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8 10:34:07郭史光治

關於寫作-我的回顧與反思 19

  看村上需要青春,看昆德拉需要背叛。背叛你的感性,然後再背叛你的理性。甚至再背叛你的背叛,最後去到一處荒無人煙的田園裡。突然之間我瞭解到過去那青春的愛有多麼地可笑。Litos,特殊的捷克單詞,指沉溺在一己脆弱之中暈眩而無法自拔。Kitsch,同樣是中文尋找不到的詞,譯為「媚俗」,因粗率的情感而感動,藉由自我催眠消失在人群之中。在那以後每當我看見青春,總不由一陣噁心。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資本世界和共產塊然二分。在亞歷山大.杜布切克領導下的捷克共和國盡管隸屬蘇維埃政權,卻煥發出了一股民主化的蓬勃生機。意見與想法得以被自由地交換,多元文化透過書本、報刊和廣播電台被傳播,政府進行了改革,國家正往民主化的進程邁進。然而這一切都在1968年蘇維埃政權開著坦克壓入捷克境內而煙消雲散。秘密警察湧入,領導人的私人談話被公諸於世當玩笑,共產的口號喊響,被解放的一切又遭到了禁止。全國陷入一個沒有玩笑,沒有幽默,沒有私人空間的共產世界。

  在昆德拉筆下,你處處可以看見蘇維埃政權下的人們的生活。大學生的批鬥密告、跟蹤翻查、勞動改造,藝術與思想的監控,逃出國的人民與無處不在的愛國和恐懼。一些人們選擇背離,而更多人們喊著相同的口號一齊邁步,加入偉大的進軍。在書裡,我們看見了湯瑪斯和特麗莎,弗蘭茨和薩賓娜,那一些選擇背叛的人的不同命運,以及他們身邊的人的主題。

  興許是極權政治的背景,使得昆德拉的筆觸充滿了夢境、隱喻、幽默和反諷。游移於不同的界限之間,故事裡的人物與形式總是在更換交替,一忽兒是現實,一忽兒是夢,我們陷入故事裡,又跌入了另一個後設的口吻當中。推動故事前進的不僅僅是情節,而是種多元的敘寫齊頭並進,夢境、歷史、哲學、音樂、文學,每個角色的命運隨著這一些元素的編織交匯而走向了尾聲。

  正巧我在失戀當兒被昆德拉給覓著了,於是開始了第一趟「背叛」的旅程。背叛我的青春,背叛情感的盲目(那一些喊口號的人們)。我的雙目開始籠罩一層懷疑和清醒。若果說情感是種接觸,則理性是種審視,而審視造成距離。我周圍的事物和我逐漸地疏離,掛滿隱喻與嘲弄。由客觀的辯證產生了不信任,一旦理性的齒輪啟動便再也停不下來。一如村上所說的,小說家更像是一把尺,測量與身邊事物的距離。然而我沒想到竟是這麼一幅模樣。

1_0 2012-10-21 22:42:30

不知道那距离可以恢复为0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