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讓學習更明白 《致富本命》 陳韋翰 (亦寫入5/7,出走333
實例讓學習更明白 《致富本命》 陳韋翰 (亦寫入5/7,出走333
(112.5.6)
《致富本命》說著實例讓學習更明白
〈永遠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提醒著不要輕易放棄薪資的本業
最差,大不了繼續工作。
投資要用“不缺”的心態,不要求快。
建立護城河(績優成長+大型配息或ETF)掌控成本,逐步分批建立。
幫忙A看房(15-20坪),頭款+租金的中庸,房價易漲難跌,從小坪數做起。
《致富本命》隨筆摘錄
p23,什麼都“不缺”?
專務本業,笑罵由人,家藏萬貫,喜不自勝!
努力工作-賺取收入-擴大投資-然後再努力工作,重複循環,直到累積無數財富。
P30,有錢人投資,他們每一筆投資都只佔資產的小部份並且已經算好可以承受的風險,就算真的賠光也還有本業與其他副業的收人。
(專注本業,餘錢投資績優股,股息再投入。
p35,高資本利得要賣出嗎?
99%的人,決定賣出理由很簡單,2到3億,在賣出後,如果股價續漲,不會再買回來,因為太貴了不了手。
1%的人決定續抱,理由也很簡單,除了成本為零外,自己又不缺錢,還可以每年領百萬股息。
p43,我有什麼好怕的?
他們擁有共同的想法,就算投資失敗,至少自己還有一份固定的薪水可過活!這句話,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和學費才了解其中的奧秘。
(專注本業,軍工低利貸,買房,房租付房貸,循環待之
p53,有什麼好怕的,大不了全家都來店裡工作,四人辛苦點,日子也還過得去,當初外公外婆兩個人也是這樣做起來的。
無數次聽到類似的內容,這些看似平凡的人們,擁有一般人夢想的財富,卻總是說著同樣的話,永遠幫自己留一條後路。
(專注本業,在股災崩盤,勇敢危機入市,投資績優或房產。
p60,永遠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低調、樸實,10-20%短線,其餘抱股票。大不了退休,回去幫忙做超商,就算不做,收起來也有店租。永遠幫自己留一條後路。
p64,診所省下租金,還可以養店面,加上本業穩定成長(麥當勞經營理念)
做自己專精的(贏家的思考模式)
p71,0050,跌近5%就買進,漲5%就賣,來回做。筆者註亦可用在金融股,只要不崩,一年也能有額外收入。
如果跌了5%去買,股價又繼續跌呢?那就再隔3到5%再買一次,一路買到股票不跌為止,然後算出平均成本,往上漲5%就賣掉。假如賣掉之後股價又往上漲,就不再追,耐心等待股價再拉回5%。每年可操作2到4次,可不要小看5%,兩次10%的利潤,比定存或收租還好,金額大時獲力也很驚人。
(多頭可行,空頭時會大虧損,人性會讓你趕緊停損而非往下攤平。
至少有2-3年虧損,考驗口袋深,
市場永遠非常務實,當人們認識到自己犯錯之後,他便會同時送上兩張帳單,自尊與虧損讓你牢牢記住其中的痛。
(如倒金字塔買法,0050可用A試,+0056領息
這就是為什麼說,有錢人總是追求微利與保本,一般人則是追求暴利,這兩者的差別就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p82,會賺錢的不厲害,厲害的是能守住錢。如果守不住在你賺錢的時,應該先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p85,累積財富=重複做對的事
致富或成功的秘訣,就是做好眼前的工作,以及過著平淡的生活。
這些隱形富豪,卻往往自得其樂的過著平凡的生活,他們沒有精品名牌加身,也沒有經營社群,也沒有想過要成為網紅,只是每天重複做同樣的事。從他們的思考和投資邏輯中,有一句話會頻繁的出自他們之口
有什麼好怕的,就算XX,我還有XX。
p111,主動收入,累積資產的重要基數
被動與半被動收入,保護資產的關鍵乘數
p123,6000元就能啟動財富正循環。
要有行動力,分批買,慢慢買,從零股開始,練到股價波動不影響你的心情為止。
找到屬於自己的Sop,周而復始,做自己熟悉的投資方式。
p118,中樂透1億元,20%會幫全家人買分年金險,每個月固定領一筆錢,直到終老;而80%的得主則會全數領走,自主運用。根據統計,一次領完,在五年內把獎金全數花完,並宣布破產。
p169,如果用本金的角度去買房買股,很容易受到房價與自備款的壓力退卻,從現金流的角度看所有事物,每個月能多出多少的資金額度能運用,大約花多少時間能夠回收本金。
p171,買二房,不要車位,邊出租邊賣。銀行放貸成數高,小家庭好租。(A參考
p188,有錢人,不是小氣,而是只願意花費在“能創造價值的複利效應”
p190,李佛摩說,股票永遠沒有貴到不能買,也沒有便宜到可以隨便買的時候。
價值越高,價格越貴,股市如此,世間所有物質也皆是如此。
p193,當我們轉換視角,用“價值”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就會發現許多過去未曾注意到的細節,小到餐的支出,便宜還是營養的選擇,大到投資置產,是否買到能保值又能漲的物件,慢慢提升看待事物與人生的觀點,並用“不缺”的思維穩健累積財富。
p194,養成延遲享樂的消費模式《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p199,房價很高,換算租金投報不到5%,扣掉房屋稅+维修等支出,還不如買股,賺得多。
按你說如此,房子都買不到,怎知房價是貴還便宜?我只問,你那會算,套房有比我多嗎?軍職套房哥說。
你看的是房價,我看的是每個月能增加多少收入,看的是投報率能不能比銀行定存高。我以前也很在乎房價,想等便宜些再買,但最後卻一間也沒買,直到改變觀念,把眼光放在每個月的租金收入,選擇能租得多一些的地方,反而讓我找到不少很划算的投資。
難道都沒算這些成本嗎?
當然有,只是心想,只要每年租金能超過這些支出,比定存多,還不用兼差比薪水多,就滿足,房價漲不漲.貴不貴,不是我能掌握的,就不用花時間煩惱?如果什麼事都機關算盡,最後什麼都得不到。
我反覆思考這段充滿投資與人生智慧的分享。
p202,干算萬算,還不如從“不缺”的角度來看:
投入資金,創造的收益(月或年),能與5-10年相近或高,就值得試。
若低,就要留意是否付出太高的成本。此時就不宜一次大量投資,而是分散分批投入。
p212,無所求的自在,平常心
p213,洞悉“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怎樣才能不求於人,第一就是財務上的穩定(薪資)
有穩健地基後,不是急蓋大樓,而是先打造護城河(安全,進可攻退可守)(積極成長股+穩定配息大型股或etf)(穩定收租套房,再逐步3、4房或透天)
建設足夠寬廣的護城河後,才能進一步蓋大樓,將家人子孫緊緊地守護在城堡內。
擁有無求於人,不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