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6 08:35:44jean

《請問首席執行官:吳小莉訪談卓越華人企業家》 吳小莉

(105.8.5)
好奇,為什麼已在人生勝利組,能捨去舒適圈投入仍是荊棘路香港傳媒
窺探她的思維、她的眼界和對人生的目標
早已想閱讀的一本書,吳小莉的《請問首席執行官》
除了《與卓越同行》訪談節目的精彩實錄
分享六大產業的頂尖企業家實戰創業的歷程和成功的條件
主持人的每一段訪談的前置,可看到努力、累積的專業、人脈
和將其經歷轉化成自我成長的力量
隨筆摘錄~
p18「卓越者」是頽廢倒下時,多一次咬牙重新站起的倔強;是在猝不及防的錯誤前,多一些擁抱和接受錯誤,繼續往前的釋懷;是在害怕、猶豫中多些勇氣,敢於說:「不,我要面對」;是在某個臨界點多一點堅持
卓越和平凡只差一點向著極限自我挑戰的膽識
p19「未來在我們中間,是為了在它發生之前很久就先行改變我們」
里爾克 奧地利詩人
對話柳傳志:事為先,人為重 (資訊科技 聯想集團創辦人)
*有時要學會退出畫看畫,如果這個畫太近了,看不出這個黑是什麼!
退出「畫面」、「複盤」是柳傳志是習性
(複盤,在對局完後,重新演練該盤棋的紀錄,以求著法的優劣得失)
*團隊=基層(責任心)+中階(上進心)+高階(事業心)
對話馬雲:世界因小而美 (網路電商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
個性化需求(獨特創意.個性.規格.以消費者需求)
客製化,未來小企業較好
網購帶動「物流」快遞,需求是未來成長的產業
對話馬蔚華:變化的世界改變金融的面貌 (創新金融服務 前招商銀行行長)
喜歡在行走中思考、講述
「不知宏觀者無以處理微觀,
  不知世界者無以理解中國,
  不知未來者無以評判當下。」
對話宗慶后:新時代裡的傳統力量  (飲料製造 哇哈哈集團董事長)
行走市場,親寫銷售通報,旅行中閱讀,低調而平靜
勤儉克己的本質,「首富」只在國際提高影響力
「實體經驗是創造財富的經濟,虛擬經濟是分配財富的經濟。大家都不重視實體經濟的話,那財富分配完了,社會就完了」
對話劉永好:新型農業的變局與希望 (中國飼料大王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產業鏈完整保證食品安全
人工.肥料.工地剛性上漲&生產效能提升成本降,兩者來回平衡,最終略上漲
對話常小兵:行動網路世紀棋局 (將iPhone引進大陸的電信營運商 中國聯通董事長)
《請問首席執行官:吳小莉訪談卓越華人企業家》 吳小莉
作者簡介:吳小莉
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媒體人之一。
曾被Asiaweek《亞洲新聞週刊》選為“當今中國你應認識的50位人士”之一。
出生於台北,曾任中華電視公司記者、主播;現居香港,任鳳凰衛視資訊臺副台長、首席主播,主持重頭新聞節目《時事直通車》《小莉看世界》,
以及走訪兩岸四地高層領袖人物的《問答神州》欄目。    
(105.8.5)
好奇,為什麼已在人生勝利組,能捨去舒適圈投入仍是荊棘路香港傳媒
窺探她的思維、她的眼界和對人生的目標
早已想閱讀的一本書,吳小莉的《請問首席執行官》
除了《與卓越同行》訪談節目的精彩實錄
分享六大產業的頂尖企業家實戰創業的歷程和成功的條件
主持人的每一段訪談的前置,可看到努力、累積的專業、人脈
和將其經歷轉化成自我成長的力量

隨筆摘錄~
p18「卓越者」是頽廢倒下時,多一次咬牙重新站起的倔強;是在猝不及防的錯誤前,多一些擁抱和接受錯誤,繼續往前的釋懷;是在害怕、猶豫中多些勇氣,敢於說:「不,我要面對」;是在某個臨界點多一點堅持
卓越和平凡只差一點向著極限自我挑戰的膽識
p19「未來在我們中間,是為了在它發生之前很久就先行改變我們」
里爾克 奧地利詩人

對話柳傳志:事為先,人為重 (資訊科技 聯想集團創辦人)
*有時要學會退出畫看畫,如果這個畫太近了,看不出這個黑是什麼!
退出「畫面」、「複盤」是柳傳志是習性
(複盤,在對局完後,重新演練該盤棋的紀錄,以求著法的優劣得失)
*團隊=基層(責任心)+中階(上進心)+高階(事業心)

對話馬雲:世界因小而美 (網路電商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
個性化需求(獨特創意.個性.規格.以消費者需求)
客製化,未來小企業較好
網購帶動「物流」快遞,需求是未來成長的產業

對話馬蔚華:變化的世界改變金融的面貌 (創新金融服務 前招商銀行行長)
喜歡在行走中思考、講述
「不知宏觀者無以處理微觀,
  不知世界者無以理解中國,
  不知未來者無以評判當下。」

對話宗慶后:新時代裡的傳統力量  (飲料製造 哇哈哈集團董事長)
行走市場,親寫銷售通報,旅行中閱讀,低調而平靜
勤儉克己的本質,「首富」只在國際提高影響力
「實體經驗是創造財富的經濟,虛擬經濟是分配財富的經濟。大家都不重視實體經濟的話,那財富分配完了,社會就完了」

對話劉永好:新型農業的變局與希望 (中國飼料大王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產業鏈完整保證食品安全
人工.肥料.工地剛性上漲&生產效能提升成本降,兩者來回平衡,最終略上漲

對話常小兵:行動網路世紀棋局 (將iPhone引進大陸的電信營運商 中國聯通董事長)

 

《請問首席執行官:吳小莉訪談卓越華人企業家》 吳小莉

作者簡介:吳小莉
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媒體人之一。
曾被Asiaweek《亞洲新聞週刊》選為“當今中國你應認識的50位人士”之一。
出生於台北,曾任中華電視公司記者、主播;現居香港,任鳳凰衛視資訊臺副台長、首席主播,主持重頭新聞節目《時事直通車》《小莉看世界》,
以及走訪兩岸四地高層領袖人物的《問答神州》欄目。


推薦序—1 
卓越的企業家應當有遠見 成思危(中科院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記得兩年多以前,吳小莉曾就《與卓越同行》節目徵求過我的意見,我當即表示贊同。 現在該節目已經設立,並已採訪了柳傳志、馬雲、馬蔚華、宗慶後、劉永好、常小兵等六位企業家,還即將成書出版。 我感到十分高興,便欣然答應了吳小莉女士邀我為本書作序的請求。
我曾經說過,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應當具備四維知識結構,即專業的深度、知識的廣度、哲學的高度和清晰的遠見。 而卓越的企業家不應僅僅關注企業的今天而陷入日常繁忙的事務之中,還應當更加關注企業的明天,用他的遠見卓識來引導企業應對複雜多變的未來。 
複雜多變的未來不僅源於客觀世界在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不確定性,而且還受到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能力的制約。 因此所有對未來的預測都不可能是完全準確的,但是沒有遠見卻是肯定不行的。 一個卓越的企業家雖然不能準確預測未來,但卻可以盡可能地根據自己的經驗,並通過勤奮的學習來增強預見及應對未來的能力。
本書通過對六位知名企業家的採訪,讓讀者了解他們的個人風采和遠見卓識。 瀏覽過全書以後,我相信讀者可以從他們的談吐中感受到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居安思危。 我常說企業家只有一時的成功,沒有永久的成功。 企業家的成績總是屬於過去,每天都要面臨新的挑戰。 因此企業家不應為已經取得的成績而沾沾自喜,而應當更多地看到未來可能出現的威脅。 作為一個成功的銀行家,馬蔚華更多地是看到互聯網、移動通訊、第三方支付等新事物對傳統銀行業的威脅,以至於深以「傳統的銀行如果不能適應這個變化的話,它就是一群21世紀行將滅絕的恐龍」。 這段話為警示。 我相信具備這種認識的他,必然會努力推進銀行業的創新發展。 
二是勇於開拓。 企業家既要認識到未來可能存在的威脅,更應當勇於應對挑戰,不斷開拓創新。 從阿里巴巴、淘寶平台、支付寶到菜鳥物流,馬雲可以說是最敢闖的企業家,「永不放棄」的精神確實令他取得了成功。 他所強調的個性化需求、附加值、特性企業、幸福企業等觀念,對中國的創業者應當有所啟發。
讀者們很容易發現,同樣作為成功的企業家,宗慶後與馬雲不同,雖然他也認為電子商務有發展前途,需要健康地規範地去發展,但他堅信傳統物流不會因為電子商務的發展而消失掉。 顯然他也不會同意馬雲所說的「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小企業越來越好,大企業越來越累」的觀點。 至於孰對孰錯,恐怕只有耐心等待未來,由實踐給出答案。 
三是見微知著。 企業家應當能夠敏感地從微小的變化中看到未來的大趨勢,並提前製定對策。 世界正接近以互聯網為引導的第三次產業革命的高潮,新一代互聯網(IPV6)、第四代移動通信、大數據、物聯網、第四方物流、3D打印等創新層出不窮。 常小兵作為中國聯通的掌門人,敏銳地看到了移動互聯時代的商機,對電信運營商在遊戲規則、商業模式等方面的應對進行了思考。
據報導,李克強總理於7 月12 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促進信息消費的政策目標,「十二五」後三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年均增長20%以上。 權威部門測算,到2015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將超過3.2 萬億元,這將會給中國聯通等電信運營商提供巨大的機遇和挑戰。
四是精心佈局。 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應當像一名優秀棋手那樣深知佈局之道,柳傳志就可以說是一位佈局高手。 在帶領聯想披荊斬棘成長的近三十年中,他不斷地「退出畫面」、「複盤」,甚至「退居二線」,深思熟慮地精心佈局,穩健落子,在聯想集團的發展戰略、業務方向、人事安排、財務管理等各個方面爭得先機。 從併購IBM個人電腦,到建立聯想控股開展風險投資,到胡蘿蔔加大棒進軍農業,都令人出乎意料,但又不禁擊節讚賞。 對於我國農業商機盎然的未來,劉永好和柳傳志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著名的美國投資者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最近指出,買黃金不如投資農業,也可以作為一個旁證。 劉永好提出的農民收入翻番必須靠轉型,靠現代農業,靠規模化,靠產業鏈,靠合作經濟組織,靠公司、農戶、農民的聯合,都是他根據多年來在農業領域的實踐中形成的遠見卓識。
每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有獨特的管理風格,其觀點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20世紀美國汽車行業的三位管理大師福特(Ford)、斯隆(Sloan)和艾柯卡(Iacocca)其管理風格和觀點也各有特色。 我希望讀者從成功的企業家處得到啟發,但是絕不要刻意模仿,因為那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我曾數次接受過吳小莉女士的採訪,對她的勤學敬業、口齒伶俐,反應靈活和落落大方的主持風格頗為讚賞,我相信讀者們在看過本書後,都會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   

自序  輕舟已過萬重山 
 
2011年我接到了李豔秋的電話,她想邀女記者們合力出一本書;想請我寫寫感觸和經歷,及在香港回頭看台灣的新聞發展。最後,我寫下了題為「從臺北到香港到大中華,一個媒體人的兩岸三地行」的短文。文章付梓後,豔秋姐從台北打來電話,說:「你的文章有著我們都沒有的視角。」
 
和所有社會新鮮人一樣,我在華視的工作,慢慢的從獨立採訪、到獨家新聞、到每天可以上兩條新聞、三條新聞,再到做各種現場直播、專題報導,很快的,我可以上主播台,從晨間新聞、午間新聞、到最黃金的晚間新聞。一次,和外籍友人聊天時,他隨手拿起了在餐巾紙上畫出的世界地圖,告訴我說,「你現在在這裡」,邊說邊指著台灣,然後揚起手中手繪的世界地圖,「而你的舞臺,應該在這裡」。那段話再度激發了我當初入行的豪情:新聞工作者志在四方,我們的舞臺應該在世界。
 
正在思索下一個挑戰在哪裡的時候,1993年5月,香港衛視中文台希望我到香港發展。1993年的台灣,三家電視台獨大,當時在職主播跳槽,我是第一例,不但沒有可借鑒的先例,朋友也並不看好。
 
或許人在思考的時候都像個哲學家吧!一次我停駐在原華視大樓旁的噴水池前,看著水柱是怎樣往上走的,突然我明白一個道理:水柱不會永遠停在原處,如果沒有下一個力量把它往上推,它就會落下!「原地就是退步!」我這樣告訴自己。1993年6月30日,我完成在華視新聞中最後一次的播報,我在播報結尾說,「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就是今天的華視新聞。我是吳小莉,我們後會有期。」
 
我決定到香港,從不會說廣東話、一人到香港立業成家,到現在,我在香港擁有了自己的小窩。這幾年,我像鴻雁一樣,飛翔在兩岸三地,關注著世界大事。我想,「不論身處何處,舞台就在心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從華視到STAR TV、再到鳳凰衛視,多年來我踐行著「當大事發生時我存在」的新聞理念,奔走於兩岸三地。作為媒體工作者,我看著一個時代的變化,因為工作,我有機會成為觀察者、經歷者和見證者。
台灣從來不缺具有戰略眼光和世界格局的企業家與創業者,但是,台灣沒有十三億人口的市場供試煉和實踐。2010年,台灣一本商業雜誌的封面故事是「大陸瘋台灣」,講的是台灣正在大陸流行,不論吃的、喝的、穿的,只要是台灣的,在大陸就是不一樣。報導中說,要抓住中國大陸做為全球最大市場的商機,台灣要第二次西進、打造台灣品牌!幾年過去了,我這些年來在大陸的觀察是,「台灣熱」確實如此,在大陸超市裡打上台灣標籤的東西,多少就是顯出幾分矜貴。但與此同時,也開始在朋友口耳相傳之間聽到這樣的描述:一些台灣年輕人帶著小米手機出門、用微信聊天、閑暇時玩玩大陸開發的「赤壁三國」游戲、看大陸宮廷劇、下班回家打開淘寶客戶端購物。
 
2001年,我有機會和王永在先進行交流。王永在說,他哥哥對於大陸和台灣的關係一直有著清醒的認識,說大陸經濟像一隻正在快速前行的航母,台灣作為他身邊的小船,有兩個選擇,第一是隨著它强勁的水流一路快速前行,或者第二是以巨大的反作用力脫離航道。王永慶堅信前者才是出路。
 
中國大陸經濟蓬勃發展至今,真正成功走進國際賽場的企業並不多,柳傳志統領的聯想是其一。 阿里巴巴的馬雲是大陸電子商務、互聯網領域具有遠見與視野的「探險家」。在第一波網路浪潮中,馬蔚華的先見與膽識,抓住了網路時代第一次用戶體驗革命,把招商銀行從偏安深圳一隅的區域發展成為大陸最具品牌影響力的商業銀行之一。幾度成為大陸首富的娃哈哈宗慶后,靠著賣水,一瓶一瓶賣成了首富。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食品安全的大陸,劉永好帶領著中國大陸最大民營農牧企業新希望,不斷上下求索探新。而他對大陸農業有什麼想像,都展露著他三十多年深耕細作的經驗與智慧。常小兵帶領的聯通,是在大陸市場中最早引進智慧手機的大陸電信營運商,在電信業務管道化的困惑中,在行動網路的大潮中,走出中國式的解决之道。
 
今天,我帶著與他們的對話回到臺灣,試著帶來一個別樣的視角,觀察這群既親近又陌生的企業家,理解這艘王永慶眼中的航母,可能的航向。
 
以上摘自天下雜誌出版《請問首席執行官》自序

對話馬雲:世界因小而美
 
在近二十年前,馬雲提出了一個當時大多數中國人還聽不懂的事情,他說要把中國大陸的企業放到網上。身邊的人說,他是書生、是瘋子。但是他做到了!十年前他說要在大陸打敗美國的拍賣網站起家的eBay,現在他的電子商務平臺,在一個購物狂歡節日銷售額達191億元。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能夠完全看懂,他到底要做什麼。但大多數人都同意,他改變了許多中國人的生活。
 
我認識馬雲是2009年。當時浙江省計劃來年一月到香港招商,第一次帶著大批浙商助陣,辦一場「浙江民營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高峰論壇」。
 
談到他當年到香港見投資人,馬雲的感慨即刻湧現,說起他創業初期和投資者周旋的種種故事。他笑著說:「所有創業者遇過的困難我都遇到過!」也正因為如此,馬雲只要揮起大旗就能輕而易舉地成為創業者的教父。
 
「商業界所有可能犯的錯誤,我都犯過」他說:「所以現在別人快要犯錯時,我一眼就能看出來。」
 
論壇當天,剛好谷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媒體對他提問,馬雲答得很有政治智慧:「沒有一個地方做生意不會遇到困難,在艱難環境下做得好,才是英雄。」他又說:「最大的失敗是放棄。」馬雲當年要把企業搬上網路上遇到一連串挫折,他避走美國。不信基督教的他,走進了一個小鎮的教堂裡,聽牧師說了一段「永不放棄」的福音,決定堅持夢想。於是在一段時間裡,「永不放棄」成為他的座右銘。直到今天,有朋友告訴我,在澳大利亞的一個華人餐館裡,都還能看到主人懸掛著馬雲寫的四個字:「永不放棄」。而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聊天,其實就是儲備的話題。
 
凡人也有出頭天
 
馬雲其人,與其說是企業家,不如說是商界「中國偶像」似的存在。
 
馬雲的偶像桂冠,首先來自於他那些為人津津樂道的白手起家的發跡故事。「我沒有很有權的爸爸,也沒有一個很有錢的舅舅」,在《與卓越同行》的錄影棚裡,他這樣調侃創業前的自己。
 
事實上確實如此。這樣的馬雲,即使是成長在今天這個社會,要出頭都是非常艱難的事情,遑論是在當時;這樣的馬雲,當然足夠耀眼,耀眼到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他敏銳的頭腦、準確而深刻的商業洞見以及持之以恆的毅力,是他建功立業的唯一憑藉。
他的成功,是極其罕有的「凡人也有出頭天」的故事範本;另一方面,這樣的馬雲,也足夠平凡,平凡到似乎每一個普通家庭裡成長起來的中國人都覺得,馬雲的資質、經歷都與他們相差無幾。馬雲的成功,或許正是上天對自己的一個暗示,或者更明白一點,在這些或公開或隱密的心理作用下,馬雲儼然代表了一個更成熟更完善,並且蘊藏著無數可能性的自己。
 
跟熟悉中國商業圈的朋友聊起來,十個裡有九個會評價馬雲有vision。字典裡vision的解釋很多,多與想像力、視野、願景相關,而大家嘴裡馬雲的vision,摻糅著遠見、眼光、願景和格局。今天回望馬雲帶領阿里巴巴走過的軌跡,最讓我驚歎的不僅是他的vision,還有他的企業在這個由技術推動的網路時代裡,儼然是一枚真實的生存標本。又或者說,他為人稱道的vision,其實深深地紮根於他對這個嶄新的技術時代,領先眾人一步的理解和強大的生存力上。
 
學習別人的失敗與錯誤
 
他曾不止一次說:「其實最大的學習,不是學習別人的成功,而是學習別人的失敗和錯誤。」而當很多創業者都在學習馬雲的時候,我問他,有什麼人你覺得值得學習?他笑著說:「任何行業你想做好,都沒有前人。必須走創新的行業才有可能贏。所以學習行業內者必死。學習行業外者才有動力和創新的機會。
 
節目播出沒多久,馬雲便辭去了阿里巴巴集團CEO的職務。離開之前,馬雲按著「小而美」的理論,像張瑞敏一樣把阿里拆成了若干個自主而又協同的小個體,然後撒手寄情於生活去了。他說:「之前,工作是我的生活;明天開始,生活將是我的工作。」然後轉身離開。
他暫且擺出了一副旁觀者的姿態。有人猜測,真要出事兒,馬雲會不會再復出?還是會將自己的傳奇留在神壇上?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只能交給時間了。我瞭解的馬雲,雖熱愛風清揚,卻未必會像風清揚一般與江湖一刀兩斷閉關清修。「菜鳥」的飛行只是另一個開始。也許,他正從另一個角度設計一盤更大的棋局。
 
以上摘自天下雜誌出版《請問首席執行官》第二章

事為先,人為重
 
柳傳志讀過軍校,後來進入科研領域,四十歲的時候,以二十萬人民幣創業,帶領一手創辦的聯想到香港上市、併購全球資訊龍頭IBM的個人電腦事業,一步步締造世界級的電腦王國。
 
我第一次採訪柳傳志是2001年,在南京參加華商大會,那是他首次卸任聯想集團董事長後不久。和他的對話,感覺像是一起欣賞一幅山水潑墨畫:沈靜,渾厚,似乎不著痕跡,卻濃淡相宜! 他笑著對我說,有時候做企業,要學會退出畫看畫,如果這個畫太近了,看不出這個黑是什麼!
 
中國大陸科技部部長萬鋼說,他做科學家時就有一個習慣,每天晚上會想想今天做的事有哪些還不完善,第二天會立刻修正。原來,「退出畫面」、「複盤(編按:棋類術語,指在對局完畢後,重新演練該盤棋的記錄,以求著法的優劣得失)」,是柳傳志等科研人的習性。
 
我想起松下幸之助所說的:「當企業是一個人的時候,我自己做;當企業有十個人的時候,我跑在最前面;當企業有一百人的時候,我走在隊伍的中間;當企業有一千人的時候,我在最後面。」
 
於是柳傳志退了一步,但不僅僅止於觀賞,更是一次精進的轉型。
 
柳傳志最為人樂道的特質是:沈穩、冷靜、不惹麻煩,深信做企業「生存」是第一要務。很多人說,他不只是一個企業家,還是一個商業政治家。這種沈穩練達,在1970年代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身上是有些陌生了。於是,同樣是談論改變中國人生活的未來五年,馬雲能激勵起我們尋寶的希望,而柳傳志能清醒地提示出我們腳下的暗湧。
 
我採訪中國大陸中科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中科院成果時,聯想的創業和今日的成功,至今都是中科院說明科研和市場兩者緊密相連的驕傲。
 
雖然現在的柳傳志更像一個企業家,很難讓人想起他曾經的科研人身分,但是作為過來人,柳傳志深知科研人和創業者的鴻溝。於是他回到老東家中科院,共同發起聯想之星,通過創業培訓、天使投資、創業聯盟等,協助發掘培育科技創業領軍人。這也使他從企業家往投資者轉型。
 
現在人們再談起柳傳志,多了一個稱呼:投資家。投資,做的就是在當下看見未來。一直試圖理解未來的《與卓越同行》,不可能繞過這樣一個投注未來的商業教父。

屹立背後的柔軟
 
至少對於上一代的企業家,生存總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在飛速變革中的中國,那需要隨時敏感於機會的發生,又隨時提防著被機會帶動的漩渦吞噬。
 
那麼今天呢?當編輯組裡的年輕人問「柳傳志的意義在哪裡?他的聯想並沒有帶來像蘋果那樣的創新,他的成功對中國進步的價值何在?」時,我想中國不一樣了,她不再是柳傳志成長時的那個中國。這是一個飛速奔跑的國家,她一面驕傲於自己的驚人速度,一面又焦慮於自己的成就離卓越的距離。
 
這個社會一面充滿著對未來的憧憬與信心,另一面充斥著對現實的疑惑與焦躁。這讓我想起柳傳志寫的《企業家的責任》:一個企業家的責任就是把企業辦好。企業是社會肌體的一部分,倘若社會出現病變,企業又怎麼獨善其身? 柳傳志總是這樣間接地、隱喻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誰又能說今天我們已經可以遠離這些隱喻了呢?
 
在我們的眼中,柳傳志確實有「人生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領悟:帶領中國民營企業家出國時,他會領銜替中國男裝品牌上伸展台走秀。馬雲宣佈早早「退休」的當晚,許多民營企業家聚會杭州「江南會」,提早退休的過來人柳傳志也在其中。身邊的企業家朋友每到這種狂歡時刻,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讓「老柳」做平常不做的事!「老柳」在民營企業家群中的身分不言而喻:柳傳志是跨越年齡輩分可以玩在一起的朋友,也是這個群體裡的中流砥柱。這不在於企業的大小,而在於他做人。馬雲退休當晚的朋友聚會上,許多著名企業家登臺助興,新編搞笑版《射雕英雄傳》柳傳志粉墨登場,他扮演了黃蓉的爸爸黃藥師。雖是搞笑演古人,但是詢問起女兒會怎麼選擇伴侶的時候,他仍然一本正經,十足管理企業的模樣:「質問,給建議,再循循善誘。」
 
以上摘自天下雜誌出版《請問首席執行官》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