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3 12:00:568cm

2014-9-3‧天文攝影之大氣擾動測量實務

 2014-9-3天文攝影大氣擾動測量實務
筆者追隨聖人的腳步,從小就很賤所以會做許多卑鄙的事情(論語:「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Google  Yahoo! 搜尋「
8cm排序第一就是本格推理。
 


 

  基本上,要瞭解恆星的擾動程度,相信大家都會同意,首要的前提就是赤道儀的準確追蹤,筆者早年在都會區用8cm長焦屈折鏡做過一段期間的網路視訊,這是在赤道儀極軸校準的狀況下觀察的,因為網路攝影機可以對亮星設定減光,使得星點成為直徑一秒角的小白點也就是說導星的監控精度是可以大幅度超越導星鏡分解能的,入夜後星點核心的擾動範圍大約都是3秒角程度(若是以星芒外緣來算感光範圍就會大上許多),當然深夜視相會更好,所以行星描繪的行家都是深夜零時前後描繪(當然也要行星位在中天附近),山上的天文台平時也不會比3秒角好到哪裡去,都會區和高山都是差不多3秒角的,因此不如學好光害抑制技術,在都會區好好進行高精度追蹤攝影比較實際。

 

  筆者說過在極軸盡量對準的光電導星場合,不必在攝野裡面搞什麼離軸導星,直接用天頂附近的一、二等亮星減光做為導星就是最高精度了,只要不是會被唉型變的攝星鏡,請放心試一下不會死亡的,已經有人試過也沒有因此死亡,極軸越準越能導長焦,天文廠和專業攝影者要好好研究下圖,注意圖說裡涉及的參數有哪些,就此獲得許多不可思議的技術。

 


 

  其實,要體驗長時間攝影期間擾動只有兩個辦法,第一是用單星雙軸法對準極軸,第二是在極軸盡量對準的狀況下使用無精度赤道儀,在這兩者之外,長時間攝影期間擾動的光電導星都是一團混亂,大天文台也是一樣的(主因是極軸仰角過低的不舉現象)沒辦法進入『3秒俱樂部』的。3秒俱樂部的會員資格不是由機材品牌型號決定,而是由用家的技術決定,長年側目本格推理的都應該知道這一點(側目是假裝沒看見的意思)

 

  至於那種用什麼高速快門拍星點的擾動測量方式,這個是學術不是技術,看似精確卻不切實際(如果測量基準有錯誤,精確到小數點以下三位數也是沒有實用價值;若是測量基準正確,只有測量到個位數也是珍貴資料),因此當作參考用的就好,因為追蹤不準的緣故,測量出來的擾動值會比實際要來得大一些。

 

  筆者在這裡就直接講,如果能 1十五分鐘用單星雙軸法盡量對準極軸(就算僅用五分鐘盡量對準也好),並且 2使用無精度赤道儀的話,導星作業就會變得非常單純,這樣就可以用螢幕觸控進行極軸校正手工導星作業,當然這是用家的工夫到家,加上天文廠做好觸控配件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