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6 14:47:23讀.冊.人

「神筆丹青」: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

「神筆丹青」: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
展期:2015/10/06~2016/01/04
陳列室:展覽區一 202,204,206,208,210,212
展臉網站
http://theme.npm.edu.tw/exh104/giuseppecastiglione/ch/index.html

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生於義大利米蘭,從小學習繪畫,十九歲在熱那亞加入耶穌會。西元一七○九年赴葡萄牙里斯本,一七一四年由羅馬教廷派往海外傳播福音,並於一七一五年(康熙五十四年)抵達中國,同年底赴北京,以繪事技藝供職清宮。郎世寧自康熙年間入值內廷長達五十一年,於乾隆三十一年病逝,乾隆皇帝諭令由「奉宸苑卿」,加恩賞給侍郎銜。

郎世寧作於康熙朝(1662-1722)的畫蹟皆未存留,雍正元年(1723)為皇帝登基繪製〈聚瑞圖〉受賞識,六年(1728)完成〈百駿圖〉長卷巨製,凡此諸作皆運用西洋技法,注重物象寫生與焦點透視,表現中國傳統的審美觀與祥瑞思想。乾隆一朝(1736-1795),郎世寧運用中國傳統紙絹、顏料、毛筆,並與如意館畫畫人合作,共同創造出「中西合璧」的院畫新體,題材涵括帝后肖像、奇花異卉、珍禽走獸、重要慶典活動等。其他重要作品包括圓明園西洋樓室內裝飾、瓷器紋樣圖案與《得勝圖》銅版繪稿。

今年適逢郎世寧來華三百年與本院建院九十週年,特精選郎世寧相關文物一百組件展出,以茲紀念與慶祝。除了本院典藏品外,並向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以及義大利熱那亞馬丁尼茲養老院商借十一件畫作。期望透過此次特展,具體呈現郎世寧繪畫發展的脈絡,及其在十八世紀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成就與貢獻。

來華前後
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於1688年7月19日出生於義大利米蘭,早年即在畫室習藝,十九歲(1707)於熱那亞(Genoa)加入耶穌會修習。1709年至葡萄牙里斯本,1714年由教廷派往中國,並於1715年8月20日抵達澳門。此次特展之義大利馬丁尼茲養老院藏品,未曾公開展示,據信為郎世寧在熱那亞時期之作,是抵華前在歐洲的畫作實例,藉此展陳郎世寧的西方藝術本源面貌。

郎世寧抵華之初於康熙、雍正朝的繪畫作品數量有限,但融合中西畫風的面貌精彩多元。郎世寧一方面採用中國題材,於形塑物象的光影效果、構築景觀的深遠表現等方面,顯示出有別於中國畫風的新進展。另一方面,亦有採西洋畫法,卻繪製於中國扇面形式之作。此外,彩瓷展品顯示郎世寧與紋樣繪製的關連,則能說明郎世寧於清宮各式內廷製作的不同角色。

郎世寧的花鳥作品豐富,其繪法與中國傳統畫法不同,多以不同色面組構物形,少見傳統繪畫輪廓勾勒線條。院藏〈畫仙萼長春〉冊為其典型。全冊絹畫十六開,其中八開以花卉為主題,另有八開則為花鳥並繪,末開款署「臣郎世寧恭畫」。此冊花鳥寫生造型考究,用色鮮麗豐富,堪稱郎世寧在清宮畫院獨特創新風格的代表作。

郎世寧紮實的西洋寫生技法在此冊多處可見,例如牡丹花瓣的細膩層次,色彩塊面處理講究;白木蘭、雞冠花花瓣向背有深淺變化,細部皆可見明暗陰影,顯示畫家對於光源的講究。畫中鳥禽姿態生動,眼睛靈動多有白粉點染;山石枝幹亦藉白色高光表現凹凸立體效果。畫冊之中各種花卉鳥禽的描繪,在清宮瓷器工藝上亦有相似表現,正可顯示宮廷稿樣的流通運用實況。

郎世寧《聚瑞圖》
軸 絹本設色
縱173公分 橫86.1公分

此軸描繪一青瓷瓶中插有並蒂蓮花、禾榖等祥瑞植物,是宋元以來象徵聖人治世的畫題。畫幅款題以清宮印刷用「宋字」書體寫成,紀年雍正元年(1723),為郎世寧最早紀年作品。畫中視點設於三分之二幅水平位置,讓觀者得以看到瓷瓶口內側,又以白色顏料畫出高光,增強了瓷瓶的立體效果。針對植物,郎世寧更擅長運用色塊表現物象立體凹凸以及明暗光影。整體敷彩微妙精緻,為物象添上有如自體內在發光般的質感,是郎世寧透過中國母題駕馭西法的絕佳呈現。畫中瓷瓶與院藏雍正仿汝釉青瓷弦紋瓶體制相近。
http://theme.npm.edu.tw/exh104/giuseppecastiglione/ch/page-2.html#main


圖成百駿
郎世寧於雍正朝期間的繪畫成果十分可觀,〈百駿圖〉即為此期精彩鉅作。全圖以長卷山水河岸景致描繪百匹駿馬,畫中駿馬形貌姿態各有不同,靜者俊逸閑定,動者奔馳煥發,構成全卷百匹駿馬的豐富變化。
畫卷景觀由兩棵據滿畫幅縱高的松樹開啟,在將近八公尺的橫幅畫面,巧妙地維繫了一個水平地面高度相當的位置,將平原牧放、林間散馬、河岸浴馬,涉水過險,以及瞭望千里河山等段落,組構成一個壯闊的牧馬景觀。據清宮內務府檔案,雍正二年(1724)三月曾令郎世寧作百駿圖一卷,為本卷製作的文獻佐證。郎世寧於清宮畫院的作畫實況複雜,其間經過繪製樣稿呈覽的程序。此次借自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百駿圖稿本〉與本畫卷構圖相符,與原作同時展出,正是考察清宮院畫運作機制的最佳例證。

郎世寧《百駿圖》
卷 絹本設色
縱94.5公分 橫776公分
此卷繪於雍正六年(1728),於一橫幅山水景致中描繪百匹姿態各異的駿馬,呈現出壯闊的牧放場面。畫中山水景觀的地平線都維持在畫卷三分之二高度位置處,為一橫向連續而完整的地面空間,其縱深藉不同大小比例的植物加以暗示平遠空間效果。畫中技法與傳統中國畫法不同,常以深染明暗區分色塊以營造立體感,著意表現光影效果。對於馬匹,雖有線條勾勒其輪廓,但更多以色塊形塑立體。郎世寧有意地控制物象陰影,使其能形塑物象外在實體,卻不營造畫中劇烈光影作用。此卷可說是他積極整合兩種不同畫風的折衝成果。
http://theme.npm.edu.tw/exh104/giuseppecastiglione/ch/page-4.html#main


如真呈覽
郎世寧奉旨描繪蒙古王公貴族、藩屬國進貢的珍貴鷹、犬、駿馬,尺幅巨大,氣派宏偉。〈畫十駿圖雪點鵰〉、〈畫十駿圖如意驄〉、〈畫愛烏罕四駿〉,畫上均有御製詩紀事,並以漢、滿、蒙等語文合璧命名。此類主題呈現清朝與藩屬之間的交往,藉以懷柔遠人,歌頌清朝國勢強盛。此外,郎世寧與宮廷畫師合筆創作,如〈畫錦春圖〉、〈畫孔雀開屏〉、〈白鶻圖〉、〈畫交阯果然〉,造型準確生動,線條工謹流暢,設色逼真細緻,充份展現紮實的寫生功力。此類作品突顯出雍正、乾隆時期,中西宮廷畫家互相學習與融合的時代特徵。

郎世寧《畫錦春圖》
此軸描繪海棠盛開時節,一對錦雞棲息於澗水坡岸旁的湖石之上。畫中繁花似錦,珍禽、瑞芝、竹枝等都與吉祥長壽寓意有關。紅腹錦雞豐富豔麗的色彩飽滿,加上白色高光線條增色,很能營造出毛羽光澤,但地面上已沒有牠的陰影。畫中海棠花與靈芝的描繪也都追求明暗變化,設色講究。但山石坡岸已是中國傳統筆墨,景緻的處理十分講究,透過湖石孔洞還能看到海棠、竹枝交錯生長於其後側空間。此軸構圖比〈萬壽長春〉繁複,山石坡岸不再只是配合植物珍禽的背景。
http://theme.npm.edu.tw/exh104/giuseppecastiglione/ch/page-6.html#main


《琺瑯彩瓷柳燕圖碗》
高7.4公分 底徑6.7公分 口徑16.0公分
侈口,深弧形壁,矮圈足,通體施白柚,內裡無紋,外壁多半面彩繪柳燕圖。少半面墨書題寫:「玉剪穿花過,霓賞帶月歸」,引首有紅料「佳麗」印,句末是「四時」和「長春」兩印,外底有「雍正年製」四字藍料宋體款,外加雙框。題句內容節錄自明朝申時行〈應制題扇〉詩,形容飛燕穿過柳蔭的畫意。雍正皇帝十分重視畫琺瑯的裝飾紋樣,連續降旨西洋傳教士郎世寧和他的徒弟林朝楷,甚或畫畫人賀金崑、戴桓、湯振基、鄒文玉、譚榮和畫狀元唐岱等,要求他們為畫琺瑯器設計紋樣。加上他同時也宣達宮廷造作務必具備「內廷恭造」式樣,遂讓筆者以為在施白釉的碗盤上題句、描印,創作出書畫對應的紋樣,正是有別於康熙朝的新風格。此品枝頭雙燕,對望鳥語,生動可愛的表情,和郎世寧〈畫仙萼長春〉冊之桃花的處理方式雷同,具體地傳達出畫琺瑯裝飾紋樣與院畫佈景所存在的密切關係。



《琺瑯彩瓷紅地花卉魚藻紋碗》
高2.8公分 口徑5.1公分 底徑1.8公分
侈口窄唇邊,弧形深壁,矮圈足。內裡施白釉,底心彩畫金魚水藻。外壁施紅料為底,錐剔方框雪花紋錦,並且裝飾兩組繽紛炫麗的折枝花卉。口足留白邊,外底寫「乾隆年製」四字藍料宋體款。對照《活計檔》記事,可知規整錦地搭配精描細繪的洋花、石竹,正是深受乾隆皇帝喜愛的「錦上添花」紋樣,該一紋樣始見於乾隆五年(1740),而碗內的金魚水藻紋則在乾隆八年(1743)已被登錄記載,兩種紋飾的組合,間接批露出此件作品可能的產燒上限。相對於雍正朝的詩畫對應樣式,錦上添花可視為是乾隆朝新興的裝飾紋樣。雖然傳世郎世寧〈畫魚藻〉和此件作品所見金魚水藻有所不同,然因乾隆十四年(1749)郎世寧也奉旨在通景畫上彩繪魚缸和金魚,考量到通景畫具有寫實的特色,而無法排除常見於乾隆朝的洋彩、琺瑯彩系列的金魚水藻紋樣亦與宮廷西洋趣味密切相關。有趣的是,乾隆十年(1745)開始,金魚碗、盤也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必要採購的品類,透過南京號沈船(The Geldermalsen)出土標本,得以明白金魚碗盤正是裝飾着金魚水藻紋的器皿。那麼以此回看乾隆官窯所燒的金魚水藻紋,除了說明流行紋樣跨越官、民窯的界線,流通於宮廷與地方之間外,由於金魚碗盤主要供應西方市場,似也間接透露潛藏其中的西洋意趣。

 
(悄悄話) 2015-11-07 15:18:29
(悄悄話) 2015-11-06 18:01:06