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9 11:27:13黃鼠狼

夏蛙趣記

夏蛙趣記                    (黑面師 文 / 陳琬婷 圖)


    參加在中部山林以生態豐度聞名的青少年暑期夏蛙營隊,今晚的夜觀,我們這一組決定以狹口蛙科的heymonsi為主,琬婷和我全身包的緊緊的: 長袖衣褲,戴上有領巾的野戰帽,加上一雙長統雨鞋,頂端尚有繩可圈緊鞋口,防虫防蚊又防蛇.開亮頭燈 我們出發了.


  來到生態池附近就聽到許多長短不一、強弱不同、節奏有序的蛙鳴聲,走到岸邊 忽然寂靜無聲,我們以忍者龜的功夫 屏息以待,數分鐘後,有不甘寂寞者終於發出鳴叫聲,引來眾蛙大合唱: 有 「嘎……嘎……」、「嘓ㄍㄧ嘓ㄍㄧ」也有「恩….給ㄟ」、「給!給!給!」、「嗶嗶嗶……」、「嘰嘰嘰」高亢短促聲,尚有狗叫聲混雜其中。終於聽到我們要的深沉、宏亮而綿長的鳴叫聲「ㄉㄌ啦ㄧㄧ ㄉㄌ啦ㄧㄧ ㄉㄌ啦ㄧㄧ ㄉㄌ啦ㄧㄧ 」慢慢响遍整個山林.


     聲音雖大,卻遍尋不著,翻開石頭,撥動草叢,走到草地上的落葉堆中,終於發現一隻正在吹泡泡的雄蛙. 看牠使勁地、  陶醉地吹奏,希望獲得美女的青睞示愛,我們不忍再打擾,拍完照就走人.

來到一處靜水小池塘邊,好運來了,看到配對中的黑蒙西氏小雨蛙

限制級的鏡頭映入眼眸中:(母蛙以頭下,屁股朝上的垂直姿勢,將卵產於水面上). 再仔細觀察另一片漂浮水面上的卵粒,朝上的卵面呈黑褐色,朝下的呈乳黃色,乍看下卵粒黑白分明




借助手撈網及觀察盒的幫忙,蝌蚪的模樣很奇特,尤其是嘴部:口朝上呈漏斗狀,正在濾食水面的藻類等有機碎屑物, 身軀扁平呈半透明狀,兩眼間及尾中部有銀白色的銀斑,尾尖成絲狀,只要看過,一輩子也不會忘



「黑面! 黑面! 你看--你看--」琬婷發現新大陸似的 大呼小叫「這隻蝌蚪的腹部可看到內臟,好嘔心哦,腹部下方中央還有一個開口,你看! 周圍的水還再往外流動呢」


     這時 阿榮及小雪以興奮愉悅輕快的腳步向我們走過來, 好像要我們分享他們的巧遇. 「黑面  我對你說,當我們走到一處山壁滲水 路面潮濕 蓄水的山徑時,一群黑鴉鴉的小不點正向四處奔逃, 其中有一隻還跳到我的手背上,我順手抓來一看,Bengo!正是我們今晚的目標:黑蒙西氏小雨蛙」 小雪接著說「牠的吻端尖,口很小,顯得頭部特短小,身體後半部卻很寬很粗壯,呈等腰△,像個矮冬瓜,不過膚色很美,淺灰褐色,背部有一條淺黃色細背中線,線中央有一 ~ 二對黑色小括弧( ) 花紋,沿背中線兩側尚有對稱 但不太明顯的波浪狀花紋, 哦!我想起來了,陳老師上課有講過:大陸叫牠 小弧斑姬蛙!」


    「背腹交界處色暗 形成體側有明顯的黑色寬縱帶, 這一點可作為和小雨蛙區別的辨識特徵. 這小不點,四肢細小 趾端稍微澎大, 腿部也有不明顯的橫紋. 我用游標尺量牠的體長;才23.6mm,只比我的手指頭寬些些罷了! 你們看! 我有拍照存證喔(如下圖)」阿榮很興奮地補充說明他們的艷遇.




    小雪面有難色又帶疑惑:「黑蒙西小巧玲瓏 聲大音沉綿長 皮膚又不黑,是誰給牠 起這麼難記又難聯想的名字呢?」跟班的俏小隊輔 阿玉來解惑:「1911年德國學者Theodor Vogt 根據採自台灣的標本,以人名 Heymonsi來替牠命名. 春夏間3~9月是牠們的繁殖季節,常見於台灣東部及中南部1500m以下低海拔開墾地、靜水域及草澤中,因分布侷限,棲地容易遭到破壞,所以將牠列為保育類.你們觀察記錄後,記得要放回原棲地!」


原來夜觀族也有這麼美好的回憶,看到平靜的夜晚,有一群為生命永續生存的小動物,努力勇敢地活下去,只要人類不破壞牠們的棲息地,牠們將活躍地球上,為這個星球增添豐富美麗的光彩.同時也啟發我往生命科學探究的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