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1 11:49:358cm

2010-05-11‧觀星文學作品

2010-05-11觀星文學作品

真的要拍彗星,用消費型數位相機做高ASA值固定攝影拼拼看才刺激,用DIY攝星板也一樣超刺激,現在也有推出焦長24~720mm的消費型相機(可惜沒有遙控功能),短時間曝光攝影可以更加輕快有趣。


Twinkling Stars: Virgo, the Moon and Lulin Comet

 

上回提到了筆者發現有觀星報告作假,很少有人發現其中不實,這呈現出不肯在單一品級長年熬煉,沉浸於迷戀他人品牌型號,以至於失去辨別觀星報告真偽能力的後遺症。

筆者要建議大家,少打人家望遠鏡的主意為好,筆者一向對人家望遠鏡是不感興趣也沒有期待,聽到言談連續涉及品牌型號,就知道這言之無物不值一聽。
 

超越極限星等會在高倍實現

原廠型錄常見望遠鏡的性能說明,其中分解能不易達到,但極限星等是有可能超越的,但是能超越的星等非常有限,以筆者個人經驗為限是無法超越1等以上的(但在高山則很有可能),而且望遠鏡的極限星等是在極高倍率下實現,不會是50倍這級低倍率的(星雲/星團/彗星雖是暗淡但有面積的,倍率過高或過低都不易看見)。早先筆者有過數理見解,大家逐篇翻閱就可以找到。

 

實現極限星等除了要在高倍率以外,天候/天象狀態也很重要,別說日出前/日落後無法達成,月亮過近或空氣污濁也無法達成,大雨過後水氣散盡的深夜可能是極限星等良機。

 

天球極區導星誤差最大‧速率最慢誤差反而最大

還有一個普遍存在的誤解,就是天球極區導星誤差較小,其實極區是導星誤差最大的區域,因為極區天体移動較慢,赤道儀追蹤速率亦慢,但是極軸有誤差的話,兩者相對速率 (導星偏差)會大於極區以外區域,這是很容易用數學推導的,數學不好的可以實際做20分鐘以上的自動追蹤攝影就可以對照出來(因為要涵蓋周期誤差,所以做足20分鐘較好)。

日語老師會告訴你,日本人說話常是講一些無關緊要的客套話,等到可是、但是、不過等詞出現以後所講的,才是真正要傳達的重點。

 

A貨未滿報告有助提升同好觀星程度

在台灣有開講沒練習是很普遍的,筆者至今終於發現只要堆砌一些名詞,再簡單的作假報告也騙得了人。現在看到作假觀察報告,覺得這觀星真是越來越有趣了,但因太容易看出破綻,這觀察報告筆者無法標列為A貨級(但是當做觀星文學作品是不錯的),期待作者再加強,讓人花上多些時間才發現破綻為好。 如果有報告當地近日天候資料,也可以辨別當地是否良相適於發揮望遠鏡性能。

作假報告對於提升觀星程度有很大助益,就如大量贗品的存在對古物愛好者的功力提昇大有助益,筆者在此期待大家的深空作假相片與報告。



GPD (Guiding Parallel Device 1)
for telescopes, astronomy, astrophotography.

 

藍星防衛隊出擊 2010-05-11 18:00:29

那麼...

該不會是那篇用到20cm鏡, 330倍看到行星狀星雲的氣殼吧?



那人可說是香港天文界的傳奇人物, 同時是有點離奇的人物. 總之他是香港殘存的幾位人間星座早見之一, 曾用過我的10cm鏡, 輕易擊落蟹狀星雲.

更神的是他用別人的8x50尋星鏡找到M33, 後來又用我的10cm鏡找到M33, 當時在場的人都確認了, 只有一位平日不看星的仁兄說看不到.

他也用過我的10cm鏡擊落過愛斯基摩星雲, 也曾經向我展示用6x30尋星鏡的star hopping技巧...



總之他是個傳奇中帶點離奇的人物, 因為經常發表狗狗看不懂的觀星文學而被狗咬, 是經常被狗咬卻不會還擊也不會躲避的奇人. 後來連狗狗都覺得不好意思再咬他. 也許他覺得和香港的狗狗說話很沒趣, 所以跑到台灣吧.

在香港, 懂人話而又懂觀星的生物, 不是潛水, 就是跑到台灣和老美去了.

版主回應
不是的不是的,閣下誤會了,顯然閣下至此還沒見到該篇文學作品,否則一眼就可以看破的,總之此事現在多說無益。

因為尋星鏡使用時未必姿勢舒適,對於能用尋星鏡見到暗星的同好,筆者都非常尊敬的。
2010-05-12 04:07:37
火星人侵略藍星 2010-05-11 13:40:19

是那篇全台灣的人都看到同一的火流星嗎? 該不會是那篇日本兒童欺負老弱的火星觀察報告吧... !?

版主回應
不是啦,就算日後閣下真有緣看過那篇觀星文學作品,也能一眼看出不符現實之處。

不過說到那篇欺負老弱的火星描繪,使用學校常見機材是筆者作業基準,因此這是筆者研究協助老弱提升目視效能的目標。
2010-05-11 16:43:31
做火星人就對了 2010-05-11 12:47:23

忘了說, "后髮座星系團"是真實存在的東西, 只是連維基也說要看到這個"星系團", 得使用口徑20公分以上的望遠鏡, 可見要拍攝就更加困難.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0%8E%E9%AB%AE%E5%BA%A7%E6%98%9F%E7%B3%BB%E5%9C%98




那人說, 用焦距135至200毫米的相機就可以拍到星系團, 簡直是在侮辱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顯然有人不知道"星團"和"星系團"的分別.

版主回應
憑人云亦云聽說轉述道聽途說品牌推廣來觀星的話,很容易鬧出笑話的。

筆者在本格推理上方寫著「這些檢討自身錯誤的見解會經常更新」,筆者從前也是不斷犯錯鬧過很多笑話的,現在所寫全是檢討昔日自我之言。
2010-05-11 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