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7 05:28:58貝拉

從人文價值觀論口德的實踐

轉貼

從人文價值觀論口德的實踐  

余玉照

壹、前言

自從民國七十七年,我與許多同仁先進聯手創立「中華民國演說藝術學會」以來,始終秉持著「口才」與「口德」必須並重兼修的信念,為求改善人際溝通的品質而做了不少事情。為著達到「圓融溝通藝術、提升人文素養」,進而「促進社會和諧、追求美滿人生」的目標,我們配合這個學會舉辦了許多有關人際溝通與演說藝術的研習及演講活動,並出版了《你可以說得更好》、《修口也修心》及《說話魅力百分百》等書。從民國八十八年開始,本學會正式推出名為「大家一起來修口德」的公益運動,主要透過與社教機構與縣市文化中心等單位合辦「口德系列演講」,來全面推廣口德的主張。今年則以舉辦「第一屆溝通與人性學術研討會」作為年度大戲。今天,在這難得的研討會中,我有機會發表一篇以「從人文價值觀論口德的實踐」為題的演說,內心感到非常榮幸。我願針對如何落實「發揚口德運動」提出以下十二項具體建言,敬請各界方家惠予批評指教。

貳、深化人文關懷

我今天選擇這個題目,主要目的就是想藉著突顯人文價值信念與口德運動的密切關係,來激發人們對發揚口德的熱誠與毅力。我深信一個人的人文素養愈好,其對口德的重視程度就愈高,對發揮口德的意願當然也就愈強。因此,我認為推展口德運動最關鍵的一個前提,就是要肯定口德實踐的人文價值。社會大眾如能先建立口德植根於人文信念的基本共識,這項運動就將獲得一股宏大而又持久的推進力量。

建構深厚的人文素養是口德運動成功的基石與動力,因為口德的修煉必須從濃郁的人文關懷出發。人文關懷的本質就是高度重視每個人的價值、每個人的尊嚴以及每個人的主體性。人文關懷是人性化溝通的先決條件。吾人倘若缺乏以人本精神作為核心價值的人文素養,則口德運動之推展勢將遭受很大的侷限。

在民主自由、開放多元的新時代潮流下,人文關懷的意義與影響更加受到普世的關注。在民主自由的價值系統內,個人化及人性化的訴求得到前所未有的關切與支持。因此,人文關懷在本質上完全體現新時代的思想主流。

談到人際溝通,吾人首先必須講求圓融溝通離不開倫理道德標準之根本理念。凡涉及是非、善惡、誠信或公正與否等議題之思維判斷,都直接間接影響各種形式之溝通效果,而口德之表現必然帶來正面的影響。 誠然,溝通行為中,無論在事理之陳述、資料之援引、文辭之選用、乃至肢體語言之輔助方式,在在都會受到倫理道德標準之制約。 因此,陸克Stephen E. Lucas在《演說的藝術》中十分強調口德之價值。 他說:「你的目標必須完全符合倫理。」(Make sure your goals are ethically sound.) (p. 36.)

在西方演講修辭領域的悠久歷史與深厚傳統中,道德修養和人格陶冶在許多相關論述中,也都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而其中最具代表權威性的自然應屬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的論說。柏拉圖將崇尚道德列為演講修辭應具要件之一,亞里斯多德亦主張品格名望(Ethos)是構成說服力的一大要素(余玉照,民90b。而在我國文化史上,也有同樣源遠流長的口德發展傳統。從今天研討會中發表的多篇論文,如朱榮智教授所提「先秦儒道語言藝術技巧的比較—以孟子、莊子為例」,即可得到相當充分的印證。由此可知,中西哲人皆強調道德修養乃是口語溝通的成功基礎。

表現在溝通場域裡,人文價值觀著重個人對人生幸福快樂之價值、和諧愉悅的人際關係、周延的情緒管理以及獲取他人關懷尊重等需求。建立這套價值觀後,人們才能在生活品質、生活品味與生活品德的追求中嚴謹熱誠地顧全倫理道德的要求。由於口德的實踐乃是這種追求過程中處於關鍵的一環,所以發揮口德自然成為體現並強化人文價值觀的必要途徑。

幾年來我基於人文價值的信念,在中央日報副刊的「演說藝術」專欄裡,發表一系列有關口德的論述,並應許多文教機構之邀發表相關主題的公開演講。今天,我想趁此機會就口德實踐專題所作的闡述加以精摘彙整,為了閱讀方便,各章節分別訂出小標題,同時在萃取其中精義並稍做補充潤飾時不另一一註釋。

參、全面提升人文素養

我曾在〈口德為口福之本〉一文中指出:「所謂口德就是口語溝通中展現的道德修養。所謂口福,在這裡不是指佳餚美食的口腹享受,而是指藉由口語溝通所能創造的快樂幸福。我堅決相信:口德的厚薄,決定口福的多寡!」我強調「口德為口福之本」是一個很實用的「人生守則」:「這條守則將能幫助你我提升人際溝通的品質,建立和諧溫馨的人際關係,進而在家庭裡、社交圈及職場上獲得更多的成功與幸福。」(余玉照,民90a)是的,把口德注入日常溝通中可為自己和他人帶來許多益處,這是一個不辯自明的道理。然而,究竟要怎麼做,才能享受到那些益處呢?針對這個問題,我想指出吾人首先應該建構深厚的人文素養並培養高度的「情感智慧」(EQ)。

「人文素養」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名詞,這種素養似乎有點抽象,我想利用「德、禮、誠、雅、美、思、學、格、趣、新」十個字來描述這種修養所應具備的根本條件。這十個字也許可以視為衡量人文素養的基本尺度(余玉照,民91a):

一、    德-即指基於行善助人之動機並發自同理心與自制力的種種美德,同時堅信為促成有價值有格調之溝通,發揮這些美德乃是一項重要的責任。在人際溝通上,這種認知與態度是其他各種修養美德的先決條件。

二、    禮-這是基於對群己和諧關係之重視,所展現出來的敬意、禮貌與理性的作風。在溝通情境中,任何粗魯無禮的言辭與肢體語言,都會嚴重損害人我互動的實質關係。

三、    誠-溝通必須講求誠信,才能產生起碼的可信度與說服力。西諺有云:「誠為上策。」此理應用於溝通上,確實有其必要。由此推論「溝通的宏觀」,我想利用「誠意、正心、修身、治口、服天下」十一個字來表明(余玉照,民90b),因為唯有「誠意正心」或「心口如一」,始能真正治理口舌,使人「心悅誠服」或「心服口服」。

四、    雅-言辭和態度語氣等皆須符合文雅得體的原則,儘量排斥任何形式的粗暴野蠻與卑鄙低俗,始能在溝通時增強說服力與吸引力,贏得別人更多的尊重和讚賞。

五、    美-培植良好的審美觀,藉著修辭表達之美,不僅能促使人情敦厚融洽,而且能使人在充滿美感的溝通經驗中,深刻體會人文素養的淑世價值,進而為營造一個孫震博士所倡導的「富而好禮」、「富而好美」的社會作出貢獻(孫震,民73)。

六、    思-藉由人文關懷各面向的才華與涵養來豐富思想內涵,充分掌握言談的深度、廣度與邏輯性,進而增強感性與知性溝通的魅力。缺乏人文內涵的溝通,必將呈現蒼白膚淺的面貌。

七、    學-溝通的內容須藉不斷的吸收新知識新觀念,始能不斷的加以充實。孔子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不能「思」「學」並進,人際溝通就難免日久流於機械空洞,甚至淪落到王船山所謂「言語無味,面目可憎」的境地。

八、    格-說話風格的高低取決於人文素養的優劣,唯有透過人文品味的陶冶精進,始能樹立高尚雋永的說話風格,而這種風格大概就是「舌粲蓮花」所代表的最高超迷人的溝通境界。

九、    趣─風趣幽默的表達,能為人際溝通注入更多的趣味和活力。幽默大師林語堂曾說:「幽默是人類心靈的花朵。」這句話將幽默的尊貴與美麗,簡潔生動地描繪出來。隨着「笑」的價值愈來愈受到珍惜,具有高度幽默感的溝通者必將愈來愈受到歡迎(余玉照,民91b)。

十、    新─在求新創新、日新又新的理念前導下,吾人應儘量在溝通內容、修辭與表達方式等各方面發揮創意,戒除「陳腔濫調」或任何「八股老套」,讓溝通充滿創新特質,以期創造最動人的溝通效果。這種積極的作為,不僅可以持續改進溝通的品質,而且可以逐步提升一個人的人文素養(余玉照,民91c及民92)。

這十把量尺一方面足以衡量一個人最基本的「人文素養」究竟好到何等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來檢視一個人在人際溝通上顯現出哪些特質。無疑地,追求高水準高品味的人際溝通,不能不先講求厚實的人文素養;前者有如露於地面的繁枝茂葉,後者則如藏於地底的盤根錯節。我們要落實「發揚口德運動」,必須要從深耕「人文園圃」着手,唯有在這崇尚人文價值的肥沃土地上,才有可能栽培出馥郁燦麗的口德花朵來。

肆、遵行「說話十要十勿準則」

說話有如開車,口德就像方向盤和煞車,如果唇舌缺德,必然口不擇言,遲早會釀成口禍,就如開車不守規則,沒有控制好方向盤和煞車,恣意橫衝直撞,也遲早會釀成車禍。俗云:「禍從口無遮攔起,福從話語得體出。」可見口頭溝通的結果是福是禍,端看能否善用口德、管好唇舌。為了能充分運用口德,體現優美的人文素養,我願建請大家儘量遵守「說話十要十勿準則」。這「十要十勿」即代表十種「好話」與「壞話」的主要根源(余玉照,民91d)。

一、  要以口修行,勿造謠誹謗「以口修行」的觀念非常值得全面宣揚,因為「以口作惡」之害往往比殺人偷盜還要嚴酷,而造謠誹謗之劣行可能毀人名節,甚而殺人不見血,成為世間極其可怕的一種罪孽。

二、  要管好情緒,勿濫發脾氣這有賴高度情感智慧的發揮,倘若 EQ低劣,則很可能在進行人際溝通時,動輒大發雷霆,或粗話毒語連篇,或任性摔人電話,或與人大打出手,甚或導致命案。

三、  要樂於讚勉,勿吹毛求疵稱讚或勉勵的話語具有宏大的引人向上的力量;吹毛求疵者缺乏寬恕包容的修養,故常使人懊惱氣餒,甚或使人厭惡仇恨。

四、  要就事論事,勿攻擊人身客觀公允的評論,容易說服別人,獲得共鳴;人身攻擊則必然惹起反彈,引發衝突,破壞溝通。

五、  要合理論斷,勿以偏概全有一分實據,作一分論斷;概論式的評述常流於偏頗膚淺,易於造成誤會。

六、  要尊重異見,勿剛愎自用展現雍容大度,力戒自以為是。面對分歧相異的見解,必須以誠懇包容的民主態度去理解調和,試圖尋求最合宜可行的共識。

七、  要寬容體諒,勿撕破面子得饒人處且饒人,既不曲意討好,也不鄉愿處世,只要對方有溝通遷善的誠意,就要設法給人下台階,保護其顏面。

八、  要慎思謹言,勿胡言亂語該說什麼和該怎麼說須靠智慧審慎判斷,唯有判斷正確,處處拿揑得宜,始能做好溝通。

九、  要幽默自然,勿出言施暴幽默是言語的甘草香料,而言語暴力是人際關係的凶惡殺手。

十、  要將心比心,勿自大自私抱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之誠心善念與「同理心」,大概就能在各種溝通說話場域中,有效杜絶各式各樣惡劣的表達了。

伍、善用EQ結善緣

近年來丹尼爾.高曼先生(Daniel Goleman)的名著《Emotional Intelligence(簡稱EQ)在台灣頗受歡迎,EQ一詞遂成了人們普遍喜歡掛在嘴邊的口頭禪。EQ這門學問並非只在西方受到重視,孔子老早就可以稱得上是EQ的宣導實踐家。他極端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哲學,充分顯示出他非常注重以「同理心」為核心的EQ價值觀。如從這種價值觀的角度切入人際溝通的藝術,我們可以清楚看出EQ的高低與溝通成就的大小成正比。又因EQ與口德之間關係十分密切,所以值得加以相提並論,藉以加深吾人對口德理想的期許(余玉照,民91a)。

「情緒商數」的中心意涵大致可用「知己、自制、勵己、知彼、利他」十字來解說。如果你的EQ夠高,你就了解自己有什麼性格特質或情緒傾向,然後進一步懂得在各種場合克制自己的負面情緒,同時懂得別人可能會有什麼情緒反應,並作出適當的因應調整,這是知己、自制與知彼的功夫。此外,EQ良好的人還懂得怎樣激勵自己,同時也知道如何激勵他人,這就是勵己與利他的功夫。高曼指出 EQ包含「自制力、熱誠、毅力與自我激發力」(self-control, zeal and persistence, and the ability to motivate oneself) (p. xii),便是此意。他說EQ之所以重要乃由於「情感、品格與道德本能之關聯性」(the link between sentiment, character, and moral instincts) (p. xii),他認為這個時代最需要的兩種美德就是「自制力與慈悲心」 (self-restraint and compassion) ( p. xii)。 如能把這些涵蓋自勵和利他等相關美德的修養功夫應用到人際溝通上,溝通自然便能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因此,我想以EQ 理念來闡釋如何發揚口德的道理,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很明顯地,EQ與溝通確實在理論和實踐層次上有著相通契合之處。EQ講求同理心,而圓融的溝通也一樣有必要從同理心出發。你要知道每個人都有一種心理需求,都希望別人能夠了解你、關懷你、尊重你、接納你、肯定你、或欣賞你,這是普世皆然的一種需求,倘若在溝通時雙方都能彼此照顧到此一需求,那麼溝通應該會比較順利流暢。例如大家都很看重「面子」問題,別人給面子就是表示人家在乎你,尊重你,如果你不肯賞臉,甚而把別人的面子給撕破了,雙方的溝通就難免會激起衝突,甚至完全中斷。由此可知,發揮同理心是實踐口德的重要前提。高曼指出:同理心與倫理是利他心的根本 (empathy and ethicsthe roots of altruism)(p. 104),就是這個道理。

俗話說:「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眼看天色要下雨的樣子,就得帶著雨傘出門;同理,如果主人臉色沒有歡迎之意,你作為訪客就應該知所進退了。開車如遇前面有條水溝,只要轉個彎繞過去,路就暢通了。假設沒有這種隨機應變的能力,就會闖進水溝裡,無法達到目的地。在溝通過程中,我們必須發揮高度的EQ能力,在經營說話內容、遣詞造句以及表達方式等各方面都能隨時妥適因應調整,始能順利完成預期的溝通目標。

高曼的EQ一書固然引發了不少見仁見智的爭論,但一般讀者大概都同意EQIQ在為人處世與事業發展等各方面能為我們帶來更多決定性的影響。如將這種觀點應用於人際溝通上,我們不難發現以同理心與自制力為根基的口德確實是溝通成功的關鍵因素。例如傲氣凌人或咄咄逼人的溝通模式常會導致人際之間的磨擦衝突,也許就是因為偏向IQ的「理直」壓過了源於EQ的「和氣」。明朝薛瑄說得好:「與人言,宜和氣從容,氣忿則不平,色厲則取怒。」倘若能夠在溝通時發揮更高的EQ,既能做到「理直」或「義正」,又能展現「氣和」 或「辭婉」,則溝通有如塗上足夠的潤滑劑,其成功的機率自然就可以大為提高。為了這個緣故,我很喜歡英國的一句很簡短的俗諺:「說話要輕,道理要精」(Use soft words and hard arguments.(引自中文版《讀者文摘》「珠璣集」)。這些都是非常有利於增進EQ本領,值得吾人咀嚼奉行的金言妙語。

說到這裡,我想引述亞里斯多德說過的一句話:「任何人都會生氣,生氣是易事。但要找對對象,恰如其分地,在適當時間,為著恰當的目的,並以適當的方式生氣,則非易事。」 (Anyone can become angry—that is easy.  But to be angry with the right person, to the right degree, at the right time, for the right purpose, and in the right way—this is not easy.) (quoted in Goleman, p. ix.)  我想,唯有透視人性且洞察人情如亞氏者,始能說出這樣入木三分的警世嘉言來。的確,懂得如何妥當拿捏情緒分寸的人,必定因擁有相當高的情緒智慧而能成就圓融的溝通。

陸、 發善心說好話

說壞話必將付出不小的代價;說好話必能獲得很多的報償這是人世間屢試不爽的一條鐵律。然而,為什麼仍然有很多人寧願為亂說壞話而付出各種代價呢?為什麼仍然有很多人不願為贏取更多的好報善果而多說好話呢?此中道理值得我們細細省思(余玉照,民91i

多說好話可以為我們帶來數不盡的報償!多說好話可以為我們增添福慧,可以幫助我們廣結善緣,因而可以為我們成就無數的功德。反過來說,說壞話是缺乏智慧的表現,因為說壞話會破壞人際關係,也會減損個人的人格修養,進而使社會充滿衝突、猜忌、仇恨與各種劣質溝通所可能引發的災禍痛苦。

何謂「好話」?簡單地說,就是出於善意而說出的誠懇的、禮貌的、尊敬的、鼓勵的、關懷的、讚美的、寬容的、合理的、幽默的、詩意的、慈悲的、感恩的、智慧的話語。何謂「壞話」?壞話就是出於惡意而說出的奸詐的、粗魯的、暴戾的、虛偽的、鄙俗的、污辱的、謾罵的、尖酸的、譏諷的、誹謗的、無理的、愚昧的、忘恩的話語。兩者的構成要素逈然不同,但其最根本的分野就在於「善」與「惡」的對立。

多年前中國時報有一個叫做「舌上蓮花」的小專欄,編者為徵稿寫道:「一句話可以興風作浪,也可以化干戈為玉帛,請大家一起來分享說話的藝術,共創和氣社會。」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句「好話」,很多刊登在這個小專欄的真實故事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至今仍保留其中兩則已泛黃的剪報,我認為這兩則小故事足以說明「好話」和「壞話」的基本差異顯現於前者結成「善果」,而後者則招致「惡果」。

在「虧手與能手」一文中,作者敍述她不慎摔斷右手的遭遇。姨媽對她嘀咕:「唉!怎麼會斷在右手,做事都靠右手,以後輕不能拿,重不能提,豈不變成『虧手』?再說以後天氣變化都會酸痛,我看妳這一輩子是完蛋了!」這番話使得作者消沈了好長一段時間。有一天一位老同學見到她右手上石膏,便拍手大叫道:「太好了。平時右手太勞累,現在讓它休息休息,你正可以利用這個時候來訓練你的左手,等到拆完石膏,你就變成雙手萬能了。」這句充滿智慧的「好話」使作者終於克服了沮喪,而且還培養了左手寫字做事的能力。作者的結論是:「說話的技巧很重要。它可以使人上天堂,也可以使人下地獄。舌上蓮花,多美呀!」(華瑾,民81

其實,說話的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說話者是不是心存善念說好話。如果是,當然能說出「使人上天堂」的好話,如果動機不良說壞話,則有可能說出「使人下地獄」的壞話。

在「巧手更勝玉手」一文中,作者描寫她因一雙手粗糙乾裂滿佈皺紋而苦惱不已,鄰居一位嬌美的太太建議她用某種保養品,又教她按摩的方法,但她體貼的先生的一番話却掃除了她心中的陰霾。他執起她的手親吻道:「這雙手會煮飯、洗衣、灑掃、縫補,還會畫畫、彈琴,是我們全家的幸福泉源。一雙玉手能漂亮幾年呢?不如一雙巧手,吃喝一輩子全靠它,享用不盡哩!」(子逸,民81

這位先生非但不嫌太太的手乾枯醜陋,反而稱讚並感謝她用這雙手為全家的幸福做了很多事情。他從正面積極的角度來欣賞她的巧手,所以能說出好話來,而他充滿激勵與感恩之情的好話,又帶給太太和他本人幸福的善果。

從這些真實而溫馨的小故事中,我們可以深深了解到面對任何人或任何事,我們都可能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和說法,然而,只要有意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善果」,就自然而然能夠找對一個正面的角度切入,進而說出利人也利己的「好話」來。

誠然,究竟該說什麼或該怎麼說?是要說好話抑或說壞話?這是每個人一生中隨時隨地都要面對的一個非常要緊的抉擇!而這種抉擇每個人都必須運用智慧發揮口德,小心翼翼地去面對才好!

至於壞話惹禍的實例也不勝枚舉。因說壞話被法院判處高昂罰金的許多判例應該給予國人很大的啟示與警愓!但為壞話而付出非金錢的代價,其情節之慘重,比起前者往往只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於說出損人名節情面、傷及人格尊嚴的粗言惡語而官司纏身,乃至被判重罰的無數故事,居然還不足以遏阻「以口犯罪」的惡劣風氣,可見「發揚口德運動」確有必要持續推展下去。

當然,並非所有壞話所造成的傷害都是顯而易見的,也不是所有受害者都會對說壞話者採取報復行動的。例如很多口舌缺德的父母或老師常以惡毒的語言咒駡其子女或學生,造成永難磨滅的傷痕,那些子女或學生往往隠忍苟安,即使表面上沒有反擊其父母或老師,但他們却可能因此喪失奮發上進的意志與信心,有的甚至從此自暴自棄,憂鬱消沉,甚至步上邪惡的岐途,最後葬送了原本光明的前程。在我看來,這種隱藏的傷害所衍生的悲痛或絶望,可以說是壞話所造成的另一類莫大悲劇!

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背後說人壞話」所造成的傷害。如果被說的人始終矇在鼓裡,他可能遭致某些冤曲打擊而不自知,這對他的權益或名譽來說是極不公平的。可是,如果他後來經由某種特殊機緣或管道得知某人背後說他壞話,他往往會在震驚、傷心、暴怒或怨懟當中,對說他壞話的人採取嚴厲的報復行動,造成一連串後續的衝突與仇恨。

柒、建立健康的說話風格

「言者心聲」,意指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兩者在相當程度上自有密切的聯動關係。據此推論,生活哲學與說話風格之間亦存在著明顯的互涉關係;因為一個人的生活哲學反映其生活態度和理念,故對其說話風格之形塑自然產生了根本的影響。前面提到吾人為實踐口德,應從文文關懷出發,虛心改進人文素養,便是出於這點極其重要的認知(余玉照,民91e)。

那麼,怎樣的生活哲學最有助於體現以口德為核心價值的說話風格呢?針對此一問題,我想提出以下六點說明:

一、  以追求幸福快樂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將此一目標建構成這種生活哲學的基礎,同時肯定以口德為根本價值的說話藝術是達成此一目標的必要條件之一。

二、  重視和諧的人際關係對人生具有的重大意義確認透過圓融的溝通始能造就良好的人際關係,進而才能造就美滿的人生。

三、  珍惜以利他主義為根基的服務人生觀擁有這種生活哲學的人,必然堅守助人利他、服務人群的信念,故而對「以口修行,以言濟世」的作為,自然就滿懷高度的熱誠。

四、  強調理性溝通對民主自由生活方式之貢獻由於民主自由之制度必須植基於人我之間實質的相互尊重與瞭解,故人際溝通品質之改善對這種制度之順利運作,自然提供了相當重要的助益。

五、  愛好高素質高品味之人際溝通所能帶來的美感和喜悅事實上,這種美感和喜悅就是通向前面所指的人生終極目標的一條橋樑,因此,追求這種美感和喜悅乃是創造快樂人生的基本功夫。

六、  堅持美好的說話風格乃是美好人生的必備條件基於以上幾點理念,我相信我所執著的這種堅持是一種毋庸置疑的結論。憑著這種堅持,人生必能愈加充實而富有意義。

這些與口德緊密掛鈎的人生理念對個人的人生觀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因為人生觀一旦形成,就必將統攝個人的價值信念,從而無可避免地制約其言行模式、生活態度、與願景趨向。如就一個人的說話風格而論,其生活哲學的影響層面當然包括言談內容、表達方式、及其對聽眾回饋所持的態度等等,由此看來,有了這些理念後,口才與口德自然能夠同時修煉、同步進展,達到以德成才、以才顯德,進而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目標。。

例如樂於廣結善緣者,其說話表現大都具有誠懇親切的風格。認同利他信念者,其言談必能流露出濃厚的同理心與服務的熱誠。接納民主多元價值者,其言談自然顯示出尊重異見的開明作風。喜愛追求瀟灑脫俗的生活品味者,其言談亦必講究高雅風格之塑造。

為了進一步闡釋此中道理,我想以對照的方式將較為常見的優劣風格例示如下:

一、    文雅敦厚--庸俗刻薄

二、    寬厚包容--斤斤計較

三、    理性謙和--霸道高傲

四、    崇德尚義--權謀詭詐

五、    謹言慎語--胡說八道

六、    幽默風趣--僵硬呆板

七、    熱誠大方--冷漠畏縮

八、    彬彬有禮--莽撞粗魯

九、    高貴清純--低賤卑鄙

十、    慈悲溫馨--陰險惡毒

這類差異顯著的對比容或多少失之於黑白過度分明,但不可否認的,在現實生活的世界裡,每一種說話風格幾乎都不難找到具體的實例驗證。而且,在兩兩對照的風格之間,所以會有優劣之分,大抵皆肇因於說話者的口德修養顯有高下之別。為此,我曾把人類的舌頭加以分類分級若以其所反映的「口德」厚薄來看,大概可以分做「尖酸惡毒型」、「粗鄙油滑型」、「喋喋不休型」、「遲鈍木訥型」、「伶俐機敏型」、「謹慎明智型」以及「舌粲蓮花型」等七大類型。最低劣的「尖酸惡毒型」與「粗鄙油滑型」幾乎包辦了世間最常聽到的「謊言」、「謾罵」、「謠言」、「惡言」、「酷評」、「詭辯」、「讒言」、「誹謗」等「壞話」。專說這類極具殺傷力的「壞話」者,由於欠缺人文素養,所以絕難贏得他人真心的信服認同,以致其「治口」的工作當然只能宣告徹底失敗。反之,「治口」最成功者當然是具備「謹慎明智型」或「舌粲蓮花型」那種舌頭的人,因為他們的品德修養已達到純潔高尚的境界(余玉照,民90b祝振華教授說得好:「粗話往往與演講人的教育程度、文化水準或社會地位格格不入,頗不相稱。」(民74p. 103職是之故,我們可以深刻體認到一個人的說話風格在相當程度上確實取決於其是否重視口德的修煉。

由此可見,為了塑造受人敬重的說話風格,我們必須在各種溝通情境中盡力發揮口德;同時,為了提升口德的素養,我們必須建立一套崇尚口德的人文價值觀。如此務實的思維導引我們深信:為了促使「發揚口德運動」能夠順利推展,我們最好從建構一套以人文信念為根基的生活哲學做起。如果能這樣做,此一全國性的口德運動可視為推動全民「心靈改革」的一項文化建設大工程。

捌、用口德來「齊家」

多少不幸的家庭充滿衝突終至破碎了,真正的原因往往是家人之間不願或不懂好好把關愛的心意透過溫柔的話語表達出來。多少世人過得很不快樂,真正的原因往往是家庭溝通出了問題不是以惡意賭氣的沉默或寡言冷漠相待,彷彿進行「冷戰」似的,就是以氣話、重話甚至絶話兇狠地相逼互鬥,把社會公共場合常見的「惡質口水戰」搬到家裡來,同時把家人彼此最渴盼得到的那種溫情愛意掃出去。我認為這是人世間最可嘆惜的一種悲劇(余玉照,民91f)!

寫到這裡,我想起大家耳熟能詳的名曲:「甜蜜的家庭」。

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

姊妹兄弟真和氣,父母都慈祥。

雖然沒有好花園,春蘭秋桂常飄香;

雖然沒有大廰堂,冬天溫暖夏天涼。

可愛的家庭啊,我不能離開你,

你的恩惠比天長!

二00一年十月我隨團到上海參加一項家庭教育研討會,在閉幕典禮上我致詞時唱了這首歌,贏得與會人士的熱烈掌聲。我指出家庭教育須重家庭溝通,而這首歌強調一個甜蜜的家庭並不以物質條件為重,真正珍貴的是家人之間的「和氣」與「慈祥」。如果家人之間經常冷漠相待或惡言相向,完全悖離圓融溝通的法則,那麼,設若情況不斷惡化,很可能最後就會演變成兄弟姊妹彼此敵對,親子成仇,夫妻反目甚至離異,多少人間悲劇就這樣一幕一幕地上演了!

因此,讓我們好好向親愛的家人多多說出關愛的話語吧!也許由於生性保守含蓄,總覺得有些話(如「我愛你」之類)不好意思說出口,如果因此寧讓這些話「盡在不言中」倒也無傷大雅。然而,日常生活裡畢竟有著無數場合機會,讓家人之間透過彼此的言語溝通,深刻感受到彼此的溫馨情懷。趙寧博士常常呼籲大家「愛在心裡口常開」,就是意在強調我們不可輕易錯過各種合適的機會,而吝於關愛的表達。

多少爭吵不寧、衝突不斷的家庭生活,歸根究柢,就是由於家庭成員在溝通時欠缺了耐心、愛心、包容、體諒與智慧!

我們都知道,家庭溝通之一大特色即在於它擁有無可替代的親蜜性和私密性,尤其是在夫妻、親子或兄弟姊妹之間,更影響著命運與共的牢固持久關係。王淑俐博士在《我怎麼哭了》一書中,以她與兒子之間的溝通經驗來闡述此中道理,非常感人。是的,不論是透過語言或非語言方式進行相互的溝通,家人彼此都應該用心努力達到最和諧最愉悅的水乳交融境界。我要在此大聲疾呼:這是倫理道德的發端,也是個人生命的理想目標,更是社會秩序的重大基礎!

無疑地,用口德來「齊家」必然是每個家庭成員的必修課。我深信:只要家庭成員不把親蜜和樂視為當然,也都能刻意重視此一課題,進而在進行溝通時細心發揮口德,儘量多說體貼關懷或讚勉感恩、充分流露出柔情愛意的話語,就必能成功地合力創造一個真正甜蜜溫馨的家庭,同時為自己,為家人,也為社會帶來無限的幸福!

玖、不要封住「囝仔人」的嘴巴

「囝仔人有耳無嘴?」這是什麼話?每個小孩明明都有一張嘴,為什麼偏要說他「無嘴」(余玉照,民91g

我要在此大聲說:「不要封住囝仔人的嘴巴!」

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就可能聽到有為人父母者厲聲對小孩叱喝道:「囝仔人懂什麼?你給我閉嘴!」

如果小孩還想說什麼,大人往往會繼續用權威口吻責駡小孩說:「叫你閉嘴沒聽到是不是?囝仔人只管聽話,不可以頂嘴!」

像這樣粗糙低劣的親子溝通情景,極可能跟這句不合時宜的俗諺有關!

這句俗諺的確透露出相當嚴肅的訊息!如果它的本意是要督促囝仔人「多聽少說」,倒還可以理解;蘇格拉底曾說:「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但只有一口,即欲使其多見聞而少說話。」但是如果它意謂著囝仔人只有百分之百「聽話」的份兒,絶對不准「講話」或「頂嘴」,那麼,它就完全不合時宜了!它極可能已使許多家長誤以為讓囝仔人「只聽不說」是正確的作法,同時也極可能使囝仔人因長期缺乏適當的說話訓練,以致普遍不知道如何培養人際溝通的能力。

倘若今天仍有為人父母者還死抱著這句俗諺不放,他們就可能固執地沿用「權威式」或 「高壓式」的溝通方法來教導小孩「只可聽不准說」。久而久之,這種錯誤的親子相處模式將會衍生出許多棘手的問題包括親子失和、同儕衝突、環境適應不良、甚至迷失自我等等。幾年前發生一個可悲的人倫悲劇,一個高中生用菜刀砍死老爸,便是肇因於那個兒子常被父親痛駡,由於始終沒有為自己辯解的機會,結果積恨太深,忍無可忍,竟然犯下了弒父的滔天大罪。因此,為了幫助青少年從小就能在家裡學習正常的人際溝通準則,我非常盼望所有父母都能採用「開明式」或「民主式」的溝通方法來教導小孩。

我曾目睹一些父母帶著小孩遇見長輩時,很熱心地教導小孩向長輩請安:「說伯伯(或爺爺、叔叔、奶奶、阿姨等)好!」有些小孩馬上跟著很親切地向長輩打招呼,但也有一些小孩很彆扭,不肯開口打招呼,站在一旁的父母很尷尬地再次催促小孩說話,可是小孩硬是緊閉著一張小嘴,滿臉木訥或倔強的無動於衷的表情。偶爾我也會碰到有些父母根本不教身旁的小孩向長輩打招呼,小孩臉上也擺出一副冷漠的表情,彷彿眼前的長輩完全不存在似的。每當我看到這種情景時,我就不禁為那些不願意或不懂得打招呼的小孩感到遺憾,因為畢竟人際溝通的第一步就是打招呼。

嚴格說來,「權威式」與「開明式」的兩套模式會帶給囝仔人逈然不同的意義與影響。事實上,前者只是「單向傳達」,後者才能導致正常的「雙向溝通」。前者習於透過「命令」或「叱責」來管教小孩,後者則通常出之以「協商」方式,儘量「尊重」或「讚勉」小孩。前者易於造成親子之間的「疏離」或「代溝」,後者則因親子建立良好的溝通而能真正相互親近了解。前者忽略或完全剝奪了小孩的「回饋」機會,所以容易養成小孩「被動消極」的態度,而且在理性溝通與情緒管理方面也難有令人滿意的表現。後者正好相反,因為小孩能夠參與協商,自由表達意見,所以自然而然養成「主動積極」的作風,逐漸熟諳理性溝通與情緒管理的法則,因而在待人處世與社會適應各方面都顯得比較穩健成熟。

不用說,我們應該儘早開始幫助青少年接受人際溝通的訓練。我們應該讓正常的親子溝通及早上路!首先,要引導囝仔人真正瞭解傾聽的藝術不僅要懂得用「耳朵」聽,而且要用「眼睛」聽,用「心」聽,同時在聽的時候,要適時藉著口頭的表示來回應對方的話語。我們這麼強調囝仔人「有耳」是對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小孩同時聽得懂言辭的與非言辭的話語。畢竟,察言觀色,聽懂無聲的語言,是可以從小就開始培養的能力。

當然,我們也同樣強調囝仔人「有嘴」,所以我們也要讓小孩學習表達的藝術不但要知道應該「說什麼」才好,而且要學習最好「怎麼說」才能完全達到溝通的目的。例如在家庭圓桌會議的場合,家人一起商討週末要去那個景點郊遊或上那家館子吃飯,大人可以鼓勵小孩儘量發表意見,同時要教小孩以禮貌講理的態度說話,藉以逐漸養成尊重不同意見立場的可貴風度。

為了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溝通能力,除了有賴家庭教育好好發揮其功能之外,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也必須負起應盡的責任。中小學普遍開設「說話課」是值得肯定的一椿好事,希望這門課在內容與教法上能夠持續改進,俾便這門課得以全面地真正落實。至於社會教育方面,同樣有很多事情值得做。譬如社教機構可以多辦一些有關人際溝通的演講活動,好讓親子一道參加。當今社會似乎充斥著成年人之間劣質溝通的錯誤示範,為青少年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為了提供青少年較理想的學習環境,我由衷盼望成年人能夠互勉在人際溝通上盡量樹立良好的榜樣。

家庭、學校及社會構成吾人生活空間的全部,是環環相扣的「三位一體」,因而必須聯手改善青少年的人際溝通教育,讓這種教育順利收到預期的效果。

青少年學習人際溝通必須特別著重的兩大課題是加強情緒管理訓練,和落實生活禮儀。青少年血氣方剛,很容易在溝通意見不合時情緒失控,與人吵起架來。如何教導他們EQ和禮節自然融入人際溝通的情境之中,可以說是判定他們溝通是否能真正上道的兩大關鍵因素(余玉照,82)。

總之,我深信青少年的人際溝通教育應該愈早啟動愈好;我同時深信:幫助青少年培養人際溝通能力乃是成年人的一大責任!這種能力可以促進青少年正常的心智成長,可以建立青少年正確的人文價值觀,進而為他們開創成功的人生奠定厚實的基礎!無疑地,囝仔人只要有耳有嘴又有心,即能贏在人生的起跑點上!「囝仔人有耳無嘴」這句俗諺確實可以休矣!

拾、勿靠「惡質口水戰」賺取選票

台灣政治民主化的鉅大工程,隨著總統民選乃至政黨輪替之相繼實現而宣告完成,這是舉世讚賞的一項「政治奇蹟」,值得國人引以自豪。然而,從台灣選舉文化和民意代表問政品質等角度來看,台灣民主機制之運作如欲達到像英美等國那樣成熟的境界,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加速促使台灣民主制度益趨精進圓熟,從法治運作的改良乃至人民民主素養的增強,必須多管齊下,分頭努力,始能冀望改造工程逐步成功。其中最基本的一項迫切工作就是有賴候選人和選民共同推動的選舉文化優質化工程。明(二00四)年是我國總統大選年,我誠懇呼籲全體國人候選人與助選人,以及所有選民一起努力透過「發揚口德運動」,來促成選舉文化的全面改革!淺見以為這項改革措施可以從提升候選人的競選演說品味和加強選民對競選演說的關注與批判能力做起(余玉照,民83及民91h)。

競選演說的品味是候選人品德學養與願景理念的一面鏡子,也是檢驗民主制度發展成熟度的一項指標。

我相信很多選民都對品質粗劣或格調低俗的競選演說愈來愈難以忍受,我也相信很多候選人將因深深警覺到這一點而開始格外講求推出高品味的競選演說。候選人與選民之間的互動關係,只要發生這樣正面的轉變,便是一個很可喜的進步的開始。

常常聽人說:「有怎樣的選民,就有怎樣的候選人。」在某種程度上,這句話倒過來講,也是蠻有道理的。因此,只要大多數的選民都會貶斥品味低劣的競選演說,相信大多數的候選人就不敢再拿缺乏品味的競選演說來倒盡選民的胃口,進而使寶貴的選票紛紛流失。這層道理是顯而易懂的。

究竟怎樣的競選演說方屬品味高超呢?其實我前面已經點明我的答案了凡能展現候選人良好的品德學養與願景理念,並對民主制度優質化能帶來正面的效益者,即可配稱為品味優美的競選演說。喜歡打「惡質口水戰」的候選人與助選人,必須趕緊認清我國選民已經普遍唾棄品味下流的競選演說。

此一評斷標準首先關切候選人的人文素養。在這方面,候選人絕對要在「口才」和「口德」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現,始有可能發表品味迷人的演說。有鑒於此,候選人如能認同「發揚口德運動」的價值,並藉由力行實踐前面提過的「說話十要十勿準則」來推展此一社會公益運動,深信他們應能贏得廣大選民的讚許與敬意。正當社會飽受「惡質口水戰」的肆虐而致衝突不斷、暴戾四溢之際,我由衷期盼有更多的候選人願意高舉「發揚口德運動」的旗幟,在發表一場又一場的競選演說過程中,能夠切實遵行這總共不過一百字的「口德守則」。

我所以願意再三強調這十條「說話十要十勿準則」,原因無他,就是我非常清楚地看出這十條守則必能有效遏止目前猶如洪水疫癘一般可怖的「惡質口水戰」,進而使我們這個已經病得不輕的社會能真正免於繼續向下沉淪的悲慘命運。

試想:如果有些候選人完全不顧自己的形象,死抱著昭然若揭的「厚黑學」,在競選演說中放肆地造謠誹謗、惡意抹黑、亂貼標籤、亂扣帽子或蠻橫無理地詭辯硬抝,或任意對競爭對手施以慘烈的「人身攻擊」,那麼,他們的競選演說,即使搬出精湛的專業構想,並運用華麗的願景規劃來加以包裝,又那裡還有什麼「品味」可言呢?設若他們的競爭對手吞不下那口「怨氣」,被迫採取「以怨報怨」的手段來反擊對方,也跟著罔顧「就事論事」、「尊重異見」、「慎思謹言」等美德,到處濫用最卑劣的惡言毒語來報仇,那麼,在「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中,又那裡還會有多少競選演說稱得上有點「格調」呢?

為了維繫社會團結,為了促進人際和諧,為了推崇社會正義,更為了促進民主理想的充分實現,我但願上面的推論假設純屬虛構,永遠不會在台灣的選舉文化場域中成為事實!不過,萬一此類事實一時仍無法徹底袪除的話,相信隨著選民對選舉品味格調的要求日益增高,那些自甘墮落的候選人勢必將為其違反「口德守則」而付出很大的代價!希望大家切記:千萬要「用舌頭代替拳頭」(向晚天,92)!

由此觀之,發揮「口德」不僅將為候選人立下改造社會與崇尚民主的功德,而且也能為他們賺取更多選票的現實利益。職是之故,我願在此鄭重籲請各黨各派候選人都能認真考慮將「發楊口德運動」列為一項重要的政見,如果他們願意接納我這個殷切的建議,那麼他們的競選演說將保證擁有夠格的品味,而且,透過他們登高一呼,相信此一創意政見的落實也必能對社會的淨化和美化,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當然,一篇競選演說的品味,除了必須首先打好口德的基礎以外,還需要具備有關當選後施政或問政能力的專業素養和領導特質等條件。為此,候選人必須在演說中宣示一些兼顧理想與現實,且能真正帶給國家與人民最大福祉的政見理念。凡是「譁眾取寵」、「虛華不實」、「膚淺短視」或「急功近利」的政見,都將嚴重貶低演說本身的品味與價值。

由於演說的發表必須藉助於文字語言和身體語言的靈活搭配始能完成,所以,談到競選演說的品味塑造時,自然不能忽略演說修辭的技巧運用。候選人在準備演說或辯論時,大概都免不了聘請高明的「文膽」來幫忙 「捉刀」,所以書面的講辭應該都不難達到一定的修辭水準。

然而,有一個現象值得我們正視:就是英、美等民主先進國家一些候選人的競選演說都能留傳下來,甚至遠傳到國外,被當作演說範本或歷史文獻來研讀,但反觀台灣,却還極少有廣為留傳並為世人樂於誦讀的競選演說佳作。也許此中牽涉到許多值得探討的因素,但有一點我猜想可能站得住脚的原因就是台灣推行民主制度以來,候選人應如何大力提升競選演說的品味問題,始終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我希望從今以後,全體選民和候選人都能開始一起來關切這個問題,希望我們的選舉文化將會因此而獲得一股向上提升的巨大力量!最後,我特別作了一首「口德競選歌」,願與全體選民互勉之:  

口德好,選票高!

口德差,選票少!

理性論政,人人稱道,

造謠誹謗最糟糕!最無聊!

前瞻務實要把政見說分曉,

有誠意,講信用,才是真英豪!

攻擊人身,亂扣高帽;

信口雌黃怎能服眾贏選票?

神聖一票投給真君子,

選風淨化看今朝!看今朝!

 

口德好,選票高!

口德差,選票少!

選賢與能,民主上道,

安和樂利真理想!真驕傲!

莫讓惡毒口水繼續淹寶島,

任由社會墮落沉淪怎麼得了!

為保前途,勇敢聲討;

看誰敢再胡說八道逞強暴?

神聖一票投給好人才,

選風淨化看今朝!看今朝!

拾壹、創設「好話節」

二00二年八月一日晚上,我應雲林縣斗南扶輪社之邀,以「說好話有好報」為題發表演講,講完後在餐會中有位與我同桌的社友王鐘輝先生表示他非常支持我請求社會大眾多說好話的懇切呼籲,他並建議希望每年八月一日成為一年一度的「好話節」,好讓大家經由各種慶祝活動,切實學習說好話,以深深體會說好話的價值。我很高興他從我的演講中得到這麼富有意義的靈感,我當場表示非常重視他這個很有創意的建言,願意為促成「好話節」的創立而盡力(余玉照,民91d)!

演講的次日(八月二日)晚上,我在台北「中華民國演說藝術學會」的理監事聯席會議中,建議本學會將促成「好話節」之設立列為「發揚口德運動」的一項重點工作,此一建議立即獲得全體與會夥伴的熱烈鼓掌。我認為最好把「好話節」訂在農曆新年期間,因為過年期間大家都會說吉祥祝福之類的好話,不會隨便罵人、亂講話。

成立「好話節」的確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構想!相較於「愚人節」而言,「好話節」的社會教育價值真是太大了!倘若此一獨特的節日能順利通過立法而成為事實,則說好話自然能夠蔚為美好的社會風氣,使「發揚口德運動」的崇高目標得以真正全面達成。

如果我們有個「好話節」,即可舉辦五花八門幽默風趣的表演或比賽,或藉此活動頒發「金口獎」或「口德獎」,讓國人深深享受說好話的藝術,使大家都能把「舌上蓮花」的理想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

除了個人需要力行上述各種說話準則之外,我認為在團體公共的場域中,吾人也應建立可大可久的有關溝通之機制,藉以引導眾人多說好話,少說壞話。我非常盼望政府設法促進以「發揚口德運動」為目標的一種文化建設,包括設立「好話節」和加強溝通教育。我非常感謝嘉義大學楊國賜校長在去(二00二)年大學校長會議中提議於各大學院校中推展「發揚口德運動」,此一提議獲得台大陳維昭校長和台灣師大簡茂發校長等許多先進的熱烈支持,令人極受鼓舞。深信透過這種種文化建設的推展,我們可以塑造人文價值取向的品格風範,可以鞏固人際關係中相互尊重、信任、關懷與慈悲的基礎,進而可以改善社會秩序與風氣,同時讓人文價值獲得全面的昇華。

毫無疑問地,說好話有好報,而多說好話就是「發揚口德」的基本功夫!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一起為創立「好話節」盡力敲邊鼓吧!讓我們切記:說好話乃是利己利人的一種「善行」!說好話乃是醇厚人文素養的一條捷徑!說好話乃是追求快樂人生的一把鑰匙!說好話乃是建構現代和諧社會的一個根本條件!

我誠摯地盼望立法委員們趕快設法促成設立「好話節」的創舉!一旦「好話節」成為台灣的一個嶄新節日,說不定世界其他各國也將陸續引進這個節日,使優質溝通的文化果實終將成為全人類共享的珍貴資產!

拾貳、迎接「五福臨門」/永享「福從口出」之樂

「五福臨門」是大家都愛用的祝詞。我想大膽地為「五福」提出一個嶄新的詮釋,藉以從追求幸福的角度強調口德的人文價值。

源於尚書洪範篇的「五福論」指的是「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而其所謂「六極」的相對觀念則指「凶短折、疾、憂、貧、惡、弱」,這種強調「求五福除六極」的生活哲學,可以視為「幸福的微觀」,但我願在此提倡以「知福、惜福、保福、造福、傳福」為根基的「幸福的宏觀」。我深信:在此宏觀的指引啟發下,吾人應可追求無疆之休,無窮之福!(余玉照,民90c

「福」字是傳統價值觀的基石,「福」字無人不愛,「福」字無所不在!在門聯上、在名字上、在談話中、在文章裡,到處都可以看到或聽到這個字!由這個字構成的語詞如福相、福音、福報、福氣、福祿壽喜、福星高照、福如東海、福慧雙修、福地福人居等都有非常高的使用頻率。「福」代表國人十分崇高的價值信念!「福」是吾人最珍惜的終極理想!因此,如何才能真正創造「福」字所代表的高超境界,便成為極富意義也極為重要的人生課題!

針對這個課題,我願與大家分享宏觀的「五福主義」,並且希望「五福臨門」能為你我帶來美滿幸福的人生!

第一福叫做「知福」:朋友,你可知曉你有多少「福」嗎?耳聰之「耳福」、目明之「眼福」、步履穏健之「脚福」、雙手靈巧能幹之「手福」、口才結合口德所造成的「口福」、夫妻和樂子孫賢孝的「天倫之福」、鄰里和睦及同事融洽的「人緣之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安和樂利之福」...當你覺察到各種各樣的福氣似乎愈數愈多的時候,你便自然而然感到心中充滿著幸福的甜蜜和溫馨!這種幸福的認知與感受乃是真正擁有幸福的第一步。

第二福叫做「惜福」:「福」既是人生的崇高價值,我們當然要好好珍惜各種各樣的福分,絕對不能粗心大意地「濫用」、「揮霍」或「折損」任何福氣!美國盲啞作家海倫.凱樂(Helen  Keller)在「三天的光明」(Three Days to See)一文中以生動感人的文筆描述她假如能脫離全盲的黑暗痛苦,那怕只有短短三天光明的日子,她也將因得以親眼看見親人的笑容或亮麗的陽光等許多常人視為平淡無奇的景象,而感到難以言喻的幸福快樂!自從在大一英文課本初次讀到這篇至情至性、感人肺腑的文章以來,我就一直非常珍惜包括耳聰目明能夠開口說話等在內的一切福氣!朋友,你是否也對任何福氣懷抱著這種猶如疼惜小寶寶那樣深切的珍惜心情呢?這種心情或態度可以為已獲得的幸福創造難以估量的附加價值!

第三福叫做「保福」:光有「惜福」之心還不夠,因為各種幸福須靠有效的實際行動才能保得住。「保健」就是為了保住「健康之福」,要在飲食、運動、睡眠、心理調適等各方面同時勤下功夫,才能達成目標。如果你經常酗酒吸毒或暴飲暴食,健康恐怕遲早會崩潰。為著保護「行車之福」,當然要遵守「酒醉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繫妥安全帶」及「不闖紅燈」等交通規則。同理,說話時發揮口德就是為著確保圓融溝通以廣結善緣之無數「口福」。如果缺乏「人文素養」,任令口舌胡言亂語,處處與人吵架,以惡毒的話語傷害別人,遲早難免惹禍上身,使得原本可藉由口頭溝通帶來的幸福迅速流失了。不肯為「保福」而努力的人註定成為「薄福」甚至「無福」的人。一切「保福」的作為都必將結成豐美無比的幸福之果!

第四福叫做「造福」:透過積極的作為,我們可以創造不曾有過的福氣或增強某些業已擁有但還不夠豐盈的福分。譬如泥磚茅屋固然也能帶來聊蔽風雨的「居有定所之福」,但恐不足以抵擋狂風暴雨之禍,故須繼續勤奮打拼,以期能夠建購鋼筋水泥樓房,增添「安居之福」。又如一般人大都能靠說話進行人際溝通,固然比啞巴享有更多表情達意之便利,但若進一步學習較為正式複雜的演說辯論或談判技巧,則能獲享更多更大的「溝通之福」。我們除了應為個人造福,也應在行有餘力時為眾人造福。「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便是先賢提示世人應為群己力謀福利的明訓。飽受病痛折磨的劉俠(杏林子)女士不僅盡力提升個人的生活境界,而且創設「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來為殘障人士謀求更多更大的福祉,與慈濟人和其他無數慈善團體及個人所樹立的卓越功德,都是為世人「造福」的典範。

第五福叫做「傳福」:把自己現有的幸福傳給子孫或世人,亦是為人造福的一椿功德。人們將財富或「家訓」(如曾國藩家訓或洛克斐勒的家族信條,余玉照,民90e) 傳給子孫,便是最常見的「傳福」行為。為人師者,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就是將「求知悟道之福」傳給學生的善行。環保人士推動「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環保運動,力圖維護地球上珍貴的環境資源,就是為著將「優質環境之福」留傳給子子孫孫。世界上各民族都很重視祖先遺留下來的文化資產,所以大都設有專責機構來推展文化薪傳與發揚的重大任務,使「優美文化之福」得以世世代代永遠傳揚下去。

綜上觀之,幸福的追求乃是人生第一等大事,而透過「五福主義」的實踐,吾人可以追求數不清的幸福。從宏觀的角度看來,人生的幸福應非僅有「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而已,雖然這五種傳統的「五福」如能獲取,便可說是極為難能可貴的福氣了。倘能在傳統「五福觀」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以行動為導向並以無數幸福為依歸的「五福主義」,那麼,我們不但能使個人幸福的戶頭裡得到愈來愈多的儲蓄,而且能幫助他人享有愈來愈多的福澤,從而藉由大家互惠互利的各種修為,共同創建一個充滿幸福的人間樂園。

不過,可歎可惜的是,世間不少人常在有意無意間做出種種「折福」的勾當,以致終究陷入「薄福」或「無福」的悲慘境地。如果由於不可抗外力因素被迫熬受種種不幸的打擊,固然會減損一己的幸福,但是只要一息尚存,並能秉持「五福主義」所強調的積極進取的精神,在追求幸福的漫長旅程上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相信我們仍有各種機會化愁苦為力量,化負債為資產,進而創造許多「享福」的可能。

我很慶幸經由人際溝通藝術的研習而深深體悟到「五福主義」的道理。我已充分說明了我是多麼重視圓融的溝通所能為自己也為他人帶來的各種幸福。吾人應在口德的基礎上,透過「知福、惜福、保福、造福、傳福」的人文修養,創造更多甜美的「口福」。基於我們對「圓融溝通之福」的認知與珍惜,我們自須遵行「說話十要十勿準則」以確保這種福氣,同時戮力精進「聊天」、「演說」、「辯論」、「談判」等各種溝通技能,以期能夠加以擴展充實,贏得更滿意的成就。為了讓更多人也能享受到人際溝通之福,我衷心非常盼望大家都能熱烈響應「發揚口德運動」,藉以佈建「傳福」的功德。

總而言之,若要創造並真實享有越來越幸福的人生,的確值得從力行「五福主義」做起。此番道理在人際溝通一事上得到充分的印證,在健康、財富、事業乃至環保等無數幸福的追求上,都同樣可以驗證無疑。親愛的朋友,容我獻上內心最誠摯的祝福!讓我們一起互勉學習知福、惜福、保福、造福與傳福之道──讓我們迎接「五福臨門」,永享「福從口出」之樂!

拾參、從流露人性光輝的嘉言中汲取口德的啟示

古今中外無數的嘉言妙語,都是高超智慧的結晶,更是人性美德的昇華!其中許許多多旨在勸導世人發揚口德的忠告,莫不字字珠璣,令人百讀不厭!為了幫助世人深入體會口德所展現的人文價值,我認為如能將這些美妙的嘉言忠告,輯印成一冊一冊可以命名為「口德芬芳」或「好話集錦」的口袋書,應該也是推展「發揚口德運動」的一條途徑。我想在此選錄一些這類發人深省的話語,好讓同好也能享受到這類話語所散發的口德的芬芳,同時從其中汲取口德的慰藉和啟示(余玉照,民91j)。

聖嚴法師創作「我為你祝福」的歌詞(由王建勛先生作曲),將發善心說好話能為個人創造幸福、並為世界帶來和平的旨意,透過悅耳的歌聲傳到每個角落:

逢人便說我為你祝福,祈禱人人平安快樂,

隨時不忘我為你祝福,祝你時時增慧又增福;

 

心中常念我為你祝福,口中常說我為你祝福,

人人平安又快樂,世界和平又幸福;

 

逢人便說我為你祝福,隨時不忘我為你祝福,

人人平安又快樂,世界和平又幸福。

 我很感謝黃美賢女士送我這首歌曲的光碟,如蒙聖嚴法師同意,將它作為「發揚口德運動」的「主題曲」,應該是相當理想的。

星雲法師勉勵大眾要「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他寫道:「在佛教的十惡當中,身犯的惡事有殺、盜、淫三事,心犯的惡也有貪、瞋、癡三念,而口犯的兩舌、惡口、妄語、綺語却佔了四項,因此,口犯的過失比身心還要來得快、來得多,現在的社會也往往因人們的一時不慎,而造成了許許多多的『烏鴉嘴』和『相鬥鷄』,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裡,言語為一個人做人處事的心聲,而且我們也要明白口邊就是功德、口邊就是道路、口邊就是方便、口邊就是結緣,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說好話。」(84p. 64)

佛家倡導「語佈施」的重要理念,證嚴法師在其《靜思語》中將此一崇尚口德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話語要謹慎委婉。」;「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好人。」;「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磨擦。話語秤起來不重,稍一不慎,即重重地壓到別人心上。」;「在一般日常生活中,要常自我警惕,自我反省,緊記『對人要寬心,講話要細心』,如此必可化解『含毒』之心,圓融一切眾生。」;「面對惡言惡語,也是修行的法門之一。」(高信疆,民83)像這樣充滿智慧的話語,真是不勝枚舉,令人讚賞不已!

基督教也一樣重視口德,例如在「箴言」中可以讀到很多好話,包括:「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像金蘋果在銀網子裡。」;「溫和的言語充滿生機;歪曲的口舌使人喪志。」;「溫和的回答平息怒氣;粗暴的言語激發忿怒。」以及「明智的人開口引發智慧;愚蠢的人發言都是廢話。」

口德的價值除了可以從宗教行善的角度來探討外,當然還可以從一般倫理道德或實用等非宗教的立場來加以倡導。沈謙教授指出:「慎修口德,其實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早已是淵源有自。」他接著引述一些實例:如劉晝《劉子慎言》:「日月者天之文也,山川者地之文也,言語者人之文也。天文失則有謫蝕之變,地文失必有崩竭之災,,人失文必有傷身之患。」又如《孔子家語觀周》:「金人三緘其口,古之慎言人也。」 (沈謙,民91) 李德武先生(豫汝緣愛室主人)纂輯之《緣愛誠語》精選許多「有裨社會人心,勵志上進之名言精句」,其中包含有關「謹言」與「聽言」兩個主題的不少佳言,也都是足以闡發「口德」真諦的智言慧語,例如:

「敏於事,而慎於言。」-論語

「心平氣和則能言。」-朱子

「天下之理,非見之極明,勿遽下斷語。」-笛卡兒

「語言之間,最可積德。如見人為善,以一言贊成;見人為惡,以一言諫止;人有爭訟,以一言勸解;人有寃抑,以一言辨明;以至勿訐人陰私,勿談人閨閣,其功俱無量。凡人喪身亡家,語言占了八分。」-高忠憲

「言語之過,似小實大,有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語而折終身之福者,切須檢點。」-陳眉公

「贈人以言,重於珠玉;傷人以言,甚於劍戟。」-孫子

「凡一言一動,常思有益於人,惟恐有損於人;不惟積德,亦是福相,謹之慎之。」-張廷玉

「利刀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不消。」-諺語

「天予人兩耳兩目一口,蓋欲使其多見、多聞、而少言語。」-蘇格拉底

「君子之言寡而實,小人之言多而虛。」-說苑

「好說人陰私事及閨門醜惡者,必遭奇禍。」-願體集

「若人正當盛氣,若遽阻他,反不投機,是增人之過也;待氣平時,方緩與說,尚可冀改。」-澹園醒語

「人有過失,或素相親厚,欲其改悟,祇宜於僻靜處,面與其人委曲言之;出我之口,入彼之耳,方是相愛相成之意。」-胡師蘇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拙毋巧。」-菜根譚

「人出巧詞,誠以接之;人出厲詞,婉以答之;人出謔詞,默以待之。不矜才,不使氣,自然言少。不遷怒,不貳過,自然心安。」-陶覺

「人人都想過好一生,要過好一生,一定要過好每一年;要過好每一年,一定要過好每一月;要過好每一月,一定要過好每一日;要過好每一日一定要:每日說好話;每日做好事;每日要努力上進;每日多反省;每日常歡喜。」-緣愛室主

《緣愛誠語》共有五編,針對立身、處世、事業、成功、頤養五個主題輯錄了大量的中外名言,此處所引數例,足以讓我們憬悟到發揮口德乃是何等嚴肅而重要的一種修養。李德武先生在此書增訂本之序中說他希望讀者能夠「從中獲得裨益,期願社會更臻安樂祥和,國家更加富強康樂。」(李德武,民80)作為一個讀者,我深深感佩他的善行義舉!

祝振華教授指出說話貴乎得體:「說話難,有話可說更難。而最難的則是既有話可說,又能說得恰到好處。」(民70p. 98)對「中國人的溝通特性」有獨到研究的曾仕強與劉君政教授,在《圓滿的溝通》中也提供了寶貴的提示,例如:「對事要儘量憑資料、拿數據,勿憑記憶。對人則反是,而且點到為止,千萬不要撕破臉,使對方惱羞成怒。」(民77p. 52

戴晨志博士在許多暢銷的溝通系列著作中,也同樣好話連篇,例如:「說話溝通時,應避免對他人隨意貼上『標籤』,尤其是『負面標籤』。」(民91p. 253)「言語切莫刺人骨髓,戲謔切莫傷人心病。」(民89p. 140)「『說』與『不說』之間,需要極大的智慧與勇氣!」(民91p. 100)這些都是值得遵行的金玉良言!

在《演講學原理》一書中,游梓翔博士指出他依據他對「中外相關文獻的研究,發現與演講有關的道德標準共可歸納為仁言、義言、敢言、能言、謹言、慎言、真言與誠言八項,稱為修辭八德(eight virtues of rhetoric)。」(88p. 36) 博士對口德問題的深入研究,清楚地反映了口德的重要性及實用性。

當然,從其他「中國警語名句大辭典」或「實用名言大辭典」等中外辭書中,我也讀到許多有關口德的嘉言。另外,分別由中華民國演說藝術學會陳艾妮、王淑俐、朱鳯芝三位傑出名嘴主編的《你可以說得更好》、《修口也修心》以及《說話魅力百分百》等書中,也有很多溝通名家包括今天研討會中擔任主持人與論文發表人的諸位學者先進所說的闡揚口德的忠告。可惜由於篇幅所限,恕我無法在此多作引述舉例。

最後,我要特別一提的是讀者文摘每一期的「珠璣集」中經常譯介一些有關口德的名言。例如“When the mouth stumbles, it is worse than the foot.”-「失言之害,甚於失足。」(西非諺語)。我覺得這句話頗有警愓作用。失言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嚴重的恐怕就是「唇舌缺德」吧!王淑俐博士出版許多有關說話藝術的好書,其中一本叫做《溝通,其實不簡單》,可謂一針見血,發人深省(余玉照,民90d)。不論溝通多麼不簡單,親愛的朋友,我們千萬要設法管好各自的口舌!須知:「口德為口福之本」;「口才加口德始能造就圓融的溝通」。去(二00二)年農曆新年期間我親自寫了一幅對聯:「發揚口德添福慧;圓融溝通結善緣」,橫批是:「多說好話積功德」,貼在前廳的門上,引起了很多親友訪客的興趣。我想或許可以發動「好話徵選活動」,同時將入選的口德嘉言輯印成書,但願政府與民間屆時能夠慷慨贊助此一活動。

拾肆、結語:口才+口德=口福

這是一個很實用的幸福方程式!前面提過「口才」與「口德」必須並重兼修始能帶給吾人最大的「口福」。口才與口德的相互關係真是太密切了,吾人必須深切體認「以德輔才」、「以才進德」的重要道理,千萬不要「因才損德」或「恃才輕德」!如果街上林立的「口才訓練班」不教「口德」的話,那種訓練班最好趕快改以「口德」為師,否則必將「誤人子弟」。如果任令「唇舌缺德」的人擁有「伶牙俐齒」和「唇槍舌劍」,他難免會到處傷人傷己,搞不好最後還會毀人毀己,那將是多麼可悲的結局!

雖然由於「唇舌缺德」而造成無數災禍的故事至今仍然層出不窮,但因為我基本上相信人性具有去惡向善的傾向,所以我對世人普遍樂於實踐口德的熱誠仍抱持堅定的信心。人性有醜陋卑劣的一面,但也有優美高貴的一面,雖然「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之爭論不休,但我多年的研究、觀察與省思告訴我:人性的光輝終究戰勝人性的弱點!證諸人際溝通領域已形成的行為常軌,這種積極樂觀的處世態度仍然是大多數人所願支持肯定的。我堅決相信透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等多重途徑,將「修心、修口、修辭」多管齊下,應該足以有效推展「大家一起來修口德運動」。最根本也最務實的做法當然就是要將奠基於人文價值觀之上的「德育」落實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的三大重要領域裡,而「口德教育」應該列為「德育」的優先課題(余玉照,民91k

總之,「發揚口德運動」必須從「深化人文關懷」、「全面提升人文素養」做起,吾人一旦對口德的人文價值有了深刻體認,自然就會十分願意付出各種努力,包括「遵行『說話十要十勿準則』」、「善用EQ善緣」、「發善心說好話」、「建立健康的說話風格」、「用口德來『齊家』」、「不要封住『囝仔人』的嘴巴」、「勿靠『惡質口水戰』賺取選票」、「創設『好話節』」、「迎接『五福臨門』/永享『福從口出』之樂」以及「從流露人性光輝的嘉言中汲取口德的啟示」。我提出這些可行的建言,除了想拋磚引玉之外,更希望各界方家能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言,共同來促使「發揚口德運動」成為一種氣勢澎湃、成果豐碩而又影響深遠的社會公益運動。讓我們再三強調:

深厚的人文素養是口德運動成功的基石與動力!

說好話乃是利己利人的一種「善行」!

說好話乃是醇厚人文素養的一條捷徑!

說好話乃是追求快樂人生的一把鑰匙!

說好話乃是建構現代和諧社會的一個根本條件!

一言以蔽之,「發揚口德運動」乃是促使人性昇華、體現人文價值、落實心靈改革的一項重大文化建設工程!

 

參 考 書 目

 

Asimov, I. (1971). Treasury of humor.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Carnegie, D. (1964). 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New YorkPocket Books.

Dale, P. & Wolf, J. C. (2000). Speech communication made simpleA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 White Plains, NYLongman.

Goleman, D. (1996). Emotional intelligence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 LondonBloomsbury Publishing.

Humes J. C. (1993). More podium humorUsing wit and humor in every speech you make. New YorkHarperPerennial.

Kushner, M. (1999). Public speaking for dummies. New YorkIDO Books Worldwide.

Lucas, S. E. (2004).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8th ed.) New YorkMcGraw-Hill.

Rozakis, L. (1999). 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public speaking. 2nd ed. New YorkAlpha Books.

Stuttard M. (1994). The power of speechEffective techniques for dynamic communication. New YorkBarron’s.

Verderber, R. F. (2000). The challenge of effective speaking. (11th ed.) Belmont, CAWadsworth, Thomson Learning.

子逸 (81)。〈巧手更勝玉手〉。中國時報81/06/08, p. 17.

王淑俐(民86)。《教師說話技巧》。台北:師大書苑。

王淑俐(民89)。《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三民書局。

王淑俐(民90)。《溝通,其實不簡單》。台北:五南。

王淑俐、胡鈞豪(民91)。《我怎麼哭了》。台北:一家親文化。

王淑俐主編,中華民國演說藝術學會策劃(民2003)。《修口也修心》。台北:南宏圖書。

向晚天(民92)。《用舌頭代替拳頭》。台北:智邦。

朱鳳芝主編,張正男、彭素華策劃(民88)。《說話魅力百分百》。台北:南宏圖書。

余玉照(民82)。〈願口頭傳播學全面納入學校課程中〉()。黃仲珊、曾垂孝著,《口頭傳播:演講的理論與方法》(pp. ix-xi)。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余玉照(民82)。〈如何靠競選演說展現領導風格〉()。鐘振昇著,《領導式演講》。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余玉照 (90a)。〈口德為口福之本〉。中央日報,中央副刊,92/09/19

余玉照 (90 b)。〈誠意、正心、修身、治口、服天下〉。中央日報,中央副刊,90/10/17

余玉照 (90c)。〈知福、惜福、保福、造福、傳福—「五福臨門」福氣啦!〉。中央日報,中央副刊, 90/12/26

余玉照(民90d)。〈溝通良好一路發〉。中央日報,中央副刊,90/11/07

余玉照(民90e)。〈洛克斐勒家族的信條〉。中央日報,中央副刊,90/10/11

余玉照(民91a)。〈口德與EQ是人文素養的奇葩〉,中央日報,中央副刊,91/01/30

余玉照(民91b)。〈不能缺席的幽默〉,中央日報,中央副刊,91/06/19

余玉照(民91c)。〈「創造學」是永遠的顯學〉,《創意開發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 21-25)。嘉義: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

余玉照(民91d)。〈說好話有好報〉,中央日報,中央副刊,91/08/21

余玉照(民91e)。〈生活哲學VS.說話風格〉,中央日報,中央副刊,91/10/30

余玉照(民91f)。〈請用輕言柔語把溫馨的關愛說出來〉,中央日報,中央副刊,91/03/27

余玉照(民91g)。〈囝仔人有耳無嘴?〉,中央日報,中央副刊,91/09/18

余玉照(民91h)。〈競選演說的品味〉,中央日報,中央副刊,91/11/27

余玉照(民91i)。〈壞話的代價〉,中央日報,中央副刊, 91/07/17

余玉照(民91j)。〈嘉言忠告散發著口德的芬芳〉,中央日報中央副刊,92/2/27

余玉照(民91k)。〈口才+口德=口福〉,南風《新竹南區扶輪社社刊》,91/5/15

余玉照(民92)。〈追求成功溝通與領導的創意策略〉,《新世代人才培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 6-12)。台北:實踐大學。

李德武(民90)。《緣愛誠語》。台北:文彥文具承印。

李適中(民77)。《讚美的藝術》。台北:幼獅文化。

沈謙(民91)。〈慎修口德〉,中央日報,中央副刊,91/01/12

星雲法師 (84)。《寫給會員大眾的二十封信》。 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出版社。

韋新等(民79)。《怎樣批評別人》。台北:久大文化。

孫震(民73)。《邁向富而好禮的社會》。台北:天下。

祝振華(民70)。《說話的藝術》。台北:黎明文化。

祝振華(民74)。《演講辯論學》。台北:黎明文化。

祝振華(民75)。《口頭傳播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高信疆編(民83)。《證嚴法師靜思語》。台北:九歌。

張正男(民74)。《演說與辯論》。台北:文笙書局。

陳艾妮(民84)。《婚姻三昧:人間最有勝算的人際關係》。台北:陳蓮涓出版。

陳艾妮(民84)。《親子三昧:真正沒有條件的關係》。台北:陳蓮涓出版。

陳艾妮主編,余玉照策劃(民80)。《你可以說的更好》。台北:方智。

陳曼玲(民91)。〈粗話,住口—國立大學校長聯手止歪風〉,中央日報91/01/07

陳榮裕(民91)。〈國立大學校長提倡口德運動〉,中國時報91/01/07

陳秀枝(民91)。〈嘉大提議推動口德運動〉,台灣日報91/01/07

梁欣怡(民91)。〈大學校長發起口德運動〉,民生報,今日話題版,91/01/07

曾仕強、君政(民87)。《圓滿的溝通》。台北:伯樂出版社。

游梓翔(民88)。《演講學原理》。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黃仲珊、曾垂孝(民82)。《口頭傳播:演講的理論與方法》。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黑幼龍(民80)。《黑幼龍談人際關係》。台北:皇冠。

黑幼龍(民92)。《贏在影響力:卡內基人際關係九大法則》。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華瑾 (81)中國時報81/08/19, p. 17.

楊麗瓊(民75)。《說話的藝術》。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鄭慧玲譯(民74)。《家庭溝通》。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鄭慧玲譯(民75)。《幽默就是力量》。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戴晨志(2000)。《你是EQ高手嗎?》。台北:時報文化。

戴晨志(2002)。《你是說話高手嗎?》。台北:時報文化。

戴爾‧卡耐基(1992)。《卡耐基做人處世全書1‧人性的弱點》。台北:勵志書坊。

戴爾‧卡耐基(1992)。《卡耐基做人處世全書8‧人性的光輝》。台北:勵志書坊。

高源清、姜麗卿、洪家輝主編(1984)。《實用名言大辭典》。台北:故鄉。

編按:本文係作者於92/11/22演說藝術學會主辦的「第一屆溝通與人性學術研討會」上所發表之論文

 

http://nas.takming.edu.tw/yuyuhchao/us-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