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9 02:17:248cm

2009-07-29‧木星攝影記趣

  2009-07-29‧木星攝影記趣

雖然是第一次用ˇ8cm望遠鏡做行星攝影
但是先前視訊的經驗意外使攝影變得順利


   看到幾位日本網友用老舊望遠鏡也玩的很開心(如下方連結),近期還拍了木星,趁著剛做過日偏食攝影,筆者就接著想做木星攝影,順便也想驗證筆者的推論(詳見  都會地區的天文望遠鏡選用策略 )。

  要拍照時就想要用那一個目鏡做擴大攝影呢?就想不要太貪心,先用20mm目鏡好了,機材整備妥當才發現大問題,當初赤道儀架設位置是以目視考量,擴大攝影需要比目視更大的望遠鏡迴旋空間,筆者只能把頭擠進相機和女兒牆間的空隙,勉強作了對焦。

  對焦作業筆者沒有很認真做,覺得差不多OK就好,就開始用遙控器控制快門(是那種便宜的原廠小型遙控器,不是有定時快門的那一種高級型),本來還擔心相機快門震動會有影響,結果試了幾張覺得沒有問題,既然快門震動不大,就不用採取鏡筒遮光法了。

  後來換上10mm目鏡,效果變得更好,攝影過程只花了十幾分鐘就結束,就這樣滿意的收鏡了,5mm目鏡的擴大攝影就等明後天再做,觀星的樂趣要慢慢享受的。 


  這是筆者第一次用8cm望遠鏡做行星擴大攝影,雖然價格實惠的8cm普通消色差望遠鏡沒有結構緊密的對焦座結構(價格台幣一萬元出頭),目鏡款式也是被商家評定為中級(價格應該是台幣三、四千元),或許是平日視訊作業的經驗,使得筆者對焦比較快速,想起去年為了研究木星觀測技術而傷了視力,不過現在發現經驗可能意外補足了缺陷。

  長焦折射鏡是比較經典的光學技術,古代的天文望遠鏡F值都是很高的,所以雖然筆者的長焦折射鏡只是普通消色差透鏡,但是對色差的抑制不會比高級短焦鏡遜色太多,如果不是用五年前的六百萬畫素數位相機,色澤應該更好一些(沒辦法,筆者一向物盡其用,相機一直沒有發生故障,只好硬著頭皮繼續用下去)。


Nikon 8cm の世界 ‧ Nikon 8cm 屈折赤道儀 1976年型錄

霞ヶ浦天体観測隊TS式6.5cm 屈折赤道儀P型 1973年型錄

  

Alget 2009-08-01 13:51:45

找到一個英語8cm網站, 不過要有心理準備, 有很多英語長文呢......

http://astro.geekjoy.com/

版主回應
  光看到這一頁的第一張相片,沒看英文就知道是M57,真的和筆者目視90倍時感覺相同(180倍就幾乎看不到了),目視看不見的都沒有多畫,真的很高興能看到這個網站。
http://astro.geekjoy.com/sketchgallery/deepsky_sketches.html#m41

  如果每個星雲都有整理出相關的素描連結,或是提供素描網站的連結,對觀星者入門會有很大的幫助。

  很可惜筆者別說是北天看不見,連天頂的空域都很小,南方天空光害又很嚴重,自有的望遠鏡也不適於觀望星雲,星雲的觀望暫時不去思考策略了。
2009-08-01 15:02:28
Alget 2009-07-30 12:43:44

剛找到另一個日本BLOG, BLOG主似乎都是用目鏡投影法拍的, 看起來十分討好. 要是真的如此, 他拍攝的木星絕對是目鏡投影法的精品.

http://m-hokuto.at.webry.info/200907/article_17.html




話說當年有些所謂的Hong Kong master, 曾譏笑目鏡投影為落後的方法. 不過, 有恆心總比沒恆心的人要好得多.

當年那些Hong Kong master自持掌握了圖像處理技術, 曾一度所向無敵. 後來那些老外都掌握了技術, 那些Hong Kong master就顯得沒什麼特別.

後來出現了DSLR, 那些master大都改為拍攝深空天體, 堅持拍攝行星者沒有幾人.




別為自己的技術沾沾自喜, 與其說什麼技術, 不如用技術來做一些有意義的長久拍攝計劃. 恆心比技術更可貴.

版主回應
  閣下推薦的BLOG讓筆者大開眼界,使用的望遠鏡應該是,看來是用Nikon Coolpix 5000型雙眼數位相機鏡頭靠近目鏡攝影(コリメート法),中文專有名詞差異很大,有的中文資料稱此為「目鏡法」,「目鏡投影法」則是擴大攝影的意思(詳見http://mybigeye.myweb.hinet.net/big5/tele13.htm),不過筆者缺乏交流,對專有名詞了解有限,推測閣下指的目鏡投影法是鏡頭靠近目鏡攝影的意思。

  其實筆者也有目鏡法所需要的支架配件,買了十幾年從來沒用過,改天拿來試試看(要先等試過了5mm目鏡擴大攝影再試),如果作業夠輕快就可以提供大家參考,筆者想拿口袋型數位相機來拍,它的畫質比這次拍木星的單眼相機要好得多。不過拍照沒有多大實質意義,只是當作實習一下而已,未來也無意以投稿相片方式配合雜誌媒體從事廠商廣告。

  攝影者之所以重視深空拍攝,大概是因為機材門檻高,而且目標眾多,寬容性也很大,大家在自身能力與機材機能範圍內發揮,比較不會有挫折感。不要說拍行星的少,現今天文攝影機材款式裡,適合拍行星的也很少,大概過幾年,參與天文攝影的人數也會減少吧。

  攝影的好處是可以累積光線,不過也因為大氣擾動等因素,清晰度不及於目視,可惜有些入門同好不常目視體會望遠鏡的性能,以致於不明瞭自有望遠鏡在攝影的性能發揮上的機會與限制。

  筆者觀察木星很久,知道這次拍的木星已經很接近目視程度,過些日子改用20cm折反射鏡拍攝,相信效果也不會有明顯提升,這是都會空氣問題,筆者要提出研討的就是這一點。有閣下提供參考資料,筆者會繼續探索輕快的方案。

  在檢索資料的過程中,看到一個網站,應該是用コリメート法,配合雙眼數位相機功能,以高速快門大量重複曝光疊出一張曝光正常的相片,就覺得真是太有創意了。
http://homepage3.nifty.com/k_noda/2008pl.htm
  
2009-07-30 16:57:12
Alget 2009-07-29 21:03:54

這個拍的不錯, 要是再縮小一點, 再推level, 有點像目視的效果. 只是我用的是4吋折射鏡, 120倍時看到的條紋要多一兩條, 形象銳利一點. 超過300倍時看到的, 和閣下的圖片極相像.

好奇一問, 閣下是否想拍那個撞擊點? 我近來經常看木星, 可惜要麼遇上密雲, 被迫放棄觀察. 要麼時間不對. 唉......




另外讚一下, 那個8CM BLOG看起來還真的有趣, 看來他和我一樣很喜歡拍望遠鏡的照片呢. 話說我近來很迷這些小型望遠鏡BLOG. 還好我的望遠鏡不是80mm, 否則就要弄一個Celestron 8cm の世界, 或Celestron 8cm之都會星空怨念日記. XD

版主回應
  如果用這兩年發表的數位相機拍攝,就會更接近目視效果。筆者知道木星撞擊的事情,不過拍照的動機是因為看到網友拍了木星,才起了交流一下的念頭,沒有刻意想拍撞擊點,結果感覺不錯,如果添購定時快門線,每十分鐘自動攝影一張,參考先前撞擊相片,看樣子應該有機會拍到模糊影像的。未來還是沒打算做天文攝影的,這次只是想交流一下,況且不做出點實蹟的話,難免會有人被後指點是光說不練。

  其實這張相片是未縮小的六百萬畫素相片(局部裁切),只要一銳利就會出現顆粒,縮小的相片真的很有目視感,不過這張相片有注意未損失細節,為了方便與高級望遠鏡比較,才會貼原尺寸相片。

  這次觀察木星,覺得細節特別豐富,看到這張相片的效果,連筆者也超訝異,總之能用普通消色差望遠鏡就超越筆者預期效果,原先想買支8cm攝星鏡的計畫就取消了,未來會繼續留守8cm望遠鏡,作為研究作業的基礎,這樣筆者作得到的,大家也都作得到。筆者也是目視風格,就算是拍照也一向以目視感受色澤為目標的。

  有小望遠鏡BLOG歡迎多多引介給大家,筆者覺淂超有趣很愛看的。
2009-07-30 0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