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4‧第一次賭彗星就上手
2013-12-14‧第一次賭彗星就上手
‧筆者追隨聖人的腳步,從小就很賤所以會做許多卑鄙的事情(論語:「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在 Google 和 Yahoo! 搜尋「
下面要講的是未知彗星,一樣也是各國教授不會教您的事
這個『不會』有很多種意思,總之就是不會就是了,請別往壞處想
要往微妙有趣的方向去想才對......
『極軸校正』在筆者的技術立場來說,算是一個既片面又通俗的說法,筆者自有的技術總稱應該說是『極軸管理技術』,單憑極軸的偏移就可以適應轉速不準的赤道儀以及各種太陽系內已知或未知軌道天体(就是筆者說過的『賭彗星』),所有問題一起來也可以簡單筆算解決(一張名片紙就OVER了),這樣速算的實用度比起用電腦做些幾十次方圓周率和三角函數還好,雖然要做出完整的天球座標計算式也沒問題的,就是一大堆的三角函數與圓周率乘除(參考下圖),完全不用微積分的,但在野外操作望遠鏡的時候,能夠以心算做到一些兩數相加或兩數相乘的約略概算就可以了,每次心算數值誤差個一兩成也無所謂,既不用以筆勝劍,也不用折凳隱藏殺機,相對而言要輕快務實得多。
看過聳動的標題之後,筆者在此先請教各位一個選擇題,搜索未知新彗星是希望 1在眾多星點當中找到未知彗星移動軌跡 2在眾多恆星的移動軌跡當中,找到一個幾乎不動的未知彗星星點,答案當然是2才對呀,『極軸管理技術』的應用,可以故意讓恆星拉線促使未知彗星集中曝光。這種針對發現未知彗星所做的集中曝光技術,就是筆者所說的『賭彗星』,天文雜誌裡面有的是明牌,依據這個明牌做出計畫性赤道儀極軸偏移,就可以明顯提高彗星發現機率,要暸解這個作業程序與計算,請搜尋『賭彗星』。
按理說內行人看到這裡,就已經在趕快打包準備上山了,不過很多人還是需要進一步說明,因此筆者要繼續說明下去。
大家沒看見標題是『第一次賭彗星就上手』嗎?大家以為彗星搜索要有固定設施天天拍累積新舊照片比對,這當然是正確的,但若採取『賭彗星』策略,偶然一次上山就中鏢的機率會很高,原因是傳統追蹤恆星方式雖然可以拍到較暗的恆星,卻讓未知彗星拖線無法集中曝光,結果很多未知彗星未能感光而錯失發現機會。
賭彗星就不一樣,隨著赤道儀極軸的計畫性偏移,恆星會拖線,但隨著數次極軸偏移攝影之後,同一攝野裡的不同移動速度/方向的未知彗星都能做到最大程度的集中定點曝光(因為每次極軸偏移只有幾分角,就這樣一次偏移拍一張,其間不必移動攝星鏡,直到這個攝野作業完畢為止),發現大量恆星拖線的相片裡出現一些幾乎不移動的星點,接著過濾掉已知彗星、小行星,剩下的就是未知彗星、小行星。只要學好追蹤管理技術就能做到讓未知彗星集中曝光提早發現,這樣大家還會覺得筆者標題太聳動嗎?其實這算是不太過份的吧。
相對於其他大望遠鏡沒有對未知彗星集中曝光,一支對未知彗星集中曝光的小型望遠鏡還會屈居劣勢嗎?筆者是有一絲絲懷疑的喲。
不過這樣『賭彗星』發現的彗星大多是接近地球的小彗星(更多的應該是沒有彗髮的近地小小行星),若是要找到一兩年後才接近地的大彗星,由於發現初期移動很小,恐怕還是要靠極限星等的追蹤技術才行。雖說這種『賭彗星』策略,偶然一次上山就中鏢的機率會很高,但筆者建議大家在平地就用星座主星研煉好這種偏軸追蹤的技術,体驗這種針對恆星故意導星偏差的技術,當然在此之前要掌握極限星等的同步追蹤技術,才能利用光害削弱其他競爭者的實力%數。
還有上山時機要趁國際其他主要競爭區域多日陰雨未歇,一次中鏢機率會再增加一些。
最後還有最陰險的一招要告訴大家,這種偏軸攝影技術可以融入極軸校正作業,也就是說上山架好攝星鏡後,可以一邊賭彗星,一邊完成極軸校正,一個攝野拍好不久,極軸也校正完了,尤其高精度赤道儀最適合如此陰險運作(周期誤差越小越有利),這要大家仔細實作体會才行,筆者先不在此贅述,因為設計這個教案要花很多時間。
當然,要設計搜索彗星專用的赤道儀也行,但會令人想起織田信長與武田勝賴的「長篠之戰」,那個太殘忍,筆者不忍 再想。
【參考資料】有彗星慘遭日本歐吉桑眼視捜索發現事件
http://www.astroarts.co.jp/news/2010/11/05ikeya-murakami/index-j.shtml
有些重點還是要持續強調的,首先是選擇導星的問題,恆星的導星不需要選擇視野內的恆星,像拍M42星雲時,選擇天狼星或北極星都一樣可以當作導星的(在攝影實務立場,太亮與太暗的恆星不適合用來精密導星,同時不推薦北極星,原因在於大氣擾動過大會過度誤導,而非移動量小)。因為單一極軸偏差事件對全天恆星的導星偏差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全天每一個恆星的導星偏移的天球赤道座標方位角度都會是同步的,不能說100%完全沒差,但在一般攝影期間偏差量會遠低於大氣擾動),所以沒有找不到導星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不知道全天隨便找一個亮度適合的恆星都可以當作導星,為了科學實證還是請在氣流穩定良相時機多試一下。
在相同的極軸偏差場合,無論是用天狼星或北極星做為導星,兩者都會同時呈現幾乎100%相同的情形,連筆者也無法分辨兩者差異,所以完全沒必要以視野內的暗星做為導星,也不存在有找不到導星的問題。依據下表粗估上圖的極軸偏差只有0.008度角(28.8秒角‧請 萬勿奢望強求極望每次都能做到這種失格水準),修正方向如下圖。 赤道儀停轉時見星點由左往右就是攝影機方向正確 現在更簡單有很多便宜好用的『電子目鏡』可協助極軸校正 (這是國二程度作圖題導出結果,全部一次方計算,免用微積分)
如果可以隨意找亮星來導星,配合數位感光元件特性,這樣導星鏡組合的選擇性就寬廣許多,「窺管」就是下一次瞄準配件進化,卻也會是一次逆進化。
以筆者本人技術立場來看,很多導星不佳是技術不良所致,但是卻常把責任歸咎於望遠鏡剛性不足有形變,其實曝光也就那幾分鐘而已,現代數位攝影又沒有什麼相互則不軌(又稱互換則不依)之類的問題,不如擔心風吹要好好固定約束避免晃動比較實在,大家擔心剛性問題結果望遠鏡越買越重,其實導星失敗的責任分配比重如何分配,應該還有檢討空間,當然用光電導星來敷衍也是速效方法,有了光電導星就可以把很多問題打包起來拋諸腦後。 對於官派學閥的巨大望遠鏡而言,考量望遠鏡重力形變而做離軸導星是有必要,但業餘小鏡沒有也不該面對這個顧慮,也不該把導星不良責任隨便誣賴到形變上頭,因為看相片就可以檢討出來,依據望遠鏡結構來看重力形變會有特別的方向性,誤判機率低於30%。不同的導星不良因素都有特徵可循,看相片可以稍微猜測出來各項因素孰輕孰重,故為避免誣賴情事,客觀建議先做到下面這樣自動追蹤,俾利追究有無形變。 做到這個程度導星超簡單‧赤道儀極軸偏差是難以估計的微小 (這是筆者第一次用單星雙軸法校正‧因為是初體驗故花了兩小時) 有些評估是說光電導星效果有好有壞,其實這也是有可能改善的,善於運用極軸管理技術,可以讓光電導星的工作負擔降低很多,各方因素各退一步,光電感知和運作介入效率就會提升,在北半球只要極軸微微升舉就可以,升舉的角度計算可以參考以下連結,大家只要照自己的赤道儀精度做比例增減就可以,也就是精度6.5秒角的赤道儀要升舉0.2度。 看到這裡會覺得一頭霧水是正常的,以上大多屬於在台灣本地多年來逐漸發展的技術,台灣以外文獻找不到是正確無誤,近三十年來在台灣大約只有幾人理解,早先在本格推理全有見解沒有隱藏,逐篇參考就可以慢慢瞭解。
2010-04-26‧極軸管理理論最速實戰‧赤道儀卡卡篇 ※ 精度6.5秒角的意思是周期誤差全幅13秒角,高級赤道儀要加計大氣擾動全幅3秒角,例如精度4秒角的要以5.5秒角計算(周期誤差全幅11秒)。 |
高度微動ネジ: 1回転約2度方位微動ネジ:1回転約1度 僅靠這種微動不可能對準極軸‧因此要靠手指關節一直敲到準為止 筆者就是用這樣的架台,把赤道儀極軸校正到偏差0.00003度以下 極軸誤差低於大氣擾動‧不像漂移法會有0.03度的大幅偏差 這算是獨門手工藝嗎?只要花幾分鐘學會,每人第一次就會做到 針對野外光電導星者需要專業特急校正,上面就是最佳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