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8 15:01:04jean

《理直氣平:勇於改變才會進步》-洪蘭(講理就好8)

(102.10.16)
一直都在致力「閱讀習慣的建立」,洪蘭老師總是不遺餘力
在教養孩子的領域,老師的著作我亦一路跟隨
陪伴我在小孩很小時起,打下閱讀基礎
也許是大量閱讀的功效,女兒在國文、作文方面都不需要太操心,
只要稍微的講解、引導,她們就理解無礙;
而現在的數學題,國文不行的也是會不明白問題是什麼
現在的我,看到老師的作品,仍會拜讀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只有常常去拜訪,才能了解個中的幸福
也許科技已是日新月異,那是對於創新、閱博有助義
但要累積知識,轉換成自己的語言,那不是一蹴可及,
需要長時間去內化,什麼都可以快速複製,唯有文創,
需要長時間去堆積,而且透過閱讀才能領悟「了解時!豁然開朗的喜悅」

「品格力」、「學習力」、「競爭力」、「神奇的腦」、「溝通力」、「生命力」
在講理就好系列《理直氣平:勇於改變才會進步》一書,再一次不厭其煩的用實例、用「科學」引導著,讓我們藉由老師的分享,除了知識,更有「科學」專業的常識。
有空常讀洪蘭老師,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助益,推薦著!

 

(文.圖摘錄博客來)
《理直氣平:勇於改變才會進步》-洪蘭(講理就好8)

  閱讀、生命教育、資訊教育、創造力教育這四個政策,在我離開教育部後的十年,一直持續在推動,雖然有時政府的力道不足,但民間的活力無窮,在台灣各角落有自發性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推手是洪蘭老師。她以上山下海的行動把優質教育的理念散布到許多學校,並且把很多人生的實例寫在專欄裡,這些文章散在各報章雜誌,集結為「講理就好」系列,由基因到神經系統,到行為表現,到教學現場的教與學,有系統的為將來的教育藍圖鋪陳更卓越的理論基礎。

─曾志朗

  韓愈說:「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我想盡力兩者都做。

  不論文章也好、政治也好,沒有批評就不會有進步,只是很少人有李光耀那樣的胸襟,當香港人批評新加坡人沒有服務的DNA時,他不慍不怒的說:「漏氣不會死,沒氣才會死。」的確,唯有深度自我期許的社會才樂於檢討;唯有檢討之後積極有效的行動,才能使自己進步。人最怕守成、安於現狀不肯改變,事情只有做了才會知道哪裡要改進。年輕人其實不怕犯錯,只要不犯第二次錯就好;現在社會上瀰漫著多做多錯的心態,這是要不得的。現在的人也習慣空口說白話,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要知道那是紙畫大餅,充不得飢的!講得再好聽都抵不上一個執行力,天下事只有實際動手去做了,才有成果出來。

─洪蘭


作者簡介:洪蘭

  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作博士後研究,於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一九九二年回台,先後在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任教,目前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前後去過台灣大大小小超過一千所的中小學作推廣閱讀的演講。除積極投身科學生根及閱讀推廣工作,十多年來致力於譯介心理學、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已翻譯四十本書,並於各大報章雜誌發表文章,相關寫作專欄集結成十四本書,曾獲選為金石堂書店年度出版風雲人物。

目錄
推薦序 曾志朗
自序

第1篇 品格力 19
1 童蒙養正,受益終生 20
2 林則徐的沉著與膽識 23
3 不是本能的事都需要教 26
4 讓孩子一開始就沒有機會走歪路 29
5 受教育越多同理心消失得越快 32
6 電腦世代孩子缺的是規範 35
7 品德教育要大家一起來 38
8 用辣妹宣揚品德、品質、品味? 41
9 有了品格其他德行自會出現 44
10 誠信是一切的核心 47
11 心中的尺不可變 50
12 學生需要有楷模 53
13 培植自重自愛的轉機 56
14 志工帶給孩子同理心 59
15 天生我材必有用,化作春泥更護花 62

第2篇 學習力 65
1 成功者的背後一定有個好老師 66
2 偏鄉更需要好老師 69
3 讓學習彈性不疲乏 72
4 《成績單》:一則杯葛分數的故事 75
5 零時體能運動的啟示 78
6 一本書改變了一個孩子 81
7 怎麼罰,學問大 84
8 讀報累積詞彙 87
9 一點巧思,無趣變有趣 90
10 用運動提昇學習力 93
11 給偏鄉的孩子一個機會吧! 96
12 動腦才能有志竟成 99
13 「窗明几淨」大有關係 102
14 老師不是經師,是人師 104
15 老師是最好的志業 107
16 青春期是閱讀的最好時機 110
17學習重在思考,不是記憶 114

第3篇 競爭力 117
1 食衣住行處處有創意 118
2 標準答案:扼殺創造力的元兇 121
3 創意時代的腦力競爭 124
4 不要再截長補短 127
5 讓孩子像大自然的蘋果樹 130
6 用不同的尺衡量不同的孩子 133
7 有國際觀才有競爭力 136
8 先做給人家看 139
9 實做是通往教養的大道 142
10 不會表達就沒有競爭力 145
11 生命自己會找出路 148
12 失敗比不曾試過好 151
13 學生也要敬業 153
14 勇敢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156
15 行動三分財氣 159
16 不知過去,怎知未來? 162

第4篇 神奇的腦 165
1 大腦會依外界的刺激改變 166
2 強烈影像的殺傷力 169
3 學習的兩大要件:情緒與動機 172
4 後天的學習可改變先天的設定 176
5 看得見、摸得著的心智結構 179
6 長期受虐會改變大腦結構 182
7從改變想法來改變心情 185
8 快樂掌握在自己的意念中 187
9 期待可以打敗焦慮 189
10 大腦對「自己人」的差別待遇 191
11 大腦會主動修正認知失調 194
12 判斷力的腦科學實驗 197
13 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200

第5篇 溝通力 203
1 孩子說謊時要感化他 204
2 訓練口語能力從閱讀著手 207
3 用欣賞的眼光看你的孩子 210
4 作文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 215
5 多讀書才寫得出好文章 219
6 作文的基本功 223
7 教育孩子談話的藝術 227
8 請給孩子指出另一條可行之路 230
9 你有沒有在乎過我? 232

第6篇 生命力 235
1 給年輕人生命的理想 236
2 鼓勵孩子們做志工 240
3 知足,就會快樂 243
4 做善事受益最多的是自己 246
5 替學童打開藝術教育的門 248
6 能惜福,就不會有煩惱 250
7 耐心等待孩子成長和成熟 252
8 感恩帶來幸福與滿足 255
9 父母快樂,孩子才會快樂 257
10 稱讚與鼓勵go a long way 259
11 參與:一定要在場才會贏 262
12 讓孩子從實做中了解人生的意義 265
13 台灣的生命力在民間 268

 
推薦序  關鍵十年  曾志朗

  日子真的過得很快!記得不久前才在我家的陽台上,和桃園來的朋友們一起看101大樓的跨年煙火,怎麼一轉眼就快過完這年的一半日子了呢?記憶中,舊曆春節的長假閃過,三月的婦女節,四月的兒童節也都成為過去式了;接下來馬上要來臨的五月二十日,是我個人的重要日子,是我兩次無意由學界轉入政府工作的人生轉折點。每年快到這個日子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反省自己的努力,是否有為台灣社會做出一些微薄的貢獻。

  十年前的五月上旬,我心裡在苦苦掙扎是否要暫離實驗室的生涯,去擔負起全民教化的重責大任。我自知自己並非政黨人士,更沒有政界的經驗,但我當時確實體認到台灣的教育在應付大時代的變遷之中,已經有些跟不上了,尤其速食文化的崛起和未來溝通媒體(例如當時剛發展的ICQ、yahoo、MSN等即時通訊,到後來演化的部落格、噗浪、推特、臉書等社群網站)的普遍化,已經改變了教育做為教化工具的一些很基礎的核心理念和作用了。所以決定走進教育部的第一個想法是把全民的閱讀素養重建和提升,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成為他們生活文化的核心能力,是我宣布的第一個教育政策。我很高興這十年來,透過民間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閱讀是教育的靈魂」已成為全民的共識了,但距離能「悅閱世界,享受文明」的境界,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尤其偏遠地區的學生和社區民眾仍需大家更多的支援和協助。

  我在部裡的第二個政策是「生命教育」的推廣,這也是教育做為教化的根本大業,其最主要的意旨是要大家認識自己生命的價值,並了解自己行動的意義。以前的教育理念是要強化生活的規範,但這樣的理念並不周延,因為生命的表現是多元多樣的,而生活的規範必須由個體和社會不同情境的互動歷程中去建立情感(affective)的平衡點,才會成為個人自主行為的生活模式。在都會區慣養嬌生的學童,到了偏鄉遇到種種不便,才會體認生命的樣式可以不一樣,也才能理解「他有我無」以及「他無我有」的人間實情,進而體會「分享」的樂趣。同理心和同情心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動能,而兩者都必須在實作的情境中才能呈現和鞏固;生命教育更是要在了解無常的生命境遇中,去建立不怕失敗的勇氣和毅力,更要有追求永續發展的決心和作為。

  我的第三個教育政策當然是跟時代進展有絕對的關係。當網路(internet)的聯結已經是全世界的主要知識網絡,我們的學生必須跟上,甚至超前。所以我要電算中心勾畫台灣資訊教育的藍圖,發表執行方案的白皮書。那時候,我已經看到未來十年將是數位學習的關鍵期,如果我們沒有把數位化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很快落實的話,那我們學生在將來數位世界的競爭力是會不足的。而且,台灣的數位動畫能力,也必須由替外國企業代工走到自主創作的境界,為將來文化創意產業樹立更堅實的基礎。此外,在數位的時代裡,學生的學習一不小心就會演變為只重視片段資訊的知識湊合體,所以要配合完整的經典閱讀,來建立統合知識的習慣,以達到全面性的理解。

  建立了閱讀習慣,體會生命的多元多樣與無盡的可能性,加上可以遨遊在無遠弗屆的國際網路的知識網上,學生需要有建立自我的能力。不必人云亦云,不必隨波逐流,而是要有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欣賞別人不同觀點的能力,這當然包括能夠檢討自己,發現他人長處。然而,這和我們以重視標準答案的傳統觀念是有矛盾的,所以我提出了第四個教育政策,把創意、創新和創造三個理念整合在教學的環境裡。如今我們的學生對「創造力」不再有遙不可及的陌生感了!

  這四個政策,在我離開教育部後的十年,一直持續在推動,雖然有時政府的力道不足,但民間的活力無窮,在台灣各個角落有自發性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推手是洪蘭老師,她以上山下海的行動把優質教育的理念散布到許多學校,並且把很多人生的實例寫在專欄裡,這些散在各報章雜誌的文章集結成書,更能有系統的去為將來的教育藍圖鋪陳更卓越的理論基礎。由基因到神經系統,到行為表現,到教學現場的教與學,洪蘭老師這一「講理」系列,將為今後的十年,打下關鍵的基礎。


作者序   勇於改變才會進步

  這本書中所收集的文章,是我過去一年多來在聯合報、國語日報、天下及遠見等雜誌上所寫的專欄。算一算,竟然是我寫的第十四本書了。人真是不琢不成器,編輯若不催,稿子也寫不出來,催急了,坐在桌子前面,一邊寫,一邊改,總是不滿意。(一九七八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艾沙克.辛格〔Isaac Singer)曾說:「字紙簍是作家的益友。」)雖然不滿意,期限到了,無奈何,只好硬著頭皮繳出去。不知為何,一旦印成鉛字後,越看卻越好,有時還很驚訝自己怎會神來一筆,難怪俗語說:「文章是自己的好,太太是人家的好。」也難怪英國文學家毛姆(Somerset Maugham)會說:「人們要求批評,但是他們要的是讚美(People ask for criticism but they only want praise.)。」人真是誅心啊!

  事實上,不論文章也好、政治也好,沒有批評就不會有進步,只是很少人有李光耀那樣的胸襟,當香港人批評新加坡人沒有服務的DNA時,他不慍不怒的說:「漏氣不會死,沒氣才會死。」的確,唯有深度自我期許的社會才樂於檢討;唯有檢討之後積極有效的行動,才能使自己進步。人最怕守成、安於現狀不肯改變,事情只有做了才會知道哪裡要改進。年輕人其實不怕犯錯,只要不犯第二次錯就好;現在社會上瀰漫著多做多錯的心態,這是要不得的。現在的人也習慣空口說白話,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要知道那是紙畫大餅,充不得飢的!講得再好聽都抵不上一個執行力,天下事只有實際動手去做了,才有成果出來。我們都聽過南海和尚的故事,一個已經朝聖回來了,另一個還在計畫未出發。凡事躊躇不前,只會蹉跎掉一生。

  最近跟幾個企業家在談未來人才的培育,他們都一致認為這一代的年輕人如果要和別人競爭,第一要有穩定的情緒(包括接受批評的雅量),其次是嚴守自律,第三是抗壓性高,第四是閱讀能力強。嚴長壽總裁最近在微軟的一場公開演講中則說,服務的熱情和敬業的態度是二十一世紀競爭最重要的條件。

  哪個大學畢業、在校考第幾名,出社會以後已經無人在乎了,它充其量在面試時使你加分,但是就業後一切靠自己的能力,所謂「不會行船順風翻,會行船能使風八面」。過去文憑是通往理想工作的護照,現在頂多是簽證,使你進入市場而已,一切還是要看自己的能力。有能力才會勝任,能勝任才會敬業。工作是深刻喜悅的來源,人一定要喜歡自己的工作,才會有成就出來,人生才有意義。本書中有好幾篇文章都在反駁明星學校和名次的迷思,人只要不畫地自限,每個人頭上都有一片天。

  這本書能出版還要感謝燒菜給我吃的好友李珀校長和張杏如執行長。《金銀島》的作者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說:「朋友是你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只要有朋友,我們就非無用之人,若被人所愛,我們就是不可或缺(indispensable)了。」朋友豐富我們的人生,好朋友尤其是一輩子的福賜。這些朋友每次有好吃的都沒有忘記我,她們叫我專心寫稿、譯書,她們負責打理我家冰箱。受到朋友這樣的肯定,我怎敢不努力翻譯、努力寫作呢?

  目前台灣教育還有很多的迷思尚待破除,大人也仍有許多的觀念尚待改變。韓愈說:「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我想盡力兩者都做,讀者若能從這些文章中得到一些新知、一絲喜悅、一點啟發,就不枉這些大忙人燒菜給我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