人就很清楚。

  下一次要講的就是分解能關鍵所在,瞭解這個是天文學攝影的必備條件,筆者就只是做見解,既不必像湯川學教授那樣方程式隨地大小寫,又不必像『人工天才科展』在用什麼中研院和超級電腦的。


天才物理学者 湯川学 ヒラメキの瞬間

就是看湯川学教授一直寫一直寫一直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