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的生活水平
桃花源的生活水平
桃花源記固然是陶淵明為我們這些困於俗世,苦悶的心靈所營造的避秦桃源。文中所描繪的精神上生活的愉悅,就是黃髮垂髫,並怡然自得。但是,其生活物資應該是單純的。其生產系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所生產者,有作物、魚鮮、蠶絲、竹筍、雞、酒等。在物質生活上,假設漁人平日的生活水平,亦不會羨慕。因為文中,漁人停數日,辭去。雖然桃花源人努力款待,而漁人停數日,辭去。表示以漁人平素之生活水平,以及陶淵明所欲描述的避秦樂園,漁人應該要樂不思蜀才是。表示桃花源的生活並未能夠吸引漁人嚮往,或漁人所圖者,不僅於此。
其次,在時間與空間的寫景上,陶淵明顯然不是軍事偽裝專家。在桃花源這個避秦樂土外圍,並不應該種植桃花林的。陶淵明不僅種植數百步的桃花林,而且中無雜樹,表示是人工植林,此地無銀三百兩。難怪漁人甚異之,起疑了。若將桃林移入桃花源中,這桃花源就隱密安全多了。再者,既然不復出焉,何不將山之小口封閉,得一真正與世隔絕的小小天地。
文中記述,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既然來此絕境,不復出焉,則桃花源男女衣著,理應仍是秦朝服裝。而漁人所處朝代為晉朝,時間相隔多年,服裝應該已經不同。
而桃花源人希望漁人不要告訴外人,漁人顯然居心不善。不僅處處作記號,而且立刻告訴太守。幸而迷路未獲。
附錄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建議:就偽裝的技術來看,文中「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應該後移至「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之後。即漁人進入桃花源之後,才「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