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26 23:40:03小彩虹
〔沛綠雅季節〕我的民族認同1--我和我的同學Nathal
人到了國外 故鄉在自己的腦海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個美麗而傷感的模糊背景
平常在臺灣咀咒得半死的種種難以忍受的問題和光怪陸離的現象
在一出國後彷彿也隨著距離的增長而產生美感
臺灣在自己心中簡約成一個生活便利 處處美食 文化多元 又富有生命力的美麗寶島
尤其對我這樣統獨立場鮮明的人來說
更是不可能給外國人任何把我和對岸牽扯上一點關係的機會
不過對常識還不足以搞混“臺灣”和“中國”的外國人而言
他們首先會混淆的是Taiwan 跟Tailand
“啊…從泰國來的啊,我知道我知道,泰國女人都很漂亮嘛…”
真是氣死我了…果然男人的無知與勇氣是成正比的
要表現自己腦袋裡裝精液也不需要這樣吧…
好吧 我承認我在不知道帥到不行的摩納哥小王子以前 也從未搞清楚過摩納哥跟摩洛哥的分別
可是要我這樣一遍又一遍地和外國人重複:是“臺灣” 不是泰國
實在很魔幻寫實 畢竟我們從沒想過泰國是個可以和臺灣構成混淆的國家啊啊啊…
除了“臺灣?還是泰國?”接下來就是“臺灣?還是中國?”
每當遇上對兩岸關係有興趣的外國人
我明確的統獨立場也未造什麼困擾
畢竟這是我們自家子事
直到我認識我的同班同學 一個中美混血兒Nathalie
我從第一天上課就為他鮮明漂亮的五官所吸引
我起先以為他是拉丁美洲人 一問之下是美國人
我就沒興趣了
(我承認我對美國人有偏見-____-)
一個禮拜過去後 有次口語課
老師要我們兩個人一組互相和全班描述對方
我恰巧和他一組
他先描述我 他把我誇得讚不絕口
“他有一雙非常美麗又吸引人的眼睛,
他很會穿衣服,很擅長表現自己的魅力“
然後他又把我上課時的一臉大便形容成“沉穩且謙虛”
把我的不耐煩和冷漠形容成“內向而文靜”
總之我被他說得簡直像隻小鹿斑比那麼討人喜歡
下課後 我遇到他時和他道謝
聊起來以後 才知道原來他是美國人 可是他媽媽是中國人
他最好的朋友也是臺灣人(他住在加州)
所以他對我特別有好感
後來我慢慢和他熟起來 也愈來愈喜歡他
因為他不像班上其他傲慢又喋喋不休的美國人那麼聒噪
他比他們多出一份耐心和溫柔
有一次我對他說:“你不像美國人”
他高興得不得了 他說他的媽媽總是這樣教導他:不要像美國人那麼自大無禮 要像中國人一樣謙卑和氣
那時我才開始慢慢發現
Nathalie對中國有非常不切實際的浪漫想像
他不會說中文 他從未到過中國 他本質上是個徹徹底底的美國人
可是他期許自己擁有許多“中國人的”美德
而他對我的好感其實來自誤解
他認為我是一個“謙卑而安靜”的中國人
可是我不是
我不謙卑也不安靜
我的憤世嫉俗被他想像為“謙卑”
我的漠不關心被他解釋為“安靜”
更重要的 我並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交往久了 他慢慢發現我其實並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後
他多少受到了一點打擊
因為他一廂情願的想像不受到維護和支持
而我也覺得挫折
我為我必須背負西方人對遙遠而神秘的中國的期待感到疲倦
即使我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我還是不免被固有的成見附會成他們的想像中的模樣
就如同我對他們也有種種幼稚又單純的偏見一樣…
而他們的理解真的只是成見而已嗎?
如果他們的理解是偏見
那我對我自己的理解又是什麼?
當我說自己是“臺灣人”時 我和他想像中的“中國人”有什麼不同?
莊子說“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
西方哲學某一派裡也認為自我的認同 是出自對他人的不認同
我之所以是我 是因為我不是你 不是他 我才是我
一旦沒有了比較的客體 對自我的認同也隨之湮滅
那麼當我堅持說自己是“臺灣人”時 我又是站在哪個層面和角度上 和中國決裂?
七月遇到了Natalie
八月又遇上一個因有蒙古血統而對中國有熱切嚮往的德國女生對我夾七纏八
使我開始正視我的民族認同背後所隱藏的價值觀…
PS.照片1是七月中時
我和Nathalie在坎城外海船上的合照
照片2則是在坎城外海的一個小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