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6 18:48:29SUMMER
港劇收視下降之因
香港的電視行業發展成熟,對許多人來說,每晚坐電視機前收看劇集已是一種生活習慣。可是近年來,收看本地劇集的人越來越少,本地劇集收視不斷下降,相信外來競爭及本地劇集質素下降是其主因。
「日劇與韓劇」
從年前的「日劇」熱潮,到「韓劇」熱潮,都是對本地劇集的一個重大衝擊。外來競爭激烈,觀眾的選擇多了,觀看港劇的人數減少亦屬常事。再者,港劇發展至今已經步入「衰退期」,港劇在九十年代的黃金時期已過,港劇無論在故事內容,拍攝技巧等方面上難有新突破。反觀外地劇集,如日劇、韓劇、台劇及內地劇等對觀眾而言都比較新鮮,對看膩了港劇的觀眾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現今的港劇演員,有實力,外型各方面都能夠吸引觀眾的越來越少,我們不難發覺電視台有能力當家的小生、花旦有如鳳毛麟角,觀眾看多了,吸引力亦會下降。外地劇集的演員對港人而言,大部份都是新面孔,他們擁有的不單是演技,吸引的外型,最重要的是有一份新鮮感。
故事內容方面,相對於內容千篇一律的港劇而言,外地劇集比較有新意而制作過程也明顯比港劇認真。以前早無線電視的港劇《施公奇案》為例。此劇以古代三大公案《施公案》為主幹而改編,劇中主角施公被塑造成一個胡鬧的父母官,加上不合乎常理的情節,以誇張的喜劇形式表達,成了一套不折不扣的鬧劇。貫徹了本港古裝劇的一貫特色。台灣亦有一套劇集名為《施公奇案》,劇中無論是內容、佈景、人物塑造都拿捏得當。有喜劇感之餘又不失懸疑。比較之下港劇就更顯得相形見拙。除了以上例子,如年前日劇《上帝!請給我多一點時間》,近期的《野豬大改造》,韓劇《大長今》,《浪漫滿屋》等在取材方面就比較新顈和吸引。再者,外地劇集能反映出其獨特的文化特色。例如大收旺場的韓劇《大長今》就是一個好例子,此劇反映了朝鮮的古代飲食,醫學文化,是大部份港人未曾接觸過的,有其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在現今激烈的競爭下,如港劇不在內容上尋求突破,相信難以在收視上收復失地。
「港劇質素成疑」
另一個令港劇收視下降之因是港劇質素下降。港劇的最大生產商是無線電視,作為電視界的「一哥」,擁有慣性收視,總有一群追隨者,故收視壓力並不大。近年來,無線拓展海外市場,大量生產了一大堆公式化的劇集。這些劇集,內容都是隨便選一個行業,加入痴男怨女的愛情元素,配上三角戀,主角的眼淚攻勢,家人不離不棄等親情元素,最後不是大團圓結局就是主角不幸離世。例如劇集《識法代言人》與《律政新人王》就同樣以法律界為背景,情節相似,就連兩劇的男、女主角亦為相同演員。 有著這觀眾倒背如流的情節、換湯不換藥的內容、一成不變的場景和道具,試問港劇的質素有保證嗎?
其實近年亦有一些質素較佳的劇集,口碑亦不俗,可是在收視上就是難有突破。如口碑極佳的古裝劇《金枝慾孽》雖然佳績為觀眾所認同,可是在收視上竟然和沒頭沒腦的鬧劇《皆大歡喜》相差不遠;又如內容以飛行服務隊為主的《隨時侯命》,情節及內容新穎,製作認真,理應有不錯的收視,但事實上卻強差人意。這些現象歸咎於電視台宣傳策略出現問題。就以上兩劇為例,早期宣傳明顯不足,到播出了一段時間後,因劇集口碑不錯,電視台才大力宣傳,可是已為時已晚,作用不大。
再者,港劇以及其宣傳的目標對像(Targeting)以及產品定位(Positioning)並不清晰。現今劇集觀眾以中年人為主,可是港劇主角卻以一班演技幼嫩的年輕演員為主,並不切觀眾所需。而有不同目標對像的劇集播放時段亦出現錯配。以上解析了為何一些口碑好、質素高的劇集收視比不上一些內容空洞的鬧劇。
以上因素再加上人們生活質素提高,互聯網普及化,娛樂節目不再局限於收看劇集,跨媒體的激烈競爭亦造成港劇收視下降,如果港劇不尋求突破,相信其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細。
「日劇與韓劇」
從年前的「日劇」熱潮,到「韓劇」熱潮,都是對本地劇集的一個重大衝擊。外來競爭激烈,觀眾的選擇多了,觀看港劇的人數減少亦屬常事。再者,港劇發展至今已經步入「衰退期」,港劇在九十年代的黃金時期已過,港劇無論在故事內容,拍攝技巧等方面上難有新突破。反觀外地劇集,如日劇、韓劇、台劇及內地劇等對觀眾而言都比較新鮮,對看膩了港劇的觀眾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現今的港劇演員,有實力,外型各方面都能夠吸引觀眾的越來越少,我們不難發覺電視台有能力當家的小生、花旦有如鳳毛麟角,觀眾看多了,吸引力亦會下降。外地劇集的演員對港人而言,大部份都是新面孔,他們擁有的不單是演技,吸引的外型,最重要的是有一份新鮮感。
故事內容方面,相對於內容千篇一律的港劇而言,外地劇集比較有新意而制作過程也明顯比港劇認真。以前早無線電視的港劇《施公奇案》為例。此劇以古代三大公案《施公案》為主幹而改編,劇中主角施公被塑造成一個胡鬧的父母官,加上不合乎常理的情節,以誇張的喜劇形式表達,成了一套不折不扣的鬧劇。貫徹了本港古裝劇的一貫特色。台灣亦有一套劇集名為《施公奇案》,劇中無論是內容、佈景、人物塑造都拿捏得當。有喜劇感之餘又不失懸疑。比較之下港劇就更顯得相形見拙。除了以上例子,如年前日劇《上帝!請給我多一點時間》,近期的《野豬大改造》,韓劇《大長今》,《浪漫滿屋》等在取材方面就比較新顈和吸引。再者,外地劇集能反映出其獨特的文化特色。例如大收旺場的韓劇《大長今》就是一個好例子,此劇反映了朝鮮的古代飲食,醫學文化,是大部份港人未曾接觸過的,有其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在現今激烈的競爭下,如港劇不在內容上尋求突破,相信難以在收視上收復失地。
「港劇質素成疑」
另一個令港劇收視下降之因是港劇質素下降。港劇的最大生產商是無線電視,作為電視界的「一哥」,擁有慣性收視,總有一群追隨者,故收視壓力並不大。近年來,無線拓展海外市場,大量生產了一大堆公式化的劇集。這些劇集,內容都是隨便選一個行業,加入痴男怨女的愛情元素,配上三角戀,主角的眼淚攻勢,家人不離不棄等親情元素,最後不是大團圓結局就是主角不幸離世。例如劇集《識法代言人》與《律政新人王》就同樣以法律界為背景,情節相似,就連兩劇的男、女主角亦為相同演員。 有著這觀眾倒背如流的情節、換湯不換藥的內容、一成不變的場景和道具,試問港劇的質素有保證嗎?
其實近年亦有一些質素較佳的劇集,口碑亦不俗,可是在收視上就是難有突破。如口碑極佳的古裝劇《金枝慾孽》雖然佳績為觀眾所認同,可是在收視上竟然和沒頭沒腦的鬧劇《皆大歡喜》相差不遠;又如內容以飛行服務隊為主的《隨時侯命》,情節及內容新穎,製作認真,理應有不錯的收視,但事實上卻強差人意。這些現象歸咎於電視台宣傳策略出現問題。就以上兩劇為例,早期宣傳明顯不足,到播出了一段時間後,因劇集口碑不錯,電視台才大力宣傳,可是已為時已晚,作用不大。
再者,港劇以及其宣傳的目標對像(Targeting)以及產品定位(Positioning)並不清晰。現今劇集觀眾以中年人為主,可是港劇主角卻以一班演技幼嫩的年輕演員為主,並不切觀眾所需。而有不同目標對像的劇集播放時段亦出現錯配。以上解析了為何一些口碑好、質素高的劇集收視比不上一些內容空洞的鬧劇。
以上因素再加上人們生活質素提高,互聯網普及化,娛樂節目不再局限於收看劇集,跨媒體的激烈競爭亦造成港劇收視下降,如果港劇不尋求突破,相信其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細。
眼光獨到,
有point!並且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