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初衷
我的佛經學習,在老師講到「12因緣」這一段就卡住了。
來到了「可聽可不聽」的休息狀態。
但,還是聽著。
並不著急或覺得挫折。
引領我探索的,是好奇心,並沒有非得怎麼樣不可。
在此同時,今天上共鳴課程時,主題剛好是藏傳佛教的梵唱。
因為平常有多少看一點佛教的東西,因此,對我來說,是比較好懂的。
另外,最近逛書店時,發現一本很特別的旅遊書,作者結合了她的絲路遊記和玄奘的西行取經故事,加上佛教的心理修練探索。
這些東西,剛好印證了一些我平常對佛經淺淺的涉獵。
也填補了我在佛經學習的「中場休息」時間。
就當成是「課外讀物」吧!
今天上共鳴課程,老師很驚訝地發現,我竟然進步神速地,第二堂課就學會了單口腔泛音和雙口腔泛音的發聲技巧。(總共有10堂課吶!)
我自己也覺得莫名其妙就會了啊。
但,我去上共鳴課程,並不是為了學唱泛音。
(也從來並不抱希望我可以學得會)
初衷只是很簡單地,想要放鬆、開放我的第五脈輪,如此而已。
然後想到,去年和另兩位同學去學「另一種易經」。
因為我是中途插班,老師還特地為了我,另外找時間幫我補課。
結果,我才上兩堂課,就把人家上了8堂課才學會的裝卦給學完了。
老師不相信,第三堂課還特地考我。我真的都會。
老師本來還因此對我寄予厚望。
但,其實,我只是好奇「另一種易經」是什麼,才去學的,並沒有想真的往這方面去深入鑽研。
「好奇心被滿足了」,我就沒有再繼續學下去了。
因此,終究還是讓老師失望了。
順著好奇心去學習、探索,我也不知道會走到哪裡,就,只是走著。
今天看著老師驚訝的表情和讚美,我自己也是半信半疑、淡定地,點頭稱謝。
也想到,有時遇到另一門課的師母,師母也會跟我說,老師很誇我。
我不會分辨這是客套話還是實話,也只是稱謝,說我會繼續努力。
學習不是為了什麼,別人的反應(是褒是貶),好像都不是重點。
沒有要討好誰,一切,都只是為了哺育內在那個好奇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