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0 19:46:24帶月荷鋤歸

【神化】愛你.害你

教會朋友蘇姑望著別人數月大的女兒,口水都流出來了,半玩笑的說,要領養一個小孩。

我們立即半認真地,勸她早日打消主意。

一來,她這麼個單身(至今)女子,實在缺乏帶小孩的條件。孩子和貓狗寵物一樣,借朋友的來玩玩可以,要當個體戶自負盈虧嘛,倒是教人為難。(借用某些男人的座右銘:要喝牛奶也不需要買一頭乳牛!)教養小孩是任重道遠的艱鉅使命,心理準備以外,經濟時間心血體力等等的準備也是不能馬虎的。

(越來越想不通父母是怎樣千辛萬苦養大我們的!)

其次,再不濟的親生孩子是「自作孽」,領回來的若甚麼差錯,養父母是否願意永不相負?

這些孩子的出身來歷,有時難免「多采多姿」。說句不中聽的話,好端端的,怎會落到如此田地!不是所有待領兒童都是單純地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的孤兒,其他常見的背景,譬如未成年而不能(或不想)負責任的父母、家庭暴力、父母因故(疾病?入獄?)不能照料、孩子有缺陷被棄之類。而你,既然發下大願收養小孩,應否到領養院時左挑右選,好似清貨大減價找滄海遺珠的師奶?若是如此,你是為了自己養兒防老,不是為孩子能有個庇護的家。

醫院西翼的阿莎進來時已近臨盆,生下孩子後,索性做了絕育手術;兩個月後經中途宿舍出院。

孩子呢,早送領養院去了。

其實醫院中有三個病人當年也是被領養的。

阿奇還不到十九歲,患過度活躍症和狂躁症,親生的父族中也有精神病史。阿奇在學校的行為極惡劣,卻是因為他太聰明,覺得課程太淺易,悶得發慌,弄出許多亂子來。他四歲時被一位醫生收養,是類似個案中最幸福的一個——至少他的養父母比較明白他的需要。

羅森是黑人,襁褓中便成為一對白人夫婦的養子,生活在白人圈子,小學中學都在區內有名的學校度過。校內佔大多數的白種孩子欺負他 (英國校園所謂的 “bullying”可不是浪得虛名的),黑人也不理睬他。羅森不是讀書料子,事實上也呆不下去,便憑著天生的體育天分闖進了球壇,加入了英國中部某球會踢職業賽。但好景不常,童年的創傷加上現今的壓力,羅森開始使用毒品,結果腦部受激過度,引發了精神分裂——他親生母族亦有精神病史。在妄想和幻覺驅使下,羅森一再在大街上襲擊不相識的白人婦女,以為她們對他有「不軌企圖」。羅森因此成為高危人物,行動起居受英國內政部直接監控,由客廳走出花園也要打電話申請內政部批准。本是運動健兒的羅森由於藥物副作用變成大胖子,養父母從他入院後也就斷了音訊。

馬田的處境和羅森相似。他是黑裔與印度裔的混血兒,收養到一個天主教的白人家庭中,十四歲時發現自己有同性戀傾向。跟養父母坦白從寬的結果,是被攆出家門自生自滅。馬田艱苦地活下去,還考進大學唸心理系;唸到中途,彷彿繃得太緊的神經突然承受不住,崩潰了,進了精神病院。不久出院,退學,失業,嚴重酗酒,跟他那個虐待狂的男友繼續糾纏不清。他的肝臟已然衰竭,上回再因酒精中毒入院,從死亡邊緣搶救回來。我們說,馬田,再喝酒,你真的會死。馬田很認真的聽,答應以後滴酒不沾,還會乖乖的吃戒酒藥。我看著他呆滯的表情,活死人似的步伐,飄飄搖搖的走出去,想起聖經那句「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我們默然半晌,主診醫生說,馬田大概活不過今年。

雖然世上大多數的父母對家裏那些個「無能第一」「不肖無雙」非常包容,我還是希望阿莎的孩子是個萬裡挑一的健康、漂亮、聰明、懂事的孩子。雖然世上大多數的兒女對家裏頑固專制、自以為是的「黑白天鵝」相當忍耐,我還是希望孩子未來的養父母有百年一見的慈愛、耐心、寬宏、智慧。要做合格的父母或子女不太難(也不太易),但有些情況下,某些人會面對更嚴酷的挑戰。如果親生子女是「自作孽」而不得不忍忍忍忍忍,你阿茂整餅地領養了孩子,豈不是自作孽中的自作孽,更不該將之隨意拋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