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5 10:49:48jean

《全球經濟 溫和崩壞》神原英資:十年經濟冰河期即將來臨-今周刊770期 2011/9/21

(100.9.25)看完《神原英資:十年經濟冰河期即將來臨》此文,心裡有些些懊悔,因為3月的那篇文中,「今年,投資人的首要功課是『找賣點』,接下來,全球市場將會非常動盪。」還有猶言在耳,半年後印證他的論點。
記得當時閱讀時很認同他的觀點,也做了註記。現在在看到這文,嘆自己雖有獲利了結少許,其他卻也來不及把握到,而做任何的調整。
對理財資訊,敏感性仍要繼續加強!

《全球經濟 溫和崩壞》
神原英資:十年經濟冰河期即將來臨
撰文 / 楊紹華、孫蓉萍
出處 / 今周刊770期  2011/9/21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破產,金融海嘯隨之重創全球經濟;三年之後,歐美國家的救市手段證明失敗,「日圓先生」神原英資宣告:全球經濟即將走入漫長的冰河期。

先把時間拉回到今年三月間。

當時,美國道瓊指數仍在一萬二千點以上,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股市的指數水準約在七千點上下,全球兩大股市回到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高檔位置;各界按捺不住地樂觀期待著,或許就在不久的將來,世界經濟將正式走出金融海嘯陰影,重返正常復甦軌道。

但是,當《今周刊》團隊在三月伊始前往日本,專訪日本最具國際知名度的財經大師,被譽為「日圓先生」的神原英資時,他卻告訴我們:「今年,投資人的首要功課是『找賣點』,接下來,全球市場將會非常動盪。」

在那一次為時九十分鐘的專訪中,神原英資一共說了六次「轉折」,他不時強調,全球主要股市都將開始向下轉折,雖然時間點不能百分之百的確定,「但,快的話,或許就在今年夏天。」神原英資接著在四月二十七日應《今周刊》邀請來台,也再度重申這個看法。

經濟大勢底定「全球走入十年冰河期」

半年之後,夏季將盡,半年前彌漫全球市場的樂觀氣氛已被悲觀,甚至恐慌的情緒所取代。「找賣點」、「全球動盪」、「股市反轉」,神原英資當時的預言,具體、大膽,但完全精準。

時逢金融海嘯屆滿三年,全球市場正在神原英資口中的「非常動盪」格局裡拚命掙扎,九月中,《今周刊》再次專訪這位今年以來預言最具體而精準的大師。這一回,他試著為「後金融海嘯時代」的全球經濟與股市格局定調。

在同樣的悲觀態度之下,神原英資盡可能用不帶情緒性的平和字眼,說出他給投資人的忠告:「至少在未來五年,或者五到十年的時間,你必須開始重新學習,如何與低成長、低報酬率的『全球經濟冰河期』和平共存。」
一切,都從「簡單的常理」出發。

在他眼中,結構複雜的美國復甦與歐元債務問題,其實十分簡單,「覺得複雜,是因為你知道問題很難獲得解決;但若換個角度思考,也就是因為問題本身已經無解,這代表無論政策上做出什麼努力,都無法立即帶領經濟走出目前困局。」甚至他強調,「愈是想再丟出什麼特效藥,結果可能更糟。」

迷你泡沫破滅「經濟問題已經累積十年」

神原英資舉例,三年前金融海嘯發生時,各界解讀,「這是過去七年寬鬆貨幣政策下的泡沫破滅」,累積了七年的問題,想當然耳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解決。「但,主要國家的政策顯然期待能夠立即恢復泡沫破滅前的經濟活力,結果呢?」

在他的解讀,2009年到目前,以「撒錢」為主要手段的刺激經濟政策,是創造了另一個「迷你泡沫」,「累積七年的大泡沫破滅了,根本問題尚未解決,現在,累積三年的迷你泡沫也破了,算起來,世界經濟的問題,已經堆了十年。」七年加三年等於十年,這樣的簡單計算,是神原英資認定未來五到十年全球經濟難有強勁成長的原因。

他進一步解釋,前七年所留下來的老問題,在於泡沫經濟底下的熱絡需求與就業機會都不復存在;後三年「迷你泡沫」破滅後的新問題,是各國「能花的錢都花完了」,無力藉由財政或者貨幣政策帶動復甦力道。

「歐美國家的同樣困境是,三年下來,政策效果已經達到極限,接下來任何政策都很難有效扭轉情勢。」神原英資說,因為美國明年有總統大選,聯準會(Fed)有五成的機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3),但恐怕也難有明顯的刺激效果。
「今年夏天,主要股市的價格陸續回到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前的起點,因此,大勢已定,各國政府撒錢無效,歐美國家幾乎只能放任經濟自體調整。」他說。

自調整的結果是什麼?學理的說法,是進入「修復資產負債表」的過程,負債太多,手中的資產價值因為股市或房地產跌價而變得太少,於是必須停止消費與投資,緩緩地讓資產與負債達到新的平衡。「企業、個人,甚至是歐洲部分國家的政府都一樣,有錢也不敢花,經濟當然沒有快速復甦的條件,而是需要長時間的結構調整。」

救市政策無效「各國經濟仰賴自體調整」

於是,神原英資宣告,「美國經濟已經走入『失落的十年』,而歐洲的情況甚至更糟。」

歐美國家正在步入「失落十年」,也將牽連新興國家。「當過去愛花錢的成熟國家開始低成長,新興國家的出口動能必將受到衝擊。」神原英資表示,十年前,成熟國家的假性需求,營造了新興國家崛起的動能,現在,這股動能消失了,「所以我說,不只歐美,是全球經濟都將處在長期低成長的格局中,或者可以說,全球正在步入一種『溫和崩壞』的格局。」

往好處想,過去一年籠罩在新興國家的通膨壓力可望緩解,畢竟,需求減少,物價也就不易上漲,但歐美持續施行的寬鬆貨幣政策,仍有可能對物價帶來一定支撐,「全球通膨水準,就將在實質需求減少與資金仍然浮濫之間,處在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

這樣的平衡對新興國家並非壞事,但卻可能造成近來投資市場「最後一片樂土」的消失。「黃金價格一路上漲,每盎斯接近兩千美元,但如果少了通膨預期,這樣的價格還能撐得住嗎?」神原英資並不否認金價再創新高的可能,但在「經濟溫和崩壞」的長線格局中,「黃金、商品的價格,恐怕終究是會下跌的。」

說到投資,神原英資的預言開始更加大膽而具體。「這是溫和崩壞的第一階段,所以在未來一年,全球股市恐怕將呈同步下跌局面。

他開始逐一點名:美股短期內找不到向上反轉的契機,「未來一年之內可能跌破萬點。」日本股市先看八千五百點,如果守不住,「跌破八千點也不奇怪。」至於確定走入緊縮格局的歐洲,及受到歐美拖累的主要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等,未來一年股市恐怕也以下跌為基調。

另一方面,歐美及新興國家的經濟下修屬於「正在進行式」,而「早已躺平二十年」的日本,即使經濟尚無起色,但日圓在短期之內可望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險去向之一。他評估,未來一年日圓兌美元匯率易升難貶,「一美元兌七十五日圓的匯率將是平均值,甚至可能測試一美元兌六十日圓。」

借助人口紅利「美、中相對抗壓」

在經濟溫和崩壞、股市無力上漲的環境中,較具抗壓性的市場在哪裡?「具有『人口紅利』的國家,自體調整的速度會相對較快。」神原英資強調,以人口結構為基礎所帶來的內需動能與創新能量,將是個別國家率先走出溫和崩壞格局的關鍵。
「在歐洲國家之中,除了法國,主要國家的人口都在減少,至於日本,當然更有人口減少的問題。比較不一樣的,是美國。」他分析,美國有很多來自非洲、西班牙等地的移民,生產力相對較高,且美國民間企業的創新能量仍然是全球數一數二,「在成熟國家之中,美國還是比較值得期待的。」

在新興國家部分,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無疑是最具內需潛力的市場,「不只人口多,而且,中產階級正在這個國家快速崛起,中產階級正是所有經濟體的成長泉源。」

跟隨著「內需為主」的思惟,神原英資也提出了低成長時代可能加速成長的主流產業。「講好聽一點,經濟低成長,代表的是經濟發展已臻成熟。在一個成熟的經濟體當中,往往並不缺乏物質、商品,而是缺乏讓民眾生活更便利、更美好的服務。」從投資的角度解讀這番論述,服務業取代製造業,將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事實上,神原英資是用更高的角度詮釋剛才的說法:「世界必須轉變觀念與作法,想一想,我們還要拚命製造商品嗎?人們既然不需要更多商品,那麼,需要的是什麼?環保、健康,還是教育?」

他又說:「當領導人能夠安靜下來重新思考,把重點從『刺激經濟成長』轉移到『讓生活更好』的面向時,經濟,往往也就自然而然找到新的出路了。」在招牌的爽朗笑聲中,神原英資作出結論:「再怎麼說,追求更好的生活,才是經濟發展的原始動力啊!」

***************************************************
歐美危機未除抓住亂世突圍投資機會
獨家專訪「金磚四國之父」歐尼爾
撰文 / 莊 芳
出處 / 今周刊770期 2011/9/22

十年前,高盛公司董事長歐尼爾發表了影響深遠的「金磚四國報告」,十年後,全球籠罩二次衰退陰影,金磚國家的亮度是否也將跟著蒙塵?歐尼爾卻認為,不只金磚,包括其他四個成長型市場,都將在溫和崩壞的年代,持續發亮。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歐尼爾(Jim O'Neill),在業界資歷超過二十年,2010年針對巴西、俄羅斯、印度與中國等新興市場,首次喊出金磚四國(BRICs)名號之後,讓他從此獲得「金磚之父」的稱號。處在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市場動盪之中,許多投資人不幸被浪潮淹沒,歐尼爾仍以其獨到的洞察力,冷靜分析市場的現況與未來情勢。

警報未除 對西方經濟體表現仍存疑

「其實從2008年以來,投資人的情緒一直十分脆弱,面對風暴來襲,往往不堪一擊。」接受《今周刊》訪問時,歐尼爾提出他對投資市場波動劇烈的解讀:「信心脆弱之下,一般投資人根本難以分辨風險是大是小、消息是真是假,只要出現利空,『先往最壞的結果思考』就成了唯一最有把握的方向。」

歐尼爾的想法,解釋了近期「股災連連」的情況,和投資人情緒關聯頗大。「可惜,短期看來,投資人的信心恐怕還無法立即穩固。」歐尼爾進一步指出了現時投資人心中最大的疑慮:會出現二次衰退嗎?「答案並不確定,但顯然,目前還不到過度樂觀的時候。」

在他看來,西方經濟體的確有步入二次衰退的可能性,雖然有些國家體質較為強健,或許可以安然無恙免於衰退,但他表示,美國、英國以及大多數歐洲國家,甚至日本,出現衰退的警報尚未完全解除。

關於全球經濟是否步入二次衰退,歐尼爾不諱言,眼前還有三大挑戰亟待克服。首先是美國,「美國經濟在後危機時代的艱困挑戰中,而且顯然問題不小。」他表示美國政治對立使得預算赤字問題更加嚴重,這也是令人對美國經濟前景感到不安的原因所在。

美國總統歐巴馬雖在日前公布了超出預期的刺激就業市場政策,但市場表現不太捧場,道瓊工業指數還一度大跌兩百點,「顯示投資人仍心存懷疑,擔心此方案難獲國會支持。」

中國、歐盟 為未來後續觀察重點

其次的挑戰,則是市場擔憂中國可能面臨硬著陸的問題。「這點我是不太擔心,」歐尼爾相信,中國通貨膨脹將會獲得良好控制,而且,光是中國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足以驅動全球股票的牛市再次降臨。「可是,除非中國通貨膨脹壓力明顯減輕,否則人們的擔憂不會消失。」所以說,無論希臘債務違約與否,「都不如密切觀察未來中國通膨情況來得重要。」

第三個挑戰,就是愈來愈令歐尼爾擔憂的歐盟。他表示,歐元區國家遭遇基本面的難題,但麻煩的是,歐洲執政者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才好。再加上,歐元區的經濟數據顯示情況逐漸轉壞,甚至連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也都公開表明,歐洲銀行系統目前缺乏資金的情形,「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極大難題。」

因此接下來,對歐洲地區的觀察重點,包括是否給予希臘提供進一步紓困資金,以及擴張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的規模,都可能成為影響市場的風險因素。

整體而言,對於全球總體經濟的判斷,歐尼爾即使沒有把話說死,但言語中已不時透露,成熟國家出現二次衰退的機率,似已超過五成

不該悲觀 持續關注新興國家成長能見度

不過,在談到股票市場未來動向時,歐尼爾的態度出現了明顯轉變,樂觀的成分顯然更多一些。
好消息是,經過八月股災,以及九月初的全球股市下跌之後,目前全球主要股市的價格,已經反映『步入衰退機率達到三分之二』的悲觀預期。」在股票市場,最大的利多就是股價下跌,歐尼爾認為,如果你是股市投資人,現在不該是跟著市場氛圍過度悲觀的時候。

「當然,我不能排除,股票市場的牛市已經結束了。」歐尼爾說,以八月股災發生時全球股市的回檔幅度、速度來看,的確不太像是單純的「修正」;但即使如此,他至也不願肯定地說「熊市已經來臨」。

「你不能忽略這個擺在眼前的事實,來自於新興國家的成長動力,仍然持續推動全球經濟繼續前進,而這正是未來主導世界的關鍵。」他重新整理自己對於近來股災的定位與解讀,「我想,如果再過一段時間之後回頭來看,或許我會把八、九月的股災定位成一次修正,不過,是『非常嚴重』的一次修正。」

歐尼爾再次強調,若從長線的角度來看,雖然歐美及日本的經濟成長動能相對受限,但許多新興國家的未來成長能見度仍然十分明確,「其中,我認為有八個經濟體,是未來能見度最高的『成長型市場』,值得長期關注。」

歐尼爾所提到的「成長型市場」,就是除了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金磚四國之外,還有包含韓國、印尼、土耳其及墨西哥總計八個國家。「未來十年,這些國家GDP增長額度,將比美國加歐元區的成長總額高出一倍。」

不可否認的是,今年以來,新興市場的表現並無法因為相對較高的成長性而置身於歐美風暴之外,歐尼爾解釋,這或許是因為中國、巴西、印度以及其他成長市場的通貨膨脹壓力升高所造成。

「不過,新興國家所面臨的通膨壓力,將有可能因為八月以來的『危機』而出現轉變。」他解釋,在過去兩年,包括軟性商品和能源價格不斷上揚,造成許多新興國家的通貨膨脹壓力逐漸高漲,並在今年達到高峰,「而如今,歐美景氣面臨緊縮,影響商品原物料和能源價格的炒作空間,現在,大多數新興國家總算可以暫時喘口氣,停止貨幣緊縮政策了。」

隨著通膨緩解,歐尼爾認為,中國及其他新興國家股市的一大壓力解除,將有機會再次表現超越成熟市場。

回頭再談「成長型市場」,根據歐尼爾的估算,在接下來的十年內,全球GDP很有可能因為「成長型市場」的帶動,增進十六兆美元。「這無疑是未來世界的成長根源。」在他眼裡,此次危機對投資人而言反而是一大轉機,「尤其現時成長型市場的價格相當合理,應是投資人布局的極佳時機」他強調,其中特別是以中國為主的金磚四國,正蓄勢待發,準備開展下一階段強勁的成長。


************************************************************
走進成長型市場 看見青春經濟力
新興國家憑什麼突圍?
撰文 / 莊 芳
出處 / 今周刊770期

市場快速變動的情況,讓投資人不易找出方向。高盛資產管理董事長歐尼爾認為,即使在動盪市場中,仍有值得投資的機會。他所提出的「八大成長型市場」就是一例,無論在經濟體質、成長動能或是股市價值方面,都能發現個別優勢。
九月十六日,巴西總統羅賽芙(Dilma Rousseff)出席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倒數千日的活動。作為主辦國的總統,羅賽芙在發表談話時,當然強力保證所有建設必將如期完成;令人意外的是,她還天外飛來這樣一句:「投資基礎建設,是阻絕歐美國家危機蔓延到巴西的一種方式。」

當歐美國家已無力持續刺激經濟成長之際,許多新興國家,如同巴西一樣,仍有能力藉由國家本身的各種條件,全力保持經濟成長。

在2001年提出金磚四國報告的高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歐尼爾近期又點名,包括金磚四國及南韓、印尼、土耳其、墨西哥等,就是未來全球經濟成長趨緩時,最具投資亮度的「八大成長型市場」。

八大市場,分布於東歐、南美、亞洲,在歐尼爾的期待中,除了各國本身將可維持成長動能之外,亦有可能帶動各自區域經濟,甚至成為驅動全球經濟重啟成長的重要推力。

在結束世足賽相關活動之後,羅賽芙接下來的重要工作是與財長商議「援助歐洲」作法;九月下旬,巴西將與其他新興國家在美國華府召開會議,屆時主題之一就是「連手救歐洲」。某種程度上,新興國家似乎正朝著歐尼爾所期待的方向努力,試圖扮演世界經濟的救世主。

巴西現場
通膨高漲壓不住消費信心

「不能確定這場會議能夠作出什麼結論,但能確定的是,若你走進這些國家,就會親身感受到與成熟國家截然不同的經濟活力。」今年五月,ING巴西基金經理人張繼文來到巴西,除了拜訪公司,還要試著體會巴西經濟活力的溫度。「看報告,巴西的通膨數字有點嚇人,但當我走進購物中心,看到的卻是人潮滿滿,物價的壓力,好像完全沒有壓抑當地民眾的消費信心。」

不只如此,市區餐廳也經常處於客滿狀態,「到處都有建設中的工程,看起來不甚美觀,但卻是個充滿動力、正在積極發展的國家。」張繼文說。

內需,已成為巴西繼續成長的主要武器。據世界銀行統計,2009年巴西淨出口金額僅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約11%,從行業區分,服務業已占GDP比重約六成之多。在過去,原物料相關產業是巴西股市的主流,但在過去一年,內需類股的表現相對突出。當地流行品牌Hering就是一例,至今年八月,過去一年的巴西聖保羅指數雖下跌13%,但這家大型服飾品牌公司的股價,卻在同期間上漲了58%,表現十分亮眼。

先前曾為壓抑通膨而五度升息的巴西,股市難免跟著升息受到壓抑,表現令人失望。但在今年八月底,巴西央行意外提出降息策略,大膽將政策主軸轉為刺激景氣復甦。貝萊德拉丁美洲基金經理人韋能特(Will Landers)表示,目前巴西股市的股價淨值比約一.三倍,股市在過去一段時間已被過度低估,從價值面的角度來看,是相當吸引人的市場。

中國現場
二線城市也瘋高價娛樂

從南美洲往亞洲區域移動,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楊佳升,每年除了定期前往中國各地拜訪公司,就連私人假期也都選擇到中國自助旅遊,深入查訪各個城市。
九月,他才沿著京滬高速鐵路,從上海一路往北移動,最遠抵達東北瀋陽。他表示,像北京、上海這種一線城市,多數建設都已開發完成,熱鬧的程度早已不輸台北,高價的消費水準處處皆是。
而在二線城市如瀋陽、濟南等地,四處都有工程進行,百貨商場數量漸增,其中不乏國際精品品牌進駐。事實上,中國工資上漲並非只在製造業而已,服務業如今也可看到勞工成本上漲。舉例來說,位在瀋陽的餐飲店店員,原本每月薪資僅千元人民幣左右,現在漲至每月1600元人民幣。

「這麼一來,有愈來愈多人選擇留在家鄉,無須大老遠離鄉背井跑到沿海地區尋求工作。」楊佳升說,因此使得這些二、三線城市也跟著繁榮起來
根據彭博資訊的資料顯示,中國城鎮家庭每人平均可支配所得,今年第二季最新數據為5078元人民幣。

當人們口袋飽足、生活無虞,才有餘力培養興趣與休閒嗜好。位於瀋陽故宮旁的劇場,每晚都有當地知名藝人趙本山演出的「東北二人轉」,共六百位席次,平均票價約四百元人民幣,每日上午開賣門票時都可見排隊人潮,「有很多觀眾還是從附近城市趕來,就連平常日也一票難求。」

經濟體質強健,被歐尼爾極為看好的中國市場,過去一年來股市卻受到不小壓抑。對此,楊佳升解釋:「上海綜合指數其實無法反映整體中國經濟,因為光是金融、能源及工業類股,權重就占近七成。」其中,多數還是國營企業。「而正在受惠於內需市場崛起商機的是通路、消費類股。」

印尼現場
一個品牌寡占八成泡麵市場

在新興亞洲區域,還有同樣具有人口眾多、內需市場優勢的印度和印尼。其中深受通膨壓力所苦的印度,日前決定繼續採行升息手段,壓抑接近二位數的通膨率。今年以來,印度股市的表現在新興亞股中跌幅最大,但隨著通膨漸獲控制,未來的成長潛力可期。

若要選出今年最亮眼市場,一定不可錯過印尼股市。截至九月十四日為止,印尼雅加達指數仍有近7%正報酬率,預估未來一年企業盈餘還將成長12%。元大亞太成長基金經理人李湘傑認為,印尼人均所得在去年突破三千美元是一個重要關卡,也是成長斜率最高的一段,「依過去經驗來看,估計從三千美元提升至一萬美元,只須花上四至五年時間即可達成。」

就李湘傑觀察,印尼企業之所以不斷成長,和其政府保護國內企業、對外商限制有很大關係。「無論食品、水泥或是電信業者,在印尼當地都具有『寡占市場』的優勢,也就是說,買了這檔股票,你就準備享受『寡占』內需市場的優勢。」他舉例,當地知名泡麵品牌Indomie的食品公司,在國內市占高達八成左右,「走進印尼的便利超商,你會發現泡麵品牌就那二、三家,不像台灣超商各種品牌應有盡有。」

印尼股市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平均達三成,幾乎是亞洲之冠,也因此,公司主要股東持股比率往往很高,「因為少有競爭對手,公司實在太會賺錢了,大股東何必賣股票?」內需強、個股具有寡占市場優勢,再加上印尼對出口依賴度並不高,造就了印尼股市在這波股災之中獨善其身的格局。

除了印尼之外,今年,李湘傑也曾走訪韓國,看到他們打造品牌的力量。無論是三星、樂金或是現代等大型集團,從製造到品牌行銷都自己掌握,尤其現在中國工資高漲,對於電子代工業利潤影響甚巨,「韓國不像中國、印度或印尼,沒有內需題材,而是出口導向國家,但與其他出口為主的新興國家相比,韓國最大的不同,是有超強的品牌。」

李湘傑認為,雖然對出口依賴較高,受到景氣影響較大,但靠著強大的品牌力,韓國仍是可以長期投資的標的。

土耳其現場
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的「青春經濟

場景轉至東歐,在土耳其大型銀行Akbank工作長達二十八年的國際銀行業務行政副總裁卡菲莉(Hulya Kefeli),親眼見證了土耳其走向自由市場經濟的歷程。「在我童年時,開放市場這一詞,並不存在於土耳其。」她說,直到1983年以後,政府決心改革,才有許多大型民營企業出現。在銀行業的工作,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消費金融的成長。由於土耳其人口結構平均年齡為29歲,比起歐洲平均40歲的年齡層,「未來還有長遠的路可以繼續成長。」
在八大成長型市場中,俄羅斯股市的股價淨值比堪稱最低,僅一倍左右,而土耳其又是今年以來跌幅最深,約負24%。摩根富林明俄羅斯及東歐基金經理人白祐夫表示,會有此情況出現,「主要是因俄羅斯與油價高度連動,土耳其股市外資占比又高達七成所致。」
自95年開始投資東歐市場,白祐夫認為,這兩個市場正持續進行結構性調整,特別是在市場恐慌氣氛高漲之際,很容易被外界放大解讀。至於未來觀察重點,由於俄羅斯資源及土耳其工的出口仍以歐洲為大宗,他也提醒,「若未來歐元區經歷較長時間的調整,俄、土經濟都將面對相當的挑戰。」投資時應注意歐洲的整體經濟狀況。

******************************************************************

貨幣戰爭悄悄開打──面對全球「無利多時代」
撰文 / 謝金河
出處 / 今周刊770期 2011/9/21

正當全世界都競相展開貨幣貶值,希望以貶值手段提振出口競爭力之際,實體經濟復甦才是最核心問題,而實體經濟復甦,恐怕要看未來世界新科技競賽,誰能帶領全世界走向新的里程碑。
希臘危機延燒不停,全球投資人有如驚弓之鳥,眼看著股市跌跌不休,財富縮水,看來這個世界正式進入本刊年初所揭示的「零利多時代」。世界找不到一個興奮點,但敏感的投資人都可以感覺到,長線投資正面臨了巨大轉折。

我們先來看看幾個關鍵問題:一、美元。上周我們提及美元出現翻多的訊號,在全世界都看壞美元的情況下,美元經過漫長十年跌勢,最近突然翻過年線,技術面出現第一個多頭訊號,美元不跌反漲,這當然是重要訊號。

美元不跌反漲,並不是美國經濟基本面有了什麼傲人之處,而是美元指數在一籃子貨幣中占有很重要分量的歐元與英鎊,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下跌。英鎊近一個月來從1.661兌一美元下滑到1.6564,歐元兌美元則從1.454跌到1.35。美元的升值,理論上是建立在弱勢的歐元、英鎊上。

但是自從瑞士法郎宣布以1.2的匯價釘緊歐元之後,全球貨幣貶值競賽幾乎正式開打,最顯而易見的是,過去強勢的新興市場貨幣匯價都出現大幅貶值的走勢。例如,拉丁美洲的阿根廷披索從3.883貶到4.251;墨西哥的披索從11.475貶到13.2,這些年來一直對抗熱錢的巴西里耳,近一個月突然從1.52回貶到1.73。巴西貨幣從金融海嘯以來一直都是強勢,里耳從2.62升值到1.52。但今年巴西股市從73103點下跌到47793點,跌幅達34.6%,巴西股市今年跌幅名列前茅,從這個態勢來看,巴西受到原物料漲價帶動了十幾年的經濟,顯然開始放慢腳步。

除了拉丁美洲新興市場外,一些沒有加入歐元區的貨幣,也都聯袂大幅貶值。例如,波蘭幣從2.63貶向3.22,捷克幣從16.162貶到18.126,匈牙利幣從176.66貶到214.42,連最有可能成為避險貨幣的瑞典克朗與挪威克朗都跟著貶值。最顯著的是金磚四國之一的俄羅斯,這回盧布從27.134貶向31.323,幅度達15.43%,幾乎是金磚四國最弱勢的貨幣,土耳其的里拉也從1.386趁勢貶到1.824,幅度比盧布還大。

韓元急貶 台幣貶回三十元應指日可待

最精采的仍是亞洲貨幣,去年以來,亞幣升值勁道猛烈,台灣出口業,尤其是電子業紛紛大喊吃不消。新台幣從升破30元大關後,到今年年中,悄悄升到28.475,新台幣在今年五月就升到頂了。但亞幣其實還在升值,像日圓到八月仍寫下75.98的新高,讓日本人不解的是,日本已失落了二十年,今年三月日本發生大地震重創日本經濟,但日本資金回流,竟讓日圓寫下兌美元的最高價。

最近日本公布最新調整後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數字,第二季出現2.1%的負成長,這比上個月公布的1.3%負成長還下修很多。但是日圓竟然在利差交易中成為避險貨幣,再度創了75.98的歷史新高價。日圓高漲,日本政府用盡各種方法阻升,卻阻擋不了日圓的漲升勁道。但是日圓高漲,已重創日本經濟競爭力,像汽車與平面電視上季銷售年減11.6%,獲利大幅下滑14.6%。日本是資金避險的受害者。

但是亞幣升值都在八月九日前後,在歐洲引爆希臘倒債危機,造成的全球股災中,韓國一馬當先,讓韓元痛快貶值。韓元在八月三日升到1029.5兌一美元的最高點,一個月之間,快速貶值到1142,韓元一個多月之內急貶10.927%,比起台幣從28.475貶向29.98,貶值5.28%還要凶悍,以韓元這次的貶值幅度來看,台幣貶回三十元應指日可待。
除了台幣與韓元加入貶值競賽外,新加坡幣這回升到1.199也觸底,最近貶回1.2648,比起台幣、韓元幅度小很多。其他如馬幣從2.895回貶到3.1196,泰銖從29.016回貶到30.571,印度盧比也從43.78回貶到48,印尼盾從8244回貶到8889。美元升值,亞洲貨幣都趁機貶值,只有人民幣仍然穩健邁向升值之路。

人民幣變成除日圓外 亞洲獨強的貨幣

第二個關鍵問題是中國,2010年七月,再度開啟浮動匯率機制,人民幣從6.832兌一美元開始升值之路,目前已來到6.376,最近亞幣競相貶值,但人民幣並沒有隨之起舞,人民幣仍在6.38左右,人民幣變成除日圓外,亞洲獨強的貨幣

而人民幣今年來大幅度升值,加上中國強力加薪效應、原物料高漲,還有企業面對銀根緊縮壓力,已出現三十年來前所未見的新局面。人民幣獨強,也影響了中國出口競爭力。中國公布八月出口金額1733.16億美元,成長24.5%,進口1555.57億美元,成長30.2%,中國八月進口金額寫下歷史新高,但八月的貿易順差177.59億美元,比七月的314.8億美元,已大幅縮減,今年前八個月,中國貿易順差927.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約減少10%。這個數字正符合了耶魯大學教授羅奇(Stephen Roach)所說的美國消費難振,中國必須靠內需自救,進口金額迭創新高。

中國出口成長放慢腳步後,下一個挑戰恐怕仍在銀根縮緊之後的挑戰。為了對抗通膨的壓力,中國連續十二次調升存款準備金率,達21.5%。中央緊縮貸款,也讓今年來新增貸款逐月走低,一月還有1.04兆元人民幣,七月寫下4926億元人民幣新低,八月也只有5485億元人民幣,而八月貨幣供給年增率只有13.5%,創下七年新低。中國的M年增率過去都在30%以上,今年人行的目標值是16%,老早已降到監控標準以下,但是中國的貨幣政策仍毫無放鬆跡象。

八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已從七月的6.5%回降到6.2%,顯示通膨有降溫現象,但是中央仍不鬆手。貨幣政策太緊使得企業借錢不易,最近幾個月來,浙江已出現逾萬家企業倒閉的現象,錢荒加上電荒,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超過金融海嘯。
以出口為導向的珠三角大批加工出口產業頻傳倒閉,像有「牛仔服之都」的佛山均安鎮,有一百多家工廠倒閉,鎮內「山寨廠一條街」有逾半小工作坊拉閘停業。「玩具鎮」東莞石排的小型工廠,有六成注射機因不景氣而停止運轉。企業不斷蒸發消失,整個產業鏈受創,衝擊力遠超過金融海嘯時期,產業斷鏈危機是中國經濟的一大挑戰。
但是影響中國經濟最大的變數,很可能是中國的房地產。按照過去經驗,「金九銀十」是中國樓市銷售的旺季,但九月上半月房地產成交銳減五成,而最近公布資料中國七十個大城市,已經有十六個城市比七月下跌。中國的房地產經歷一段時間的價穩量縮,若因銀根吃緊,房市出現較大的反轉壓力,這將是中國經濟奔馳三十年的最大變化。

中國經濟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成長,經濟規模大躍升,人民財富也跟著水漲船高,這是全世界最亮眼的經濟區塊。過去三十年間,全世界經濟在不同時間都出現大調整訊號,例如,1980年代,台灣與日本出現金錢遊戲到泡沫吹破,到了1997年,亞洲出現金融風暴,到2000年美國網路泡沫吹破,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大海嘯,這次發生歐債危機,全世界每一個角落,經濟都遭逢極大調整壓力,惟獨中國經濟獨好三十年。

中國經濟奔馳了三十年,房地產累積的泡沫已有一定程度,這次從資金斷鏈到產業斷鏈,房地產撐起的經濟若發生大變化,中國經濟可能出現三十年來最大的一次調整。換句話說,中國過去三十年的快速發展可說是萬里無雲,但接下來,每一步都是大挑戰原物料回檔已成定局 最終通膨將降溫

台灣在中國快速發展階段,正好碰上民進黨執政,只有偷跑的台商享受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果實,等到國民黨再執政,兩岸高度連結,未來中國經濟如果出現較大向下修正壓力,台灣恐怕首當其衝。

三是熱門標的盛極而衰:假如美元轉趨強勢,黃金的避險功能會下降,最近報載歐洲央行加入追買黃金行列,但總量不過0.8噸,數量仍然很小,這次黃金從1923.7美元回檔跌破1800美元大關,黃金技術面的兩記長黑,是進入整理的訊號,金價最好是在高檔區震盪,若黃金再噴出大漲,那意味了世界經濟有重大失控性的災難,否則黃金漲幅有限

另一個是軟硬商品都有回檔壓力,經濟不景氣衝擊下,最近作為工業生產最敏感指標的銅價已出現大幅回檔訊號,倫敦期銅則從10189美元回跌到8364美元。

另一個原物料指標是原油,今年茉莉花革命曾令油價飆漲,紐約原油一度漲到114.83美元,如今回跌到85.7美元,今年油價已較去年底下跌6.3%,北海原油也有相當幅度回檔,原物料回檔已成定局,最終來看,通膨將降溫。

今年CRB指數在五月曾創下370.72的新高,已較海嘯前後的473.97降溫很多。九月十九日CRB指數大跌,收在323.58,在技術面,美元正式穿越年線邁向多頭,CRB指數則正式跌破年線,邁向空頭。這顯示大家擔心歐美印鈔票引發通膨危機,但目前來看,危機已紓解。

美國科技實力仍主宰全世界經濟發展

四是下一輪經濟曙光會出現在哪裡?最近美國股市出現了兩個新的亮點。美國道瓊指數只有一萬一千多點,但是九月十九日,美國股市有兩檔個股寫下歷史天價紀錄….【本文未完,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770期】

美國人願意用一百倍本益比去追逐高成長標的,似乎意味了在歐債危機陰霾籠罩之下,全球投資人正在尋找什麼是未來十年有價值的資產,蘋果、亞馬遜的勝,出應給大家很多啟發。
很多人唱衰美國經濟,但是美國科技實力仍主宰全世界經濟發展,正當全世界經濟的發展,正當全世界都競相展開貨幣貶值,希望以貶值手段提振出口競爭力之際,實體經濟復甦才是最核心問題。而實體經濟復甦,恐怕要看未來世界新科技競賽,誰能帶領全世界走向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