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5 00:00:00貝拉

《21世紀變革》小企業引領生產變革

《21世紀變革》小企業引領生產變革
【邱莉玲】
  「21世紀引領生產革命風潮的是中小企業,是消費者,而大企業將退居為基礎建設的提供者!」日本京都大學學術資訊與媒體研究中心教授喜多一指出,造成大小企業前後易位的關鍵,就是資訊科技。
  喜多一解釋,20世紀由大企業領風騷的生產型態,強調大量生產、科學應用,追求高品質低價格的產品,卻忽略了消費者的主體性(S ubjectivity);進入21世紀,資訊蓬勃發展,工廠更有彈性處理複雜產品,滿足市場多樣需求,促使生產重心轉向「研發」和「內容」等創意活動,聚焦在消費者個別需求與興趣、藝術的開發,這些是中小企業擅長的,所以可以跑在大企業前面。
  這場跨世紀的生產變革,在愈來愈多歐美工廠的生產線上進行,據多位國際專家學者的觀察,又呈現出幾個特色:民主化創新、激勵式設計創新、設計導向思考,有些公司甚至轉型為藝術或創意公司,不論何者,都是聚焦在終端消費者需求、設計以及創意活動。
  較早進入科技消費年代的日本,手機已可以在超商掃描買商品、連結路邊販賣機、搭乘捷運系統、整合水電各式帳單、交換名片聯絡資訊,甚至直接掃描雜誌商品廣告的QR條款,即可自動購買扣款,並將商品寄送到手機用戶登記的地址。
  21世紀生產變革的核心,簡單說就是客製化消費,為了找到使用者需求,喜多一主張可以採取所謂「使用者參與式研發」(Participa tory production),在日本已發展出幾種營運模式:
  ‧大量客製化模式─提供產品模組化選擇,透過web讓消費者自行選配,也藉此減少交易成本,如Dell電腦模式。
  ‧Tanomikomu模式─把新產品概念丟上網,讓有興趣的社群可以共同訂購,再透過中間者,找到適合的設計和生產平台,把產品生產出來,適合技術層次不複雜、內容導向的產品,許多針對御宅族設計的產品屬於此類。
  ‧個人微觀模式─MIT所提出,藉由3D輸出、雷射切割、嵌入式電腦等IT科技,讓終端消費者可以DIY模擬出他們想要的產品,交由微觀狀態實驗室做進一步研發。
  ‧Suwa-Okaya模式─藉由材料、製成和設計等知識,研發產品可行性,並針對R & D、健康照護和醫療做出試作品,進一步主導生產流程,此模式較適合小公司、小批量生產,也是自動化生產的前例。
工商時報    D4/經營知識           201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