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論之重要哲學家
蘇格拉底(Socrates,469-399 B. C.)
p 知識乃是先天具備的觀念,教育工作僅在於將個人的這些先天觀念加以引出
p 人人都擁有相等的知識與同等的智慧,後天知識之所以有差別乃是回憶的份量多寡
p 教學方式是一種引出與回憶的「產婆法」,產婦好比是學生,產婆好比是教師,知識好比嬰孩,應孩早存於孕婦手中,產婦的任務僅是負責接生,將原本就潛藏於學生心靈中的知識導引出來。
柏拉圖(Plato, 427-347 B.C.)
p 「希臘三哲」:柏拉圖為西方重要的哲學家與教育家,與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並稱「希臘三哲」。
p
哲學思想:二元世界觀---世界存有為觀念世界與實在世界
p
觀念界:真實、唯一、永恆不變的共相世界,必須運用高度理性才能加以認識。
p
實在界:虛幻、雜亂、短暫且變動不已的特殊世界,是運用感官即可認識的世界。
p
觀念界與實在界的關係:實在界之複雜事物是觀念界事物分受而來的,故實在世界的同類事物在某種程度尚有其共同性,將這些共同性抽繹出來直至理念層級即是觀念的原本。
p
如何認識觀念:藉由理性的發展,以最高理性認識最高的理念-善。
p
何謂哲學家:善是理念將像是太陽,照亮所有理念使我們能夠看到。能認識到最高善的人就是哲學家(能認識到最高善,而能認識到所有的理念)。因此,這個人可以作為國家之元首(哲學家)。
柏拉圖的教育主張
p
柏拉圖認為教育的功能在於,培養統治人民的哲學家皇帝。
p
教育主張主智主義:柏拉圖將人性分成三等分-
→位於頭部是理性
→位於胸部是情感意志
→位於腹部的則是慾望
因此,人出生便具備不同特質,可分三類:
1.銅質人:慾望強的人,適合農工生產。
2.銀質人:情感意志堅強者,可成為捍衛國家、保護家
園的戰士。
3.金質人:理性高的人,屬於統治者階級,經由教育練可成為國家官吏(理性最高者,能直透最高理性的善,是國家最佳的領導人選,即是哲學家皇帝)。
p
教育即在區分不同特質的人並使之適任其所,這也正式柏拉圖所提出的社會正義。
柏拉圖的教育計畫
p
男女教育機會均等:統治者不限於男人或女人,男子的訓練方式同樣適用於女人。男女早期都接受音樂及體育教育,健全身體寓於健全心理,是以體育與音樂教育都極為重要,必須加以注重。
p 淘汰教育:在理想國中的公民未滿十八歲都應接受軍事訓練,無法通過淘汰進入農工商階段(銅)。第二次淘汰則為軍士,以捍衛國家(銀);第三次淘汰留下的可成為官吏,而其中識見最廣博、能力最強者,即成為哲學王來治理整個國家(金)。---理想國
柏拉圖理念的優缺
p
優點:1理想國和社會正義說指引西方後代教育的發展動向。
2創見一分人才教育計畫,男女教育機會均等淘汰教育的必要性。
p
缺點:1空中樓閣式的教育計畫欠缺具體施行的方法。
2教育想法大部分均過於理想化而容易流於烏托邦式的幻想。
亞里斯多德-屬觀念論亦是實在論的始祖
師承柏拉圖,但是許多觀念不合,曾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p
強調現象事件的研究,開啟西方自然科學研究的大門—科學之祖。
教育學說
p 1.人性的心理分析:以理性最能彰顯人與其他物種間的不同,因此「人是理性的動物」。
p 2.理性的解析—實踐理性:在恰當的時機運用適切的理性行合宜之事。「理論理性」=知;「實踐理性」=行。
p 3.形式與質料並重的教育觀。形式=觀念;質料=感官物體組成成分。形式可脫離質料,質料不可脫離形式。
p 4.職業教育與文雅教育的分野:強調勞心與勞力的分別,因而導致文雅教育與職業教育間的分別。
笛卡兒(Descartes,1596-1659)
近代哲學之父 ---「我思,故我在」
p
近代哲學思考方法基礎:根據人類理性的直觀作用,發現不可懷疑的必然絕對的根本原理,嚴格地演繹出統一的知識體系。
p
哲學第一工作:根本原理---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根本原理必須清晰且明證,具有不可懷疑性;其次,根本原理獨立於一切其他真理,因為後者係從前者演繹而來。
p
Ex--根本原理:我可以懷疑一切,但不能懷疑「懷疑」本身的作用。無論如何懷疑一切,還是肯定「正在懷疑」這一思考行動,而懷疑的過程中,我必須存在,否則我無法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