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9 08:46:49jean

紀錄片》《化城再來人》周夢蝶 「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

(107.3.11) 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之《化城再來人》周夢蝶
「我選擇紫色
我選擇早睡,早起,早出,早歸
我選擇冷粥,破硯,晴窗;
忙人之所閒,閒人之所忙……」
晨5:30,起床,瘦弱的他緩緩地穿好長衫,在周夢蝶句句詩讀中
《化城再來人》周夢蝶一天的開始….
我飢渴,未知的太多,知道的太少,上網找尋有關他的資料
時間不斷在空轉,只為了莫名的了解
讀到〈我選擇〉中,
「我選擇讀其書誦其詩,而不必識其人」
「我選擇軸心,而不漠視旋轉」
「多少是非恩怨,雖經於耳,不入於心」
「無事一念不生,有事一心不亂」
笑著自己只是忙亂心罷了
我停下手邊,出走,結束這一切。
慢,正午,緩步中,在春日的陽暖中
咀嚼,三個小時的《化城再來人》
傾聽,九十四的軌跡,孤獨,渴望
苦行,溫柔軀殼中,情奔流不止
在佛法中,體悟因果,情的無可奈何
放下與情執,詩少了悲苦,是不是還那樣觸動人心呢?
飄流的靈魂,你不必了解,亦無需懂得,只為詩佇足!
伴隨小葉橄仁的葉落,我回到桌前
紀錄著,只為這輕舟在心中的念想  



周夢蝶〈我選擇〉
我選擇紫色。
我選擇早睡早起早出早歸。
我選擇冷粥,破硯,晴窗;忙人之所閒而閒人之所忙。
我選擇非必不得已,一切事,無分巨細,總自己動手。
我選擇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
我選擇以水為師——高處高平,低處低平。
我選擇以草為性命,如卷施,根拔而心不死。
我選擇高枕;地牛動時,亦欣然與之俱動。
我選擇歲月靜好,獼猴亦知吃果子拜樹頭。
我選擇讀其書誦其詩,而不必識其人。
我選擇不妨有佳篇而無佳句。
我選擇好風如水,有不速之客一人來。
我選擇軸心,而不漠視旋轉。
我選擇春江水暖,竹外桃花三兩枝。
我選擇漸行漸遠,漸與夕陽山外山外山為一,而曾未偏離足下一毫末。
我選擇電話亭:多少是非恩怨,雖經於耳,不入於心
我選擇雞未生蛋,蛋未生雞,第一最初威音王如來未降跡。
我選擇江欲其怒,澗欲其清,路欲其直,人慾其好德如好色。
我選擇無事一念不生,有事一心不亂
我選擇迅雷不及掩耳。
我選擇最後一人成究竟覺。

〈孤獨國〉
昨夜,我又夢見我
赤裸裸地趺坐在負雪的山峰上。
這裏的氣候黏在冬天與春天的接口處
(這裏的雪是溫柔如天鵝絨的)
這裏沒有嬲騷的市聲
只有時間嚼著時間的反芻的微響
這裏沒有眼鏡蛇、貓頭鷹與人面獸
只有曼陀羅花、橄欖樹和玉蝴蝶
這裏沒有文字、經緯、千手千眼佛
觸處是一團渾渾莽莽沉默的吞吐的力
這裏白晝幽闃窈窕如夜
夜比白晝更綺麗、豐實、光燦
而這裏的寒冷如酒,封藏著詩和美
甚至虛空也懂手談,邀來滿天忘言的繁星……
過去佇足不去,未來不來
我是「現在」的臣僕,也是帝皇。


〈菩提樹下〉
誰是心裏藏著鏡子的人呢?
誰肯赤著腳踏過他底一生呢?
所有的眼都給眼蒙住了
誰能於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
在菩提樹下。一個只有半個面孔的人
抬眼向天,以歎息回答
那欲自高處沉沉俯向他的蔚藍。
是的,這兒已經有人坐過!
草色凝碧。縱使在冬季
縱使結趺者底跫音已遠逝
你依然有枕著萬籟
與風月底背面相對密談的欣喜。
坐斷幾個春天?
又坐熟多少夏日?
當你來時,雪是雪,你是你
一宿之後,雪既非雪,你亦非你
直到零下十年的今夜
當第一顆流星騞然重明
你乃驚見:
雪還是雪,你還是你
雖然結趺者底跫音已遠逝
唯草色凝碧。
 
作者謹按: 佛於菩提樹下,夜觀流星,成無上正覺。
〈還魂草〉
「凡踏著我腳印來的
我便以我,和我底腳印,與他!」
你說。
這是一首古老的,雪寫的故事
寫在你底腳下
而又亮在你眼裏心裏的,
你說。雖然那時你還很小
(還不到春天一半裙幅大)
你已倦於以夢幻釀蜜
倦於在鬢邊襟邊簪帶憂愁了。
穿過我與非我
穿過十二月與十二月
在八千八百八十之上
你向絕處斟酌自己
斟酌和你一般浩瀚的翠色。
南極與北極底距離短了,
有笑聲曄曄然
從積雪深深的覆蓋下竄起,
面對第一線金陽
面對枯葉般匍匐在你腳下的死亡與死亡
在八千八百八十之上
你以青眼向塵凡宣示:
「凡踏著我腳印來的
我便以我,和我底腳印,與他!」
 
註:傳世界最高山聖母峰頂有還魂草一株,經冬不凋,取其葉浸酒飲之可卻百病,駐顏色。按聖母峰高海拔八千八百八十二公尺。


〈孤峰頂上〉
恍如自流變中蟬蛻而進入永恆
那種孤危與悚慄的欣喜!
髣彿有隻伸自地下的天手
將你高高舉起以寶蓮千葉
盈耳是冷冷襲人的天籟。
擲八萬四干恆河沙劫於一彈指!
靜寂啊,血脈裏奔流著你
當第一瓣雪花與第一聲春雷
將你底渾沌點醒 ── 眼花耳熱
你底心遂繽紛為千樹蝴蝶。
向水上吟誦你底名字
向風裏描摹你底蹤跡;
貝殼是耳,織草是眉髮
你底呼吸是浩瀚的江流
震搖今古,吞吐日夜。
每一條路都指向最初!
在水源盡頭。只要你足尖輕輕一點
便有冷泉千尺自你行處
醍醐般湧發。且無須掬飲
你顏已酡,心已洞開。 
而在春雨與翡翠樓外
青山正以白髮數說死亡;
數說含淚的金檀木花
和拈花人,以及蝴蝶
自新埋的棺蓋下冉冉飛起的。 
踏破二十四橋的月色
頓悟鐵鞋是最盲目的蠢物!
而所有的夜都鹹
所有路邊的李都苦
不敢回顧:觸目是斑斑剌心的蒺藜。
恰似在驢背上追逐驢子
你日夜追逐著自己底影子,
直到眉上的虹采於一瞬間
寸寸斷落成灰,你纔驚見
有一顆頂珠藏在你髮裏。
從此昨日的街衢:昨夜的星斗
那喧囂,那難忘的清寂
都忽然發現自己似的
發現了你。像你與你異地重逢
在夢中,劫後的三生。
烈風雷雨魑魅魍魎之夜
合歡花與含羞草喁喁私語之夜
是誰以猙獰而溫柔的矛盾磨折你?
雖然你的坐姿比徹悟還冷
比覆載你的虛空還厚而大且高……
沒有驚怖,也沒有顛倒
一番花謝又是一番花開。
想六十年後你自孤峰頂上坐起
看峰之下,之上之前之左右。
簇擁著一片燈海 ── 每盞燈裏有你。


〈十三朵白菊花〉  
六十六年九月十三日。於自善導寺購菩提子念珠歸。見書攤右側藤椅上,
有白菊花一大把:清氣撲人,香光射眼,不識為誰氏所遺。遽攜往小閣樓上,
以瓶水貯之;越三日乃謝。六十七年一月二十三日追記。
從未如此忽忽若有所失又若有所得過
在狹不及房的朝陽下
在車聲與人影中
一唸成白!我震慄於十三
這數字。無言哀於有言的輓辭
頓覺一陣蕭蕭的訣別意味
白楊似的襲上心來;
頓覺這石柱子是塚,
這書架子,殘破而斑駁的
便是倚在塚前的荒碑了!
是否我的遺骸以消散為
塚中的沙石?而遊魂
自然數里外,如風之馳電之閃
飄然而來-低回且尋思:
花為誰設?這心香
欲晞未唏的宿淚
是掬自何方,默默不欲人知的遠客?
想不可不可說劫以前以前
或佛,或江湖或文字或骨肉
雲深霧深:這人!定必與我有種
近過遠過翱翔過而終歸於參差的因緣-
只一次,便生生世世了。
感愛大化而情
感愛水土之母與風日之父
感愛你!當草凍霜枯之際
不為多人也不為一人而開
菊花啊!複瓣,多重,而永不睡眠的
秋之眼:在逝者的心上照著,一叢叢
寒冷的小火焰。.....
淵明詩中無蝶字;
而我乃獨與菊花有緣?
淒迷搖曳中。驀然,我驚見自己:
飲亦醉不飲亦醉的自己
沒有重量不佔面積的自己
猛笑著。在欲晞未唏,垂垂的淚香裏
(摘錄網路相關報導)
台北武昌街明星咖啡館下的周夢蝶書攤,在1970年代曾是台北文壇一景。他是詩壇苦行僧,好友眼中多情的「周公」,也是詩友形容「淡泊而堅卓的狷者」。
周夢蝶本名周起述,1921年生於河南省淅川縣。在60、70年代,他是台北重要的「文化風景」。當年台灣各地的文藝青年北上,必定造訪的聖地就是騷人墨客聚集的明星咖啡店,當中要角就是在騎樓擺書攤賣詩集的周夢蝶。直到1980年,周夢蝶因胃疾才結束了21年的擺攤人生。
擺攤賣書期間,周夢蝶晚上在廟裡聽經,常參加南懷瑾的佛學講堂。他的詩富含禪味、儒味,外界喻為「以禪入詩」。著名的詩作包括「孤獨國」、「還魂草」、「風耳樓逸稿」、「有一種鳥或人」等。曾獲第一屆國家文藝獎文學類獎等殊榮,創作生涯超過半世紀。
在師範學校畢業前夕遭遇國共戰亂,跪別寡母離鄉、加入青年軍;離開大陸時,他已育有二男一女,當時沒想到是一輩子的分離。
導演陳傳興曾執導周夢蝶紀錄片「化城再來人」。「化城」出自「法華經」,意為幻化之城;「再來人」既是周夢蝶詩篇之名,也是佛教用語指乘願再來之人。
周夢蝶在片中透露,那時每天一早坐第一班車到武昌街擺攤。他形容這個「孤獨國」只有「4個榻榻米大、421本書」,每天淨賺30元就可「pass」了。
擺攤時,周夢蝶看似默坐,其實是在心中「作詩」。對周夢蝶來說,寫詩就是修行。周夢蝶在片中回憶,武昌街時期的他是在「沸騰狀態下」寫詩,「這首詩還沒寫完,下首已完成」,然而也有「一寫四十年」才完成的詩,顯現多情的一面。
 
2014/05/14 來源:金羊網
周夢蝶:我選擇,早睡早起早出早歸 我選擇,冷粥破硯晴窗
據台灣媒體報導,周夢蝶4月初因膽結石入院治療,開刀後引發肺炎合併敗血症,上周住進加護病房,2014年5月1日下午2時48分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於新店慈濟醫院。
周夢蝶1921年2月10日生於河南淅川。他本名周起述,原就學於開封師範宛西鄉村師範,由於家境及大環境的變遷,1947年在武昌參加青年軍,後隨軍隊赴台。周夢蝶之名典出莊周夢蝶,表示對自由的無限嚮往。他自1952年開始發表詩作,成為「藍星詩社」一員,至1959年詩集《孤獨國》的出版﹐奠定了在詩壇的地位。周夢蝶1959年起於台北市武昌街明星咖啡廳門口擺書攤,專賣詩集和文哲圖書。1962年起他禮佛習禪,終日默坐繁華街頭,一襲布袍,宛如入定僧人,成為台北頗具代表性的藝文風景與文壇傳奇。1980年因胃病開刀他才結束20年書攤生涯,退休在家研習禪、佛法,仍寫詩不輟。
周夢蝶是詩壇少有的蝸牛派,創作四十年,詩作頗富禪味、佛味、儒味,卻字字珍惜,詩作僅得數百。他著有《孤獨國》、《還魂草》、《周夢蝶世紀詩選》、《約會》、《十三朵白菊花》,另有文集《不負如來不負卿——<石頭記>百二十回初探》,並曾撰寫專欄《風耳樓尺牘》。獲一系列文學獎,詩集《孤獨國》於1999年獲選為「台灣文學經典」。
讀者對周夢蝶比較陌生,因為他從未獲得過余光中、鄭愁予那樣的名聲,但其成就得到文壇公認。評論家稱,在當代詩壇上,周夢蝶及其詩作恐怕是最為獨特的,留給人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他獨特的悲苦命運使作品閃射出東方古典的睿智與玄妙。
幾年前,紀錄片「他們在島嶼」系列之《化城再來人》專門呈現了一個詳盡的關於周夢蝶的故事。
這部紀錄片是迄今為止最詳盡的有關詩人周夢蝶的個人記錄。拍攝過程中,該片的導演、製片、剪接以及島內文化都與老人結下了深厚情緣。至此天人相隔、夢蝶遠翅之際,我們特選編刊發他們當年與周公交往的文字見聞(有刪節),試為讀者追記這位詩化孤冷的隱士,但同時也還原一位熱忱細膩的可愛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