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6 23:06:50辛金順

推介張揚2005年的電影《向日葵》

類 型: 愛情 / 劇情
導 演: 張揚 Yang Zhang
編 劇: -
主要演員: 孫海英 Haiying Sun
陳沖 Joan Chen
上映日期: 2005-10-1
國家地區: 中國 / 荷蘭


1.(摘自sina網)
青年導演張揚的新作《向日葵》雖然沒有電腦特技、大場面帶來的感官刺激,但其特有的張揚式的溫情和真誠打動了觀眾。10月18日在京上映後的短短幾天內,僅在中華電影院一家影院,《向日葵》的票房就接近5萬,比起一些大投入、大制作的大片毫不遜色。

  據中華電影院負責人介紹,僅10月22、23日周末兩天,來看《向日葵》的觀眾就達到2000多人,創下了36000多元的票房記錄。那麼,這樣一部並非大投資、大制作,也沒有大場面的影片為什麼能吸引這麼多觀眾呢?

  《向日葵》是青年導演張揚繼《愛情麻辣燙》、《洗澡》後又一部力作。影片還是張揚一貫的溫情雋永、貼近生活、以小見大的風格,也延續了他關注家庭和父子關系的作品主題。可以說,《向日葵》和《洗澡》、《昨天》構成了他的“父子三部曲”。父子關系是很多家庭中最為緊張和微妙的一種關系。影片通過塑造父親和兒子 ─ 這兩個非常有性格的角色,通過他們之間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帶出了兩代人在這三十年中的變化。《向日葵》這部電影分為1976年、1987年、1999年三個部分,通過這部電影可以看到中國這三十年的變化。這種變化不是簡單地通過歷史事件去展現,而是通過一個家庭的變化影射出時代的變化。

  而《向日葵》聚焦于父子兩代人之間愛恨交織,矛盾複雜的關系,著力刻畫父子之間由初期的控制與反叛,到後來的包容和理解。可以說,影片描述了一種典型的中國式的父子情結。雖然《向日葵》的主人公是成長于上世紀70、80年代的那一代人,但父子關系、兩代人代溝卻是個永恆的主題。影片的觀眾中,不乏80年代出生,甚至90年代出生的年輕一代,雖然對70年代的社會背景知之不多,但對其他表現的父子關系及代溝也深有感觸,“心有戚戚焉”。

  也許正是由于《向日葵》生動細膩地表現了父子情結,因此在沒有大肆炒作的情況下,影片吸引了大批觀眾自發到影院觀看。甚至有觀眾在看片後,自發寫起了影評。可見,一部作品只要是認真、真誠,就一定能打動、征服觀眾的心。

2.(香港影評人石琪於明報2006.3.31的短評)
張揚導演這部北京父子恩怨片成績中等,不算新鮮精奇。但此片通過小家庭回顧大時代變遷,概括了文革至今的兩代滄桑,頗有真實感和諷喻性。

劇情開始於兒子童年,那是文革後期,經歷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和毛澤東逝世,這是共產中國的歷史轉捩點,今年適逢卅周年。此後逐漸開放,片中不提六四,然而強調八十年代新舊衝突,兒子青春反叛被父親強硬制止。九十年代以來北京繁榮,兒子成為畫家,父親仍流連於待拆的舊屋,父子情仇怎樣了結﹖

那個慘受文革之苦的父親,望子成龍,卻專制獨裁,這父親形象顯然在寫實中亦有政治象徵。此片採取主流態度,一方面拍出新一代無法忍受家長式管治,另一方面形容嚴父是有情義有原則的好人,確實使兒子成才。妙在結局沒有故意讓父子團圓,而指出新一代的父親當會和老一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