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5 12:24:55讀.冊.人

白露閱讀: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白露閱讀: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迎。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石壕吏》此詩是詩聖杜甫投宿石壕村時,耳聞目睹的官吏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的現實。
乾元二年春,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六十萬大軍在鄴城被史思明打得大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到潼關一帶強行徵兵,人民苦不堪言。當時杜甫正由洛陽經過潼關,趕回華州任所。把途中所見所聞寫成有名的“三吏”、“三別”,《石壕吏》便是“三吏”之一。

此詩在藝術表現極其精煉。全篇句句敘事,既無抒情、也無議論,但又處處寓抒情、議論於敘事之中,愛憎強烈、傾向鮮明、褒貶明確,既省大量筆墨,又避免概念化的傾向。詩中還應用藏問於答的手法:老婦的“致詞”中用事件的轉折和結局暗示了官吏始終橫暴、蠻悍,不斷的逼問老婦的情形。

三個兒子參軍入伍,就已經死了兩個。寡婦兒媳帶著一個吃奶的孫子,連一條出門見人的裙子都沒有!老頭子雖然翻牆逃走,老太婆卻當晚就被抓壯丁的官吏抓到軍中去為兵士做飯。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孫、姑媳,悲慘到了如此地步,真是民不聊生

杜甫當時也身官吏,面對這一悲慘現實,如實揭露,發出“有吏夜捉人”的呼喊,其震撼人心的聲音一直迴響到今天。他關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有顆赤誠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