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翹翹板 – 股票與債券的權衡
風險翹翹板 – 股票與債券的權衡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
資金往報酬率(股息殖利率、利率)高的地方流動!
前言
有一次,在一個記者會,有位資深的財經記者,對於簡報中論述股票報酬率大於債券殖利率,表達極大的異見。她很堅持地列舉了股市崩盤、炒股、壁紙股票的個案,來佐證她對股票的看法。
股票與債券
股票的報酬來自公司營運利潤,EPS或股票殖利率。而債券報酬源於債務所支付的利息,利率或債券殖利率。本質不同。
但是如果,長期來看,簡單從風險與報酬的翹翹板來看,「資金往報酬率高的投資案移動」。
表1 股票與債券
|
股票 |
債券 |
風險 |
高 |
低(無風險!) |
殖利率 |
股票殖利率(註1) |
債券殖利率 |
其他 |
承擔風險的溢價(premium) |
|
報酬率 |
股票殖利率+風險溢價 |
債券殖利率 |
債息/債券資金 = 債券殖利率(無風險)
股利/股票資金 = 股票殖利率 (註1:假設EPS發放率100%)
如果債券殖利率等於股票殖利率,因為債券風險相對低,則資金可能從股票市場轉移到債券市場,使股票資金減少,或股價下跌,股票殖利率上升。反之,當利率上升,債券殖利率提高,例如FED升息,則股票資金可能轉移到債券市場,使股票價格下跌(註2)。
如此,股票報酬除了股票殖利率之外,尚可加入風險溢價。
另外,假設資金流動性可以反映股市、債券殖利率的變動,最後
債券殖利率 = 股票殖利率 + 風險溢價(premium)(註3)
由上,可知理論上,股票報酬率(股票殖利率+風險溢價)應大於債券報酬率
參見(1)台灣現金股利殖利率;(2)台灣指標公債殖利率
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網站。
結論與討論
上述結論可以長期股市、債市報酬率驗證。但短期股市、債市的波動可能導致不同的現象。因此,論述時,宜注意各可能狀況之假設。
註1:企業賺取利潤(EPS),依據營運需求,評估發放率發給股利。股東收取股利,依據股利計算股票殖利率,簡單看成股票的報酬率。其他,保留盈餘、未發放的稅後淨利,或以資本支出進行擴廠;或公積,提高淨值等。
註2:債券市場價格因升息,使債券價格下跌。注意勿與債券殖利率混淆。
註3:風險貼水(premium)可能有正有負,但是長期,承擔風險的premium理應為正,即溢價。相關推導同上。當風險貼水為負,承擔風險(risk taker)的投機者退出風險市場。或風險趨避者(risk avoider)付出較高的(premium),例如為正。
附錄
資產配置,從投資組合的觀點,可知股票、債券等,並非零壹的選擇方案,而是可以有百分率配置的組合。以中華郵政為例,其資產配置可為參酌。
除了其他項目外,中華郵政資金運用,可見股票及基金占1.61%;而債券占27.39%。
資料來源:2010年中華郵政年報
上一篇:心智(mind): mind your business
下一篇:股票的另類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