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1 14:37:368cm

物理與數學的對決‧從日片「容疑者X的献身」說起

 
  近日有機會看過了『容疑者X的献身』(嫌疑犯X的獻身),這部電影的主題是物理學者和數學家的推理對決,對於片中的數學老師石神哲哉(堤真一飾演),設計了令人誤解的佈局,使犯人無法被完美的定罪,能夠有機會用自己的所學專長,實現在別人的幸福上,筆者對於這樣的心情真的是很羨慕呢。 
 
   不過,漂亮的話說完了,再來筆者要補充一句,筆者每日上午時間都是盯著日本電視新聞,縱使看來日本警察確實績效良好,但這位數學老師也太費周章了吧,到底他做了哪些多此一舉的作為,留給大家自行看片推敲吧。  
 
 
 
  在天文研究的領域,先有觀測現象再找尋理由,是一種研究路線;預估未發現的現象來等待觀測現象印證,則是另一條研究路線,其中的重要分野關鍵,就是在數學,說數學是科學的女王,真是一點不假。『容疑者X的献身』片中湯川教授就點出了這一點。  
  
 
  因為數學可以涵蓋並超越經驗法則的領域,在數學容許的極限值以內,就是事實的可能發生空間,這是筆者的研究經驗,一定很多人也有相同心得。研究時只花幾分鐘就推理出來的未經驗結果,有時要花上幾十年與巨大資金來取得現實中的實證。
 
  不要以為筆者是人云亦云,筆者是過來人,上面說的都是深刻體驗。太空船無法近距離觀察所有天體,天文的學問大多是推理,比如看見彗星的彗尾像魚尾擺動,就推知它在旋轉前進;看見衛星光度稍有變化,就要推敲是否有雲氣存在。現今坊間流行的所謂天文觀測,筆者就挑一點說破,那些其實沒有實現『觀測』二字的定義,因為既然要『測』,前提就是要有基準,心裡老是想著換機材的,或是沒有長年在相同地點、不同天候下持續觀察固定天體的,都無法產生觀測的基準。筆者選用量產型的8公分普通消色差折射鏡,就是為了容易維持基準,看到特殊現象和機材運作異常,可以快速過濾各項因素,歸納出可能的發生原因。
 
  後來『觀測』二字用得比較少,現在很多都改稱為『觀星』,正名是一件好事。在台灣最有名的長期觀測,就是先前台北市立天文台的太陽黑子紀錄,就是因為看到那座12.5公分望遠鏡撐了很久,所以筆者也希望自己的機材能一直撐下去。
 
  每次有機材障礙時,筆者都向日本原廠表明要一直用下去,每次原廠都回覆說換新的比較划算啦,還仔細條列分析利弊得失,看起來筆者在天文望遠鏡廠商眼中應該算是奧客啦,不過筆者自己也做日本國內商品的生意,雖然出貨品管超嚴格,幾乎沒有故障率可言,但是維修用的零配件庫藏的妥善率比原廠還高(庫藏期間也更久),就算筆者是天文機材商眼中的奧客,不過以相同的心情幫貴客做售後服務,應該算是優質服務了吧。
 
  『容疑者X的獻身』是2007年日劇『伽利略』的電影版。日劇『伽利略』一共有十集,後續的SP(特別篇)有兩集,加上最新的電影版『容疑者X的献身』合計有十三集。『伽利略』第一集『自燃』的犯人金森龍男(唐澤壽明飾演)的困擾,筆者最近也碰到了,最近都在凌晨做錄音工作,對週遭的噪音很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