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16 12:36:39盧老師

親職教育(2)-孩童的個性

孩童的個性

不愛做他不喜歡的事。

挑戰性、嘲弄性、違抗性。

父母的責任:

父母對於門下子女是否有用恆心、耐心、熱誠的心去研究了解孩童的個性、性向。

是否能抽出時間與孩童玩在一起(常與孩童玩在一起有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心如

孩童不覺老矣)而後體會察覺孩童日常生活的動向、行為、思考,然後研究設計一

套管教合理、充滿慈悲、愛心、親子之間互動,以及互相尊敬而後培養出孩童尊敬

別人等人性遊戲規則聖典。

為什麼﹖假如在幼小的心靈精神生活失去了依歸,可能在生長過程中將產生空虛感

(在潛意識上的印象),而改變往後人生之孤獨或變異之心性(假如前世的意識行為

有所偏差成分,往後又沒有得到良好的心靈環境,前意識的種子將伺隙發芽)。

我們在人生道路上(無論初生、老人)都需要他人散發出來的光和熱,每人都想要得

到真愛,尤其是幼小的心靈,就像是幼苗,無法再不正常的天候(家庭)環境中成

長。

父母親的重任大責,是要導引幼靈進入心靈正常成長和發展,幫助體驗人際關係的

愛,因次父母親在關懷子女生長過程中,心中有必要規劃一套人性成長生活遊戲聖

典(佛法:古人聖賢多生中之生活經(體)驗,經智慧辨識過濾而成之聖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