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閱讀素養,決定一生的關鍵能力」-洪碧霞教授(台灣PISA計畫主持人)
(102.1.19)教育政策的多變,影響孩子求學路,父母當然不能置身事外
103年十二年國教實行在即,A是第一屆的…要做用白老鼠來形容嗎(心裡苦笑著)
參加了洪碧霞教授主講,PISA講座:「閱讀素養,決定一生的關鍵能力」
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從2000年開始,藉由三年一次的國際評量,提供各國教育界之方向與參考。評量內容涵蓋閱讀、數學和科學三個領域
這次特別專題是以最需要時間去累積的「閱讀素養」為主軸
一連串的數據、評比,讓我們知道要改變我們教學方式,如同親子天下雜誌中,香港PISA 閱讀團隊專家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系劉潔玲教授所建議
1.從過往的教師主導學習轉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學重點也從知識灌輸轉變為閱讀能力的訓練。
2.閱讀文本多樣化:以經典文學為主,但增加了功能性、實用性的閱讀素材,課堂上會出現報紙、雜誌、廣告等閱讀篇章。
3.考試增加開放題:沒有標準答案,讓學生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家長的關心,遠不及第一線教導的老師,老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推手,如何引起孩子的閱讀動機,教會他們如何閱讀,而非為通過基測而讀書。
洪教授說,國內閱讀語言能力考試的文本格局較小,內容大多是古文、抒情文或文以載道的論著,這和PISA目標有落差。
如此井底觀天,如何在國際競爭呢?
其學習的方向應以文者的寓意、想法及陳述的角度,深耕、培養孩子理解貫徹的應用能力。
改善台灣學生較缺乏「言而有據」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學習依據文本、充分、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這也是公民社會的重要素養。
現今在國、高中時的讀書壓力,讓他們為考試而讀書,根本沒有空間去閱讀其他,也許不知為何讀書
而上了大學又解放的混了個學歷。總是要等到出了社會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是再追,時間亦在賽跑,這世界已不等你。
與會中洪教授分享對岸上海老師的教學,教授自選的赫爾曼‧黑塞的《獲得教養的途徑》一文,深入分析文句結構的邏輯,活潑分析文章中連接詞的使用方式,讓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們的一堂課就上完一篇課文,其效率遠超過台灣許多,.多量的學習,是我們要跟上的
已身為人母的自己,如同社會人士的自省,每天總是把握時間閱讀和學習,而這樣的態度,世界已在國中階段開始深耕。而我們還在停留背誦和記憶
是文化的問題、是社會的問題、是老師、是父母、是孩子
留於討論,不如行動
改變它,是我們要做的!
閱讀能力必須從小培養,就讓我們從了解PISA開始。
媒體一系列針對此十二國教相關報導、相關講座,給我們更有力的方法執行
參考用!
台灣PISA計畫主持人、台南大學教授洪碧霞(摘錄中國時報/陳俊雄攝)
(以下文章摘錄親子天下)
PISA啟示錄:台灣閱讀素養為什麼落後?
作者:陳珮雯 出處:親子天下Web Only
2009年PISA閱讀素養評比結果,台灣學生的閱讀素養在68個國家中排名第23名,遠落後第一名的上海及第四名的香港,相較第二名的韓國及第三名的芬蘭,約翰.德容認為,台灣要注意教育成就並非側重菁英或個人表現,而是國家整體的表現,從最新的PISA閱讀評比報告結果來看,不論孩子的成績好不好,家庭社經地位狀況如何,台灣教育未來的方向,可以放在讓所有的孩子都有平等的機會,幫助弱勢的孩子向上提升。
從多項指標檢視,台灣學生的閱讀素養並不差,但為什麼最後的總體結果卻在華文世界中墊底?台灣PISA 2009計畫主持人洪碧霞認為,主要是台灣學生沒有「言而有據」的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PISA閱讀測驗的開放性試題中,會要求學生依據文本、充分而精準的陳述自己的意見,這也是公民社會的重要素養,但台灣的學生會說話也愛說話,語言卻雜亂無章。
台灣學生閱讀能力值得擔憂的還有,基礎閱讀能力在PISA所訂定的低水準以下的學生比例偏高。PISA閱讀測驗重視的是孩子擷取資訊、解讀資訊、思考和判斷的能力,但洪碧霞說,台灣學生會讀短文、會做選擇題,對於文本深度理解、精準到位的閱讀能力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政務委員曾志朗在天下雜誌基金會舉辦的「閱讀.決勝未來的關鍵能力,2010國際閱讀教育論壇」表示,PISA的閱讀評比,重點不是看排名,而是透過國際有系統、有架構的方法,來為台灣的教改做體檢。台灣的教改沒有科學依據,現今教改的課程和課綱、教學方法多半依據學者、教師個人經驗,而真正的教改應該要有大規模的科學証據支持,才能有策略、系統化的發展出適合台灣孩子的教育方針。
曾志朗表示,台灣的語文教學停留在「國文課」,但香港所定義的語文教育範疇更寬廣,在香港有所謂的「閱讀課」,課程發展概念遠多於所謂的語文能力,台灣的學生參加PISA閱讀測驗,成績不如香港,是因為台灣孩在沒有在語文課學習過「閱讀策略」,只知道練習語音、語義,很片面的學習,沒有系統化的學習策略在背後支持。
而從2009年PISA閱讀素養評比結果看台灣的閱讀教育,PISA閱讀專家團隊主持人約翰.德容(John Dejong)則表示,和國際相較,台灣學生的整體閱讀表現在中上水準,但基礎閱讀能力不佳的學生比例卻很多,對於台灣未來的閱讀教育方向,他建議,閱讀教育的資源並非一直放在精英學生身上,而是要扶持程度落後的學生,讓所有學生的能力一起提升,全國學生的閱讀能力都在一致的水準之上,才能帶動社會進步。
如何培養孩子高層次的閱讀能力,在2006、2009連續兩屆PISA閱讀評比成績亮眼的香港從語文課程改革做起,香港PISA 2009閱讀團隊專家、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系教授劉潔玲表示,新課程的重點有三:
一、從過往的教師主導學習轉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學重點也從知識灌輸轉變為閱讀能力的訓練。
二、閱讀文本多樣化:以經典文學為主,但增加了功能性、實用性的閱讀素材,課堂上會出現報紙、雜誌、廣告等閱讀篇章。
三、考試增加開放題:沒有標準答案,讓學生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在論壇中,多位專家一致認同,老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推手,在閱讀教育中,老師最重要的功能是引起孩子的閱讀動機,教會孩子「如何閱讀」,這也是2009 PISA閱讀素養評比特別強調的重點。
不過,根據《親子天下》雜誌「2010國中生閱讀」的調查,台灣語文教育的現況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近五成(46.6%)的國文老師花最多時間在「幫助學生通過基測考試」,孩子學習國文的方式仍停留在二十年前的背誦、記憶,90%以上的教師教學在教修辭、形音義。
不過,也有一些熱情的老師開始改變,透過教學方式的活化、活動的設計,希望給孩子選擇題式教學外的陶冶。為鼓勵這些用心閱讀教育的老師,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請各縣市教育局/處推薦「閱讀典範教學」教師,獲選的老師並於「2010國際閱讀教育論壇」中進行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