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1‧木星攝影記趣‧5mm目鏡擴大攝影篇
5mm目鏡擴大攝影篇
上次做過10mm目鏡擴大攝影令人自信滿滿
這回才知道5mm目鏡擴大攝影這麼難做
雖然已經懶得接著做5mm目鏡擴大攝影,但是筆者還是真的想看看結果,所以凌晨還是抽空做了木星攝影。凌晨1:45開始讓赤道儀暖機(赤經軸未鎖定),忙了一會兒才開始架上8cm望遠鏡,看起來木星的清晰度不如上回來得高。
5mm目鏡的擴大影像在未合焦的情況下實在過於黯淡(偏偏不記得大略的合焦位置),況且對焦座並不緊密,吃了很多苦頭,第一次對焦攝影拍了幾張,感覺不太好,而且發現相機入塵嚴重,決定再認真對焦一次(其實也是很快速的啦),避開相機入塵的位置,再拍幾張相片,看起來就好多了。
如果沒從上面相片看到大紅斑位置,那麼目視觀測就更看不見了
目視和攝影有差距,這張相片很接近目視細節,只是看來木星沒這麼大
從赤道儀暖機開始,這次花了一小時才收鏡,目鏡一樣是中級目鏡,搭配五年前的六百萬畫素單眼相機。有關攝影的操作細節,這篇沒有特別說明的部份,都與上回一致,在此不作贅述。只是這次視相已較前兩天拍10mm目鏡擴大攝影時稍差,當日沒有一股作氣拍到5mm目鏡,真的很後悔。
長年以來都有望遠鏡觀測品質受限於物鏡的說法,筆者依照經驗和數理推論,是有不同猜測的,因為物鏡和目鏡在色差抑制上都會有過度與不足之處,兩者互補的粗估機率一樣高於三分之一(互扯後腿的機率也是一樣的)。要特別一提的是,依據這樣的推論,同時使用高級品牌的望遠鏡和目鏡也不致於改變上述機率,但是一旦互補會更完美。筆者做地面景物的擴大攝影時發現,畫質比直焦點好多了,就是一個例子。
有目鏡商廣告把望遠鏡和目鏡放在天平兩端,這個廣告在光學技術上真正的意涵,應該是告訴貴客不要買到可能給望遠鏡性能扯後腿的目鏡。
其實這次搭配5mm目鏡攝影,也發現色差幾乎消失了。先前在10mm目鏡攝影時,色差還滿明顯的。現象經常暗示著原因所在,要將因果關係釐清,正統論文派可以用統計學方式做相關性研究(大概在原廠以外,只有望遠鏡連鎖店家才勉強作得到),真正內行的只要追問一下熟識的望遠鏡製造廠裡的員工就知道了(依據筆者生意往來經驗,對原廠是要使出逼供手段才行的,嫌犯是不可能乖乖承認的,所以一定要突破他們的心房才行..........哦,是心防才對的啊。)。
長焦折射鏡瞄準木星時,相機位置真的是太低了,以後要做擴大攝影,恐怕要考慮添購延長筒升高赤道儀,總之擴大攝影太累了,大腿酸痛要噴撒隆巴斯才行,過幾天再試一次口袋型數位相機的目鏡法攝影,再來就不照相了。筆者終究不是那種有資格投稿相片的料,因此無力協助日本天文雜誌做名牌機材的置入性行銷。
[檢討]
短焦距且焦平面符合底片/CCD的望遠鏡,視野中央的解像力難免稍有犧牲,長焦折射鏡的玻璃即使沒有採用低色散素材,視野中央仍可保有高解像力。從前筆者工作時購買多種相機使用,一向不買非球面鏡設計的相機,就是基於觀星的習慣,不想犧牲視野中央的解像力。
如果是深空攝影,就要注重整體畫面都要合焦,焦距又不能太長,也不能像相機望遠鏡頭那麼短,而且相關機材的要求也很高,花費價格昂貴是可以理解的,要得到樂趣也需要辛苦的付出,真的不是一件輕快的事。
[後記]
凌晨攝影發現數位相機入塵嚴重,中午就用棉花棒和舒潔面紙完成了清理,裝上充飽電的電池,讓相機的時間和台灣(中原)標準時間同步,就繼續讓筆者的『戰機』裝回原先的微距變焦鏡頭,繼續原有的工作,這相機已經幫筆者獲益很多,照理說已經夠本了,該升級換一台,不過它一直很頑固的保持良好狀態,所以只好繼續用下去。
因為擴大攝影的瞄準很累,筆者雖然有買輔助配件,但是看型錄時沒有注意到要搭配特定尺寸接環,所以漏買了這個接環無法正常使用,過兩天託人購買,日後要作擴大攝影就輕鬆 EASY 多了,對焦座鬆動很嚴重也不會擔心,也無需尋星鏡的輔助了。現在筆者會補充一些常見品牌的型錄,就是希望大家訂購所需配件時,能獲得清楚的資料。
下一階段的攝影測試不是用單眼數位相機,而是口袋型數位相機。這和時下流行的「傻瓜天文」無關,純粹是因為口袋型數位相機的畫素更高、畫質更好,而且目鏡法的攝影不用卸下相機鏡頭。(2009.7.31)
高橋製作所2009年型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