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4 15:37:448cm

2016-1-24‧電子極望技術與天文學攝影展望之相關性研究

2016-1-24電子極望技術天文學攝影展望之相關性研究
筆者追隨聖人的腳步,從小就很賤所以會做許多卑鄙的事情(論語:「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Google  Yahoo! 搜尋「
8cm排序第一就是本格推理。

   筆者剛在國家地理頻道看M1艾布蘭坦克的翻新作業,在戰場上的M1坦克為了交戰作業與戰場環境的溫度變化考量,要每日校準一次射擊瞄準軸線。8cm的技術也是考量到大家的戰場存活率,每小時校準兩三次極軸也不要太抱怨的,一架望遠鏡由兩至三人操作才是合理的,但口徑不要大,20cm以上就不易維持追蹤精度了,在天文攝影戰場上,比尺寸的是外行人,比星等的才是內行人,內行人是不靠口徑拿星等的,以後大家會越來越体會這一點。

  以筆者校正極軸的精度來說,想靠自動化機械校準到這個精度,是不切實際的事(做得到但不值得這樣做的意思),所以需要一個人來專職手工維護赤道儀極軸精度,這樣比較實在。 至於連赤道儀極軸精度都還掌握不住的(包括那些還在依賴電子極望等等輔具在ㄍㄧㄣ極軸精度的),就拜託不要再學人亂講什麼電動經緯台的,那個問題比赤道儀要複雜得多,而且沒法靠人力去救的,有些人是經過8cm解說之後,才知原來一台市售小赤道儀要比一台巨大經緯台好用得多,正在後悔莫及挫冽等的。

  今天要講的是天文攝影自動化的未來進化展望,由於追蹤的技術已經提高,各位看到電子極望的產生,就知道未來會有什麼發展了吧,第一個就是攝影輔助系統,攝影前就可以判斷攝野的光害等級,也就是說當時現場的攝影極限星等是可以感知的,而且當攝野即將有雲或地景、建物遮蔽時,也會提前偵測出來(發現攝野周圍有既有星光消失了),因此會警示並結束曝光。

  第二個就是一場革命性的動盪了,那就是望遠鏡可以光電偵測現有空域,連線電腦依據攝影極限星等(光害等級)隨時顯示視野內的有效星圖,以及每一個天体的分類和相關研究、相關人士、相關書籍(一開始的資料會大多是英文的)。天文望遠鏡的主体不再是望遠鏡而是星圖到時要買的是星圖業者有授權的指定望遠鏡和指定相機,這樣才好追蹤近日熱門新聞裡的天体(例如小行星探查機HAYABUSA 2号机),當然大家的攝影也會回饋給星圖業者,出現什麼古怪變化會將攝影者列入『第一攝影者』(當然這不算第一發現者),接著大家會在星圖看見這個更新資料,到時買望遠鏡可是要『簽合約付年費』的,也許還有一大堆學分考試的(筆者對自己有信心一定會被當掉的)。

  不久前有些汽車廠急著買下地圖公司,就是不想淪為地圖業者的無人車代工廠,天文望遠鏡也面對這種可能性。其實開車經常可以不看地圖的,但天文常要依賴星圖和座標的,星圖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