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9 12:45:04DR.J

開放與封閉2

開放與封閉

經濟學基本理論,比較利益法則強調一個國家,開放程度越高則有越大的比較利益。其中,貿易依存度也是一個指標。在國內,到底鄉鎮與城市的經濟競爭關係或是利益共同體的合作關係,怎麼來體現經濟學的比較利益?從觀察美國各鄉鎮開發的經驗來看,美國是地大物博的觀念,每一個城鎮之間也許就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系。因此,必須引進相對的生產模式以將地區(獨立經濟體系)的生產效率提高,這也就是任何總統候選人或是任何參眾議員,每次都要強調他的政策為了該州或者鄉鎮貢獻了多少個工作機會。這些工作機會,就是出息,就是收入,引進的人口,也會相對有商業活動,自然資源投入增加而產生正向的經濟循環。如此,可觀察到各城市間的競爭造成的城市繁榮與衰退的消長。

    以往,中山高速公路通車之後,以往縱貫路從台北開車3小時,剛剛到新竹的車程,高速公路通車使一些車流在3小時間,直達台中以南。高鐵通車之後,所謂台灣一日生活圈的概念,台北高雄一日來回也可能了,交通改變我們空間與時間的觀念。北宜高速公路開通之後,到宜蘭的車流,從東北角2號省道轉移到高速公路,東北角2號省道沿線的一些鄉鎮相對,商業活動就降低了。

一個鄉鎮能否生存,有將資源發揮,吸引了更多的資源投入,那他就會成長。長大成為大的城市。否則,就會成為鬼鎮,在美國西部就有鬼鎮(Ghost Town)的景點,在西部牛仔拓荒時期,淘金熱帶來的人群,使小鎮繁華,而淘金熱退去,人潮遠離之後,小鎮繁華不再,就成了鬼鎮了。

台灣地小人稠,因此不容易體會不同的城市或鄉鎮的經濟發展。包括大陸政策推動的城鎮化計畫來說,以小島為例,比較具體可以理解隔離的概念,把小島看成是一個獨立的生產和消費的單位。在封閉經濟下,小島居民自行生產消費所需;若擴充為開放的經濟下,再加上貿易,則小島的繁榮與衰退,有賴小島原有的資源,以及後來引進的技術,將資源有效率的應用到生產上,有出息,然後大家才可以過著富足快樂的日子。若只是消耗在分配上,餅不夠大,只是徒然。



IMG_8521.JPG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