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9‧天文望遠鏡的光軸調整與追蹤精度
‧在 Google 和 Yahoo! 搜尋「
這篇講的,是要像極軸校正一樣推敲光軸校正的操作型定義,讓天体攝影提升至天文攝影層級.........
說到天文望遠鏡的光軸調整,筆者的心得是這樣的,天文廠本來就沒打算讓任何人(包括原廠自身)完美調整光軸,至於其動機所在,筆者可想而知。
天文望遠鏡的鏡片、目鏡座的光軸的調整分為位置和角度兩項。位置方面是二維調整,也就是說只有前後左右而沒有上下問題;角度方面這就是筆者的專業,控制角度應以兩軸控制才能絕對校準,筆者也是單以赤道儀架台的方位/仰角的兩軸控制,完美實現既有理論的操作型定義(偏差1秒角以內,這當然是世界第一的絕對等級,最妙的是竟然比漂移法還容易學會),坊間天文廠的三點式光軸調整,看似技術本位但更像生意伎倆,也就是說兩軸式遠勝過三點式的意思(屈折鏡也是這樣)。
光軸的位置問題比角度問題更複雜,以一般的反射鏡來說,要讓反射曲面中央點進入鏡筒軸心線,這可是連筆者都覺得傷腦筋,不過大家不必故意介意這個的,忽略這個是沒有關係的,不用鑽牛角尖,因為大氣擾動星點的3秒角影響是更大的,因此從大天文台到小望遠鏡都不用很介意位置問題,看起來位置對了就好。
因為野外天体攝影通常沒有防風,結果追蹤時面臨望遠鏡的風阻壓力,追蹤誤差變得更高,搞到這個程度真不知道是在拍天体還是在拍光害。有些人以為湊合機材和一堆牽拖輔具跟拍就說這叫推廣天文攝影(筆者知道這是要給一些人難堪,這個志氣應該表揚),但就暗星的攝影而言(暗星是指亮度微略高於光害的天体),筆者估計必然有超過一半甚至七成以上的集光力與時間是被浪費掉的,綜合換算下來就是少拍到更暗一等以上的天体(拍到更暗一等星的話,照片的星點數量會多出幾十%)。若是有志提升到天文攝影的層次,就先縮小攝星鏡的体積減少風阻(或是在攝星鏡筒高度進行防風擾流措施,赤道儀本體和三腳是不太怕風的),然後盡量在本格支持下做到誤差三秒角等級的精密追蹤,才能做到暗星快速曝光並減少光害曝光,此外還有許多筆者完全外行的專門技術要學。
望遠鏡太大太重會損害追蹤精度,反而影響暗星曝光效率,這是人家在編列天文台預算時從來不會提到的事情。
http://mypaper.pchome.com.tw/8cm/post/1322519514
圖片來源:http://www.quadibloc.com/science/images/scheif.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