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27‧8cm屈赤系統運用前測試
‧筆者追隨聖人的腳步,從小就很賤所以會做許多卑鄙的事情(論語:「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在 Google 和 Yahoo! 搜尋「
這個20分鐘動畫是下面這台8cm屈赤做出來的(DD-1自動追蹤)
不要懷疑這台真的只是學校教具級款式
台幣1,000元鈔券和『浪漫追星社』都看得到這台
主要靠筆者『技術力』和『應用力』才能研究出這種高精度程序
這台
並不是知道這台
其實所有上檯面的赤道儀款式全都可以做到單星雙軸的極軸校正
日本高校天文社團『浪漫追星社』和筆者8cm屈赤是同款
最近還是常常聽聞赤道儀自動追蹤拖線的問題,拖線的照片也不拿出來分析,就在人云亦云聽說轉述道聽途說亂分析一通。
其實赤道儀的高階應用就是要做出『有計畫的拖線』,所以大家要好好在本格推理學會讓原版赤道儀做出隨心所欲的拖線,也就是說要做好拖線管理(追蹤管理)才對。有能力隨心所欲拖線的人,才是真正有能力做到不拖線的極軸管理,這一點一定要確知,只要做到就會知道。
在旁邊看是沒有用的喔‧實際做十幾分鐘就掌握技巧了
筆者和家人偶而會解開國寶級工藝關鍵技術
有人看Youtube學咖啡拉花卻有些搞不定
就是因為沒能從影片判讀出人家拉花的手部各關節力道與速度
關鍵就在要以分格畫面注意奶油流出的傾斜角度
常有慣性與離心力技術的交互應用
這是『物理學原理』適用於所有國家所有民族
與『文化』、『民族性』、『頑固』一點關係都沒有
雖然天文雜誌裡的款式筆者大多已經可以順利買取,但是筆者還是決意以學校教具級的機材和配件為限,繼續實行趣味觀星和相關研究。原先前幾天好不容易赤道儀周圍的蘆筍已經清理了,本想可以舒服看星星了,沒想到今天又來了幾株不同品種蘋果,所以每次觀星前後都要麻煩搬移蘋果樹木了。
因為在果樹環伺狀態下觀星,難免會碰傷(落)枝條和樹葉
也會吃到新鮮農藥
總之今晚就先點檢機材和配件,這是15公尺的遙控作業,光是USB連接線和轉接器就要三組(因為USB線每條長度5公尺),如果有部品找不齊,或者測試接觸不良等狀況就麻煩了,因為筆者對機電是外行,專業線材要拜託專家幫忙,希望過幾天就可以開始系統運作。
有些研究,真的是要一邊動手操作一邊進行思考的。要怎樣做出搜索新彗星用的專業型赤道儀,就是筆者常在想的事情,這就像坊間少數標榜容易控制甩尾的汽車款式一樣,要能讓赤道儀輕易控制精密的計畫性拖線才行。
這是操作精度以0.001度為單位的極軸精密調校機制,也就是說要在大氣擾動狀態下,以極軸誤差遠低於0.001度角為基礎的操作技術(極望和漂移法做不到),做出以木星視直徑十分之一為單位的極軸移動(極望做不到)。因為要在大氣擾動容許範圍內,通過極軸偏差和周期誤差等考驗,筆者想了半天,翻遍了可能的赤道儀結構,最後能想出的路線還是靠長焦主鏡調校(和單星雙軸的極軸校準一樣),一樣是靠『操作程序』來實現技術力和應用力,任何上檯面的赤道儀原版款式全部可以順利達成。
這個課題大概還是要靠筆者個人來做出可行性,對別人而言難度太高。
HAYABUSA返回大氣層影片
有些重點還是要持續強調的,首先是選擇導星的問題,恆星的導星不需要選擇視野內的恆星,像拍M42星雲時,選擇天狼星或北極星都一樣可以當作導星的,因為單一極軸偏差事件對全天恆星的導星偏差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全天每一個恆星的導星偏移偏移的方位角度都會是同步的,不能說100%完全沒差,但在一般攝影期間偏差量會遠低於大氣擾動),所以沒有找不到導星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不知道全天隨便找一個超亮恆星都可以當作導星,這一點確實違背坊間常識,手工導星或光電導星做一次就知道,極軸誤差越小越有效(把北極星導入極望視野中央附近就夠了,不必精確準位,數學上的效果就足以充分成立了)。 在相同的極軸偏差場合,無論是用天狼星或北極星做為導星,兩者都會同時呈現幾乎100%相同的情形,連筆者也無法分辨兩者差異,所以完全沒必要以視野內的暗星做為導星,也不存在有找不到導星的問題。依據下表粗估上圖的極軸偏差只有0.008度角(28.8秒角‧請萬勿奢望強求極望每次都能做到這種失格水準),修正方向如下圖。
如果可以隨意找亮星來導星,這樣導星鏡組合的選擇性就寬廣許多,「窺管」就是下一次瞄準配件進化,卻也會是一次逆進化。 另外一個討論,就是很多導星不佳是技術不良所致,但是卻常把責任歸咎於望遠鏡剛性不足有形變,其實曝光也就那幾分鐘而已,現代數位攝影又沒有什麼相互則不軌(又稱互換則不依)之類的問題,不如擔心風吹要好好固定約束避免晃動比較實在,大家擔心剛性問題結果望遠鏡越買越重,其實導星失敗的責任分配比重如何分配,應該還有檢討空間,當然用光電導星來敷衍也是速效方法,有了光電導星就可以把很多問題打包起來拋諸腦後。 對於官派學閥的巨大望遠鏡而言,考量望遠鏡重力形變而做離軸導星離軸導星是有必要,業餘小鏡沒有這個顧慮,也不該把導星不良責任隨便誣賴到形變上頭,因為看相片就可以檢討出來,依據望遠鏡結構來看重力形變會有特別的方向性,誤判機率低於30%。不同的導星不良因素都有特徵可循,看相片可以稍微猜測出來各種因素比重,建議先做到下面這樣自動追蹤再追究有無形變。 做到這個程度導星超簡單‧赤道儀極軸偏差是難以估計的微小 (這是筆者第一次用單星雙軸法校正‧因為是初體驗故花了兩小時)
有些評估是說光電導星效果有好有壞,其實這也是有可能改善的,善於運用極軸管理技術,可以讓光電導星的工作負擔降低很多,各方因素各退一步,光電感知和運作介入效率就會提升,在北半球只要極軸微微升舉就可以,升舉的角度計算可以參考以下連結,大家只要照自己的赤道儀精度做比例增減就可以,也就是精度6.5秒角的赤道儀要升舉0.2度。 看到這裡會覺得一頭霧水是正常的,以上大多屬於在台灣本地多年來逐漸發展的技術,台灣以外文獻找不到是正確無誤,二十幾年來在台灣大約只有幾人理解,早先在本格推理全有見解沒有隱藏,逐篇參考就可以慢慢瞭解。
2010-04-26‧極軸管理理論最速實戰‧赤道儀卡卡篇 ※精度6.5秒角的意思是周期誤差全幅13秒角,高級赤道儀要加計大氣擾動全幅3秒角,例如精度4秒角的要以5.5秒角計算(周期誤差全幅11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