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1-05 10:32:49小巢
從歷史看台灣的族群
目前台灣所謂四大族群,是將現在的住民分成閩、客、外省人與原住民四類,這種分類方式或許有它的現實意義,但就歷史的角度而言,這種分法實際上模糊了各族群之間的分際。譬如說,在其他國家談到所謂的族群,往往是以「族裔」來劃分,在美國,有華裔、拉丁裔、非洲裔等等,而台灣目前分的四大族群,有三個族群都屬於漢族,而原住民又分成高山族與平埔族,高山族中又有九族,原住民之間有著不同的語言與不同的文化特色,將之混同為一族群,容易模糊各族之間的界限。
台灣的高山族與平埔族在語言上都屬於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language family ),菲律賓與馬來語等語言也都屬於南島語系,至於閩、客與國語則同屬漢藏語系,同屬於各語系下的語言不經學習亦很難能夠互通,因此高山族之間各族的語言亦不相同。而他們來台的時間也有早晚的不同,根據研究,平埔族當中的噶瑪蘭族、凱達格蘭族來台的時間相當晚,有可能是大約距今二千年左右才來台。
在台灣族群的分類當中,其中閩、客大多在清朝時期來台,在清代將台灣的漢人移民分成泉、漳、客民三大類,一般把泉漳移民視為來自福建,客民則來自廣東是不盡正確的說法,因為福建當中的汀州就屬客民,而廣東的某些地區也有福佬人。一般來說,客民入台的時間較晚,大約遲到康熙末年已移入台灣。漢人移民來台,其社會有著漢人社會共同的特色:宗族組織、祖先崇拜、宗教信仰等。
就以上這樣的歷史追溯,我們可以知道,如果真就種族來分,台灣只有漢族與原住民九族與平埔族之分。假使是因為所謂人對「社群」(community)的需求,有所謂的族群意識產生,那也算是人之常情。然而每逢選舉,不見公共政策之辯論,不見社會福祉之提出,只一味的在省籍、國家認同上打轉,落選者憤憤不平認為某特定族群不投他的票,(事實上在世界各國,某族裔者因較清楚己族的福祉而較易得到同族裔的支持是相當普遍的事)或者參選者要求己族群應堅定支持自己,我們可以不以為然,然而更應該寛容的面對,在不斷的衝突、對立的同時,是否也能得到同情與諒解?最後能建立台灣住民們的集體歷史記憶與禍福與共的關係,一種超越族群的共同認同,認同我們共同居住、擁有的這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