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5 17:25:07jean
金融科技趨勢論壇》提前佈局數位金融FinTech大未來!
(105.3.28) 金融科技趨勢論壇》提前佈局數位金融FinTech大未來!
FinTech金融科技,台灣金融業正面對的破壞性創新
國際競爭力,這正是重要一環之一
FinTech金融科技,走出硬體思維,台灣必須卡位的新產業
好奇FinTech是什麼,以學習的態度去求知~
了解其他國家的現行模式,創新出適合台灣的模式
支付、保險、存貸、籌資、財富管理和市場資訊提供
專家、學者提醒著專利的誤觸和自我保護
衝擊金融產業,改變金融現行工作模式,創造新的工作型態
科技的日新月異,快的有時已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
對與否有時還容不得我們反應時,就要跟上腳步
面對改變,只有隨時倒空原有的思維,歸零才能跟著創新
順勢而為,在生活之中~
**************************************
(查詢何謂FinTech,摘錄的資訊)
小辭典 FinTech 金融科技
FinTech是英文Financial(金融)和Technology(科技)的縮寫,意指利用新的技術提供或優化金融服務。目前多半是新創公司,不少是科技領域的達人轉型創業。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去年針對未來的金融服務提出的報告,FinTech涵蓋六大領域:支付、保險、存貸、籌資、財富管理和市場資訊提供。
知名的創新應用已有: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寶)、群眾募資(如Kickstarter)、P2P借貸(如Lending Club)、網路保險(如眾安保險)、P2P匯款(如TransferWise)、?虛擬貨幣(如比特幣)、機器人理財(如Wealthfront)。
**************************************************
FinTech金融科技
FinTech金融科技:走出硬體思維,台灣必須卡位的新產業
近年來國際上吹起了一個新的關鍵字:FinTech。FinTech是Financial Technology的縮寫。翻成中文則是金融科技。原本風牛馬不相及的兩項產業,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合為一體產生了自網路平民化以來最重要的國際趨勢之一。
FinTech的產業裏充滿著許多Startups。這些Startups的創新衝擊了較不依賴科技的傳統金融體系。除了早已從Startups隊伍裡畢業的PayPal之外,FinTech的代表有行動刷卡機的Square,以及發展數位貨幣的公司如美國的Coinbase及我們MaiCoin。
但是真正令大家跌破眼鏡是非洲的肯亞凌駕於美國、日本、及西歐等先進國家之上,成為落實FinTech的模範國家。
肯亞的M-Pesa是一種比WeChat早出現,在2007年就已問世的行動支付服務。提供M-Pesa服務的不是銀行而是電信業者。用戶透過行動裝置搭配電信業者,在肯亞各地的門市都可進行提款、存款、匯錢、支付帳單、購買通話時間、甚至可與傳統銀行相連申請貸款及有利息的金融商品。
在總人口4500萬人的肯亞,M-Pesa約有2000萬名用戶。高滲透率讓肯亞的銀行業者曾一度聯合要求肯亞財政主管單位對M-Pesa稽核來減緩其侵略性的成長,但發現M-Pesa無懈可擊的服務比銀行業者想像來得穩健、快速、低成本。以往無法在銀行開戶的肯亞人民,因為M-Pesa的關係而享有金融電子化帶來的便利性。去年的M-Pesa在肯亞的交易總金額,更達到該國GDP的一半。
肯亞的M-Pesa成功讓以往高成本的金融服務更平民化,這也呼應了FinTech的終極目標即是運用軟體科技來提供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推廣庶民經濟。庶民經濟能有效地縮短懸殊的貧富差距,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以人均年國民生產總值近六萬美元的丹麥來說。M型社會並不存在,因為百分之八十的丹麥人,從技術人員到白領階級,組成了丹麥社會龐大的中產階級,對社會產生安定的效用,也是增加人民幸福感的因素。
台灣是個出口導向的國家,近幾年也跟著日本M型化。雖然政府一向都支持出口產業,但這些科技業以配合國際品牌賺取供應鏈的中間財居多,真正涉及自有品牌經營的高附加價值的企業非常少。
也由於這些產業研發的項目主要目的在於滿足國際品牌在供應鏈上的需求,在面對中國與印度等主打價格戰的國家急起直追的時候,台灣的供應鏈中間財逐漸萎縮。
另一方面,其他內需導向的產業(例如醫療,教育),雖然目標為解決民眾日常生活上的需求,但大多因為是國營事業或政府規範保護的準產業,較缺少競爭力而影響創新動力,也因此在發展庶民經濟上受到侷限。
庶民經濟的成功與否在於有效解決國內大眾的需求,增加生活的便利性以及生產力。透過發展FinTech來增加內需經濟的便利性,是台灣可以像肯亞、新加坡、以及英國取經借鏡的領域。
***********
Dee Hock說:「比特幣代表的不僅是未來的支付方式,也是未來的統轄與治理方式。我們雖生活在21世紀,但在許多事情上仍必須像活在16世紀時一樣,聽命於中央機構所下的命令並接受其控制。利用一個對等網路組織(P2P),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來解決中央機構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比特幣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對提升金融交易的效率與透明度來說,比特幣帶來了難以置信的好機會。」
同為電子化支付,Visa跟比特幣產業有競爭之處。由於FinTech目的是改善現有金融架構以及流程,許多人難免認為FinTech會對傳統金融業產生威脅。但是絕大部分的FinTech是與現有銀行業者相輔相成。
FinTech幫助傳統金融體系提升效率,而金融體系既有的用戶量以及基礎設施,則可以協助推廣FinTech到普羅大眾。很明顯地Visa創辦人已看到比特幣在電子金流上的潛在影響力。他與其他金融財政的重量級人物的加入無疑對金融數位化來說是注了一記信心。
***************
試圖回答 FinTech 創新所衍生的三個問題:
1. 哪些創新對既有金融業的衝擊最大?
2. 因為衝擊,既有金融服務的基礎架構、供給方式以及消費行為將如何改變?
3. 對客戶、金融機構以及整體金融產業來說,這些改變蘊含了什麼意義?
專家們一共選出 11 個創新項目做為解答,每個功能的創新項目如下表:
這些創新項目有的字面上即可理解,例如支付的「無現金世界」或籌資的「群眾募資」,立刻可以聯想到支付寶、Apple pay 和 Kickstarter、FlyingV 等案例;而有的創新項目則是較複雜抽象的概念,例如保險的「價值鏈分解」或投資管理的「流程外部化」,牽涉到的層面廣,也較難立刻掌握創新核心。
WEF 於是對每一項創新,以 10~15 頁的精闢說明,闡述每個創新發展的背景因素、帶來的嶄新價值,以及在該領域全球領先的 FinTech 新創公司和技術。同時每個創新項目的最後,皆是邀請專家們集思廣益,發想出三個未來可能情境和案例討論,讓我們對於如何迎向 FinTech 的機會與挑戰,有更具體的想像。
WEF 對金融創新的 6 個關鍵發現
在開始對每個創新一一介紹之前,WEF 的專家們綜觀整個研究,歸納出六個關鍵發現:
1. 金融服務的創新是經過謹慎規劃且可以預測的;在目前收益最大,而又使顧客感覺不那麼方便的金融服務,將最有可能遭到 FinTech 的挑戰。
2. 平台化 (platform based)、數據密集 (data intensive) 和資產輕化 (capital light) 等創新模式,將對既有金融業產生巨大影響。
3. 立刻會感受到這些創新衝擊的是銀行業,然而受到影響最大的預計是保險業。
4. 既有金融業者會採取「並行策略」,一方面激進地打壓新進者,但另一方面也會利用既有資源來提供新進者需要的基礎建設和服務。
5. 政府、既有金融業者與新進者將必須多方合作,共同釐清這些創新對於整體產業帶來的正負面風險變化。
6. 破壞式創新不會是一時的,這些不間斷的創新力量將會改變消費者的行為、迫使企業的商業模式和金融業的長期結構做出調整。
以上六點,確實在全球各地已經陸續發酵,而台灣正要開始。
這裡我們將每個創新的關鍵趨勢和摘要彙總在下面六個表格,先讓各位讀者有個基本架構。
讓支付變得更快速流暢,並滿足互聯網時代 / 移動時代顧客的消費行為,是支付創新的核心精神。而在這之中,加密貨幣 (cryptocurrency) 無比高效率的移轉能力是推動它發展的動力。
保險的創新非常有趣,大多來自其他科技領域的跨界。例如共享經濟、自駕車、物聯網 (IoT)…等,這些會使得顧客面臨的風險改變,而評估風險的方式也須隨之演化,這些創新將使保險業的價值鏈發生裂解 (disaggregation),由多種創新產業共同提供鏈上的價值。
更貼近顧客行為的新金融通路產生,而借貸的徵信方式也隨著互聯網發展有了革命性的做法。當存貸款不再一定要到銀行,銀行必須盡速思考自己的角色。
群眾募資平台正擴大一般民眾能參與的籌資活動範圍,這樣的發展擴大了風險投資市場,拉近供需雙方距離,使得整個經濟生態系統更加富有。
金融投資領域將有更多的流程須交由外部專業供應商來提供,以提升營運效率。也因為這些外部專業供應商的技術,降低了複雜財務管理的進入障礙,讓個人投資者有更好的能力與權力來做決策,使傳統的理財顧問面臨挑戰。
隨著數據處理與演算法的演化,快速回應即時時事的發生將成為交易的重點。而具有互聯網特性的資訊、商品交易平台,使得市場參與者彼此連結增加,提升整體市場的流動性與效率。
金融創新的 6 大核心價值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在 FinTech 創新架構圖中,六大功能、十一組創新之間有多條虛線連結,此為 WEF 萃取出的六個大主題,包括:
1. 流線型設施 (Streamlined Infrastructure)
2. 高價值活動自動化 (Automation of High-Value Activities)
3. 中介減少 (Reduced Intermediation)
4. 數據策略性角色 (The Strategic Role of Data)
5. 專業化利基商品 (Niche, Specialised Products)
6. 賦權顧客 (Customer Empowerment)。
這六大主題分別體現在十一種創新之中,例如「中介減少」這個主題可體現在支付:「新興支付」、籌資:「群眾募資」,與存貸:「替代管道」;這些創新項目都是利用資訊科技與互聯網特性,讓原有的金融流程中介參與者減少,進而提高效率,並對既有金融業產生競合關係。關於這些主題的細節,在各個創新的解說中會再為大家提起。
xxxx(不能登)
(本文授權自 Fugle、內文資料來源:Deloitte Consulting在 Davos 論壇的發表報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肯亞
M-Pesa —— 用非智慧型手機付帳
M-Pesa's impact in Kenya put mobile money services on the map; today there are a number of successful mobile money services around the world that are similar to or resultant from M-Pesa.
—— Forbes
開發中國家有 25 億人無法取得銀行服務,但其中 10 億人有手機。銀行服務的不便,反而使肯亞有最先進的行動支付。肯亞最大的手機系統商 m-pesa,讓沒有銀行帳號的人,透過手機匯款,收款,付水電費,交學費,為手機充值…。在肯亞有 1300 萬活躍的 m-pesa 用戶,透過 m-pesa 交易的金額佔肯亞 50% GDP。
M-Pesa▲肯亞當地的 m-pesa 服務處(Photo Credit: Fiona Bradley)
**********************************************
全台80萬金融人 不變身就淘汰
作者:陳一姍‧盧沛樺‧李映昕 2016-01-19 天下雜誌590期
從「威尼斯銀行」誕生至今,九百年的時間,金融業幾乎不曾歷經變動。 這次,全球FinTech狠狠打破高牆,將帶來五大變貌,一再敲響警鐘──高高在上的金融業,若跟不上改變,飯碗難保。
早上醒來,我發覺自己變成了一隻蟲子。震驚、掙扎、自責、悔恨,卻無人在乎。——卡夫卡《變形記》
存在主義大師卡夫卡筆下,克盡職守的業務員葛雷哥,一覺醒來世界變了。醒著的世界,轉變也許不會如一覺醒來,倏忽間荒涼。
銀行3.0、FinTech(金融科技,見下方小辭典)、網路金融……,不論哪個名詞,新科技對於台灣八十萬金融人的威脅,這群台灣最高薪、最傳統、最保守的族群,已經感受到了。
傍晚六點半,台大資工系副教授廖世偉開設的課「比特幣與數據探勘」,前排坐了多位明顯超齡的旁聽生。廖世偉說,這是去年下半年出現的特殊現象,他這堂課的旁聽生有比特幣玩家、銀行員、證券營業員,修課的學生來自財金系與經濟系。
「其實,很多內容我是聽不懂的,」近五十歲、一頭長髮,國票證券營業員張瓊文這學期堂堂都到,「但我覺得應該要來聽,聽了覺得自己未來還有一些機會。」
「過去一年,每一次大、二董辦town hall meeting(面對面會議),富邦數位轉型怎麼做是必問題,」富邦金控人資長陳昭如指出,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已說,「以前總裁(蔡萬才)每次開會都強調風險管理,往後我可能每次都要談創新。」
「我是非常憂心的,」坐在巴洛克風的會客室裡,去年公司獲利創歷史新高的國泰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林昭廷坦言,「因為新高獲利,是在舊的遊戲規則底下創造出來的成績,未來競爭對手將不只是金融業,所以我們必須跳出傳統金融服務的思惟。」
前國發會主委、台大財金系講座教授管中閔,也嗅到了濃重的危機感。「從威尼斯商人發明之後,銀行這麼長時間基本上沒有改變。但,這次真的不一樣,」他說。1171年,人類史上第一家私人銀行「威尼斯銀行」誕生。
管中閔觀察到的趨勢是,全球FinTech運用科技的低成本,它們不貪心,連利差都不賺,靠賺手續費就可以養活自己。它們不像銀行所有服務一條龍,而是每人吃一小塊,卻吃到最後,金融業屍骨無存。「FinTech遲早會把金融業不夠有效率的地方淘汰掉,」他描述得鮮活。
如果不參考最近頻頻爆發問題的中國網路金融,歐美等成熟市場的經驗,則可作為殷鑑。
受數位金融影響,歐洲十大銀行去年下半年裁員規模達十三萬,超過2013年與2014年的加總。埃森哲諮詢公司大膽預估,2020年,全美有四分之一的金融機構會消失,而四成消費金融的業務,會透過線上完成。
即將卸任金管會主委、轉戰立法院的曾銘宗在新春記者會上,劈頭就說,「銀行員不要怕,金管會會當大家的靠山。」重申金管會已要求金融機構,轉型不裁員。金管會也不會「立刻」開放可能會威脅銀行員生計的業務,譬如,純網銀、P2P。
管中閔卻著急呼籲,金管會與央行必須改變心態。過去,銀行被嚴格監管是因為收存款,牽涉到大眾利益,但金融業有各種不同的業務,如匯款、支付,透過科技幾乎可以即時、又可以取得雙方信任,政府不需要管太多,應該細分不同執照。
「金融業被解構是無法逆轉的趨勢,」他斷言,「台灣在FinTech上與其他國家立足點差距不大,也有機會。政府絕對不能讓新產業沒機會長出來。」
「監理官必須體認,法規保護是不可能阻止破壞式創新的,」《Bank3.0:銀行轉型未來式》的作者金恩(Brett King)直言。金恩正是曾銘宗的數位金融政策啟蒙者。
去年底,金管會要求所有金融機構遞交「金融人才數位轉型計劃」,2016將是金融人的數位轉型元年。
《天下》記者第一時間,走訪台灣主要金融機構與企管顧問公司,歸納出金融業用人的五大趨勢:
趨勢一 非典型金融人才全面入侵
2016年徵才的趨勢幾乎都是:對傳統金融人開小門,對非典型金融人開大門。「現在銀行徵人都不是做櫃員了,」金管會銀行局長詹庭禎透露,今年還有外銀會裁撤分行。
去年,台灣金融研訓院不斷加開數位金融專業課程,即使開課在假日,依舊場場爆滿。總計上課人次已佔台灣金融研訓院總參訓人次的兩成,是前年十倍。
台灣金融研訓院長黃博怡直指,現在金融業最缺的就是產品設計師、系統工程師、數據分析師、行銷與風控人員等五類人才。(見下表)反映在徵才政策上,以第一銀行為例,一銀副總經理葉仲惠指出,傳統上,一銀退休200人就補200人,而且大部份從基層做起。但現在不一樣了,因為預估五年內分行要「瘦身」350人,必須估算外派、理專人力需求後,再決定徵才結構與人數。
唯一不受影響的是數位銀行處。去年一銀四月、十二月破格給薪,大舉招募大數據分析人員、app開發人員,人數由27人倍增到57人,今年還要再招20人。
就連傳統上,外界認為走人海戰術的保險業務員,林昭廷直言,國泰人壽過去幾年力行業務員精實方案只剩下二.四萬人。今年開始人數會增加,但也不會增加太多,「去中介化是趨勢,」他說,不斷提升業務員的附加價值,比人數更重要。但國泰人壽今年要擴編資訊人員由330人到400人,增幅三成。(見下表)
趨勢二 入行門檻:數位科技能力
未來,連要擠進小門的考題也不一樣了。
五年前,台新銀行的儲備幹部(MA)開始改變招考策略。台新金控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梁富惠說,過去銀行招募聚焦在商科人才,因為有共同語言。但現在,台新找人更喜歡有不同的背景,例如,念資訊、數據分析、風險的人才。
2011年起,台新個人金融的儲備幹部就必須要學SQL(結構式查詢語言)、CRM(客戶關係管理),考試沒過,直接淘汰。「我們認為,這是幹部必備的工具,因為以後你不可能要求別人去幫你撈資料,不容許不會,」她嚴厲地說。
過去,中國信託銀行招考穿著美麗旗袍的櫃員,重視禮儀態度、親切,願意與人互動、耐煩操作重複性的工作、學習能力強、合作能力等五大特質。但今年起,中信考題將加重對科技技術、彈性的要求。
「因為目前還無法預測,哪一天櫃檯收付的工作會被機器取代,」中國信託全球人力資源管理處資深副總經理廖榮均說。
中信銀評估,隨著金管會線上業務開放愈來愈快,未來六成櫃員會變理專,四成不善銷售的行員,須轉為「全方位客服」。
「當客戶臨櫃,能引導客戶在分行的iPad操作,示範網銀的功能,」廖榮均說,未來分行會縮小但重要性增加,因為那是銀行少數能與人接觸,增加忠誠度的平台。
「未來客戶只有在手機app壞掉的時候到分行,銀行行員需要具備電信公司服務人員的科技能力,」金融科技教父金恩生動地描繪未來行員的模樣。
趨勢三 IT人員上前線談生意
當未來銀行主管要會撈資料、行員要會修app,保險業務員將變成帶著手機、iPad,背後有總公司科技支援的前線尖兵。
「我們不認為壽險商品有那麼容易了解,壽險顧問有那容易被取代,」今年要徵才三千人的安聯人壽行銷暨公關部副總經理陳俊宏說,「保險商品通常不是客戶自己找商品,而是透過業務員解說來的。」
但幾乎也是共識,未來保險業致勝關鍵將是:誰能掌握最多客戶數據、誰的大數據做得最好。
南山人壽區經理們最近不分年紀,都得學會吃「果醬」(Jam)。Jam是南山業務人力培訓部開發的一套線上學習系統,內建分享功能。南山人壽業務人力培訓部協理鄭裕龍說,這套系統設計的目的,就是希望業務員慢慢熟悉數位工具。經過兩年的準備,南山今年第二季就會啟動大數據庫,協助壽險顧問做更精準的行銷。
「過去半年,我們訓練三十到四十歲的幹部,接受數據、學會用平板電腦,」陳俊宏則說。除了基礎訓練,去年開班的安聯大學四個學院,其中之一就是數位學院。上課內容是什麼是藍牙、物聯網、工業4.0將帶來什麼改變等最熱門的數位話題。這些與保險看似無關的內容,每一季上課都爆滿。
不僅對業務員,數位也正在改變金融業的談判模式。陳俊宏說,過去,安聯人壽與銀行保險談生意,只要總經理、相關主管、行銷企劃出馬就行了。但今年因為涉及了新數位介面,雙方的談判團隊加上了資訊部主管、外包廠商。
談判的話題,除了傳統的產品策略、代銷抽成,還加上了「從蘋果手機下載的app好,還是Google Store好,」他笑著說。過去資訊部門從不需出門談生意,現在卻成了必要成員。一旦金管會開放銀行、保經保代公司也可以數位核保,安聯都必須跟這些通路連線,「我們都開玩笑說,IT可以分割成子公司了。」
資訊人員走出去不是例外。跟資訊人員一樣,過去隱身在幕後的後勤部門,都將受到數位衝擊。
金融人飯碗變形記
一個飯碗各自表述:台灣金融工作演進史
趨勢四 不再被動 銀行員走出去
一方面數位金融更融入生活,業務開發的模式改變;另方面,無紙化、大數據簡化了傳統文書作業,所有人都得重新發掘自己的工作價值。
最近,深夜在台北永康街、西門町、寧夏夜市、高雄六合夜市,都會看見玉山銀行綠色制服行員的身影。他們是玉山銀行數位金融處與當地分行的行員,正在地毯式推動跨境支付寶的業務,搶佔陸客金流最後一哩。
數位金融處在玉山原本負責網路銀行、網路ATM,一手建起這個部門的玉山數位金融處協理劉美玲總是笑臉迎人,活力充沛。她比較,過去的工作是替銀行建置系統,只要銀行內覺得符合顧客體驗,就可以上線,不太需要出辦公室。即使是推信用卡,因為收單商家都很大,跟他們講什麼都懂,溝通很快。
但現在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金融科技所講的跨界、跨業,不只有商業或行銷的合作,連系統都必須連接。總行銀行員過去習慣當產品經理,但現在關係維繫經理的角色變得很吃重。
小商家、攤商不懂支付寶,他們必須要走到第一線,了解老闆的使用狀況、想法,吃過無數閉門羹,才能解決他們的問題。例如,每種業態結帳機制不同,有人已經有掃條碼的POS機,有人只收現金。玉山就必須觀察,盡量不要改變商家原先的結帳機制,去設計付款流程。
「人走出辦公室的機率變得非常高,」劉美玲說,夜市晚上開業,同事連週末都要出動。因為大家都不在辦公室,最近數金處打招呼的開場白都是「好久沒看到你」,「過去銀行講體驗,但總是很難落實;但支付寶的要求,加上第一線來自商家的回饋,這次真實的演練,讓我們了解什麼叫做使用者體驗。」
在國泰人壽,大數據的使用,正在讓中後台部門產生質變。
去年中,國泰人壽成立了一個新部門──客群經營部,運用大數據,在資料蒐集、客群行為、核保理賠與風險控管四方面,進行流程改造,目標是降低理賠金額。
領軍的黃昱龍才37歲,是國泰人壽史上數一數二的年輕經理。學數理出身的黃昱龍,率領十個資料探勘專家,以及負責投保契約審核的部門,一起建置自動核保模型。初步已建立四十一個關鍵因素模型。自動核保的案件,由兩年前的5%提升到35%,目標預計到60%。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理賠部。
針對空出的內勤人力,國泰人壽已經啟動契約與理賠部門的精實轉型計劃。一部份人力轉調做覆核,一部份人員則組成特殊小組,直接走出辦公室,面對被拒保的客戶做說明。「人力必須能創造一些價值,」國泰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林昭廷說。
「我們讓銀行員能像創業家一樣思考,」星展銀行全球首席創新長克諾斯(Neal Cross)接受《天下》專訪時說,「我不知道未來銀行會變怎樣,但我知道會跟現在很不一樣。我們能做的是,讓銀行文化變得像科技公司,才能快速適應變化。」
趨勢五 組織大改造 銀行變科技公司
兩年前由星展執行長高博德親自領軍,啟動數位改革。他們除了跟新加坡政府一起辦黑客松,培育新創團隊,也在公司內部推動設計思惟(Design Thinking)的訓練,希望塑造星展「解決問題」的文化。克諾斯觀察,過去星展開會時,有人提出瘋狂的想法,馬上有主管會說『不』,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主管會改口說,「那我們來做實驗吧!」
不只是星展,包括花旗銀行、萬事達卡等傳統金融巨擘都成立基金,開始投資FinTech公司,希望借重外力碰撞出火花。在台灣,去年底才有花旗、星展領軍舉辦了第一次黑客松。
去年十二月,富邦金控悄悄成立十多人的「創新科技辦公室」,由金控副董事長蔡明興的長子蔡承儒擔任總督導,富邦金控金控資訊處處長李相臣執行,編制約十多人。李相臣曾是刑事警察局偵九隊隊長,有「駭客剋星」之稱。富邦金控人資長陳昭如透露,這個辦公室將負責FinTech投資,預算無上限。
「台灣現在還在幼稚園、小學生階段,」台灣韜睿惠悅企業管理顧問人才與獎酬諮詢總經理魏美蓉著急地說。
她觀察,台灣金融業轉型還是只跟國內對手比,完全忽略了數位金融的競爭是跨業整合之爭。當透過網路,金融服務早已可以跨平台、跨國界、跨產業、跨虛實,只要有網路,「我為何需要台灣的銀行服務呢?」她直言,台灣銀行業從策略到組織都該重新思考,參考國際最新的管理趨勢。否則,台灣真的會變成一個內視的孤島。
(105.3.28) 金融科技趨勢論壇》提前佈局數位金融FinTech大未來!
FinTech金融科技,台灣金融業正面對的破壞性創新
國際競爭力,這正是重要一環之一
FinTech金融科技,走出硬體思維,台灣必須卡位的新產業
好奇FinTech是什麼,以學習的態度去求知~
了解其他國家的現行模式,創新出適合台灣的模式
支付、保險、存貸、籌資、財富管理和市場資訊提供
專家、學者提醒著專利的誤觸和自我保護
衝擊金融產業,改變金融現行工作模式,創造新的工作型態
科技的日新月異,快的有時已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
對與否有時還容不得我們反應時,就要跟上腳步
面對改變,只有隨時倒空原有的思維,歸零才能跟著創新
順勢而為,在生活之中~
**************************************
(查詢何謂FinTech,摘錄的資訊)
小辭典 FinTech 金融科技
FinTech是英文Financial(金融)和Technology(科技)的縮寫,意指利用新的技術提供或優化金融服務。目前多半是新創公司,不少是科技領域的達人轉型創業。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去年針對未來的金融服務提出的報告,FinTech涵蓋六大領域:支付、保險、存貸、籌資、財富管理和市場資訊提供。
知名的創新應用已有: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寶)、群眾募資(如Kickstarter)、P2P借貸(如Lending Club)、網路保險(如眾安保險)、P2P匯款(如TransferWise)、?虛擬貨幣(如比特幣)、機器人理財(如Wealthfront)。
**************************************************
FinTech金融科技
FinTech金融科技:走出硬體思維,台灣必須卡位的新產業
近年來國際上吹起了一個新的關鍵字:FinTech。FinTech是Financial Technology的縮寫。翻成中文則是金融科技。原本風牛馬不相及的兩項產業,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合為一體產生了自網路平民化以來最重要的國際趨勢之一。
FinTech的產業裏充滿著許多Startups。這些Startups的創新衝擊了較不依賴科技的傳統金融體系。除了早已從Startups隊伍裡畢業的PayPal之外,FinTech的代表有行動刷卡機的Square,以及發展數位貨幣的公司如美國的Coinbase及我們MaiCoin。
但是真正令大家跌破眼鏡是非洲的肯亞凌駕於美國、日本、及西歐等先進國家之上,成為落實FinTech的模範國家。
肯亞的M-Pesa是一種比WeChat早出現,在2007年就已問世的行動支付服務。提供M-Pesa服務的不是銀行而是電信業者。用戶透過行動裝置搭配電信業者,在肯亞各地的門市都可進行提款、存款、匯錢、支付帳單、購買通話時間、甚至可與傳統銀行相連申請貸款及有利息的金融商品。
在總人口4500萬人的肯亞,M-Pesa約有2000萬名用戶。高滲透率讓肯亞的銀行業者曾一度聯合要求肯亞財政主管單位對M-Pesa稽核來減緩其侵略性的成長,但發現M-Pesa無懈可擊的服務比銀行業者想像來得穩健、快速、低成本。以往無法在銀行開戶的肯亞人民,因為M-Pesa的關係而享有金融電子化帶來的便利性。去年的M-Pesa在肯亞的交易總金額,更達到該國GDP的一半。
肯亞的M-Pesa成功讓以往高成本的金融服務更平民化,這也呼應了FinTech的終極目標即是運用軟體科技來提供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推廣庶民經濟。庶民經濟能有效地縮短懸殊的貧富差距,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以人均年國民生產總值近六萬美元的丹麥來說。M型社會並不存在,因為百分之八十的丹麥人,從技術人員到白領階級,組成了丹麥社會龐大的中產階級,對社會產生安定的效用,也是增加人民幸福感的因素。
台灣是個出口導向的國家,近幾年也跟著日本M型化。雖然政府一向都支持出口產業,但這些科技業以配合國際品牌賺取供應鏈的中間財居多,真正涉及自有品牌經營的高附加價值的企業非常少。
也由於這些產業研發的項目主要目的在於滿足國際品牌在供應鏈上的需求,在面對中國與印度等主打價格戰的國家急起直追的時候,台灣的供應鏈中間財逐漸萎縮。
另一方面,其他內需導向的產業(例如醫療,教育),雖然目標為解決民眾日常生活上的需求,但大多因為是國營事業或政府規範保護的準產業,較缺少競爭力而影響創新動力,也因此在發展庶民經濟上受到侷限。
庶民經濟的成功與否在於有效解決國內大眾的需求,增加生活的便利性以及生產力。透過發展FinTech來增加內需經濟的便利性,是台灣可以像肯亞、新加坡、以及英國取經借鏡的領域。
***********
Dee Hock說:「比特幣代表的不僅是未來的支付方式,也是未來的統轄與治理方式。我們雖生活在21世紀,但在許多事情上仍必須像活在16世紀時一樣,聽命於中央機構所下的命令並接受其控制。利用一個對等網路組織(P2P),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來解決中央機構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比特幣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對提升金融交易的效率與透明度來說,比特幣帶來了難以置信的好機會。」
同為電子化支付,Visa跟比特幣產業有競爭之處。由於FinTech目的是改善現有金融架構以及流程,許多人難免認為FinTech會對傳統金融業產生威脅。但是絕大部分的FinTech是與現有銀行業者相輔相成。
FinTech幫助傳統金融體系提升效率,而金融體系既有的用戶量以及基礎設施,則可以協助推廣FinTech到普羅大眾。很明顯地Visa創辦人已看到比特幣在電子金流上的潛在影響力。他與其他金融財政的重量級人物的加入無疑對金融數位化來說是注了一記信心。
***********************
試圖回答 FinTech 創新所衍生的三個問題:
1. 哪些創新對既有金融業的衝擊最大?
2. 因為衝擊,既有金融服務的基礎架構、供給方式以及消費行為將如何改變?
3. 對客戶、金融機構以及整體金融產業來說,這些改變蘊含了什麼意義?
專家們一共選出 11 個創新項目做為解答,每個功能的創新項目如下表:
這些創新項目有的字面上即可理解,例如支付的「無現金世界」或籌資的「群眾募資」,立刻可以聯想到支付寶、Apple pay 和 Kickstarter、FlyingV 等案例;而有的創新項目則是較複雜抽象的概念,例如保險的「價值鏈分解」或投資管理的「流程外部化」,牽涉到的層面廣,也較難立刻掌握創新核心。
WEF 於是對每一項創新,以 10~15 頁的精闢說明,闡述每個創新發展的背景因素、帶來的嶄新價值,以及在該領域全球領先的 FinTech 新創公司和技術。同時每個創新項目的最後,皆是邀請專家們集思廣益,發想出三個未來可能情境和案例討論,讓我們對於如何迎向 FinTech 的機會與挑戰,有更具體的想像。
WEF 對金融創新的 6 個關鍵發現
在開始對每個創新一一介紹之前,WEF 的專家們綜觀整個研究,歸納出六個關鍵發現:
1. 金融服務的創新是經過謹慎規劃且可以預測的;在目前收益最大,而又使顧客感覺不那麼方便的金融服務,將最有可能遭到 FinTech 的挑戰。
2. 平台化 (platform based)、數據密集 (data intensive) 和資產輕化 (capital light) 等創新模式,將對既有金融業產生巨大影響。
3. 立刻會感受到這些創新衝擊的是銀行業,然而受到影響最大的預計是保險業。
4. 既有金融業者會採取「並行策略」,一方面激進地打壓新進者,但另一方面也會利用既有資源來提供新進者需要的基礎建設和服務。
5. 政府、既有金融業者與新進者將必須多方合作,共同釐清這些創新對於整體產業帶來的正負面風險變化。
6. 破壞式創新不會是一時的,這些不間斷的創新力量將會改變消費者的行為、迫使企業的商業模式和金融業的長期結構做出調整。
以上六點,確實在全球各地已經陸續發酵,而台灣正要開始。
讓支付變得更快速流暢,並滿足互聯網時代 / 移動時代顧客的消費行為,是支付創新的核心精神。而在這之中,加密貨幣 (cryptocurrency) 無比高效率的移轉能力是推動它發展的動力。
保險的創新非常有趣,大多來自其他科技領域的跨界。例如共享經濟、自駕車、物聯網 (IoT)…等,這些會使得顧客面臨的風險改變,而評估風險的方式也須隨之演化,這些創新將使保險業的價值鏈發生裂解 (disaggregation),由多種創新產業共同提供鏈上的價值。
更貼近顧客行為的新金融通路產生,而借貸的徵信方式也隨著互聯網發展有了革命性的做法。當存貸款不再一定要到銀行,銀行必須盡速思考自己的角色。
群眾募資平台正擴大一般民眾能參與的籌資活動範圍,這樣的發展擴大了風險投資市場,拉近供需雙方距離,使得整個經濟生態系統更加富有。
金融投資領域將有更多的流程須交由外部專業供應商來提供,以提升營運效率。也因為這些外部專業供應商的技術,降低了複雜財務管理的進入障礙,讓個人投資者有更好的能力與權力來做決策,使傳統的理財顧問面臨挑戰。
隨著數據處理與演算法的演化,快速回應即時時事的發生將成為交易的重點。而具有互聯網特性的資訊、商品交易平台,使得市場參與者彼此連結增加,提升整體市場的流動性與效率。
金融創新的 6 大核心價值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在 FinTech 創新架構圖中,六大功能、十一組創新之間有多條虛線連結,此為 WEF 萃取出的六個大主題,包括:
1. 流線型設施 (Streamlined Infrastructure)
2. 高價值活動自動化 (Automation of High-Value Activities)
3. 中介減少 (Reduced Intermediation)
4. 數據策略性角色 (The Strategic Role of Data)
5. 專業化利基商品 (Niche, Specialised Products)
6. 賦權顧客 (Customer Empowerment)。
這六大主題分別體現在十一種創新之中,例如「中介減少」這個主題可體現在支付:「新興支付」、籌資:「群眾募資」,與存貸:「替代管道」;這些創新項目都是利用資訊科技與互聯網特性,讓原有的金融流程中介參與者減少,進而提高效率,並對既有金融業產生競合關係。關於這些主題的細節,在各個創新的解說中會再為大家提起。
***********
肯亞
M-Pesa —— 用非智慧型手機付帳
M-Pesa's impact in Kenya put mobile money services on the map; today there are a number of successful mobile money services around the world that are similar to or resultant from M-Pesa.
—— Forbes
開發中國家有 25 億人無法取得銀行服務,但其中 10 億人有手機。銀行服務的不便,反而使肯亞有最先進的行動支付。肯亞最大的手機系統商 m-pesa,讓沒有銀行帳號的人,透過手機匯款,收款,付水電費,交學費,為手機充值…。在肯亞有 1300 萬活躍的 m-pesa 用戶,透過 m-pesa 交易的金額佔肯亞 50% GDP。
M-Pesa▲肯亞當地的 m-pesa 服務處(Photo Credit: Fiona Bradley)
**********************************************
全台80萬金融人 不變身就淘汰
作者:陳一姍‧盧沛樺‧李映昕 2016-01-19 天下雜誌590期
從「威尼斯銀行」誕生至今,九百年的時間,金融業幾乎不曾歷經變動。 這次,全球FinTech狠狠打破高牆,將帶來五大變貌,一再敲響警鐘──高高在上的金融業,若跟不上改變,飯碗難保。
早上醒來,我發覺自己變成了一隻蟲子。震驚、掙扎、自責、悔恨,卻無人在乎。——卡夫卡《變形記》
存在主義大師卡夫卡筆下,克盡職守的業務員葛雷哥,一覺醒來世界變了。醒著的世界,轉變也許不會如一覺醒來,倏忽間荒涼。
銀行3.0、FinTech(金融科技,見下方小辭典)、網路金融……,不論哪個名詞,新科技對於台灣八十萬金融人的威脅,這群台灣最高薪、最傳統、最保守的族群,已經感受到了。
傍晚六點半,台大資工系副教授廖世偉開設的課「比特幣與數據探勘」,前排坐了多位明顯超齡的旁聽生。廖世偉說,這是去年下半年出現的特殊現象,他這堂課的旁聽生有比特幣玩家、銀行員、證券營業員,修課的學生來自財金系與經濟系。
「其實,很多內容我是聽不懂的,」近五十歲、一頭長髮,國票證券營業員張瓊文這學期堂堂都到,「但我覺得應該要來聽,聽了覺得自己未來還有一些機會。」
「過去一年,每一次大、二董辦town hall meeting(面對面會議),富邦數位轉型怎麼做是必問題,」富邦金控人資長陳昭如指出,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已說,「以前總裁(蔡萬才)每次開會都強調風險管理,往後我可能每次都要談創新。」
「我是非常憂心的,」坐在巴洛克風的會客室裡,去年公司獲利創歷史新高的國泰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林昭廷坦言,「因為新高獲利,是在舊的遊戲規則底下創造出來的成績,未來競爭對手將不只是金融業,所以我們必須跳出傳統金融服務的思惟。」
前國發會主委、台大財金系講座教授管中閔,也嗅到了濃重的危機感。「從威尼斯商人發明之後,銀行這麼長時間基本上沒有改變。但,這次真的不一樣,」他說。1171年,人類史上第一家私人銀行「威尼斯銀行」誕生。
管中閔觀察到的趨勢是,全球FinTech運用科技的低成本,它們不貪心,連利差都不賺,靠賺手續費就可以養活自己。它們不像銀行所有服務一條龍,而是每人吃一小塊,卻吃到最後,金融業屍骨無存。「FinTech遲早會把金融業不夠有效率的地方淘汰掉,」他描述得鮮活。
如果不參考最近頻頻爆發問題的中國網路金融,歐美等成熟市場的經驗,則可作為殷鑑。
受數位金融影響,歐洲十大銀行去年下半年裁員規模達十三萬,超過2013年與2014年的加總。埃森哲諮詢公司大膽預估,2020年,全美有四分之一的金融機構會消失,而四成消費金融的業務,會透過線上完成。
即將卸任金管會主委、轉戰立法院的曾銘宗在新春記者會上,劈頭就說,「銀行員不要怕,金管會會當大家的靠山。」重申金管會已要求金融機構,轉型不裁員。金管會也不會「立刻」開放可能會威脅銀行員生計的業務,譬如,純網銀、P2P。
管中閔卻著急呼籲,金管會與央行必須改變心態。過去,銀行被嚴格監管是因為收存款,牽涉到大眾利益,但金融業有各種不同的業務,如匯款、支付,透過科技幾乎可以即時、又可以取得雙方信任,政府不需要管太多,應該細分不同執照。
「金融業被解構是無法逆轉的趨勢,」他斷言,「台灣在FinTech上與其他國家立足點差距不大,也有機會。政府絕對不能讓新產業沒機會長出來。」
「監理官必須體認,法規保護是不可能阻止破壞式創新的,」《Bank3.0:銀行轉型未來式》的作者金恩(Brett King)直言。金恩正是曾銘宗的數位金融政策啟蒙者。
去年底,金管會要求所有金融機構遞交「金融人才數位轉型計劃」,2016將是金融人的數位轉型元年。
《天下》記者第一時間,走訪台灣主要金融機構與企管顧問公司,歸納出金融業用人的五大趨勢:
趨勢一 非典型金融人才全面入侵
2016年徵才的趨勢幾乎都是:對傳統金融人開小門,對非典型金融人開大門。「現在銀行徵人都不是做櫃員了,」金管會銀行局長詹庭禎透露,今年還有外銀會裁撤分行。
去年,台灣金融研訓院不斷加開數位金融專業課程,即使開課在假日,依舊場場爆滿。總計上課人次已佔台灣金融研訓院總參訓人次的兩成,是前年十倍。
台灣金融研訓院長黃博怡直指,現在金融業最缺的就是產品設計師、系統工程師、數據分析師、行銷與風控人員等五類人才。(見下表)反映在徵才政策上,以第一銀行為例,一銀副總經理葉仲惠指出,傳統上,一銀退休200人就補200人,而且大部份從基層做起。但現在不一樣了,因為預估五年內分行要「瘦身」350人,必須估算外派、理專人力需求後,再決定徵才結構與人數。
唯一不受影響的是數位銀行處。去年一銀四月、十二月破格給薪,大舉招募大數據分析人員、app開發人員,人數由27人倍增到57人,今年還要再招20人。
就連傳統上,外界認為走人海戰術的保險業務員,林昭廷直言,國泰人壽過去幾年力行業務員精實方案只剩下二.四萬人。今年開始人數會增加,但也不會增加太多,「去中介化是趨勢,」他說,不斷提升業務員的附加價值,比人數更重要。但國泰人壽今年要擴編資訊人員由330人到400人,增幅三成。(見下表)
趨勢二 入行門檻:數位科技能力
未來,連要擠進小門的考題也不一樣了。
五年前,台新銀行的儲備幹部(MA)開始改變招考策略。台新金控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梁富惠說,過去銀行招募聚焦在商科人才,因為有共同語言。但現在,台新找人更喜歡有不同的背景,例如,念資訊、數據分析、風險的人才。
2011年起,台新個人金融的儲備幹部就必須要學SQL(結構式查詢語言)、CRM(客戶關係管理),考試沒過,直接淘汰。「我們認為,這是幹部必備的工具,因為以後你不可能要求別人去幫你撈資料,不容許不會,」她嚴厲地說。
過去,中國信託銀行招考穿著美麗旗袍的櫃員,重視禮儀態度、親切,願意與人互動、耐煩操作重複性的工作、學習能力強、合作能力等五大特質。但今年起,中信考題將加重對科技技術、彈性的要求。
「因為目前還無法預測,哪一天櫃檯收付的工作會被機器取代,」中國信託全球人力資源管理處資深副總經理廖榮均說。
中信銀評估,隨著金管會線上業務開放愈來愈快,未來六成櫃員會變理專,四成不善銷售的行員,須轉為「全方位客服」。
「當客戶臨櫃,能引導客戶在分行的iPad操作,示範網銀的功能,」廖榮均說,未來分行會縮小但重要性增加,因為那是銀行少數能與人接觸,增加忠誠度的平台。
「未來客戶只有在手機app壞掉的時候到分行,銀行行員需要具備電信公司服務人員的科技能力,」金融科技教父金恩生動地描繪未來行員的模樣。
趨勢三 IT人員上前線談生意
當未來銀行主管要會撈資料、行員要會修app,保險業務員將變成帶著手機、iPad,背後有總公司科技支援的前線尖兵。
「我們不認為壽險商品有那麼容易了解,壽險顧問有那容易被取代,」今年要徵才三千人的安聯人壽行銷暨公關部副總經理陳俊宏說,「保險商品通常不是客戶自己找商品,而是透過業務員解說來的。」
但幾乎也是共識,未來保險業致勝關鍵將是:誰能掌握最多客戶數據、誰的大數據做得最好。
南山人壽區經理們最近不分年紀,都得學會吃「果醬」(Jam)。Jam是南山業務人力培訓部開發的一套線上學習系統,內建分享功能。南山人壽業務人力培訓部協理鄭裕龍說,這套系統設計的目的,就是希望業務員慢慢熟悉數位工具。經過兩年的準備,南山今年第二季就會啟動大數據庫,協助壽險顧問做更精準的行銷。
「過去半年,我們訓練三十到四十歲的幹部,接受數據、學會用平板電腦,」陳俊宏則說。除了基礎訓練,去年開班的安聯大學四個學院,其中之一就是數位學院。上課內容是什麼是藍牙、物聯網、工業4.0將帶來什麼改變等最熱門的數位話題。這些與保險看似無關的內容,每一季上課都爆滿。
不僅對業務員,數位也正在改變金融業的談判模式。陳俊宏說,過去,安聯人壽與銀行保險談生意,只要總經理、相關主管、行銷企劃出馬就行了。但今年因為涉及了新數位介面,雙方的談判團隊加上了資訊部主管、外包廠商。
談判的話題,除了傳統的產品策略、代銷抽成,還加上了「從蘋果手機下載的app好,還是Google Store好,」他笑著說。過去資訊部門從不需出門談生意,現在卻成了必要成員。一旦金管會開放銀行、保經保代公司也可以數位核保,安聯都必須跟這些通路連線,「我們都開玩笑說,IT可以分割成子公司了。」
資訊人員走出去不是例外。跟資訊人員一樣,過去隱身在幕後的後勤部門,都將受到數位衝擊。
金融人飯碗變形記
一個飯碗各自表述:台灣金融工作演進史
趨勢四 不再被動 銀行員走出去
一方面數位金融更融入生活,業務開發的模式改變;另方面,無紙化、大數據簡化了傳統文書作業,所有人都得重新發掘自己的工作價值。
最近,深夜在台北永康街、西門町、寧夏夜市、高雄六合夜市,都會看見玉山銀行綠色制服行員的身影。他們是玉山銀行數位金融處與當地分行的行員,正在地毯式推動跨境支付寶的業務,搶佔陸客金流最後一哩。
數位金融處在玉山原本負責網路銀行、網路ATM,一手建起這個部門的玉山數位金融處協理劉美玲總是笑臉迎人,活力充沛。她比較,過去的工作是替銀行建置系統,只要銀行內覺得符合顧客體驗,就可以上線,不太需要出辦公室。即使是推信用卡,因為收單商家都很大,跟他們講什麼都懂,溝通很快。
但現在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金融科技所講的跨界、跨業,不只有商業或行銷的合作,連系統都必須連接。總行銀行員過去習慣當產品經理,但現在關係維繫經理的角色變得很吃重。
小商家、攤商不懂支付寶,他們必須要走到第一線,了解老闆的使用狀況、想法,吃過無數閉門羹,才能解決他們的問題。例如,每種業態結帳機制不同,有人已經有掃條碼的POS機,有人只收現金。玉山就必須觀察,盡量不要改變商家原先的結帳機制,去設計付款流程。
「人走出辦公室的機率變得非常高,」劉美玲說,夜市晚上開業,同事連週末都要出動。因為大家都不在辦公室,最近數金處打招呼的開場白都是「好久沒看到你」,「過去銀行講體驗,但總是很難落實;但支付寶的要求,加上第一線來自商家的回饋,這次真實的演練,讓我們了解什麼叫做使用者體驗。」
在國泰人壽,大數據的使用,正在讓中後台部門產生質變。
去年中,國泰人壽成立了一個新部門──客群經營部,運用大數據,在資料蒐集、客群行為、核保理賠與風險控管四方面,進行流程改造,目標是降低理賠金額。
領軍的黃昱龍才37歲,是國泰人壽史上數一數二的年輕經理。學數理出身的黃昱龍,率領十個資料探勘專家,以及負責投保契約審核的部門,一起建置自動核保模型。初步已建立四十一個關鍵因素模型。自動核保的案件,由兩年前的5%提升到35%,目標預計到60%。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理賠部。
針對空出的內勤人力,國泰人壽已經啟動契約與理賠部門的精實轉型計劃。一部份人力轉調做覆核,一部份人員則組成特殊小組,直接走出辦公室,面對被拒保的客戶做說明。「人力必須能創造一些價值,」國泰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林昭廷說。
「我們讓銀行員能像創業家一樣思考,」星展銀行全球首席創新長克諾斯(Neal Cross)接受《天下》專訪時說,「我不知道未來銀行會變怎樣,但我知道會跟現在很不一樣。我們能做的是,讓銀行文化變得像科技公司,才能快速適應變化。」
趨勢五 組織大改造 銀行變科技公司
兩年前由星展執行長高博德親自領軍,啟動數位改革。他們除了跟新加坡政府一起辦黑客松,培育新創團隊,也在公司內部推動設計思惟(Design Thinking)的訓練,希望塑造星展「解決問題」的文化。克諾斯觀察,過去星展開會時,有人提出瘋狂的想法,馬上有主管會說『不』,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主管會改口說,「那我們來做實驗吧!」
不只是星展,包括花旗銀行、萬事達卡等傳統金融巨擘都成立基金,開始投資FinTech公司,希望借重外力碰撞出火花。在台灣,去年底才有花旗、星展領軍舉辦了第一次黑客松。
去年十二月,富邦金控悄悄成立十多人的「創新科技辦公室」,由金控副董事長蔡明興的長子蔡承儒擔任總督導,富邦金控金控資訊處處長李相臣執行,編制約十多人。李相臣曾是刑事警察局偵九隊隊長,有「駭客剋星」之稱。富邦金控人資長陳昭如透露,這個辦公室將負責FinTech投資,預算無上限。
「台灣現在還在幼稚園、小學生階段,」台灣韜睿惠悅企業管理顧問人才與獎酬諮詢總經理魏美蓉著急地說。
她觀察,台灣金融業轉型還是只跟國內對手比,完全忽略了數位金融的競爭是跨業整合之爭。當透過網路,金融服務早已可以跨平台、跨國界、跨產業、跨虛實,只要有網路,「我為何需要台灣的銀行服務呢?」她直言,台灣銀行業從策略到組織都該重新思考,參考國際最新的管理趨勢。否則,台灣真的會變成一個內視的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