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歷史小鎮--北碧(Kanchanaburi)
(原本的死亡鐵路,在戰火摧殘下,早已體無完膚,後來泰國政府只重修境內約50公里的路段。
敬那些犧牲的生命,沒有你們,也就沒有今日的桂河大橋。)
距離曼谷128公里遠、地理位置處於西部的北碧,據說是泰國第四大府;是個在二戰時期,有著一段令人悲傷的歷史往事……。
這故事,起源於泰國在二戰期間,曾被日本短暫控制開始說起……。
聽過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嗎?
初聞這個詞,我的印象是一部電影,但在確定要去北碧後,查詢資料發現,這個因電影而響亮的名字,是部發行於1957年的電影。
情節是描寫二次大戰的故事,雖然內容是虛構,但日本強迫盟軍戰俘,建設泰緬鐵路卻是事實,這段鐵路也被後人稱為──「死亡鐵路」(Death Railway)。
當聽聞「死亡鐵路」,原以為是由於鐵路常出事故,造成死傷而得名。
後來才明白,日本人是為了占領緬甸,下令建造一條從泰國通往緬甸的鐵路。
原需六年的工程,日軍無視路段山高水急、建築的艱險,強迫盟軍俘虜,在貧脊的生活環境、肆虐的傳染病、過度勞累、營養不良等,惡劣的條件下,只花了十七個月,便完成全長415公里的泰緬鐵路。
死亡指的是──建設時工人的死亡率!
將近有十萬條的性命,葬送在「死亡鐵路」……。
所以在北碧,除了有多處紀念館,更多的是戰俘們最後的歸屬──墓地!
最知名的,為「北碧盟軍戰俘公墓」(Kanchanaburi War Cemetery),是個參加Day tour,也會稍做停留的點。
望著那青蔥的綠地,一座座冰冷的碑文;再想到那歷史的無情,何以他們的性命,竟是那麼的輕賤?
墓地分成左、右兩邊,中間直走到底有個紀念碑。
我從最右側的頭走到尾,內心默數著步子,而行過的每一步,都是條已逝的生命……。
當我數到七十七時,已震撼於數量;最後決定把左側也走完,總計六千多條生命,只是殘酷扉頁中,區區的一小角……。
由生命埋葬而成的死亡鐵路和桂河大橋,在今日,卻成為北碧吸引遊客的賣點。
屬於「死亡鐵路」一段的桂河大橋,每天往來的火車,約只有四到五班,所以大家都會等在鐵橋上,搶拍火車進站的畫面。
桂河大橋在1943年2月,先修好一座木橋,同年6月建鋼筋水泥橋。由於盟軍知道,日本建造鐵橋的目的,因此列為轟炸的目標之一。
最初的兩座橋,都已被炸毀;現在的桂河大橋橋墩,是由日本製造,送到泰國賠償戰債的。
為了更加瞭解建造者的艱辛,我們搭上只有自然風的平快車,前往精華路段。
非常陽春的車廂內,外國人一律收費100泰銖,聽說當地人似乎不用錢。
更扯的是,從北碧開始的路線,無論距離遠近,價格都是100銖,感覺像是在利用死人賺錢……。(台幣和泰銖約1:1)
快抵達精華路段時,大家開始探出窗口、拿出相機,見證建造的險峻。
所謂的精華段,指的是有比較彎曲的弧度,加上有一側為岩壁,更增加施工的困難度。
精華段約一公里長,我們先搭火車穿過,然後再下車步行,希望能更加親身體會,那令人沉痛的歷史……。
「北碧盟軍戰俘公墓」(Kanchanaburi War Cemetery),總共埋葬6,982名戰俘,大多數是英國,荷蘭和美國人。
墓地內,莊嚴肅穆哀悽的氣氛,憑悼著那年輕早逝的生命,據說,他們的年紀,多介於二十到三十之間。
在戰俘中,也有中國人;這是個孤軍塚,外型為一個中華民國國軍頭像,戴有青天白日徽的鋼盔。
異地亡魂的孤軍塚,也只是傷痕的一小角……
住在竹筏屋的好處,是能有好角度,欣賞美麗的日落。
竹筏屋陽台的左側,是另一家民宿的竹筏屋,感覺比較高貴些。但能欣賞美景的我,卻更覺得值得。
某天河的對岸,停留了兩台,類似屋子造型的船,似乎是當地學生,群體出去玩樂,只見一個個穿著救生衣,噗通、噗通的跳下河。我們邊吃著晚餐,邊佐這移動來的風景,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