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5‧天文攝影赤道儀的新式PEC機能和光電導星應該同時開啟並用
2016-3-5‧天文攝影赤道儀的新式PEC機能和光電導星應該同時開啟並用
‧筆者追隨聖人的腳步,從小就很賤所以會做許多卑鄙的事情(論語:「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在 Google 和 Yahoo! 搜尋「8cm」排序第一就是本格推理。
本格推理做到這裡,要做一下檢討,以便大家掌握現況。
由於現今小型攝影赤道儀差不多都內建了新式PEC技術,極軸校正也有了電子極軸望遠鏡輔助,看起來這是天文望遠鏡架台的進化,實際上這也縮短了光學系統的差距。
望遠鏡的光學性能確實有高低之別,但是追蹤精度提升之後,光學性能的表現差距也跟著縮小,也就是說即使不是高級望遠鏡,在追蹤攝影方面會有更接近高級望遠鏡的表現。
雖說有些新式PEC赤道儀的攝影者已經体會到光電導星會破壞追蹤精度,但若是想用光電導星作保險的話,就要注意下面說明:
若是新式PEC赤道儀要搭配光電導星進行追蹤攝影,筆者要提醒新式PEC機能和光電導星應該同時並用的,因為新式PEC可以減少光電導星的負擔(也就是提升光電導星機能的意思)。
除非確定只做目視不做追蹤攝影,否則赤道儀完成配重與極軸校準之後再先開機跑PEC預備模式,這樣可以節省時間,進行光電導星會更加輕鬆穩準,人家天文廠和攝影者也是全部8cm技術同時用上(只差單星雙軸法一項了),效果都是很滿意的。
如果是本格真劍級的小型機天文學攝影,一定要用單星雙軸法校準極軸(若是超長焦攝影要搭配光電導星作保險也是可以但提醒有損追蹤精度),那要等極軸幾乎校準再預備新式PEC,新式PEC運作之後再作單星雙軸法的最終校準,若不在新式PEC運作狀態下(或是傳統赤道儀),單星雙軸法要多花半小時以上進入萬分之一度範圍。
綜合以上說明,就知道目前市場領導機材和作業風格逐漸脫離日本天文誌の讀者寫真路線的原因所在。因為有的天文廠在跟進本地8cm技術上面有些猶豫,結果款式更新越來越慢,這樣就越來不及用上最新8cm技術,最後......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景象了,過來人都知道筆者早有苦勸,不是在開玩笑的。有了新式PEC、電子極望、光電導星的輔助,要做日本天文誌の讀者寫真等級的攝影就更加容易,同時也為小型機開通了10,000mm以上長焦長時間曝光的天文學攝影道路(要搭配單星雙軸法,建議二至三人操作一部天文機),小型機在相同地點可以拍到比天文台大型機更暗的天体。
現在本地使用的天文機都是外地製造的,要和人家生產囯的拼品牌型號是一定穩輸的,本地惟有提昇天文機運用技術到天文機生產囯都覺得不可思議的程度,才能在國際間取得相對優勢,所以一定要花幾分鐘學會來自本地純正囯產的單星雙軸法,把極軸精度推升到萬分之一度,焦長做到10,000mm以上(用行星擴大攝影的方式拍攝星系),攝影星等要超越天文台大型機(這就可能不能用光電導星了),要好好研習這些機械無法達成的手工操作技術,而不是搞那些調整齒輪間距之類對赤道儀有害的坊間偏方,也不要説攝星鏡焦長已經短到不像話還在學人裝減焦鏡(被看到減焦鏡就等於自爆追蹤功夫不到家,而且買減焦鏡常是不合用不能用結局,要是擴大攝影就完全沒這種問題),這樣面對世界做出正統派天文學攝影,就有大聲講出絕對不會輸的自信(反正贏定了)。
巴羅鏡和擴大攝影還好可以泛用在各款攝星鏡,不會有什麼搭配問題,但減焦鏡不是只要螺紋合了就可以套用,減焦鏡是要配合各款望遠鏡『專款專用』才對的,減焦鏡在光學上不太適合泛用的。對於新進入門者而言,與其被減焦鏡搞得不勝其煩,練好追蹤技術要簡單多了,做好追蹤完全不需要天文廠支援什麼配件輔具,靠攝影者自身操作技術就可以做好,而且天文攝影的重心就是長時間追蹤攝影,連追蹤精度都搞不定的,怎麼去跟人家演講什麼天文攝影技術呢?難道就是帶著大家反覆持誦品牌型號就這樣OK混過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