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7 12:00:518cm

2015-5-27‧天文攝影之假議題檢討(五)要穩固相場就不能讓光電導星來乱篇

  2015-5-27天文攝影之假議題檢討(五)要穩固相場就不能讓光電導星來乱
 
筆者追隨聖人的腳步,從小就很賤所以會做許多卑鄙的事情(論語:「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
 Google  Yahoo! 搜尋「
8cm排序第一就是本格推理。


  很多人都聽說要做到準確追蹤,需要光電導星、離軸導星、相場旋轉等等輔具,這個又是一個誤會。今天就來談要怎樣評估天文攝影的像場穩固度。

 

  天文攝影長時間攝影的追蹤偏差原因,主要的共通原因是極軸位置沒有設定好,極軸望遠鏡是低倍率,加上大氣折射(濛氣差)等影響,精度不容易高逾百分之一度,自由追蹤12小時候就會產生百分之二度的最大追蹤偏差(極軸偏差的兩倍),筆者計算的相關數據如下:

   (這是國二程度作圖題導出結果,全部一次方計算,免用微積分) 

 

  在極軸偏差的情況下進行長時間追蹤攝影,相場會有偏移與小幅旋轉,為了解決偏移使用光電導星,為了解決小幅旋轉使用相場旋轉,但是光電導星和相場旋轉兩者會互相干擾對方運作,結果就是一團亂,依舊沒辦法讓整個相場維持長時間曝光品質。


其實光電導星會看到相場旋轉現象是這樣的,在赤道儀用家來目視的話(相場視野的上下左右是全程以地平座標為準),相場裡的全部天体是每天等速畫一個圓圈(若是拍照會看到直線往返),圓圈的直徑是極軸誤差的兩倍,只是拍攝時間太短,加上攝野中心被光電導星而沒能走出圓圈,因此覺得是相場在旋轉,因此又買相場旋轉來裝,可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 結論是有空加裝兩個輔具還不如多花幾分鐘做好極軸管理,才是固本培元。

 

  要把攝影期間(就算30分鐘好了)追蹤偏差控制在大氣擾動的核心範圍內,最好不要超過一秒角,當然這個要求太高,良率會受影響,那就放水一下算兩秒角好了,筆者隨便想想,這樣極軸偏差要在10秒角內(精度10秒角的極軸校正要花10分鐘以上就太不及格了),配合導星鏡監控修正,傳統赤道儀也可以,但新式PEC赤道儀比較輕鬆,這樣相場的偏差和旋轉都會微小到難以察覺,總之比起放給光電導星和相場旋轉兩者大亂鬥,相場絕對要穩固得多。

 

  若是遇到非要離軸導星不可的情況,很多人會認為這個好帥,有大天文台的Fu,但在筆者看來,這個大概沒有做好精密追蹤的誠意(大概覺得耍帥吸引外行人比較重要),除非證明赤道儀本体沒問題,否則這整套系統都已經不能信賴(就是不能做高精度追蹤的意思),其實所有大型天文台的大型機全部都是這樣的,赤道儀(或經緯儀)和望遠鏡都有不穩定的形變,還有劇烈的熱漲冷縮與重力綜合產生的一些變化,望遠鏡日周運動造成的架台位移。。。(有關離軸導星議題在下次會深入見解)

 

  筆者懇切的建議大型機用家先不要急著用一堆牽拖輔具來敷衍導星偏差,這樣『尬輔具』是治標不治本,最好是先在小型機鍛鍊出機台精度偏差的諸項判斷能力(最好是傳統赤道儀),兩三天下來就可以看到全部現象,再來使用大型機就可以察覺各種追蹤偏差的原因所在,即使是大型機甚至經緯台,學會極軸管理技術都可以最大完美的提升精度,要拿去開天文廠或是寫學位論文,筆者都是既無視也不會有反應的。

 

  不論是大型機還是小型機,長時間曝光一定要導星,但是對大型機而言,導星也只能解決部分追蹤問題,雖然大型赤道儀的周期誤差很小,但是現在新式PEC赤道儀周期誤差一樣也很小(而且極軸準確得多),只有小型機才有辦法把諸多影響追蹤的因素縮小到遠低於大氣擾動範圍內,攝影者可以專心做好工作(但筆者認為兩人操作一機為宜),因此無需盲目升級,以免浪費無謂力氣對付一大堆錯綜複雜的無解問題。

 

  如果只是要搜索天体,減損一個星等也無所謂的話,那麼使用光電導星輕鬆方便就好,但是在意天体細節變化的話,精密追蹤是絕對需要的,兼顧大集光力和精密追蹤,大概是以20cm折反射鏡(或10cm屈折鏡)星系擴大攝影為目標就好,當然這是就暗星而言,越是暗星,小型機的優勢越大,這需要能承受長時間曝光的數位相機配合。不必擔心什麼繞射,因為在那麼小的攝野裡,估計連10等星都很難看到,想看到繞射也不容易的。
 

  要讓小型機的能力發揮到極大,參考本格推理是必要但非充分條件,既然小型機已經在你手上,小型機的好處是不用哀求別人認同許可,只要你自己一個人就可以發揮極緻。


         GOTO 8cmED系(F15
資料來源 http://blogs.yahoo.co.jp/fk506/archive/2010/11/12

操作技術到位的話,8cm屈赤的相場會比太空望遠鏡穩固得多
這是上次有說明過的事
(很抱歉連太空望遠鏡也牽扯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