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9 07:35:58明元童子
如何找到你的心 之三
用「心」修行才能有成
凡人用頭腦想事情,用眼睛看事情,是用六識;聖人用「心」看事情,用「心」想事情,那麼看的都是穿透的,都是真相。你用頭腦想,會有自己的意識、觀念、習性、歷練參雜在你的決定裡;如果用「心」去想,就沒有自己的見解、意識、法則,而是自然天地的法則,因此看的是真相。就像這個杯子,一個人從這邊看有耳朵,另一人從那邊看沒有耳朵,兩個人就會爭吵。用眼看都是片面的,再加上個人的見解,更會偏差。如果你用「心」看事情呢,它是穿透的,可以完全看清楚這杯子形狀是怎樣的,那就沒有爭執。然而眾生難渡,你告訴他不要這樣,他偏偏要這樣;告訴他不要那樣,他偏偏要那樣。他只看見自己,別人雖旁觀者清,給他指點和意見,他卻沒辦法接受。所以有時我們得眼睜睜看他跳下來,跌了一身傷,才去扶他起來,再告訴他,你不應該這樣,應該怎樣,他才會乖乖的回頭,或是乖乖的修行,這是人的習性。有的眾生根基較好,摔一次跤就得到教訓;然而有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他還是舊習難改。所以度人是論機緣的。
今天這堂課說如何找到你的心,並不是說以後通通不要用頭腦想事,只是告訴大家:要修行有成就,進入真正的禪定,開啟真正的智慧,得到妙觀察智,就要從內在的真實心去用功,而不是從頭腦裡硬逼。最近師尊的書裡寫了很多禪宗公案跟開悟的書,師尊反覆告訴我們開悟的境界、空有不二的意思;告訴我們真空妙有;告訴我們生命的本然面貌是怎麼回事。但是,大部份的同門,都是用頭在想,用六識,用世俗法則,用個人的人生經驗,個人的覺知見地在解讀,所以解讀出來的,各各不同。如果每一個人都用真實心去看、去理解,大家得出來的答案一樣,而且是很真實的。因為我們用「頭」去想,由於各人根基不同、觀念不同,領悟力不同,當然解出來的答案就不同了。在西藏,金剛兄弟之間要辯經,拿一句話來辯反覆辯論,在辯中去蕪存菁,但是往往沒完沒了,核心到底在那裡,辯不出來,因為那只是一種訓練的手段。想真正進入禪定,真正進入三摩地,你還是要從最源頭(心)去處理,真正達那個境界的時候,你一看就明白了。
一般人用六識生活、學習、想事情,那叫做「識魂」──我為什麼不用「心」呢!心是魂組合的,這個人如果魂不守舍,如果魂是散亂的,他就沒有什麼心啦!他想不出什麼事,沒有辦法作很明確很理性的生存、生活跟應對。舉一種容易理解的現象:小孩子有時要給人收驚(大人也會),因為他魂不守舍,少了一條魂或二條魂,茫茫然,傻傻的,頭腦空白,睡也睡不好,心就散亂了。心是從魂聚集而來,而魂從那裡來?它的真正的內在,是一股生命力,一股磁場。這一股磁場的強度、凝聚度、好或壞,注定這個人的個性、思惟、觀念,包括他的智慧力。魂魄如果非常的凝聚,力量、磁場非常強,那麼他的能力、智慧、理解力就很好,容易安身立命。如果一個人的魂魄很薄弱,很不穩定,很飄浮,他的理解力就不好,個性飄搖不定,能力有限,做這個不成,做那個也不成;做這個定不住,做那個也定不住;命運就很坎坷。所以說,我們修行不能執著六識。煩惱是六識的作用,你調御不當,讓他產生放逸,加上累世的習性操控,你就會輪迴在自己的無明裡。然而經過修法的修練以後,你自心明了,就會穿透六識作用,可以很清楚明白自己現在在做什麼,想什麼;你剛剛下的那一個決定是對還是錯,是應該不應該。你功力好、定力好的時候,內心就平靜從容,不致做了又後悔。該怎麼做,當下就會很清楚,那這是定力跟智慧所產生的結果。
引用轉載:金極之光 金極雷藏寺http://tw.myblog.yahoo.com/golden_infinity_temple/article?mid=1493&prev=1596&next=1492&l=a&fid=13
凡人用頭腦想事情,用眼睛看事情,是用六識;聖人用「心」看事情,用「心」想事情,那麼看的都是穿透的,都是真相。你用頭腦想,會有自己的意識、觀念、習性、歷練參雜在你的決定裡;如果用「心」去想,就沒有自己的見解、意識、法則,而是自然天地的法則,因此看的是真相。就像這個杯子,一個人從這邊看有耳朵,另一人從那邊看沒有耳朵,兩個人就會爭吵。用眼看都是片面的,再加上個人的見解,更會偏差。如果你用「心」看事情呢,它是穿透的,可以完全看清楚這杯子形狀是怎樣的,那就沒有爭執。然而眾生難渡,你告訴他不要這樣,他偏偏要這樣;告訴他不要那樣,他偏偏要那樣。他只看見自己,別人雖旁觀者清,給他指點和意見,他卻沒辦法接受。所以有時我們得眼睜睜看他跳下來,跌了一身傷,才去扶他起來,再告訴他,你不應該這樣,應該怎樣,他才會乖乖的回頭,或是乖乖的修行,這是人的習性。有的眾生根基較好,摔一次跤就得到教訓;然而有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他還是舊習難改。所以度人是論機緣的。
今天這堂課說如何找到你的心,並不是說以後通通不要用頭腦想事,只是告訴大家:要修行有成就,進入真正的禪定,開啟真正的智慧,得到妙觀察智,就要從內在的真實心去用功,而不是從頭腦裡硬逼。最近師尊的書裡寫了很多禪宗公案跟開悟的書,師尊反覆告訴我們開悟的境界、空有不二的意思;告訴我們真空妙有;告訴我們生命的本然面貌是怎麼回事。但是,大部份的同門,都是用頭在想,用六識,用世俗法則,用個人的人生經驗,個人的覺知見地在解讀,所以解讀出來的,各各不同。如果每一個人都用真實心去看、去理解,大家得出來的答案一樣,而且是很真實的。因為我們用「頭」去想,由於各人根基不同、觀念不同,領悟力不同,當然解出來的答案就不同了。在西藏,金剛兄弟之間要辯經,拿一句話來辯反覆辯論,在辯中去蕪存菁,但是往往沒完沒了,核心到底在那裡,辯不出來,因為那只是一種訓練的手段。想真正進入禪定,真正進入三摩地,你還是要從最源頭(心)去處理,真正達那個境界的時候,你一看就明白了。
一般人用六識生活、學習、想事情,那叫做「識魂」──我為什麼不用「心」呢!心是魂組合的,這個人如果魂不守舍,如果魂是散亂的,他就沒有什麼心啦!他想不出什麼事,沒有辦法作很明確很理性的生存、生活跟應對。舉一種容易理解的現象:小孩子有時要給人收驚(大人也會),因為他魂不守舍,少了一條魂或二條魂,茫茫然,傻傻的,頭腦空白,睡也睡不好,心就散亂了。心是從魂聚集而來,而魂從那裡來?它的真正的內在,是一股生命力,一股磁場。這一股磁場的強度、凝聚度、好或壞,注定這個人的個性、思惟、觀念,包括他的智慧力。魂魄如果非常的凝聚,力量、磁場非常強,那麼他的能力、智慧、理解力就很好,容易安身立命。如果一個人的魂魄很薄弱,很不穩定,很飄浮,他的理解力就不好,個性飄搖不定,能力有限,做這個不成,做那個也不成;做這個定不住,做那個也定不住;命運就很坎坷。所以說,我們修行不能執著六識。煩惱是六識的作用,你調御不當,讓他產生放逸,加上累世的習性操控,你就會輪迴在自己的無明裡。然而經過修法的修練以後,你自心明了,就會穿透六識作用,可以很清楚明白自己現在在做什麼,想什麼;你剛剛下的那一個決定是對還是錯,是應該不應該。你功力好、定力好的時候,內心就平靜從容,不致做了又後悔。該怎麼做,當下就會很清楚,那這是定力跟智慧所產生的結果。
引用轉載:金極之光 金極雷藏寺http://tw.myblog.yahoo.com/golden_infinity_temple/article?mid=1493&prev=1596&next=1492&l=a&fid=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